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建设美丽乡村

1、整治农村环境,改善乡村面貌 在广大农村,垃圾乱倒、柴草乱堆、圈舍乱搭、畜禽乱跑、污水乱泼现象十分突出,到处呈现出脏乱差的景象,为解决以上问题要做到试点先行,对垃圾实行分类处理,在乡村设立可再生垃圾回收站点,分片区规划建设不可再生垃圾填埋场,解决“垃圾哪里去”的难题;每个村建设垃圾池、垃圾屋,在公共场所摆放垃圾桶,选聘2—4名保洁员,购置垃圾清运车,坚持人员每天上岗,垃圾每天清运,破解“环境怎么保”的难题;加强宣传教育,星级卫生户评选,破解“习惯怎么改”的难题。2、应地制宜,乡村四改,实现城乡统筹 建设美丽乡村,基础设施要先行,起到环境改造人的重要作用,切实抓好“四改”: 第一改为“改路”,要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大力推进自然村组的道路建设,支持农户硬化通户便道,为农民群众出行提供便利,并且配套设施随即跟上,交通指示牌及红路灯等不可缺失,为农民群众发家致富加快步伐,也为促进城乡交流创造条件。 第二改为“改水”,一方面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水污染和弄攒环境卫生治理力度,通过城乡一体供水,引泉入村,自来水入户等方式,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喝上干净水。 第三改是“改厕”,建造卫生厕所,是农村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件牵涉千家万户的难事、好事。要根据各地实际,加大农村改厕工作力度,并建造排水排污系统,改变农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第四改是“旧村改造”。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区别各地经济实力、自然条件等不同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旧村改造,使农民受益、受惠,在改建过程中切实保护好农村自然生态、历史文化。 3、保留特色,打造美丽乡村 首先科学的制定规划,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注意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 其次建设农村新社区,不能一味求新,也要重视“怀旧”,从历史深处和传统根部重寻精神资源,留住自然风姿和人文血脉。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在不破坏环境和文化的情况下,实现生态美丽乡村的建设。 最后乡村是农民群众的乡村,对于乡村的特色农民群众是最为熟悉不过的,所以要走入群众中去,坚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动员群众、惠及群众的群众工作路线,严格按照政府主导、乡村组织、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广泛深入发动,广泛汇集民力,努力形成共识,大打一场保留乡村特色,打造美丽乡村的战役。 4.构建长效机制,确保美丽长留 建设美丽乡村,彻底改变农村面貌,靠的是长效、靠的是持久,不能出现“一阵风”的形式化改造,对后续建设和发展不管不顾。 美好乡村建设目的在于造福农民群众,其成效如何最终要由农民群众检验。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统筹推进,即不新增村级债务、不搞形象工程,努力做到让农民群众满意。根据各村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建设目标,对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对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村,适当加长建设周期,分步安排建设项目。 构建美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实现建有方向,评有标准,管有办法,美可持久。从根源上区域化解决农村环境问题,联动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建设。

如何建设美丽乡村

2,美丽乡村怎么建

很高兴告诉你!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2015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三、基本原则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6、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四、建设内容(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三是改造林相。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四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

美丽乡村怎么建


文章TAG:深州  美丽  美丽乡村  乡村  深州美丽乡村怎么建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