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接触网腕臂计算方法及公式

利用沟股定理

接触网腕臂计算方法及公式

2,请问大家 接触网的供电臂是什么怎样理解

两个牵引变电所之间将接触网分成两个供电分区(又称供电臂),正常情况两相邻供电臂之间在接触网上是绝缘的,每个供电分区只从一端牵引变电所获得电能的供电方式称为单边供电。

请问大家 接触网的供电臂是什么怎样理解

3,请教铁路接触网上的一部件名称

1:你说的应该是站场常见的软横跨结构,软横跨上三条线从上到下分别是:横向承力索,上部固定绳,下部固定绳。它与接触网之间的链接方式叫节点,有十几种链接方式(具体多少忘了,呵呵)。2那根线叫直吊弦。具体你可以查看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吉鹏肖老师主编的《接触网》一书,个人认为这本书对接触网的介绍还是比较全面的。
1 悬链线
从上到下说 横向承力索 上部定位索 下部定位索 横向承力索到上部定位索之间的连接部分叫 直吊弦

请教铁路接触网上的一部件名称

4,接触网什么情况使用双腕臂

弯道,耐张。
接触网是在铁路钢轨上方用来为电力机车供电的一种特殊的输电形式,架设了接触网的施工也称为铁道电气化.接触网工就是从事电气化铁路施工、维护管理的一个技术工种.从事的具体工作有:支柱安装(立杆),支柱装配(装腕臂和腕臂上一些零件)、线索架设(承力索、导线、回流线、馈线、加强线等)、悬挂安装(定位器、吊弦、电连接等)、悬挂调整(调整承、导高度)、拉线安装等等,属于一线作业人员.工作有一定的危险性,主要来高空坠落(杆上、网上作业均属高空作业、物体打击(高空坠物及列车抛物等)、行车安全(既有线施工,就是线路上跑着车的接触网施工)等.目前工程局内缺少技术过硬的接触网工,工资要看工作单位的待遇,有工程的情况下最少也是二千五以上,多的可以到五千(如果做到工长、队长).

5,接触网腕臂计算方法及公式

利用沟股定理
1.平均温度tp和链形悬挂无弛度温度to的计算 tmax+tmin ①tp= 2 tmax+tmin ②to弹=-5 2 tmax+tmin ③to简=-10 2 式中tp—平均温度℃(即吊弦、定位处于无偏移状态的温度); to弹、to简—分别表示弹性链形悬挂和简单链形悬挂的无弛度温度℃; tmax—设计最高温度℃; tmin—设计最低温度℃; 2.当量跨距计算公式 n ∑li3 ld=i=1 n ∑li √i=1 式中ld—锚段当量跨距(m); n ∑li3=(l13+l23+……+ln3)—锚段中各跨距立方之和; i=1 n ∑li=(l1+l2+……+ln)—锚段中各跨距之和; i=1 3.定位肩架高度b的计算公式 b≈h+e+i(h/d+1/10)h/2 式中b—肩架高度(mm); h—定位点处接触线高度(mm); e—支持器有效高度(mm); i—定位器有效长度(包括绝缘子)(mm); d—定位点处轨距(mm); h—定位点外轨超高(mm); 4.接触线拉出值a地的计算公式 h a地=a-h d 式中a地—拉出值标准时,导线垂直投影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mm)。a地为正时导线的垂直投影应在线路的超高侧,a地为负时导线的垂直投影应在线路的低轨侧。 h—定位点接触线的高度(mm); a—导线设计拉出值(mm); h—外轨超高(mm); d—轨距(mm); 5.接触线定位拉出值变化量δamax的计算公式 δamax=iz-√i2z-e2max 式中δamax—定位点拉出值的最大变化量(mm); iz—定位装置(受温度影响)偏转的有效长度(mm); emax—极限温度时定位器的最大偏移值(mm); 由上式可知e=0时δa=0 6.定位器无偏移时拉出值a15的确定:(取平均温度tp=15℃) a15=a±1/2δamax 式中a—导线设计拉出值(mm); δamax—定位点拉出值的最大变化量(mm); a15—定位器无偏移时(即平均温度时)的拉出值(mm)。a15与a的变化关系,主要取决于定位器在极限温度时δamax的变化量的大小,当δamax变化量较大时,则a15相对a值的变化较大,当δamax变化量较小时,则a15相对a值变化量较小。但δamax的变化量又取决于定位器在极限温度时emax值的大小,当定位器在极限温度时偏移值较大时,则δamax变化也较大,则a15≠a,反之偏移值较小时,则δamax变化也较小,则a15≈a。所以确定平均温度时定位点拉出值a15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在极限温度时,拉出值不超过允许误差。除直线反定位以外,当温度高于或低于平均温度时,拉出值都将是增大。因此,调整a15时应满足下列关系为好: 即:270≤a15<300。曲线区段由于δamax较小,a15≈a。即在调整时按a值进行。 ±—由定位的型式决定,直线反定位器取“+”号,其余定位型式取“-”号。 7.定位器坡度1/x的确定: 11δhc1 —≤—+——≤— 10xld5 式中1/x—表示定位器在任意温度时的坡度; ld—定位器的长度; δhc—定位点在极限温度和调整温度时高度变化δh之差,即δhc=δh极-δh调; 8.吊弦间距的计算公式 l-2×4 ①x0简单= k-1 l-2×8.5 ②x0弹性= k-1 式中x0简单—简单链形悬挂吊弦间距(m); x0弹性—弹性链形悬挂吊弦间距(m); l—跨距长度(m); k—跨中吊弦布置的根数; 9.吊弦、定位、限制管偏移值计算公式 e=la(tx-tp) 式中e—偏移值(m); l—所计算的吊弦、定位器、限制管距中心锚结或硬锚的距离(m); a—线胀系数1/℃(全补偿吊弦偏移值e计算时:a=aj-ac,aj表示接触线线胀系数,ac表示承力索线胀系数); tx—检调时温度(℃); tp—平均温度(℃); 10.半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线夹处导线高度hzx的确定 hzx=h0+δh±f+30 式中hzx—在任意温度时,中心锚结线夹处导线高度(mm); h0—导线设计高度 δh—第一吊弦点(即定位点)高度变化量 f—中心锚结辅助绳固定处接触线弛度 “±”—取决于调整时的温度,当调整温度大于无弛度温度时取“-”号,反之取“+”; 11.补偿器a、b值的计算公式 ①a=amin+nla(tx-tmin) ②b=bmin+nla(tmax-tx) 式中a—补偿绳回头末端至定滑轮或制动部件的距离(m); b—补偿器坠砣底面距基础(或地)面最高点的距离(m); n—传动比,传动比为1:2时,n=2;传动比为1:3时,n=3; amin—a的最小允许值,应为0.2m; bmin—b的最小允许值,应为0.2m; l—补偿器距中心锚结(或硬锚)的距离(m): tmax—设计最高温度(℃); tmin—设计最低温度(℃); tx—检调时温度(℃); a—线胀系数1/℃; 12.下锚拉线长度计算公式 l钢绞线=??h+2×500-ut-ng 式中l钢绞线—拉线(钢绞线)下料长度(mm); ??—计算系数,它的值由拉线与地面的夹角a确定:当∠a=450时,??=1.414;当∠a=600时,??=1.155; h—支柱出土点至承锚、线锚角钢的距离(mm); ut—表示ut楔形线夹(或调整螺栓)的长度(mm); ng—拉线拉杆长度(mm); 13.曲线水平力prc和prj的计算公式 ①承力索:prc=tcl/r ②接触线:prj=tjl/r 式中prc—承力索在曲线上产生的水平力(n); prj—接触线在曲线上产生的水平力(n); tc—承力索张力(n); tj—接触线张力(n); r—曲线半径(m); l—跨距长度(m),若支柱两侧的跨距l不等时,则l=(l1+l2)/2即取支柱两侧跨距的平均值; 14.直线定位之字力p之的计算公式 p之=4tja/l 式中p之—直线定位之字力(n); tj—接触线张力(n); a—定位点拉出值(m); l—跨距长度(m),若支柱两侧的跨距l不等时,则l=(l1+l2)/2即取支柱两侧跨距的平均值; 15.承力索弛度的测量计算公式 f=(a+c)/2-b 式中f—承力索弛度(mm); a和c—两悬挂点承力索至轨面的高度(mm); b—跨中承力索最低点至轨面的高度(mm); 16.空气绝缘间隙的计算公式 d=0.1+ue/150 式中d—空气绝缘间隙(m); ue—接触网额定电压(kv); 17.吊弦长度计算公式 c=h-gx(l-x)/2tc或c=h-4xfo(l-x)/l2 式中c—所求吊弦长度(m); l—跨距长度(m); h—悬挂点结构高度(m); x—所求吊弦距支柱定位点的距离(m); g—每米接触悬挂的重量(kg); tc—承力索的张力(kg); fo—接触线无弛度时承力索的弛度(m); 18.横向承力索分段长度的计算 bn=√c2h+a2n 式中bn—承力索分段长度(m); ch—相邻两直吊弦的高度差(m); an—横向承力索上相邻两悬挂间的水平距离(m);如a1、a2、a3…an。 19.横向承力索修正长度的计算 δb=16f/3l-δc 式中δb—横向承力索长度变化值(mm); l—横向承力索在两支柱悬挂点间的水平距离(mm); f—横向承力索的弛度(mm); δc—最短吊弦长度变化值(mm); 20.外轨超高h的计算公式 h=7.6v2max/r 式中h—外轨超高(mm); vmax—列车最大运行速度(km/h); r—曲线半径(m). 望采纳

文章TAG:接触网x型腕臂是什么接触  接触网  触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