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量小药品什么意思,药片说明书05mg是什么意思
来源:整理 编辑:汇众招标 2023-01-11 01:39:29
本文目录一览
1,药片说明书05mg是什么意思
1000mg(毫克)=1克;0.5mg=0.0005克;一般药品都使用mg(毫克)作为计量单位。如果是药品的话,一般是跟儿童体重有关,每次用药量用0.5mg乘以小孩体重的公斤数来服用。
2,什么是药物的剂量治疗量最小有效量极量中毒
①剂量:一般成人应用药物能产生治疗作用的一次平均用量。 ②治疗量:指药物的常用量,是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一般为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量。 ③最小有效量:应用药物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 ④极量:指治疗量的最大量,即安全用药的极限,超过极量就有可能发生中毒。 ⑤中毒量:超过极量,产生中毒症状的剂量

3,什么是药物的剂量治疗量最小有效量极量中毒
①剂量:一般成人应用药物能产生治疗作用的一次平均用量。 ②治疗量:指药物的常用量,是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一般为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量。 ③最小有效量:应用药物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 ④极量:指治疗量的最大量,即安全用药的极限,超过极量就有可能发生中毒。 ⑤中毒量:超过极量,产生中毒症状的剂量
4,药品规格01克是什么意思
药品规格0.1客是指每一支、片或其他每一个单位制剂中含有主药的重量(或效价)或含量的(%)或装量为0.1克,也就是说,根据不同制剂,规格0.1克表示的含量也不同,具体如下:1、规格包括药品小计算单位的含量及每个包装所含药品的数量为0.1克。2、单位剂型中主药的含量为0.1克。3、一定药物制剂单元内所含药物成分的量为0.1克。4、用含量、容量、浓度、质量(重量)、数量等其中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结合表示为0.1克。扩展资料:WHO选择药品规格的标准为:通常将临床常用单次给药剂量作为制剂规格的依据,在用药剂量调整幅度较大的情况下(>4倍于常用单剂量时),再追加一个5倍规格。药品规格是临床用药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信息,是临床分剂量给药的科学依据。药品规格与其临床单次给药剂量的一致性及适配性对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具有重要影响。应当根据药品用法、用量合理确定药品规格,一般不得小于临床单次最小用量,也不得大于单次最大用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药品规格
5,临床药物用药次数缩写
qd每日一次bid每日两次tid每日三次qid每日四次qh每小时一次 q2h每两小时一次 q4h每四小时一次 以此类推qn每晚一次qod每隔天一次biw每周两次hs临睡前am上午 pm下午prn必要时(长期)sos紧急时(限用一次,12小时有效)ac饭前 pc饭后12n中午12点 12mn午夜12点
6,什么是中成药的小规格和大规格
规格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药品规格系指每一支、片或其他每一个单位制剂中含有主药的重量(或效价)或含量的(%)或装量,是临床使用药物的重要依据。WHO选择药品规格的标准为:通常将临床常用单次给药剂量作为制剂规格的依据,在用药剂量调整幅度较大的情况下(>4倍于常用单剂量时),再追加一个5倍规格。我国药品规格多、乱的现象仍然存在,且一些中药制剂规格的标示仍欠合理与规范,这给药品招标、医生处方、药师调剂等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2] 。1.药品规格没有准确的定义,常见有以下几种:(1)规格包括药品小计算单位的含量及每个包装所含药品的数量。(2)规格是指单位剂型中主药的含量。规格要与常用剂量相适应,方便临床应用。(3)药品的规格是指一定药物制剂单元内所含药物成分的量。(4)药品规格的表示通常用含量、容量、浓度、质量(重量)、数量等其中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结合来表示。(5)规格是指单位剂量药品中含有药物的量,不同药品或同一种药品的规格可以相同或不同,2.用词模糊,难以理解(1)药品规格与包装规格混为一谈。(2)“基片重、素片重、片芯重”意思区别不清;“约重、净重”理解不明。3.许多化学药复方制剂标准中,没有明确的规格描述,只是在【处方】栏间接描述,以【处方】代替【规格】
7,临床用药是什么意思
临床药物都是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的药物 ,都是需要处方药店里面买不到的药临床药物都是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的药物 。建议均衡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忌辛辣食物注意休息,补充多种维生素增强抵抗力。病人病情是不断变化当医生开药时根据当时病情开处方.叫临床用药
8,什么是非处方药什么是处方药
2000年1月1日,国家《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规定正式施行,从而使非处方药(OTC)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由此而产生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店。 2000年1月1日,国家《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规定正式施行,从而使非处方药(OTC)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由此而产生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店。 长期以来,我国药品没有实行分类管理制度,除了毒性、麻醉、精神、放射、戒毒类药物外,其他药物都可以在药店买到。由于药品说明书有时并非是针对使用者而是针对医务工作者的,所以对于用药剂量、配伍禁忌、药物不良反应等事项,购药者不是一看就能正确掌握的,因而患者用错剂量、药不对症、发生不良反应的事情时有发生。推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就可以减少上述问题。 药品分类管理是根据药品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管理。包括建立相应法规、管理制度并实施监督管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药理作用大、治疗较重病症、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的各类药品限定为处方药。处方药是解除病患的临床用药的主体,必须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凭执业医师签发的处方,并在医师的监护下购买使用。非处方药是方便消费者自我保健,用于快速、有效地缓解轻微病症的药品,不需要凭医生处方,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对药品实行分类管理,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有利于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有利于逐步与国际上通行的药品管理模式接轨。 1999年,我国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国家非处方药目录》共分上下两篇,上篇收载西药,共23类165个品种;下篇收载中成药160个品种。非处方药主要包括感冒药、镇痛药、止咳药、助消化药、抗胃酸药、维生素类、驱虫药、滋补药、避孕药、通便药、外用药、护肤药等。列入非处方药的药物,一般都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全面考察,具有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方便贮存等优点。有关部门要求非处方药的标签与说明书要十分详尽,文字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病人根据自身症状作出自我判断,然后按照说明书进行自我治疗。说明书内容项目有药品名称、主要成分、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生产日期、有效期、贮存条件、批准文字等。有人认为,非处方药比处方药疗效差。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两者的"效果"是无法比较的。在临床上,一些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常利用非处方药来减轻处方药的毒副作用或增进其疗效。如服用处方药SMZ和先锋霉素时,为了抵消药物副作用,常加用非处方药维生素B6等。而有些药物却是"双栖药",既是处方药又是非处方药,只不过使用的范围和治疗的疾病不同罢了。如布洛芬,作为处方药时,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柱炎、腱鞘炎等,最大剂量日服2400毫克,可长期服用;而作为非处方药时,却主要用于治疗头痛、肌肉痛、痛经等症,最大剂量日服1200毫克,只能短期服用。又如法莫替丁,作为处方药时,其适应症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急性胃粘膜出血,口服每次20毫克,每日2次,疗程为4-6周;而作为非处方药时,适应症为解除胃酸过多(烧心), 每日口服20毫克,24小时内不超过40毫克,连用不超过7天,16岁以下的患者不推荐使用。再如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用于处方药时必须遵照医嘱长期较大剂量应用,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心血管疾病等;而用于非处方药时,用量及疗程均应给予限制,其适应症只能是退热、镇痛(指头痛、腰痛、牙痛等),用于解热只准在3天内服用,用于止痛只准在5天内服用。可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只是职责不同,并无疗效"好"与"差"的区别。什么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作者:曾健生) 药物作为维护人类健康的特殊物品,在研制、生产、销售、使用的各个环节都受到相应法规的严格控制,参与这些环节的组织机构或者个人都要经过政府主管部门授予相应的权限。对药品的使用者,也就是药品消费者来说,获得和使用某些药品也不是任意的。根据消费者获得和使用药品的权限,目前国际均将将药品分成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迄今为止,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制度。我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于1999年6月1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议通过,并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1999年6月18日公布。该管理办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那么,什么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呢? 处方药,简称Rx药,是为了保证用药安全,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的,需凭医师或其它有处方权的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出售,并在医师、药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监督或指导下方可使用的药品。处方药大多属于以下几种情况: 1、上市的新药,对其活性或副作用还要进一步观察。 2、可产生依赖性的某些药物,例如吗啡类镇痛药及某些催眠安定药物等。 3、药物本身毒性较大,例如抗癌药物等。 4、用于治疗某些疾病所需的特殊药品,如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须经医师确诊后开出处方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此外,处方药只准在专业性医药报刊进行广告宣传,不准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广告宣传。 非处方药是指为方便公众用药,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后,不需要医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一般公众凭自我判断,按照药品标签及使用说明就可自行使用。非处方药在美国又称为柜台发售药品(over the counter drug),简称OTC药。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为了保证人民健康,我国非处方药目录中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时间、疗程,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师咨询”。 目前,在实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的国家,公开发售的非处方药绝大多数是从原有的处方药转变而来的。从严格意义上讲,某种药物被批准为非处方药,只是获得了非处方药的身份,经法规许可放宽其出售和使用的自由度,并不是说这种药品只能作为非处方药使用,也不代表这种药物在任何情况下都无需医师处方便可自由使用。事实上,许多药物既有处方药身份,又有非处方药身份。例如,氢化可的松作为非处方药时只用于治疗皮肤过敏的外用软膏剂,而用于急性炎症、风湿性心肌炎、类风湿关节炎以及支气管哮喘等其它疾病的氢化可的松制剂(如片剂和注射剂)则必须凭医师处方才能出售和使用,而且使用过程需要医药专业人员进行监护。 我国第一批非处方药西药为23类165个品种,中成药有160个品种,但每个品种的药物都含有不同的剂型。
9,OTC是什么意思
OTC(Over-The-Counter)药品,也被称为非处方药,FDA亦已承认该术语“柜台购买的药品”。目前在美国销售的药品近40O,OOO个,其中300,000多个为OTC药品。在美国有两种获得药品的主要渠道:或是根据医生处方的处方药,或是消费者直接购买0TC药品。美国保健费用的增加以及更安全和更有效的OTC的出现,促使病人能够进行自我治疗疾患,而这在过去非求助于专业医疗不可。这种趋势使得获取从前的处方药品的机会增加了,因为这些部分处方药品已列入非处方药品的范围。这些非处方药品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择和机会。美国所颁布的旨在管理药品的第一个主要的联邦法规是1906年的《联邦食品与药品法》但直到1938年通过了《联邦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规》才从法律上限定药品的安全性。自1933年以来,这一新法律的立法工作一直在考虑之中。只是由于人们使用了这种新近销售的混有毒性溶剂甘醇的氨苯磺胺酏剂,造成100多人死亡,而其中许多是儿童。这一事件最终促成了该法规的形成。1938年的《联邦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要求,在1938年后投放市场的所有新药产品应当在销售前证实供人用是安全的,根据通常被称为原始条款的要求,在1938年以前上市的产品不受新药申请(NDA)条款的限制。然而,一些现行销售的OTC药品,例如阿斯匹林,仍受该条款的影响,另外,FDA在审查OTC药品时,己经评审了所有OTC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标签,无论开始销售的日期是何时。在美国整个新药申请过程中,处方药品可以被重新分类为OTC药品,而且保留其新药的地位。也能够直接批准OTC药品的新药申请(不用重新分类),如异T苯丙酸2OOmg(处方中从未使用的剂量)。当一种新药由许多病人使用多年时,它可以被看作是通常承认安全有效。通过FDA审查的OTC药品,也可以得到全部认可的地位。审查完成时,所有没有被批准为新药的OTC药品将被归于OTC药品的专论(详见“OTC专论的含义”)。1972年开始审查OTC药品以前,FDA没有一家下属的单位特定地处理过现行销售的OTC药品。起初,药品局官员帮助咨询审查小组审查销售的OTC药品的成分、标签和告诫,并且公布由此而产生的联邦文档文件。1977年,包括药品评审和研究平心(CDER)的OTC药品评审部在内的较大的、更正式的组织成立了。然而,那时,多数有关新药的问题(包括重新分类和申请)是在药品评审和研究中心的某个新药部门中而不是由OTC药品部门处理。OTC药品评审部于1991年被改组为OTC药品评审办公室。它充实了负责处理新药申请和处方药品转换的新药评审部门的工作。它包括了一名专论审查人员,一名医疗审查人员和一名药品政策人员。他们被指定同时提出OTC药品的问题,如处方药一一OTC药品的转换,新的OTC药品,国际协调,以及对卫生保健花费作必要的监控等。2.自1981年最后的OTC药品咨询小组解散以来,一直没有专门的顾问小组常规检查OTC问题。有时,由常设处方药品顾间小组审查OTC成分。1991年FDA宣布成立了非处方药品咨询委员会,审查和评审OTC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作为一个将各类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时意见交换的场所。成立了有10人组成的具有广泛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核心委员会,成员都是内科学、妇产科学、皮肤病学、流行病学、药学、临床药理学、儿科学和有关专业领域有见识的专家。在对某一专题进行研讨的时候核心委员会可以吸收其他FDA委员会中对这个问题有专长的专家参加讨论。例如,在考虑局部制剂时,则可以邀请若干皮朕病专家。新的委员会也包括一名消费者代表和一名无投票权的行业联络员。1992年12月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审议OTC产品中酒精的药学作用问题,对用于口服的药品规定了较小的剂量。近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为使在美国市场上出售的OTC药物的标签规范化,减少OTC药品的滥用事件,对OTC药品标签做了新的规定。据估计每年有170000名病人因滥用OTC药物而住院,白白损失约75亿美元的治疗费。研究人员发现,其中一半的OTC滥用事件是可以通过规范标签来加强对消费者的服药指导而避免的。规定:所有OTC药品的基本内容都必须按顺序出现在标签上,而且文字应通俗易懂。标签上必须出现的药品有关内容依次是:活性成份;用法;注意事项;用药指导;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他信息。新的法规规定了六种不同的标签类型,厂商可根据自己产品的形状及尺寸自由选用。这项法规将有两年的试行期。FDA还将落实一项计划,目的是强化消费者服用OTC药品的常识,特别是对儿童、需特别护理人员及老年人。这项工作将由非处方药品工业协会及国家药品连锁店协会共同负责。参考资料:http://www.cintcm.ac.cn/%D6%D0%D2%BD%D2%A9%B0%D9%BF%C6/OTC.htmotc(over the counter)非处方药物,我国卫生部医政司是这样定义的:它是消费者可不经过医生处方,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品,而且是不在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下就能安全使用的药品,即不需要凭借执业药师或助理药师的处方既可自行选购、使用的药品。 otc中又分甲类otc和乙类otc。甲类(红色)的可在医院、药店销售;乙类(绿色)的是可以在医院、药店、超市、宾馆等地方销售。 (买非处方药(otc)红绿要分清,包装盒上otc标识为绿色,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红色宜遵医嘱服。) 相对于otc,rx是指必须凭借执业医师或医生开取的处方方可购买的药品。 由于非处方药可不需医师的指导自行服用,所以非处方药的药品一般具有安全、有效、价廉、方便的特点。有关人士专门将其特点归纳如下: 一、不需医生处方,不在医生指导监督下使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才能长期服用) 二、适应症是患者能自我判断的病症,药品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安全,起效快速。 三、一般能起到减轻病人不适之感,能减轻小疾病初始症状或防止其恶化,也能减轻已确诊的症状或延缓症情的发展。 四、不含有毒或成瘾成分,不易在体内蓄积,不致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五、在一般条件下储存,质量稳定。 六、不同使用对象的非处方药品规格不同,说明文字通俗易懂,可在标签、说明书的指导下正确使用。 七,otc药品的特点:安全,有效,方便,经济。otc药品投放市场前,都已经过多年的临床检验,并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OTC是英文Over The Counter的缩写,在医药行业中特指非处方药。我国卫生部医政避对非处方药是这样定义的:它是消费者可不经过医生处方,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品,而且是不在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下就能安全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最早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 它是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增强、自我药疗意识日益提高的产物。我国政府在1996年正式提出药品分类管理,同年由卫生部牵头,七部委共同成立非处方药(OTC)办公室。1998年车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后,OTC管理工作由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司负责。1999年7月22日,我国正式出台《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颂第一批国家非处方药目录(西药部分和中成药部分),该〈管理办法〉将于2000年1月1日起下式施行。由于山东省和济南市尚未被纳入药品分类管理办法试点省市,人们对于OTC的反应相对平缓。但有关的讨论方案也已出台〈后面我们将要涉及〉。由于非处方药可不需医师的指导自行服用,所以非处方药的药品一般具有安全、有效、价廉、方便的特点。我市有关人士专门将其特点归纳如下:一、不需医生处方,不在医生指导监督下使用。 二、适应症是患者能自我判断的病症,药品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安全,起效快速。 三、一般能起到减轻病人不适之感,能减轻小疾病初始症状或防止其恶化,也能减轻已确诊的症状或延缓症情的发展。 四、不含有毒或成瘾万分,不易在体内蓄积,不致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五、在一般条件下储存,质量稳定。 六、不同使用对象的非处方药品馐规格不同,说明文字通俗易懂,可在标签、说明书的指导下正确使用。
10,药品入院的相关知识
你好!先确定要进的这家医院从哪家药批开了户,然后再想办法把药送到这家药批,他们给你配送到医院,钱是你先付给药厂,药批送进医院后,药批给你结账打字不易,采纳哦!开发医院: 不管是大医院小医院在经理给你下任务让你开发出来之前,你对这个医院要有个大概的了解,这个医院进药谁说的算,你的同类品种在这里有没有,医院的效益怎么样等等,这个不多说了,你刚来的时候要是培训过就都明白,这些准备好以后拿着材料直接去医院,最好赶早上,七点半医院刚上班的时候最好,敲门直接进,说明来意,给他材料,问完电话,要是他说看看在说你可以直接就走,并告诉说你先看着过几天你在来,然后隔一天最好是等他要忘没忘的时候在去,第一次去也就混了脸熟,这两天你要打听好这个人的嗜好,你可以去药局管库房计划员那里先打听,这里可能需要送点小礼物什么的,一般女人比较多,好打发,因为都喜欢占小便宜,这次去买点东西吧,可以和经理先打招呼说想送什么东西,我相信你们经理很乐意支持你的工作,也是早上,你过去,不要说什么,过去不需要提药的事,瞎砍,找他高兴的说,(好能帮他干点活什么的,我就给别人拖过地,倒过水,按个脖子什么的)以后学吧.把他喜欢的东西给他,放心他不会要,因为他只是知道见过你,可能都忘了什么药了,不用管那些,现在你要做的是让他感觉不好意思,他会主动告诉你,说现在的药不好进,点药事会通过什么的,这个时候你可以把礼物给他,并且告诉他,进不进没关系,以后可以做个朋友嘛,我们公司的品种要是您个人用你就告诉我.只要你尽力帮我办就行了,放心,怎么的也不能让你白帮忙啊!!!! 这句是关键,也许就等着你把这句说明呢,记住,要把别人的利益放在前面,这样就会一帆风顺了!!!!!!!!!!!这只是实际的一些经验.如果你是新入行还什么都不明白的就看看下面的内容 医院的进药流程 掌握了医院的整体架构和人员组成之后,下一步就是要了解进药流程。每一家医院都有自己进药的流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了解这个流程。 1.药剂科职能 药剂科在主要医院职能有三个:①为临床用药质量把关;②负责临床药理的工作;③临床各科室用药的配送。药剂科是医院的一个物流中心,从临床用药的监控、药理到最后物流的配送都是药剂科的职能。 2.药剂科人员结构及职责 药剂科的组成人员主要有药剂科主任、采购、库房主管、门诊药房主管。药剂科主任的主要职能是:①负责药品的筛选,对于能否进药、进哪种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②药品质量的管理,药品质量是否达到GMP的标准,这些都需要药剂科主任亲自严格把关。采购人员主要负责与医药商业公司联络,选择其中一家或两家医药商业公司作为供货商。库房主管主要负责西药库或中药库的药品管理,记录所有药品入库、出库和流向。门诊药房主管主要负责门诊药房的药品管理,办理药库领药、入货架、发药等各种事务。 3.医院进药、选药的原则 每家医院都有自己的进药和选药原则:①一些有重大意义的创新药物,医院会优先选用,因为创新的产品意味着与新的治疗方法接轨;②同类的药品一定要保持合理的数量,同类的品种中,新的品种一定要比老品种有显著的优势,每一个剂型至少要保留一个品种;仿制药在质量可靠、价格合理条件下,原开发厂和仿制品各选一种;OTC药基本满足需要即可,品种不宜过多;很多大医院都不会进淘汰品种或比较滞销的品种。 4.新药进药程序 在掌握每家医院进药或选药的原则之后,接下来需要详细了解的是进药的程序。以下是医院进药普遍采取的一个程序:①由一个比较重要的、有影响力的临床药剂科主任提单;②通过药剂师委员会讨论,药剂师委员会的成员主要有院长、药剂科主任,还有相关的各科室主任;③通过药剂师委员会的讨论之后,药剂科主任会下达购买通知,采购会根据药剂科主任的指示与相关的医药公司联系采购药品。 5.特殊进药程序 因为并非每种药品都遵循一个相同的进药程序,所以除了常规的进药程序之外,还有特殊进药程序。在特殊进药程序中,医药销售主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人:首先是院长,如果院长非常认可某种药,这种药进入医院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其次是药剂科主任、临床专家,如果某位在全国非常有影响力的专家极力推荐某种药品,那么这种药进入医院的可能性也很大。 6.药品电脑信息系统登记 采购人员将药品入库之后需要做的工作是:①进行电脑信息系统登记;②要求各科室药房、门诊药房、急诊药房等进行提货,使药品分配进入小药房,进入正规的医院销售渠道。 7.药品在医院的供应链 药品在医院的供应链包括:首先,每个药房(门诊、急诊、病房等各药房)的主管要填写领药单,然后交给药库的主管,药库主管从药库中取药并发药给各个药房。但是药品的最终发放要根据临床医生所开的处方。这些环节,医药销售主管都要明确掌握。 一:开发医院,完成进药 根据销售目标,首先要思考这几个问题 A:开发哪些医院? B:开发什么品种? C;如何开发这些医院,这些品种? 问题核心:确定目标客户 目标客户需要对医院内部环境进行调查 如何对医院内部环境进行调查 一.医院概况:规模,性质,业务专长. 二:进药渠道: A.医院决策者 B药剂科 C:外界医药部门(商业公司) D:竞争对手调查 E:门诊,住院处药房组长 三:促销渠道:A:门诊,住院药房 B:相关临床科室 围绕”时间,成功率,投入产出比.”三个原则.综合筛选后确定 (一)产品进入医院的形式 A类型:,医药代表直接去医院做开发工作,从而完成产品进入、促销的过程 B类型:医药公司完成产品到医院的进入、医药代表负责促销的过程 (二) 产品进入医院使用的一般程序 1. 医院临床科室提出用药申请并写申购单; 2. 医院药剂科对临床科室的用药申请进行复核批准; 3. 主管进药医院(一般是副院长)对申请进行审核; 4. 医院药事委员会对欲购药品进行讨论通过; 5. 企业产品进入医院药库; 6. 企业产品由医院药库发药人员将产品送到药房(门诊部、住院部); 7. 医院临床科室开始临床用药。 相关点滴(一) 1关于提单的人选: A院内有分量的医生. B上量过程中的目标医生 原因:A:有利于通过审批, B:同样的投入产出更多. (如针剂找负责病房主任的主任提单比找门诊部主任更合适,或许同样的沟通投入都能使其顺利提单,但前者在上量时作用更直接) 特别提示:加强与提单人的沟通,会有意外收获!! 相关点滴(二) 2.关于药剂科. A:勇敢提出目标 B:微笑面对拒绝. 药剂科主任通常会有两种:粗暴型,亲和型 粗暴型特点:会对于你的拜访很不耐烦,没说几句话就会请你走了,他在单位里会有一定的威望,一般来说这种人说话是很份量的,但相对来说这种人比较难以搞定,但只要搞定他,效果是很好的反而要是搞不定他那你就死定了,你别指望跳过他来点别的途径,他要是不认同你的产品就算是医生填好单子他也有可能会把单子压下来的,这种险你千万不能冒, 粗暴型解决方法 1在和这种人接触的时候话不要太多,该走的时候就得走,但该来的时候一定得来, 2你要做的就是让他先记住你这个人,一次不行再来一次,当然也可以偶尔怕得临阵退缩,在回家的时候为下一次鼓鼓勇气,但不可以每次都这样跑掉,事情还等着你去做呢。 3你也可以来点强制性的送礼,比如找到他家,在他没在家的时候留下你的礼品和名片或者再加上资料,他的老婆也许会比他更好说话一点。也许过不了多久你会发现他不会再对你凶巴巴的,更有可能会换来他的点头。 4所以说对这种人怕归怕,但一定不能放弃,因为他并不是对你一个人凶对大部分的人都这样,但医院还是要进药的,要进药的话就不可避免的要和医药代表打交道了,你死不悔改的举动不会让他对你大打出手的,谁坚持下来谁的机会就会大一点,碰到这种人是不幸中的大幸 亲和型特点及解决方法 特点:温和,客气,做事优柔寡断,思路也不太清 爽,在单位里说话的份量也不会太重,没什么人会太把他当一回事 注意点:千万别因为他和你很客气,而让这种表像冲昏了头脑,搞定他也不见得一切OK 解决方法:1重量级的医生的填单 2取得其支持承诺后,重点沟通主管院长 相关点滴(三) 主管院长(决策者): A:顺水推舟(务必将前面的步骤做好,让其感觉你已经考虑的很周到.) B:进药后,加强拜访.维护好关系
文章TAG:
临床用量小药品什么意思临床 用量 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