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修缮是什么意思,unable to perform changes due system maintenance 什么意思
来源:整理 编辑:汇众招标 2023-01-30 00:49:28
本文目录一览
1,unable to perform changes due system maintenance 什么意思
unable to perform changes due to system maintenance由于系统维护无法执行更改重点词汇unable to不能perform执行; 履行; 表演; 扮演; 进行; 完成; 做; 工作; 运行,表现; 玩把戏due to由于; 因为; 欠下债[账],应给予; 应归于system maintenance系统维护will give patronized by the
2,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科目下的要求具体出于什么财政法规
财政补助支出是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安排的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基本支出是事业单位为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项目支出是事业单位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包括大型购置、大型修缮、专项课题等,要求专款专用。 工资、日常的办公支出一般属于财政补助支出的基本支出。 明白吗?财政补助收入---基本补助 ----项目补助 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科目相同。 科目太多,你只能提供邮箱,
3,关于固定资产大修理
对于属于动产的固定资产资本化后续支出,《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八条规定,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支出:(一)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二)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延长2年以上。固定资产大修理所规定的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确定摊销期限。新税法提高了修理支出资本化比例,由支出占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提高到占取得固定资产计税基础50%以上。同时,取消了“经过修理后的固定资产被用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也需要资本化的规定。这些改变,缩小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资本化范围,有利于企业后续支出费用直接抵扣利润。
4,fix up repair mend 有区别吗
有区别,fix up,repair,mend的区别为:意思不同、用法不同、侧重点不同。一、意思不同1、fix up:安排,装饰,修饰,整理,向…提供。2、repair:修理,修补,修缮,补救。3、mend:织补,弥合(分歧)。二、用法不同1、fix up:fix的基本意思在美式英语中是“整理”,在英国则是“修理”“安装”,指将某物安装在…之上,使之稳固或难以改变。引申可指“安排”“决定”“确定”“凝视”等。2、repair:repair的基本意思是“修理”,指将破损的东西通过一些加工处理后使其恢复原有的功能或价值。3、mend:mend的基本意思是“修理〔补〕”,常指使由于穿用而破碎的、撕裂的、破损的衣服、鞋、帽等具体物品重新完整或坚固起来,含有不需要高超的技艺或特殊的设备的意味。三、侧重点不同1、fix up:fix up应用更加广泛,多指大件的修理。2、repair:repair用于抽象事物还可指“纠正,补救”。3、mend:mend多用于修补构造简单的小东西。三个词都可以译为“修理”,但fix一词在美语中应用更为广泛。Fix和repair 一样,常用于大件或比较复杂的东西。mend多用于修补构造简单的小东西。[解题过程]1)Fix和repair 一样,常用于大件或比较复杂的东西,如“修理”或“安装”钟表、收音机、照相机、电视机、汽车和机床等大型物体。repair 还用于修筑堤坝、道路和建筑等。例如: fix/repair a watch 修理手表 fix/repair a car 修理汽车 fix/repair a radio 修理收音机 repair a road/ bridge 修理公路/桥梁2)mend 一般用于“修补”破损的东西,如衣服、鞋袜、伞和桌椅 等整体物体上的裂缝、破洞。例如: mend shoes 修鞋 mend a broken table 修补破损的桌子
5,DIY是什么意思
DIY是"Do It Yourself" 的英文缩写。兴起于近几年,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简单来说,DIY就是自己动手,没有性别、年龄的区别,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做,利用DIY做出来的物品自有一份自在与舒适。
DIY起源于欧美,已有50年以上历史。在欧美国家,由于工人薪资非常高,所以一般居家的修缮或家具、布置,能自己动手做就尽量不找工人,以节省工资费用。
国外DIY产品公司通常有一系列相配合的资讯,如:材料、工具等,另外,产品所附的说明书非常详尽,自己动手做的过程不会有任何困难,而DIY产品的配件在超市就可轻易购得,因此,DIY产品就像是一般商品一样,随处可买得到。do it youself (do就是做, it就是它,泛指事情 youself就是你自己 )也就是自己动手作一些东西或改造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是别人买不着的。
自己动手DIY起源与用法DIY是英文Do It Yourself的缩写,可以正式译为自己动手做,但通常不需详译人们也大都能理解其意义。DIY原本是个名词词组,但在中文环境里除了当名词用之外,它往往是被当作形容词般使用,意指“自助的”。
起源与用法
DIY是一个在1960年代起源于西方的概念,原本是意指不倚*或聘用专业的工匠,利用适当的工具与材料,*自己来进行居家住宅的修缮工作。虽然起源不明而且可能是渐渐形成的概念,但通常提到DIY这用语的兴起,常常会归功至一位英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与工匠贝利·巴克尼尔(Barry Bucknell),他最早明确的定义DIY的概念并且大力推广,使得这用词广为人知。
虽然在一开始的时候,DIY这用语主要是专门针对住房整修、庭园维护时,人们不想花费太多的费用找寻专业人士施工,而是利用自行购买或租用工具与购买来的材料,在闲暇时自行整修房屋的行为。但渐渐的DIY的概念也被扩及到所有可以自己动手做的事物上,例如自行维修汽车与家电产品,或甚至购买零件组装个人计算机等,没有特别明确的使用范围定义。而且,DIY的目的也由一开始时节省开销的理由,慢慢地演变成一种以休闲、发挥个人创意或培养嗜好的风气。
DIY在今日已经是个不需额外解释就能理解的常用字汇,由于它可以广义用在任何自行动手做的事物上,在台湾的年轻族群中,它还常常具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衍生用途,用来含蓄地(或戏弄性地)意指人类的自慰行为。
相关产业
在DIY的概念形成之后,也渐渐兴起一股与其相关的周边产业。首先,为了教导一般人学会简单的施工技能与各类工具的用法,一些DIY的教学指南书籍开始被撰写、出版,甚至演变为专门的各式DIY杂志。为了让想要DIY的人们知悉市面上可以选择的工具与材料种类,一些专门的产品型录因应而生。1970到1980年代,随著电视与录放影机的普及,原本平面的书本型态教学指南也转变成更加生动且容易理解的DIY电视节目或学习录影带。这些演变,逐渐形成一个以DIY为中心的出版媒体事业。
另一个随著DIY而兴起的产业,是以贩售DIY用工具与材料(通常是建材类商品)为主要营业项目的销售通路。这类的商店除了最传统的五金行之外,随著连锁店与大卖场的概念开始兴起后,DIY工具与材料的销售产业,也逐渐与这类商业型态结合,产生了全新的连锁大型DIY卖场,或如一些此类厂商给自己的自称——家居改善中心(Home Improvement Center)。DIY销售之所以特别适合与大型卖场结合,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有些DIY用的工具或材料体积非常巨大,因此不适合在分散的小型商店摆设贩卖。另一方面,一间屋子里所可能会用到的建筑材料品项繁多,也不是一般的中小型商店可以负担得起,因此由此类大型卖场所霸占的DIY零售市场,逐渐在全球各地形成。而DIY卖场在顾客群的分布上,男性消费者的比重远比女性高许多,在欧美地区,此类卖场往往是许多男性周末假日时流连忘返或消磨时间的最佳空间。
比较有趣的是,在台湾地区有些DIY大卖场也提供顾客购物后,送货到家与代客施工的服务。像这样的服务方式其实是与DIY凡事自己来的原始理念相抵触的,但却颇受时间与住处空间有限的此间民众欢迎,是种因应不同的国情而有所修正的特殊现。
6,1新修订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根本政策依据是什么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建设、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收支分类、国有资产管理等各项财政改革不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科技资金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使科学事业单位的性质、类型和业务特点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科技资金的核算要求越来越规范,原《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众多方面暴露出不适应和不协调。新形势下科学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对修订《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科学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提出了明确要求。另外财政部、科技部共同发布了新修订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新财务制度结合了科学事业单位实际,遵循保持现有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框架、体现财政改革相关成果、突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对也科学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会计信息提供等提出了新要求。
为了适应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进一步规范科学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13年12月发布了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发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体现最新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要求和会计核算理念,是各行业事业单位制定会计制度的基础和依据。修订《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必须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并与新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相协调,配套形成完整、严密的管理制度体系,使财务制度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加强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提升新时期科学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总体要求。新制度的修订要求坚持服务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原则,并结合科学事业单位的行业特点,进一步充实和细化会计核算内容、要求。
新制度增设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缴国库款”、“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等科目。实现了会计规范与财政法规政策的有机衔接。改进了“科技产品”科目的核算,考虑到科技产品在科学事业单位的特殊性,采用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方式对科技产品成本进行核算,从而进一步使科技产品成本数据真实、准确。明确规定了基本建设核算纳入单位会计“大账”。新制度要求科学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同时,将基建账相关数据至少按月并入单位会计 “大账”,在“在建工程”科目反映,实现了基建会计与科学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并轨整合,消除了基建数据长期“游离”单位会计“大账”的现象,提高了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同时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规定“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性处理方法,即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而非计入支出。这一处理兼顾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要,既不影响单位支出的预算口径,又能够反映资产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发生的价值消耗情况,促进科学事业单位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理念和原则,为科学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成本核算提供会计数据支持。新制度按照《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规定,调整了“专用基金”科目的核算内容,在该科目下设置了职工福利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其他基金等明细科目,删除了修购基金、医疗基金、住房基金等核算内容。为了直观反映科学事业单位承担的科研和非科研工作任务对科学事业单位收支情况的影响,清晰反映科学事业单位收支结构,本着重要性原则,新制度将“事业收入”科目拆分为“科研收入”和“非科研收入”两个一级会计科目,将“事业支出”科目拆分为“科研支出”、“非科研支出”、“支撑业务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六个一级会计科目,分别进行核算和反映,同时,为了增强各类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要求科学事业单位在收入支出表中不仅要分别列示科研收入和非科研收入以及各类事业支出的金额,还要列示事业收入、事业支出的总额。对于接受捐赠、无偿调入资产计量口径不统一、相关资产不入账等问题,新制度明确了计量原则,即在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无法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将所取得的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并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情况。这不仅有利于促进资产的及时入账,更有利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新制度还调整了收入支出表的格式,新格式收入支出表不仅能反映科研事业单位收入总额和支出总额信息,还能反映各种不同来源资金的收、支和结转结余情况。
新制度相比老制度而言,是一次很大的进步,保持了科学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体现了财政改革相关成果,突出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但是新制度执行中还存在不完美之处。首先是“科技产品”核算方式,采用企业成本核算方式,但是其生产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不能计入成本,所以其成本信息反映并不完整。另外该核算方式与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无法直接衔接。其次是在会计核算中,单位定期基建并账时,需要对基建会计中相关数据进行归集、拆分,再并入“大账”的相关会计科目。新制度在实务操作上缺乏指导性,没有明确具体归并方法,增加了账务处理的复杂性、多样性,容易造成“大账”会计核算差错。第三是“行政管理支出”和“后勤保障支出”划分意义不大。我国中小规模的科学事业单位占多数,其后勤保障支出较小,大多数与行政管理支出无法严格分开,没必要单独划分科目,且给单位账务处理、预决算编制增加难度。第四是关于修购基金的处理。为了保证科学事业的正常开展,科学事业单位需要适时地修缮房屋,更新设备,而修缮和更新需要一次性支出数额较大的资金,由于国家财政拨款有限,科学事业单位修缮、更新设备的资金大多需要单位自筹,单位每年按收入比例提取一定的修购基金,统一用于设备购置和房屋修缮,符合单位实际情况。新制度取消了修购基金的提取,使科学事业单位失去了固定资产更新和大型修缮的重要资金来源,不利于增强单位成本核算意识,不利于强化单位的经济核算和指标考核,更不利于单位持续、健康的发展。
7,原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什么年颁布执行的
原《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于1997年12月16日颁布,1998年1月1日起执行的。《财政部、国家科委关于印发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六日随着公共财政体制建设、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收支分类、国有资产管理等各项财政改革不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科技资金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使科学事业单位的性质、类型和业务特点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科技资金的核算要求越来越规范,原《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众多方面暴露出不适应和不协调。新形势下科学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对修订《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科学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提出了明确要求。另外财政部、科技部共同发布了新修订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新财务制度结合了科学事业单位实际,遵循保持现有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框架、体现财政改革相关成果、突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对也科学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会计信息提供等提出了新要求。 为了适应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进一步规范科学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13年12月发布了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发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体现最新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要求和会计核算理念,是各行业事业单位制定会计制度的基础和依据。修订《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必须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并与新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相协调,配套形成完整、严密的管理制度体系,使财务制度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加强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提升新时期科学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总体要求。新制度的修订要求坚持服务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原则,并结合科学事业单位的行业特点,进一步充实和细化会计核算内容、要求。 新制度增设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缴国库款”、“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等科目。实现了会计规范与财政法规政策的有机衔接。改进了“科技产品”科目的核算,考虑到科技产品在科学事业单位的特殊性,采用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方式对科技产品成本进行核算,从而进一步使科技产品成本数据真实、准确。明确规定了基本建设核算纳入单位会计“大账”。新制度要求科学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同时,将基建账相关数据至少按月并入单位会计 “大账”,在“在建工程”科目反映,实现了基建会计与科学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并轨整合,消除了基建数据长期“游离”单位会计“大账”的现象,提高了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同时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规定“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性处理方法,即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而非计入支出。这一处理兼顾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要,既不影响单位支出的预算口径,又能够反映资产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发生的价值消耗情况,促进科学事业单位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理念和原则,为科学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成本核算提供会计数据支持。新制度按照《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规定,调整了“专用基金”科目的核算内容,在该科目下设置了职工福利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其他基金等明细科目,删除了修购基金、医疗基金、住房基金等核算内容。为了直观反映科学事业单位承担的科研和非科研工作任务对科学事业单位收支情况的影响,清晰反映科学事业单位收支结构,本着重要性原则,新制度将“事业收入”科目拆分为“科研收入”和“非科研收入”两个一级会计科目,将“事业支出”科目拆分为“科研支出”、“非科研支出”、“支撑业务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六个一级会计科目,分别进行核算和反映,同时,为了增强各类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要求科学事业单位在收入支出表中不仅要分别列示科研收入和非科研收入以及各类事业支出的金额,还要列示事业收入、事业支出的总额。对于接受捐赠、无偿调入资产计量口径不统一、相关资产不入账等问题,新制度明确了计量原则,即在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无法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将所取得的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并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情况。这不仅有利于促进资产的及时入账,更有利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新制度还调整了收入支出表的格式,新格式收入支出表不仅能反映科研事业单位收入总额和支出总额信息,还能反映各种不同来源资金的收、支和结转结余情况。 新制度相比老制度而言,是一次很大的进步,保持了科学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体现了财政改革相关成果,突出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但是新制度执行中还存在不完美之处。首先是“科技产品”核算方式,采用企业成本核算方式,但是其生产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不能计入成本,所以其成本信息反映并不完整。另外该核算方式与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无法直接衔接。其次是在会计核算中,单位定期基建并账时,需要对基建会计中相关数据进行归集、拆分,再并入“大账”的相关会计科目。新制度在实务操作上缺乏指导性,没有明确具体归并方法,增加了账务处理的复杂性、多样性,容易造成“大账”会计核算差错。第三是“行政管理支出”和“后勤保障支出”划分意义不大。我国中小规模的科学事业单位占多数,其后勤保障支出较小,大多数与行政管理支出无法严格分开,没必要单独划分科目,且给单位账务处理、预决算编制增加难度。第四是关于修购基金的处理。为了保证科学事业的正常开展,科学事业单位需要适时地修缮房屋,更新设备,而修缮和更新需要一次性支出数额较大的资金,由于国家财政拨款有限,科学事业单位修缮、更新设备的资金大多需要单位自筹,单位每年按收入比例提取一定的修购基金,统一用于设备购置和房屋修缮,符合单位实际情况。新制度取消了修购基金的提取,使科学事业单位失去了固定资产更新和大型修缮的重要资金来源,不利于增强单位成本核算意识,不利于强化单位的经济核算和指标考核,更不利于单位持续、健康的发展。
文章TAG:
大型修缮是什么意思大型 修缮 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