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为什么检验中质量控制采用一个高值和一个低值

质量控制限,有上偏和下偏;当然也有单向限的情况。测量值与标准值相比,实际可能上偏或下偏,自然需要上限和下限来限定范围。

{0}

2,血常规的质控怎么做

买血常规质控全血,对照质控血清附带的标准值。
做好血常规的室内质控应注意以下几点: 1、质控品在冰箱中应直立放置。 2、每天自冰箱拿出后,室温放置10分钟左右,再缓慢地颠倒混匀,不要立即混匀。 3、检测完毕后,要用柔软的布或纸擦拭试管口和盖子上残留的液体,否则影响质控品的质量。 4、血常规质控品更换频繁,每批都要统计均值(非常重要,不要使用厂家提供的均值);SD沿用历史统计的数值即可,但应小于1/3允许总误差。 血常规不像生化实验受试剂批号、试剂质量、定标等影响,IQC经常出控,血常规IQC出控大致有: 1、偶然误差:重复一次检测即在控了。 2、某一项指标(如WBC)出现系统误差时,要考虑该指标系统出现问题,如注射器松动、检测部问题等。 3、如果全部指标偏低或偏高,多数情况是质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 校正系数是不能盲目更改的,只有用校准品或具有溯源性的新鲜全血校准时才能更改。盲目更改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总之,血常规的IQC即非常“难”做,也非常“容易”做! 更多质控问题,可以到这里寻找答案: http://www.labbbs.com/control/index.html

{1}

3,尿干化学分析仪质控怎么做

1 分析前质量控制 1.1 仪器 (1)新购进的仪器要进行全面鉴定,鉴定合格后方能使用。 (2)使用中的仪器应根据操作需要和厂家对仪器的要求定期校准,这是保证仪器准确的根本。 (3)不同厂家、不同批号尿试带质量不同,划分结果等级的标准也不同,原则上选用仪器配套尿试带,以保证其准确性和溯源性。 1.2 标本 收集尿标本的容器必须是洁净的,如果要进行细菌培养,容器应经过消毒。有盖容器瓶口宽大,方便收集标本,最好使用防漏塑料容器,使用一次后抛弃。不提倡使用玻璃器皿。理想的容器可装50ml标本,并标上病人的姓名及条码(或标本号)号和要求检测的申请单一起运送到实验室。如果标本收集2h不能进行分析,必须冷藏。 2 分析中质量控制 2.1 仪器的使用 ①每次开机后必须用仪器随带的“测试带”检测,其检测结果要完全符合“测试带”的规定结果,证明仪器处于正常状态。②仪器和试带的质量控制用上述两种质控物进行测试,如测定结果在“靶值”允许的1个定性等量级内为“在控”;超过此范围即可判为“失控”,届时必须寻找原因,及时纠正,直至“在控”后再检测标本。 2.2 试带 定期检查各种试带质量,注意试带有效期,保存时注意防潮,从冰箱取出后应先回复室温再使用,不宜频繁更换不同品牌的试带。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3 操作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操作时应注意:①将试带完全浸入尿液中。②试带浸入尿液时间不能太长,一般1~5s(按说明书要求),取出后将多余尿液除去。③检测完毕后注意仪器清洁及定期保养,以保证结果的准确及延长仪器的使用期。 3 分析后质量控制 3.1 判定试带是否受下列因素影响 ①尿中高浓度VitC(250mg/L)可使试带法葡萄糖和隐血结果呈假阴性。②尿中含肌红蛋白、细菌过氧化物酶的污染、易热酶干扰、氧化型清洁剂及次氯酸盐污染都可导致隐血假阳性;而当在高蛋白尿、高比重尿或样品未混匀致RBC沉淀,试剂带灵敏度达木到150mg/L时出现隐血假阴性。③一些高聚合物,如聚乙烯吡咯酮可使尿蛋白试带产生假阳性。④尿pH如在8.0以上,超过试带中缓冲剂的缓冲能力,无论尿中有无蛋白质,均可呈阳性反应。⑤尿中若含有氯丙嗪、酚噻嗪类药物,可使尿胆原和尿胆红素呈假阳性。⑥含有各种色素的异常颜色尿标本,如被吸附在试垫上将造成许多测定结果误差。⑦尿液被甲醛溶液污染或含有高浓度胆红素或使用某些药物(呋喃坦啶)时可出现白细胞假阳性;高蛋白或尿中含大剂量先锋霉素Ⅳ或庆大霉素时则出现白细胞假阴性等。 3.2 注意试带的专一性与传统检测的不同之处 ①蛋白模块只对清蛋白敏感,对球蛋白不敏感,对本周蛋白不反应。②葡萄糖模块只对葡萄糖反应,对乳糖、半乳糖、果糖及蔗糖不反应。③酮体模块对乙酰乙酸最敏感,丙酮次之,对β-羟丁酸不反应。④隐血模块不但对完整和破损红细胞均有反应,而且对游离Hb也反应。⑤白细胞模块,只对中性粒细胞反应,而对淋巴细胞无反应。⑥胆红素及尿胆原模块灵敏度比Harrison手工法低得多。⑦比重模块只能反映尿中离子浓度,与比重计结果不一,对低比重尿不敏感。 3.3 尿试带的确证试验 干化学可造成一定假阳性和假阴性,因此属于过筛试验。原则上对怀疑结果应进行确证试验复核,这是质量保证重要环节。按CCCLS文件规定,尿蛋白的确证试验为磺基水杨酸法;尿葡萄糖的确证试验为葡萄糖氧化酶定量法;尿胆红素的确证试验为Harrison法;尿白细胞、红细胞的确证试验为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3.4 仪器检测结果与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不符时的分析 对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白细胞、红细胞的结果出现假阴性时,应以镜检为准;当仪器出现假阳性时,这种情况可见于:①当尿在膀胱贮存时间长,白细胞可能破坏,中性粒细胞酯酶可释放入尿中,此时仪器分析为(+),而镜检(-)。②肾病患者尿中红细胞常破坏而将血红蛋白释入尿中,或某些病人尿中有高活性不耐热的触酶时,均可导致仪器分析为(+),而镜检(-)。对不耐热的触酶可将尿液煮沸冷却后再测试来排除假阳性。而其它情况要结合临床实践,不能一概否定或肯定仪器检测结果,更不能随意调节改变仪器的灵敏度。这进一步说明干化学尿分析仪不能取代显微镜检查。

{2}

4,如何做血细胞分析标本的检测中的质量控制

血细胞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疾病的诊断、 治疗 和监测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严把质量关,认真做好血细胞分析前、中、后的各项质量控制 工作。  1 分析前质量控制 1.1 血细胞分析仪的安装要求 为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安装时应注意: 1.1.1 仪器安放在远离电磁干扰源、热源的位置; 1.1.2 放置仪器的实验台要稳固,仪器两边、后部和上面空出至少0.5m的空间,以易于保养和使用,后板和墙壁间至少留出0.2m,以易于散热和清洗,工作 环境要清洁; 1.1.3 防潮、防阳光直射,通风条件好,室内温度应维持在15℃~30℃,最佳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30%~85%; 1.1.4 为了仪器安全和抗干扰,仪器 应用稳压器最好是净化电源,并连接符合标准的专用地线。仪器安装后或每次维修后,必须对仪器的技术性能进行测试、校准和评价。ICSH公布了对血细胞分析仪的评价方案,在对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方面,要对仪器测试样本的总变异、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可比性、重复性、准确性进行评价。白细胞计数总变异系数应<3%,携带污染率<2%,重复性<3%,线性范围较宽,应在电阻抗法进行白细胞分群时应注意细胞分类结果与显微镜检查的符合性; 1.1.5 仪器的校准、仪器验收或仪器检修更换零件后或 临床使用半年后,必须进行一次校准。仪器校准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与否的关键步骤,须高度重视。校准用的标准物一是来自本仪器的配套标准物,二是来自新鲜人血(但定值要求直接或间接地溯源至国际标准)。校准时最好使用新鲜血作为校准物,采用间接溯源到国际标准的定值方法:一是在二级标准检测系统(即 参考 实验室)定值,二是在规范操作的检测系统即在使用配套试剂,用配套标准定期进行仪器校准规范地开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成绩优良,人员经过培训的仪器上定值,再按推荐校准方法一步一步地校准仪器。 2 分析中质量控制 2.1 每天开机时的检查: 开机后要检查仪器电压、气压等各种指标在仪器质检后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试剂量是否充足,若不足准备好替代试剂。环境温度是否达到仪器要求,本底测试是否通过,确保有足够的打印纸打印当天的样本数据等。 2.2 试剂: 血细胞分析仪的使用试剂一般分为稀释液、溶血剂和清洗剂3种,良好的试剂对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日常维护及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至关重要。  2.2.1 最好使用仪器的原装配套试剂,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保证仪器附件的正常使用和仪器寿命; 2.2.2 半自动血细胞仪严格掌握使用溶血剂用量及溶血时间,不同仪器溶血剂的用量及溶血时间有差异,溶血剂量不足或溶血时间过短,使细胞溶解不完全,时间太久可使血细胞明显变形,发生计数误差; 2.2.3 稀释液的渗透压、离子强度、电导率、pH值等指标应作为每批试剂验收的标准,绝对不允许使用过期稀释液。 2.3 标本要求: 测试时要检查血液标本有无凝块,仪器吸样前标本充分混匀,且混匀次数、方式要基本保持一致。 2.4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是临床实验室的法规,人人必须遵守,不得擅自更改,并认真做好仪器日常的清洗,保养工作,同时做好记录。 2.5 受检者生理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注意避免由于生理状态引起的各参数的变化造成的偏差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如每天的早、中、晚的白细胞总数有一定的差别,一般下午较上午高,剧烈运动、情绪激动、严寒、暑热等使白细胞增多;新生儿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妊娠5个月以上及分娩时白细胞增多;服用某些药物也可干扰白细胞等,所以对非急诊患者应固定时间检查。 2.6 注意仪器的报警、提示: 2.6.1 堵孔,仪器会出现波形或出现报警声,指示灯闪烁或提示警告信号(CLOG),应找出原因,及早解除,使仪器回复运转。 2.6.2 血细胞分析仪在检测过程中,标本有异常细胞及非典型细胞时,有的仪器白细胞散点图异常,有的白细胞直方图异常可在 报告单上或屏幕上或用警告信号(-、-、-或***或Aty/Abn-LY、IMM Gran等)提示出某个区域有异常细胞。种类不同仪器报警方式不同,此时要作显微镜下分类。 3 分析后质量控制 3.1 保留标本备查:血样标本测试完毕,标本应在室温保留至少一天,以备 临床医师对检查结果有疑惑时复查,核对时用。 3.2 重视室内质控,每天坚持做1~2次质控,检查当日质控物各参数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只有在质控时才允许检测病人标本。 3.3 发出实验结果之前,应由检验师或主管检验师严格审核报告单,查看各参数是否与临床诊断相符,数据间是否有矛盾及各参数之间的 联系,仔细观察直方图、散点图的变化以确定实验结果可否鉴别,是否需要复查或重采标本。 3.4 加强与临床科室联系,若报告结果超出生理变化范围,并与诊断结果不符,要及时与临床医师取得联系,对检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这就要求检验 工作者也应具备一定的临床基础知识。 3.5 积极参加室间质量控制,通过参加室间质评可以将自己的血细胞分析仪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和同类仪器进行比较,及时发现问题,有利于保证血细胞检测的质量。认真做好血细胞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及时、可靠,可以为临床提供病人的相关资料,为临床诊断和 治疗 提供精确的 科学 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同问。。。

文章TAG:质控  怎么  为什么  什么  质控怎么做高值和低值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