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

煤海
“煤乡”

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

2,透水事故的易发点有哪些

根据煤矿的水害类型来说,我们国家大致可以划分成为六个区域。华北型煤田第一个区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占中国煤炭储量60%的华北型煤田,北界主要以阴山、天山山脉,南界到了秦岭,西界到贺兰山、六盘山就是阿尔多斯盆地的西沿,然后东部就是渤海、黄海。这是华北型煤田。华北型煤田面临的水害问题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就是我们常说的煤层地板的岩溶充水问题,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华北型煤田这种排水、供水、生态环保三者之间的这种尖锐的矛盾与冲突问题。透水事故华北煤田的南部第二个区域就是位于华北煤田的南部,就是华东这个煤炭水害区,这个矿区的水害类型主要是由于华南地区的地形切割比较厉害,同时这个地区又降雨量有非常充沛,由于煤矿开采完以后,由于顶班的冒落,极易在地形切割比较低的地方,开采塌陷冒落到地表,地势比较低的这些地方正好是大气降雨比较汇集的地方,所以往往在华南地区在雨季如何防止地表水害的溃入是这个地区的主要的水害防止的内容。侏罗系煤田第三个区域是西北的侏罗系煤田。对于西北地区来说大家都知道由于降雨量稀少,蒸发量巨大,所以在这个地区来说没有什么水害问题,但是煤矿开采过程当中存在着一个与水有密切关系的问题:过去在西北煤田开采之前我们一直认为西北的煤炭资源有这么几个优势,一个是煤层厚度大,煤炭储量非常丰富,煤质也非常好:低灰、低硫、高发热量;同时另外一个最大的优势就认为煤层煤藏比较浅,易于开发。无可否认,煤层煤藏浅、易于开发确实是对于开采来说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开发以后,煤层煤藏浅是一个优点,但是这个优点同时带来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西北的那种特殊的水位地质条件,由于煤层煤藏浅,而这个地区唯一供水水源,就是煤层上头的,当地叫做萨拉乌苏族含水层这样一个含水水源。这个水源是当地工业、农业、生态用水唯一的水源,由于煤层开采完以后,顶板冒落极易触及到当地的萨拉乌苏族含水层,所以凡是煤炭开采的地区,如果不很注意的话,上面的冒裂带就触及到含水层的底板导致含水层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完全被输干。地下水完全被输干以后,就导致当地的一些抗旱、耐旱植被,比如红杨林,或者红柳等等植被全部死亡。这就出现了一个生态环境的问题。如何保证西北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又要保水,又要保证生态环境,这三者之间的统一研究问题也是西北地区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这是第三个区域。东北的煤矿水害区第四个区域是东北的煤矿水害区。东北的煤炭资源开发历史比较长,对于一些煤田,石炭-二叠系的煤田还有一些老的矿区基本采的都差不多了,很多煤矿区都已经停产了。面临的水害问题比较严重的就是东北地区主要是侏罗系煤层的开发,侏罗系煤层开发,煤炭资源开发所面临的第四系、第三系松散冲积层的充水问题。在东北、内蒙的元宝山矿区,霍林河矿区都普遍存在第四系松散充水的问题。川西第五个区域就是川西,(包括)西藏和四川西部这一块,这一块由于煤炭资源的储量有限,所以开发历史也比较短,所以这一块的水害问题也不是很明显。台湾第六个区域就是我们台湾祖国的宝岛,台湾岛有一些煤田,主要的煤田主要是第三系的煤田,比较新的煤田。这个煤田,在六十年代以前,台湾也都采一些,但是随着近几十年,台湾人的环保意识的增强,他们主要的能源形式是石油和天然气,所以煤炭基本上不开采了,所以水害问题也谈不上了。这是中国六大煤矿水害区域各种水害类型的主要特点。

透水事故的易发点有哪些

3,什么是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包括河北,山东,河南,北京,天津的全部,江苏安徽的北部,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淮河以北

什么是华北平原

4,煤矿水害防治方法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煤矿防治水主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查清水文地质条件为基础,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水害类型,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防治水方法多种多样,有疏、有堵、有疏堵结合。在煤矿水害防治工作中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16字方针,并根据矿井水害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堵、疏、排、截”综合防治措施(钟亚平,2001;赵铁锤,2007)。在突水机理的研究上,先后提出了“突水系数”、“等效隔水层”和底板隔水层中存在“原始导高”等概念,认为底板突水机理是含水层富水性、隔水层厚度及其存在的天然裂隙、水压、矿压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在底板突水预测方面,模式识别方法、随机信息方法和脆弱性指数法等新方法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武强,2006,2007a,2007b,2009;靳德武,1998)。在疏水降压方面,有地表疏干、井下疏干,也有井上、井下联合疏干。疏水降压是我国矿井防治水害的主要技术措施。国内除普遍采用经常性疏干排水外,还先后进行了峰峰矿区和淄博矿区的薄层灰岩水的疏干,和降压及邯郸矿区的疏干工作程序和疏干勘探方法。在注浆堵水方面,堵水截流是我国矿井防治水害的重要方法。在静水与动水条件下注浆封堵突水点、矿区外围注浆帷幕截流等都有比较成熟的方法和经验。焦作、峰峰、煤炭坝等矿区都进行过这类工作,特别是成功封堵开滦范各庄矿特大型突水。此外,钻探技术的提高、综合立体勘探方法的采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及各类软件的开发,对定量研究煤矿突水条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1.井下防水煤(岩)柱留设在水体下、含水层下、承压含水层上或在导水断层附近进行采掘工程时,为了防止地表水或地下水突水、溃入工作地点,需要合理留设一定宽度或高度的防水煤(岩)层不采动,这部分煤(岩)层称为防隔水煤(岩)柱或防水煤(岩)柱。其中有断层防水煤(岩)柱,井田边界煤柱,上、下水平(或相邻采区)防水煤(岩)柱,水淹区防水煤(岩)柱,地表水体防水煤(岩)柱和冲积层防水煤(岩)柱六种类型。2.井下探放水技术井下探放水系指矿井在采矿过程中用超前勘探方法,查明采掘工作面顶底板、侧帮和前方的含水构造(包括陷落柱)、含水层、积水老窑等水体的具体位置、产状等,其目的是为有效地防治矿井水害做好必要的准备(刘洋,2008)。3.疏水降压技术疏水降压是指通过疏干使煤层底板含水层或煤系地层含水层水压降低至采煤安全水压。疏水降压工程系统包括:排水工程、排水设施和疏水工程3部分[1]。开滦赵各庄矿就是通过制订合理的疏水降压开采方案,实现了在受底板高压奥灰水威胁下安全带压开采,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4.注浆堵水技术注浆堵水技术是煤矿防治水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主要应用于井筒掘凿前的预注浆、成井后的壁后注浆、堵大突水点恢复被淹矿井、截源堵水减少矿井涌水、井巷堵水过含水层或导水断层。如皖北矿务局任楼矿1996年3月4日发生的陷落柱特大突水,高峰期突水量达576m3/min,在陷落柱内煤底合适层位采用注浆堵水技术成功堵水(赵铁锤,2007)。5.带压开采技术所谓带压开采就是煤层底板受承压水威胁,充分利用煤层底板至承压含水层间隔水层性能,在不采取,或在国家经济、技术条件许可情况下采取某些技术措施后,实现安全采掘的一种综合性防治水技术。近几年该技术在我国进行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11]。6.防水闸门和水闸墙防水闸门和水闸墙是煤矿井下防治水的主要安全设施。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在井下巷道设计布置中,要建立健全隔离设施,在适当地点预留防水闸门和水闸墙的位置,井底车场周围要设置防水闸门;在其他有突水危险的地区,只有在其附近设置防水闸门等防水隔离设施,实现分区隔离后,方可进行采掘活动(王歆效等,2007)。7.矿井防、排水技术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近、揭露或破坏含水层(体)。含水层(体)内的水会因失去原有的平衡条件而涌入采掘工作面,进而造成水害事故。为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设置相应的防、排水系统是十分必要的。矿井防、排水技术主要包括:地面防水、井下防水和矿井排水3个方面。如山东华源“八一七”溃水淹井事故,虽由暴雨引起,但也暴露出煤矿在地面防水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8.煤层采煤前方小构造预测的ANN技术小构造是指断距小于5m的小断层或一些发育规模较小的裂隙、溶隙。在矿井生产过程中,这些小构造对工作面回采和巷道开掘具有极大的影响,在矿井防治水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现行巷道开采过程中小构造预测方法的不足,将ANN技术引入到煤矿巷道掘进前方的小构造预测方法中,开展了矿井小构造预测预报的新方法研究(武强,2007c)。9.含水层改造与隔水层加固技术该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注浆治水方法。当需采用疏水降压方法实现安全开采,但疏排水费用太高且浪费地下水资源时,宜采用含水层改造与隔水层加固的注浆治水方法。它主要针对煤层底板水害的防治,采用注浆措施改造含水层或加固隔水层,使其变为相对隔水层或进一步提高其隔水强度(武强,2005)。该技术是防治底板水害较为有效的实质性措施之一,山东肥城矿区曾成功应用这项技术。10.可视化地下水模拟评价软件系统(Visual Modflow)与矿井防治水Visual Modflow是目前国际上流行且被各国同行一致认可的三维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模拟评价的标准可视化专业软件系统。它在矿井防治水工作中可以进行任意水均衡域的均衡研究,帮助用户直接确定回采煤层顶、底板或侧向补给水源的补给方式、补给大小及补给水源的水质情况等。此外,它还可以预测矿区导水断裂构造可能诱发的突水事故的突水量大小,这一点在矿区导水内边界的防治水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武强,2005;董东林,2009)。11.华北型煤田立体充水地质结构理论该理论是武强于2000年首次提出。由各种类型水力内边界沟通而形成相互间存在密切水力联系的多层含水层组立体充水地质结构,是华北型煤田的主要矿床水文地质特征,也是建立该类型煤矿井充水水文地质立体概念模型的基础。内边界是煤矿井立体充水地质结构理论的核心,对内边界系统进行深入地综合研究是解决华北型煤田底板岩溶突水难题的关键。据内边界在空间展布的几何形态特征所划分的4种基本类型和各种组合类型,对认识煤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水对策方案均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武强,2000)。参考文献董东林,王焕忠,武彩霞等.2009.断层及滑动构造复合构造区煤层顶板含水层渗流特征及突水危险性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8(2):373~379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9.煤矿防治水规定.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80华解明,傅耀军,白喜庆.2006.我国煤矿区水文地质勘查与环境地质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煤田地质与勘探,34(3):40~43靳德武,马培智,王延福.1998.华北煤层底板突水的随机信息模拟及预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6(6):36~39李文钧,郝平.1997.大同地方煤矿水害现状及防治技术.山西煤炭,17(5):61~64刘洋.2008.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改革与探讨,(27):99马润刚.2006.水害现状分析及防治技术.山西焦煤科技,(1):14~15商登莹,武强,赵苏启等.2006.煤矿防治水工作指南.北京: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1~88王剑峻.2008.矿井突水案例分析及带压开采分区.中国矿山工程,37(5):39~41王歆效.武强.2007d.“治”水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水害防治专家组组长武强.现代职业安全,10(74):20~21武强,董东林,钱增江等.2000.试论华北型煤田立体充水地质结构理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47~49武强,董书宁,张志龙.2007e.矿井水害防治.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73~161武强,解淑寒,裴振江等.2007b.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型实用方法Ⅲ基于GIS的ANN型脆弱性指数法应用.煤炭学报,32(12):1301~1306武强,庞炜,戴迎春等.2006.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评价的GIS与ANN耦合技术.煤炭学报,31(3):314~319武强,杨柳,朱斌等.2009.“脆弱性指数法”在赵各庄矿底板突水评价中的应用.中国煤炭地质,21(6):40~44武强,俞佳,庞炜等.2007c.基于ANN方法的煤巷掘进前方小构造预报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学报,36(4):446~452武强,张志龙,张生元等.2007a.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型实用方法Ⅱ脆弱性指数法.煤炭学报,32(11):1121~1126武强.2005.第六次全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大会文集.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94~296赵苏启,武强,郭启文等.2003.引流注浆快速治理煤矿水害技术.煤炭科学技术,31(2):27~29赵铁锤.2007.全国煤矿典型水害案例与防治技术.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85~192钟亚平.2001.开滦煤矿防治水综合技术研究.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539~542

5,我国东北华北地区为什么多大煤田江南丘陵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

北方地区大陆形成较早,大量的碳在远古时期就历经地壳运动等等变化沉积地下,形成了大规模的煤田、油田,并产出大量天然气;反之南方地区大陆形成稍晚,故而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6,二华北狭义石炭二叠纪含煤盆地赋存现状

华力西晚期形成的华北石炭二叠纪含煤盆地(原型),含煤岩系自晚石炭世至晚二叠世早期,展布于整个华北陆块之上,盆地面积达110×104 km2(现今的鄂尔多斯、沁水、华北盆地面积为28×104km2、4.2×104 km2、31.7×104 km2)。由于盆地所处构造部位不同,太平洋板块对陆块作用力东强西弱,特提斯对陆块作用力西强东弱,致使盆地的演化差异很大。经中新生代构造运动改造的原型沉积盆地,分割为多个沉积构造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是中生代持续沉降,地层连续覆盖,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被不断叠置深埋的巨型叠合型含煤盆地。沁水盆地是在三叠纪时期继续沉降,印支末期后隆升剥蚀的山西隆起带上形成的含煤盆地。华北(狭义)盆地在石炭二叠纪盆地形成时期即已分化为北、南盆地,现今的北、南华北盆地仅是原型盆地的一部分,被中新生代沉积叠置后,经印支期后一系列构造运动变形改造,完整的克拉通盆地被肢解为以深埋断块为主要构型的含煤盆地(片)群。经过印支期后构造运动的改造,华北石炭二叠纪含煤盆地被分割为18个断坳和断隆。北华北(狭义)盆地包括:京唐断隆、保定断坳、沧县断隆、黄骅断坳、无棣断隆、东营断坳、临清断坳、邯郸断坳、东明断坳、菏泽断隆等10个断坳和断隆。南华北盆地包括:济源断坳、通许断隆、平顶山断隆、倪丘集断坳、淮北断隆、淮南断隆、沈丘断隆、崤熊断隆等8个断坳和断隆。其中保定断坳、无棣断隆、沈丘断隆、崤熊断隆的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已被剥蚀殆尽,其余断坳或断隆亦程度不同的被剥蚀,整个华北陆块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残留面积为153500 km2(含南北边缘残留盆地面积),除边缘局部裸露地表或浅埋外,大分部被深埋。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顶面埋深,断隆区为100~2000 m,断坳区为2000~6000 m,最大深度为8000~10000 m。含煤岩系残留厚度100~1300 m。经历多期沉积岩层叠置,煤系地层埋藏深度不同,煤岩层热演化有很大差异,煤岩变质程度不同,埋深较浅的一般为气煤、肥煤,埋藏较深为焦煤至无烟煤,受岩浆热变质的影响,个别为天然焦。深埋的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褶断变形以断块为主,有些呈单斜或复式背向斜,被中、新生界地层叠置形成断坳或断隆。由于构造位置的差异,断块上覆中、新生界地层亦不相同,北华北(狭义)盆地大部缺失上三叠统地层,上覆侏罗、白垩系地层亦不相同,不同断块上覆的下第三系或上第三系地层与下伏地层相接亦不尽一致,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的赋存状况亦有很大差别。北华北盆地挟持在太行山断裂与郯庐断裂之间,燕山期至喜马拉雅期形成的断陷,总体呈现北北东走向与两侧断裂走向一致。自西而东为:京唐断隆(京西断凹、唐山断凹)、保定断坳、邯郸断坳、沧县断隆、黄骅断坳、临清断坳、东明断坳;受鲁西隆起阻隔,无棣断隆、东营断坳、菏泽断隆,走向由北东转为北东东,使北华北盆地呈现南窄北宽向北撒开之势。京唐断隆(京西、唐山断凹)位于北华北盆地北缘,呈东西向展布,基底为震旦系、下古生界,石炭、二叠、三叠系在下古生界复式向斜中,主要分布在北京西、北至唐山以南陆地及渤海湾,呈向斜或断块构造,有的被侏罗系含煤岩系覆盖,整个断隆带被新生界地层所披覆,石炭、二叠系顶面埋深较浅,一般为100~1500 m,最深可达4500 m,煤岩为肥煤或无烟煤,残留厚度200~1000 m,残留面积3500km2。在其北边的锦西、平泉一带,石炭、二叠系呈向斜或残片裸露或被中生界地层所覆盖,为气煤或无烟煤,石炭、二叠系顶面埋深为百米,深者可达5000 m,残留厚度为200~600 m,残留面积2300km2。保定断坳(保定隐伏带)基底大部为震旦系、下古生界,局部有前震旦系,石炭、二叠系仅分布在北部,南端仅有零星分布,其上被上第三系岩层覆盖,石炭、二叠系顶面埋深大于1000 m,可达4000~8000 m。邯郸断坳(邯郸隐伏带)基底为太古宇、震旦系、下古生界,石炭、二叠系残留地层在山西隆起边缘已出露,邯郸-鹤壁之间是以下石盒子组地层为核部的南北向长轴状向斜构造,东翼被新生界地层覆盖,可能未形成圈闭。石炭、二叠系上覆三叠系,其上被新生界所披覆。煤岩为肥煤至无烟煤,含煤岩系呈块断型地垒或地堑,残留面积10000 km2,残留厚度400~1000 m,顶面埋藏深度2000~6000 m。沧县断隆(沧县隐伏带)是燕山至喜马拉雅期形成的块断隆起。石炭、二叠纪沉积后被三叠系及中侏罗统所覆盖,随着地块差异升降,沧东断裂以西断块隆升、掀斜,形成核部为前震旦系、震旦系,翼部为寒武、奥陶及石炭、二叠系的西倾单斜,高部位被剥蚀、夷平,顶部的石炭、二叠系剥蚀殆尽,下古生界及震旦系、前震旦系裸露,向西倾斜的单斜上逐次残留有石炭、二叠、三叠系及中侏罗统,老第三纪单斜西部深陷形成断陷,地层超覆在斜坡上,被新第三纪后沉积物所披覆。石炭、二叠系煤岩层为气煤、肥煤、焦煤至无烟煤。沧县断隆为一北北东向展布的长带状隆起,东以沧东断裂为界与黄骅断陷相邻,单斜西部与保定断坳相过渡,北以昌黎断裂与京唐断隆相隔,南以衡水断裂与临清断坳相邻。由于北东、北东东和北西三组断裂切割,断隆带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断块,自北而南为武清断凹、文安断凸、献县断凸等。文安断凸又被次级断裂所分割,由断块组成北北东向断块构造带。大城凸起位于沧县断隆的中部。沧县断隆上的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在断隆西倾单斜的高、低部位均已缺失,其上覆的三叠系、中侏罗统地层残留更少,残留岩层仅存留在单斜的中部。石炭、二叠系顶面埋深,自东向西、自南向北逐次增大,由1000~6000 m,最大埋深达万米,残留厚度400~1000 m,残留面积10900 km2。黄骅断坳(黄骅隐伏带)以沧东断裂为界位于沧县隆起东南部,东邻无棣断隆,呈北北东走向,是被断裂挟持的地堑断陷,在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之上,沉积了三叠、侏罗、白垩系及下第三系以上的新生界地层。石炭、二叠系残留面积10000 km2,残留厚度600~1000 m,顶面埋深2000~5000 m,最大埋深7000 m,呈背、向斜或断块型深埋地腹,为肥煤至无烟煤。无棣断隆(无棣隐伏带)基底为太古宇、下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呈单斜或断块分布,煤岩为肥煤、焦煤,被下第三系以上地层覆盖。含煤地层分布零星,残留面积3700 km2,残留厚度200~500 m,顶面埋深1500~4000 m,最大5000 m。临清断坳(临清隐伏带)西接邯郸断坳,东邻东营断坳,北部和南部分别为黄骅、东明断坳,位居北华北盆地中心部位。基底以下古生界为主,石炭、二叠系分布广、埋藏深,煤岩为肥煤至无烟煤,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之上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新生界上覆地层齐全,亦有缺失侏罗、白垩系地层之处,中生代后断坳一直处于沉降状态,被分割的含煤岩系呈地垒、地堑型断块,残留面积14000 km2,残留厚度400~1000 m,顶面埋藏深度2000~6000 m,最大埋深达万米。东明断坳(东明隐伏带)位于临清断坳南部,以马陵断裂相隔,南以盘古寺-丰沛断裂为界与济源断坳相邻,其西为太行隆起,东为聊兰断裂与菏泽断隆相接。断坳内北北东向断裂发育,形成断裂块体,具东降西翘特点,西部为汤阴地堑,中部为内黄断隆,东部为东明断坳,由于北西或北西西向断裂的切割,断块更趋复杂化,呈一复式地堑的东明断坳中央呈一背斜构造带。中生代断块为断隆,石炭、二叠、三叠系程度不同的被剥蚀,缺失侏罗、白垩系地层,新生代又强烈沉降,沉积了2000~6000 m厚的陆相碎屑岩。煤岩为肥煤至无烟煤,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残留面积9600 km2,残留厚度200~600 m,顶面埋藏深度1000~6000 m,最大埋深8000 m。东营断坳(东营隐伏带)位于无棣断坳之南,临清断坳之东,南东为鲁西隆起,呈向北西突出的弧形断坳,其南部与隆起带交接部位石炭、二叠系已出露地表。华力西期后曾一度隆升遭受剥蚀,新生代时期再度沉降为断陷,煤岩为肥煤至无烟煤,含煤地层呈单斜或断块状,残留面积19400 km2,残留厚度400~1000 m,在断陷深部石炭、二叠系顶面埋藏深度为2000~8000 m,最大埋深达万米,靠近鲁西隆起周缘埋深仅100~2000 m,有的已出露地表。菏泽断隆(菏泽隐伏带)位于东明断坳东侧,鲁西隆起西南,南以丰沛断裂为界与倪丘集断坳相邻。基底为太古宇和寒武、奥陶系,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呈断块型单斜构造,分布连片性差,其上缺失三叠系,断块上覆侏罗、白垩系,或中生界缺失仅有新生界,亦有仅被上第三系所盖覆。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残留面积1180 km2,残留厚度100~700 m,煤系地层顶面埋深浅仅1000~1500 m,最大埋深为4000 m,煤岩变质程度低为气煤或肥煤。南华北石炭、二叠纪含煤盆地继承了早古生代克拉通盆地特征,形成北西西、近东西向坳陷盆地,中、新生代沿袭了前期构造特征。济源断坳(济源隐伏带)位于南华北盆地西部,北以盘古寺-丰沛断裂为界与山西隆起、东明断坳、菏泽断隆相邻,南以邙山-中牟-商丘断裂为界与通许断隆相接,西为封门口断裂,东为虞城东断裂与倪丘集断坳相邻,在南北两侧断层挟持下呈东西走向的地堑,是古生代以来长期发育的沉陷带,以太古宇、元古宇、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为基底,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发育保存完好,其上有三叠系沉积盖层,侏罗系和第三系厚度大,由于南北断裂侧向挤压,形成近东西走向的中央背斜构造带。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残留面积7400 km2,残留厚度800~1000 m,含煤岩系埋藏较深,顶面埋深3000~6000 m,最大埋深达万米,煤岩变质程度高为无烟煤。通许断隆(通许隐伏带)位于济源断坳以南呈北西西走向,基底为前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被断裂错断呈地垒、地堑或单斜,缺失侏罗、白垩系,三叠系在断凸上缺失,深陷的断凹有下第三系地层,上第三系、第四系广泛披覆。石炭、二叠系残留面积18600 km2,残留厚度600~1300 m,煤系地层顶面埋深1000~5000 m,最大埋深9000 m,煤岩变质程度较高为贫煤、无烟煤。平顶山断隆(平顶山隐伏带)位于通许断隆之南,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发育在前早古生代地层之上,三叠系盖层发育良好,含煤地层在边缘已经暴露或在三叠系之上被上第三系、第四系所披覆,呈断块或单斜深埋其下,煤系地层顶面埋藏深度100~2000 m,最大为4000 m,煤岩为肥煤、焦煤至贫煤,残留厚度400~1000 m,残留面积8000 km2。倪丘集断坳(倪丘集隐伏带)位于南华北盆地东部,北以丰沛断裂为界与菏泽断隆相邻,南以界首-五河断裂与沈丘-阜阳断坳相接,西以虞城、亳县断裂与济源断坳、通许断隆相隔,东为淮北断隆,长180 km,东西宽20~80 km,北北东走向,北端向东弯曲,南端向西弯曲,呈“S”形展布。印支期发育了沉积盖层,燕山中期形成北北东向宽缓向斜,其东为永城背斜,西为亳县背斜,其后由于近东西向张性断裂的活动南北两端沉陷,沉积了侏罗、白垩系。喜马拉雅期,北北东向和东西向断裂持续活动,形成第三纪断陷,沉积了巨厚的盖层,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再次被错断升降变形改造,自北而南为黄口断凹、济阳断凸、颜集断凹、赵桥断凸、倪丘集断凹。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残留面积6100 km2,残留厚度800~1200 m,顶面埋藏深度2000~5000 m,最大埋深9000 m,煤岩为焦煤至无烟煤。淮北断隆(淮北隐伏带)位于倪丘集断坳之东,郯庐断裂以西,其北为鲁西隆起,南为淮南断隆。基底为震旦及寒武、奥陶系,其上发育的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被三叠系所覆盖,缺失侏罗、白垩系及下第三系,被上第三系、第四系所披覆。石炭、二叠系呈背、向斜或断块深埋地腹,边缘地带亦有出露地表。残留面积8400 km2,残留厚度400~1100 m,含煤岩系顶面埋深较浅100~1000 m,煤岩变质程度较浅,以肥煤为主。淮南断隆(淮南隐伏带)位于南华北盆地南缘,北为淮北断隆,西为沈丘—阜阳断隆,东为郯庐断裂,南为秦岭褶皱带。断隆处于盆地南缘,石炭、二叠系残留面积较小,被两侧断裂挟持呈北西西走向,复式向斜面积仅3800 km2,残留厚度600~900 m,其上有部分残留的三叠系,并被上第三系及第四系所披盖,局部已出露地表,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顶面埋深较浅,一般为100~2000 m。煤岩变质程度较低,为气煤、肥煤。位于秦岭-大别褶皱带北缘的沈丘断隆、崤熊断隆,残留的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很少,仅1200 km2,分布零星,被上第三系披覆,残留厚度仅100~500 m,煤系地层顶面埋深仅100~1000 m,煤岩变质程度较高为贫煤。位于鲁西隆起上还有泰安、新泰、沂南等断陷盆地,多半已暴露地表零星分布,有的被侏罗、白垩系或上第三系覆盖,残留厚度仅100~400 m,煤岩变质程度较低为气、肥煤,煤系地层顶面埋深仅1000~2000 m,残留面积4100 km2。参见《中国煤层气盆地图集》“华北盆地构造分区图(石炭、二叠系赋存形态)”。

7,华北煤都在哪里

都说华北了,只能A,你举得BCD有哪一个在北方啊????但是个人觉得应该是唐山,
是啊,这答案很明显啊,唯一一个北方的省份:山西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8,华北油区和华北油田是相同的概念吗有什么区别

华北油区,中国华北地区冀中坳陷所发现油田的总称。华北油田就是一个油田
合同工,跟正式职工比工资上面有差别,但同工种差别不大,主要是人家铁饭碗,我们是临时工

9,华北地区有哪些大型煤矿

山西现有大同、宁武、西山、沁水、霍县、河东等六个煤田和浑源、五台、垣曲、平陆、繁峙等五个产煤地。
大同、宁武、西山、沁水、霍县、河东
大同、晋城、太原、神府等

10,中国华北有什么油田搜

有冀东、大港、华北和胜利油田。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淮河、海河的泥沙长期冲击而成的,因此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先回答第二个问题 华北平原是由 黄淮平原和黄海平原(河北平原和鲁西北平原)组成 华北的油田有 山东的胜利油田 河南的中原油田

文章TAG:什么叫华北型煤田什么  华北  型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