鄯善什么时候建市,浙江杭州 平邮至 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大概500G重平邮多少钱多少
来源:整理 编辑:汇众招标 2022-12-25 17:51:30
本文目录一览
1,浙江杭州 平邮至 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大概500G重平邮多少钱多少

2,吐鲁番县什么时候变市了
1886年(清)置吐鲁番直隶厅,隶属迪化府,辖今吐鲁番、鄯善、托克逊三县范围,治所在吐鲁番。1913年(民国)直隶厅改为吐鲁番县。1984年12月撤县设市。 现属于县级市。……无知的人,吐鲁番是地区级别,吐鲁番市,托克逊县,缮善镇等,都属于吐鲁番地区,吐鲁番本来就有吐鲁番市吐鲁番地区辖1个县级市(吐鲁番市)、2个县(鄯善县、托克逊县)。
3,和田玉是那个城市出的
和田玉分布于新疆莎车——喀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北坡,共有9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
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分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称山料。现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成为主要玉材,均为采集籽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清代乾隆时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材重5000余公斤,即采自弥勒塔山中。
现在新疆和田,青海,俄罗斯,这3个地方产的玉在鉴定证书上都叫:和田玉。
简单说:和田产的玉:羊脂光泽,很润。
青海的:比较透明.奥运奖牌就是青海玉。
俄罗斯的:比较白。
4,楼兰是什么
楼兰 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国消失,只留下处古城遗迹。楼兰古城位于东径89°22′22〃,北纬40°29′55〃,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西域古国名。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楼兰屡次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汉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汉派兵讨楼兰,俘获其王。楼兰既降汉,又遭匈奴的攻击,于是分遣侍子,向两面称臣。后匈奴侍子安归立为楼兰王,遂亲匈奴。王弟尉屠耆降汉,将情况报告汉朝。昭帝元凤四年(前77),汉遣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其后汉政府常遣吏卒在楼兰城故地屯田,自玉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魏晋及前凉时期,楼兰城成为西域长史治所。 楼兰古城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50年代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古城平面近正方形,边长在330米左右,几乎全部为流沙所掩埋。城墙用粘土与红柳条相间夯筑。有古运河从西北至东南斜贯全城。运河东北有一座八角形的圆顶土坯佛塔。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组高大的木构建筑遗迹,曾出土汉文、佉卢文文书及简牍、五铢钱、丝毛织品、生活用具等。运河西南的中部,有3间木构土坯大型房址,房中及其附近曾出土大量汉文文书、木简及早期粟特文和佉卢文文书,估计为衙署遗迹。其西的一组庭院,可能是官宦宅邸,南边分布着矮小的民居。城中出土的各种文书、简牍,被称作罗布泊文书。 遗迹现状 楼兰古城现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接近正方形,边长约330米,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群中。 旅游 楼兰古城遗址西北距库尔勒市350公里,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公里。 楼兰文明 历史上的楼兰国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 楼兰消失之谜 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消声匿迹。 水源改道?入侵? 楼兰古城的发现 1900年,楼兰古城被重新发现。有说法是新疆农民所发现,也有说法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所发现。在20世纪初的考察过程中,大量楼兰文物被国外考察团带走。
5,这句诗谁写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归
從軍行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斬樓蘭終不還。【註釋】
1、 從軍行:樂府《相和歌辭平調曲》舊題,多寫軍隊務旅征戰之事。王昌齡作的《從軍行》共七首,這裡選入第四首。
2、 青海:即今青海湖。長云:多雲,漫天皆雲。雪山:終年積雪的山,指祁連山。
3、 孤城:指玉門關,因地廣人稀,給人以孤城之感。這句詞序倒裝,意思是「遙望孤城玉門關」。
4、 穿:磨破。金甲:戰衣,是金屬製成的盔甲。
5、 破樓蘭:借指徹底消滅敵人。樓蘭:漢時對西域鄯善的稱呼,詩中泛指當時侵擾西北邊區的敵人。
【語譯】
青海湖上空,長雲瀰漫,湖的北面,橫亙著綿延千里的隱隱雪山。越過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長期駐守邊疆使得鐵甲被大漠中的黃沙磨穿了,然而膽大的將士們在艱苦的環境中仍發下一定要堅守邊疆的豪語。
【賞析】
《從軍行》原是中國古代的歌曲類別,屬樂府《相和歌辭?平調曲》。《樂符解題》中說:“從軍行皆軍旅辛苦之辭。”王昌齡的《從軍行》沿用樂府舊題來表現唐代的邊塞生活,是由七首七言絕句聯綴而成的組詩,每首詩分別選取徵戌生活的某一場景,來表現徵戌者內心的思想感情。這裡選取的是其中的第四首,寫西北邊塞戰士艱苦奮戰的高昂鬥志。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最后一句又作“不报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宇少伯,盛唐著名诗人,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京兆万年(今属西安市)人。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改授汜水尉,再迁为江宁丞。一生曾两次被谪蛮荒之地:一次约在开元二十五年秋,他获罪被谪岭南;一次约在天宝六载秋,以所谓“不护细行”被贬为龙标尉。安史之乱爆发后,他避乱至江淮一带,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 《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比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节选自 王昌龄的名诗《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5终不还。
6,西域包括什么国家
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即今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的地区。(一)乌孙: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察布查尔锡伯县附近几县及现哈萨克斯坦部分。是当时乌孙国的属地,但绝大部分被沙俄侵占; (二)龟兹: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拜城县一带; (三)焉耆: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 (四)于阗:今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一带; (五)若羌: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东南、罗布泊西北一带; (六)楼兰: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的罗布荒漠中,后改国名为鄯善(与现在的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有别),现仅存楼兰遗址; (七)且末: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西南,玄奘取经曾在此停留过; (八)小宛: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东、车尔臣河南岸,为西域36国中最小的国。 (九)戎卢:在今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南; (十)纡弥: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东; (十一)渠勒: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南; (上述四国全部在今和田地区东部一带,均已被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淹没) (十二)皮山: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东南的藏桂乡附近,尚有汉时皮山古城废墟; (十三)、西夜: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西南; (十四)蒲犁:在今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东一带; (十五)依耐:今新疆喀什地区英吉莎县东南; (十六)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和喀什市; (十七)莎车:今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后被于阗吞并; (十八)尉头:今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和喀什地区巴楚县一带; (十九)温宿:今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和温宿县一带; (二十)尉犁: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和尉犁县,后被焉耆吞并; (二十一)姑墨:今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一带; (二十二)卑陆: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北一带; (二十三)乌贪訾: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昌吉市以北一带; (二十四)卑陆后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东一带; (二十五)单桓: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东北; (二十六)蒲类: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二十七)蒲类后国: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二十八)西且弥:今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东南; (二十九)东且弥: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以西; (三十)劫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东北; (三十一)狐胡: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以北; (三十二)山国: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东; (三十三)车师前国:现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交河故城; (三十四)车师后国:现新疆乌鲁木齐市及附近地区; (三十五)车师尉都国: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东南; (三十六)车师后城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周围
7,满江红的诗词岳飞
满江红 宋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 ①凭:倚靠。 ②潇潇:急骤的雨声。 ③等闲:轻易,随便。 ④靖康耻: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占汴京,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史称靖康之耻。 -------------------------------------------------------------------------------- 满江红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 岳飞简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贫寒,二十岁应募为“敢战士”,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绍兴十年 (1140)统率岳家军大破金兵于郾城,进军朱仙镇,准备渡河收复中原失地。但朝廷执行投降政策,勒令其退兵。后被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都是充满爱国激情的佳作。有《岳武穆集》,为后人所编。 -------------------------------------------------------------------------------- 满江红赏析一: 满江红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侍从头、收拾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从“怒发冲冠”到“仰天长啸”,先是写在家里庭院中的情况,他凭观栏雨,按说这是一种很惬意的生活,可是却按不住心头之恨而怒发冲冠。一句“仰天长啸”,道出了精忠报国的急切心情。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说明了岳飞高尚的人生观,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尘与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象又很有诗意。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它有力地结束词的上片所表达的作者心情。 下片一开始就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把全诗的中心突出来,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因为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 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精神。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 满江红赏析二: 《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激情喷涌,震撼人心,已和岳飞的名字连在一起,并成为千古绝唱。然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以余嘉锡、夏承焘为代表,认为《满江红》不是岳飞真作,疑为明人所伪托。此议一出,曾在60年代初,80年代初,掀起两次争论。怀疑《满江红》词非岳飞真作的看法是: 其一,岳珂所编《金佗粹编》、《鄂王家谱》都没有收录《满江红》词。而且在明弘治间赵宽所书《满江红》词碑之前,从未见到过此词在世间的流行。(按:赵宽所书《满江红》词碑,立于杭州岳庙内,时间是弘治十五年(1502年)。) 其二,认为此词很可能是"那位在贺兰山大破鞑靼的将军王越所作。王越是一位老诗人,是一位有文学修养的大将,身份和岳飞很相似……这词若不是他作,也许是出于他的幕府文士?"(夏承焘语) 其三,怀疑论者还在词中提出"三十功名尘与士,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不可能在自己的词作中引用自己的典故。提出"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贺兰山"在西夏,岳飞没有经历过的地方,不可能在词作中使用这样的词语等。 认定《满江红》词是岳飞所作的专家学者有邓广铭、王瑞来等。他们的论点: 一是认为《满江红》表述的思想感情和那种慷慨激昂的风格,和他被《金佗粹编》收录的若干题记、诗词中的情感、风格基本一致,说岳飞写不出这样的词作是站不住脚的。 二是从汤阴岳飞庙发现王熙天顺二年(1458年)所书《满江红》词碑,早于赵宽所书《满江红》碑44年,可见有人说赵宽所书此词(收在明嘉靖十五年徐阶所编《岳集》)之前,未曾见过此词出现的说法,便不攻自破了。 至于说《满江红》可能出自王越之手,更属无稽之谈。王越生于1423年,他先后在西夏与敌军交战的年代最早是成化八年(1472年),最迟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而王熙所书《满江红》词是天顺二年(1458年),所谓"那位在贺兰山大破鞑靼的将军王越……和岳飞很相似"云云,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三是说,明以前,尤其是"元人杂剧不曾引用《满江红》中语句,那么元人杂剧的《岳飞破虏东窗记》第三折中有《女冠子》一词: 怒发冲冠,丹心贯日,似天怀抱激。功成汗马,枕戈眠月。殿取金酋伏首,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空愁绝,待把山河重整,那时朝金阙。 由此可见,曲作中有的用了《满江红》词的全句,有的句子是演变而来,怎能说这不是明代之前就有《满江红》词流传的证据。 至于说岳珂《金佗粹编》未收,就否定《满江红》为岳飞所作。邓广铭说,那首《驻兵新淦伏魔寺壁》: 肝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元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金佗粹编》就没有收,而是出自宋人赵与时的《宾退录》。而《满江红》不能因岳霖父子没有收集到就怀疑别的人也不可能收集。 关于词作中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两句,正与岳飞的生平事功十分吻合,若把此词作者定为王越,而且定为贺兰山捷后所作,那么此时的王越已经70余岁,"三十功名"改为"七十功名"才对。而且"八千里路"之句也与王越行踪不符。若为他的幕府文士之作,这两句就更全无着落了。 至于"贺兰山",李文辉在《从"贺兰山"看〈满江红〉词的真伪》中说:“以贺兰命名的山脉有两座。其一在宁夏境内;另一则在河北省磁县境内。《满江红》词显然指的是后者。”邓广铭说:《满江红》词作所有"贺兰山"、"匈奴"全是泛说、泛指,不能因此责备作者"方向乖背"。 最后,《关于岳飞〈满江红〉词讨论综述》的作者龚延明说:"历史既然已把《满江红》词铸成岳飞爱国精神的载体,中国人民仰慕民族英雄岳飞精神,它和岳飞名字联在一起的地位,是决然不可动摇的。"参考资料:http://www.17yuwen.cn/sucai2/HTML/397.html《满江红·怒发冲冠》(宋·岳飞)怒发(髪)冲冠①,凭栏(阑)处、潇潇②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③,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④,八千里路云和月⑤。莫等闲⑥、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⑦,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⑧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⑨。[1] 注释译文编辑作品注释①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②潇潇:形容雨势急骤。汤阴岳飞庙《满江红》手书词碑汤阴岳飞庙《满江红》手书词碑③长啸:大声呼叫。 汉·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宋·岳飞 《满江红》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许地山 《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④三十功名尘与土:三十年来,建立了一些功名,如同尘土。⑤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⑥等闲:轻易,随便。⑦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⑧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一说是位于邯郸市磁县境内的贺兰山。⑨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又,明·王熙书《满江红》词碑作“朝金阙”。作品译文怀禅微刻《满江红·怒发冲冠》怀禅微刻《满江红·怒发冲冠》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再来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创作背景编辑第一种说法: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如邓广铭先生就持此说。第二种说法: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第三种说法:《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作品鉴赏编辑文学赏析上片写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手,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也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开头五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起势突兀,破空而来。胸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烧,不可阻遏。这时,一阵急雨刚刚停止,词人站在楼台高处,正凭栏远望。他看到那已经收复却又失掉的国土,想到了重陷水火之中的百姓,不由得“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怒发冲冠”,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作者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结果。“壮怀激烈”!啸是蹙口发出的叫声。“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他面对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真是气愤填膺,“怒发冲冠”。岳飞之怒,是金兵侵扰中原,烧杀虏掠的罪行所激起的雷霆之怒;岳飞之啸,是无路请缨,报国无门的忠愤之啸;岳飞之怀,是杀敌为国的宏大理想和豪壮襟怀。这几句一气贯注,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忠臣义士和忧国忧民的英雄形象。接着四句激励自己,不要轻易虚度这壮年光阴,争取早日完成抗金大业。“三十功名尘于土”,是对过去的反省。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三十岁左右正当壮年,古人认为这时应当有所作为,可是,岳飞悔恨自己功名还与尘土一样,没有什么成就。“三十”是约数,当时岳飞三十二岁。“功名”,即前面说到的攻克襄阳六郡以后建节晋升之事。宋朝以“三十之节”为殊荣。然而,岳飞梦寐以求的并不是建节封侯,身受殊荣,而是渡过黄河,收复国土,完成抗金救国的神圣事业。正如他自己所说“誓将直节报君仇”,“不问登坛万户侯”,对功名感到不过象尘土一样,微不足道。“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而战斗。是对未来的瞻望。“八千”是约数,极言沙场征战行程之远。“云和月”是特意写出,是说出师北伐是十分艰苦的,任重道远,尚须披星戴月,日夜兼程,才能“北逾沙漠,喋血虏廷”(《五岳祠盟记》),赢得最后抗金的胜利,上一句写视功名为尘土,这一句写杀敌任重道远,个人为轻,国家为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对当时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斗争,显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与主张议和,偏安江南,苟延残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等闲”,作随便解释。“空悲切”,即白白的痛苦。“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既是岳飞的自勉之辞,也是对抗金将士的鼓励和鞭策。词的下片运转笔端,抒写词人对于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突出全诗中心,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时灭”)的感慨。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精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这首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的中华民族不敢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3-4] 名家点评沈际飞:“胆量、意见、文章悉无今古。又云:有此愿力,是大圣贤、大菩萨。”(《草堂诗余正集》)刘体仁:“词有与古诗同义者,潇潇雨歇,《易水》之歌也。”(《七颂堂诗绎》)陈廷焯:“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莫等闲二语,当为千古箴铭。”(《白雨斋词话》)张德瀛:“岳忠武收拾山河,《无衣》修矛戟也。”(《词徵》卷一)金庸:“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两句诗,当真说出了中原百姓的心里话。”(《射雕英雄传》)[5] 争议编辑关于《满江红》词是否为岳飞所作,在20世纪60年代初和80年代初,曾掀起两次争论。观点一:怀疑《满江红》词非岳飞真作代表人物:余嘉锡、夏承焘等,他们认为:一,岳珂所编《金佗稡编》、《鄂王家谱》都没有收录《满江红》词。而且在明弘治间赵宽所书《满江红》词碑之前,从未见到过此词在世间的流行。(按:赵宽所书《满江红》词碑,立于杭州岳庙内,时间是弘治十五年(1502年))二,认为此词很可能是“那位在贺兰山大破鞑靼的将军王越所作。王越是一位老诗人,是一位有文学修养的大将,身份和岳飞很相似……这词若不是他作,也许是出于他的幕府文士”(夏承焘语)。三,怀疑论者还在词中提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不可能在自己的词作中引用自己的典故。提出“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贺兰山”在西夏,岳飞没有经历过的地方,不可能在词作中使用这样的词语等。观点二:认定《满江红》词是岳飞所作代表人物:邓广铭、王瑞来等,他们认为:一,认为《满江红》表述的思想感情和那种慷慨激昂的风格,和他被《金佗稡编》收录的若干题记、诗词中的情感、风格基本一致,说岳飞写不出这样的词作是站不住脚的。王熙书《满江红》词碑王熙书《满江红》词碑二,从汤阴岳飞庙发现王熙天顺二年(1458年)所书《满江红》词碑,早于赵宽所书《满江红》词碑44年,可见有人说赵宽所书此词(收在明嘉靖十五年徐阶所编《岳集》)之前未曾见过此词出现的说法,便不攻自破了。王越生于1423年,他先后在西夏地区与敌军交战的年代最早是成化八年(1472年),最迟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而王熙所书《满江红》词是天顺二年(1458年),在年代上更早于王越作战之时。三,明以前,尤其是“元人杂剧不曾引用《满江红》中语句”,那么元人杂剧的《岳飞破虏东窗记》第三折中有《女冠子》一词:怒发冲冠,丹心贯日,仰天怀抱激烈。功成汗马,枕戈眠月。杀金酋伏首,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言愁绝,待把山河重整,那时朝金阙。曲作中有的用了《满江红》词的全句,有的句子是演变而来,这也是明代之前就有《满江红》词流传的证据。至于说岳珂《金佗稡编》未收,就否定《满江红》为岳飞所作。邓广铭说,那首《驻兵新淦题伏魔寺壁》:“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元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金佗稡编》就没有收,而是出自宋人赵与时的《宾退录》。不能因岳霖父子没有收集到就怀疑别的人也不可能收集。关于词作中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两句,正与岳飞的生平事功十分吻合,若把此词作者定为王越,而且定为贺兰山捷后所作,那么此时的王越已经六十来岁,“三十功名”改为“六十功名”才对。而且“八千里路”之句也与王越行踪不符。若为他的幕府文士之作,这两句就更全无着落了。至于“贺兰山”,邓广铭说,《满江红》词作所有“贺兰山”、“匈奴”全是泛说、泛指,不能因此责备作者“方向乖背”。古典文学家周汝昌也曾引用与岳飞同时代的赵鼎(“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和张元干(“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的作品,认为“贺兰山”、“匈奴”两词是泛指。四、宋史专家王曾瑜曾在《文史知识》2007年第1期《岳飞〈满江红〉词真伪之争辩及其系年》一文中说,从郭光《岳飞集辑注》所引清沈雄《古今词话》和康熙《御选历代诗馀》所引《藏一话腴》有如下一段文字:(武穆)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可以明其心事。另据清人潘永因《宋稗类钞》和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谢昭雪表》(《鹤林玉露》和南宋陈郁所著《藏一话腴》成书年代(1251年)晚于岳珂《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成书年代(1234年)。后者未载此词可以得到解释)也有如下一段文字:武穆家谢昭雪表云:“青编尘乙夜之观,白简悟壬人之谮”最工。武穆有《满江红》词云:“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雠恨(应为胡虏,乃出自清人篡改)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最后,《关于岳飞〈满江红〉词讨论综述》的作者龚延明说:“历史既然已把《满江红》词铸成岳飞爱国精神的载体,中国人民仰慕民族英雄岳飞精神,它和岳飞名字连在一起的地位,是决然不可动摇的。”[6] 作者简介编辑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被秦桧所陷,被害于大理寺狱。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宋史》有传。《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岳武穆集》十卷,不传。明徐阶编《岳武穆遗文》一卷。词存三首。[7-9]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赏析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赏析一】 岳飞工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这首的上片,“怒发冲冠,……空悲切”。意思说,我满腔热血,报国之情,再也压不住了,感到怒发冲冠,在庭院的栏杆边,望着潇潇秋雨下到停止。抬头远望,又对天长啸,急切盼望实现自己的志愿。三十多岁的人了,功名还未立,但是我也不在乎,功名好比尘土一样,都是不足所求的。我渴望的是什么东西呢?渴望是八千里路的征战,我要不停的去战斗,只要这征途上的白云和明月作伴侣。不能等了,让少年头轻易地变白了,到那时只空有悲愤。 这一段表现了岳飞急于立功报国的宏愿。 下片,“靖康耻,……朝天阙。”靖康二年的国耻还没有洗雪,臣子的恨什么时候才能够消除呢?我要驾乘着战车踏破敌人的巢穴,肚子饿了,我要吃敌人的肉;口渴了;我要喝敌人的血。我有雄心壮志,我相信笑谈之间就可以做到这些。等待收复了山河的时候,再向朝庭皇帝报功吧! 这一段表现了岳飞对“还我河山”的决心和信心。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侍从头、收拾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从“怒发冲冠”到“仰天长啸”,先是写在家里庭院中的情况,他凭观栏雨,按说这是一种很惬意的生活,可是却按不住心头之恨而怒发冲冠。一句“仰天长啸”,道出了精忠报国的急切心情。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说明了岳飞高尚的人生观,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尘与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象又很有诗意。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它有力地结束词的上片所表达的作者心情。 下片一开始就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把全诗的中心突出来,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因为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 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精神。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赏析二】 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用,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闷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锋微顿,方见气度渊静。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绝,此十四字,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壮志,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埋;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勉语,说与人体会。雄壮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现壮怀,英雄忠愤气慨,凛凛犹若神明。金兵入据中原,亦可能败退“匈奴”实不足灭,踏破“贺兰”直捣黄龙并非夸大其辞。“饥餐”、“渴饮”一联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遥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元干,他作《贺新郎》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匈奴”,是无可非议。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用文学家眼光视之结束全篇,神气十足,无复豪发遗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飞头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计,宋皇朝自弃战败。“莫须有”千古奇冤,闻者发指,岂可指望他率军协同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词不以文字论长短,若以文字论,亦当击赏其笔力之沉厚,脉络之条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响,倚声而歌,乃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艺术课也。
文章TAG:
鄯善什么时候建市鄯善 什么 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