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采蚕桑,诗经豳风七月是怎么描绘当时妇女们采桑养蚕忙碌的劳动情
来源:整理 编辑:汇众招标 2023-03-05 17:05:33
本文目录一览
1,诗经豳风七月是怎么描绘当时妇女们采桑养蚕忙碌的劳动情
到了周代,栽桑养蚕在我国南北广大地区得到蓬勃发展,养蚕织丝被认为是妇女们都必须参加的副业劳动。《诗经》中就有许多篇章描写蚕桑,有的诗还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妇女们采桑养蚕忙碌的劳动情景。《豳风·七月》这样描述:春日载阳,(春天一片阳光)有鸣仓庚。(黄莺鸟在歌唱)女执懿筐,(妇女们提着箩筐)遵彼微行,(走在小路上)爰求柔桑。(去给蚕儿采摘嫩桑)
2,养蚕在我国有几年历史
早在商周时期,就开始人工养蚕了.有3000多年历史了. 殷代甲骨文中不仅有蚕、桑、丝、帛等字,而且还有一些和蚕丝生产有关的完整卜辞。 考古学家还不是一次在殷墓中发现有形态逼真的玉蚕,例如河南安阳墓和山东苏埠屯都出土的有商代的玉蚕。 《诗经》中就有许多诗篇提到蚕桑。例如《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爱求柔桑。”意思是:春天里一片阳光,黄莺鸟儿在欢唱。妇女们提着箩筐,走在小路上,去给蚕采摘嫩桑。这描绘了当时妇女们采桑养蚕的情景。 周代已经大面积栽种桑树。《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中有“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的诗句,意思是:十亩桑园绿树间啊,采桑儿多悠闲啊。
3,中国人什么时候养蚕
相传中国人早在4600年前就开始养蚕了,黄帝的妻子嫘祖因此发明蚕丝织品,嫘祖是我们先祖女性中的杰出代表,在嫘祖的倡导下,开始了中原人们栽桑养蚕的历史。后世人为了纪念嫘祖这一功绩,就将她尊称为“先蚕娘娘”。被后人奉为“先蚕”圣母,与炎帝、黄帝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为人文始祖。 有文字记载的养蚕史是在商周时期,有3000多年历史了. 殷代甲骨文中不仅有蚕、桑、丝、帛等字,而且还有一些和蚕丝生产有关的完整卜辞。 考古学家还不是一次在殷墓中发现有形态逼真的玉蚕,例如河南安阳墓和山东苏埠屯都出土的有商代的玉蚕。 《诗经》中就有许多诗篇提到蚕桑。例如《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爱求柔桑。”意思是:春天里一片阳光,黄莺鸟儿在欢唱。妇女们提着箩筐,走在小路上,去给蚕采摘嫩桑。这描绘了当时妇女们采桑养蚕的情景。 周代已经大面积栽种桑树。《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中有“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的诗句,意思是:十亩桑园绿树间啊,采桑儿多悠闲啊。 中国人早在4600年前就开始养蚕了,黄帝的妻子嫘祖因此发明蚕丝织品,嫘祖是我们先祖女性中的杰出代表,在嫘祖的倡导下,开始了中原人们栽桑养蚕的历史。后世人为了纪念嫘祖这一功绩,就将她尊称为“先蚕娘娘”。被后人奉为“先蚕”圣母,与炎帝、黄帝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为人文始祖。早在商周时期,就开始人工养蚕了.有3000多年历史了. 殷代甲骨文中不仅有蚕、桑、丝、帛等字,而且还有一些和蚕丝生产有关的完整卜辞。 考古学家还不是一次在殷墓中发现有形态逼真的玉蚕,例如河南安阳墓和山东苏埠屯都出土的有商代的玉蚕。 《诗经》中就有许多诗篇提到蚕桑。例如《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爱求柔桑。”意思是:春天里一片阳光,黄莺鸟儿在欢唱。妇女们提着箩筐,走在小路上,去给蚕采摘嫩桑。这描绘了当时妇女们采桑养蚕的情景。 周代已经大面积栽种桑树。《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中有“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的诗句,意思是:十亩桑园绿树间啊,采桑儿多悠闲啊。
4,养蚕是何时开始的大家帮帮忙找一下
蚕,原是生在自然生长的桑树上的,以吃桑叶为主,所以也叫桑蚕。在桑蚕还没有被饲养之前,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利用野生的蚕茧抽丝了,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人工养蚕,现在还难以确定。但是早在殷周时期,我国的蚕桑生产已经有很大发展,可见开发人工养蚕远在殷周之前。从古老的文献中,我们看到关于养蚕的直接记载。反映夏末殷初淮河长江一带的生产情况的《夏小正》中说:“三月……摄桑,……妾子始蚕。”这是说,夏历三月(阴历四月间)要修整桑树,妇女开始养蚕。殷代甲骨文中不仅有蚕、桑、丝、帛等字,而且还有一些和蚕丝生产有关的完整卜辞。据甲骨文学家胡厚宣的研究指出,有的卜辞上记载,叫人察看蚕事,要经过九次占卜。可见蚕桑在当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产事业。甲骨文中还有关于蚕神和祭礼蚕神的记载,当时人们为了养好蚕,用牛或羊等丰厚的祭品祭礼蚕神。考古学家还不是一次在殷墓中发现有形态逼真的玉蚕,例如河南安阳墓和山东苏埠屯都出土的有商代的玉蚕。在殷商的铜器上也常发现有用蚕做装饰花纹的。这些都说明,蚕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重要的位置。许多传世的殷代铜器物附着有丝织物的痕迹或绢丝断片。经研究,有些丝织品反映出当时已经有相当高级的丝织技术;并且有大量事实说明,丝织品在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货物交换的中间媒介。要生产大量的丝织品,只有靠发展人工养蚕,才能提供足够的蚕丝原料。到了周代,栽桑养蚕已经在我国南北广大地区蓬勃发展起来。丝绸已经成为当时统治阶级衣着的主要原料。养蚕织丝是妇女的主要生产活动。《诗经》中就有许多诗篇提到蚕桑。例如《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爱求柔桑。”意思是:春天里一片阳光,黄莺鸟儿在欢唱。妇女们提着箩筐,络绎走在小路上,去给蚕采摘嫩桑。这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妇女们采桑养蚕的劳动情景。周代已经大面积栽种桑树。《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中有“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的诗句,意思是:十亩桑园绿树间啊,采桑儿多悠闲啊。这说明春秋时期桑树已经成片栽植,而且一块桑田有十亩之大。当时栽种的桑树,大概有灌木式的,也有乔木式的。现在,我们还可以在战国时期铜器上的采桑中看到古代劳动妇女提篮采桑的生动形象,也看到当时栽种的乔木式和灌木式两种桑树。据《诗经》、《左传》、《仪礼》等古书记载,当时蚕不仅已经养在室里,而且已经有专门的蚕室和养蚕的器具。这些器具包括蚕架(“栚”或“槌”)、蚕箔(“曲”)等。由此可见,到殷周时期,我国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栽桑养蚕技术。黄帝之妻嫘祖,她发明了养蚕,为“嫘祖始蚕”。(今有四川盐亭的嫘祖文化)黄帝约在公元前2708年为帝,黄帝妻嫘(缧)祖,嫘(缧)祖在桑树林里观察了好多天,弄清一种白色小果(蚕茧),是一种虫子口吐细丝绕织而成的,并非树上的果子。她回来就把此事报告黄帝,并要求黄帝下令保护桥国山上所有的桑树林。黄帝同意了。从此,在嫘(缧)祖的倡导下,开始了栽桑养蚕的历史
5,养蚕源于人类祖先的采摘生活在我国历史上有
在桑蚕还没有被饲养之前,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利用野生的蚕茧抽丝了,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人工养蚕,现在还难以确定。但是早在殷周时期,我国的蚕桑生产已经有很大发展,可见开发人工养蚕远在殷周之前。
从古老的文献中,我们看到关于养蚕的直接记载。反映夏末殷初淮河长江一带的生产情况的《夏小正》中说:“三月……摄桑,……妾子始蚕。”这是说,夏历三月(阴历四月间)要修整桑树,妇女开始养蚕。
殷代甲骨文中不仅有蚕、桑、丝、帛等字,而且还有一些和蚕丝生产有关的完整卜辞。据甲骨文学家胡厚宣的研究指出,有的卜辞上记载,叫人察看蚕事,要经过九次占卜。可见蚕桑在当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产事业。甲骨文中还有关于蚕神和祭礼蚕神的记载,当时人们为了养好蚕,用牛或羊等丰厚的祭品祭礼蚕神。
考古学家还不是一次在殷墓中发现有形态逼真的玉蚕,例如河南安阳墓和山东苏埠屯都出土的有商代的玉蚕。在殷商的铜器上也常发现有用蚕做装饰花纹的。这些都说明,蚕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重要的位置。
许多传世的殷代铜器物附着有丝织物的痕迹或绢丝断片。经研究,有些丝织品反映出当时已经有相当高级的丝织技术;并且有大量事实说明,丝织品在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货物交换的中间媒介。要生产大量的丝织品,只有靠发展人工养蚕,才能提供足够的蚕丝原料。
到了周代,栽桑养蚕已经在我国南北广大地区蓬勃发展起来。丝绸已经成为当时统治阶级衣着的主要原料。养蚕织丝是妇女的主要生产活动。《诗经》中就有许多诗篇提到蚕桑。例如《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爱求柔桑。”意思是:春天里一片阳光,黄莺鸟儿在欢唱。妇女们提着箩筐,络绎走在小路上,去给蚕采摘嫩桑。这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妇女们采桑养蚕的劳动情景。
周代已经大面积栽种桑树。《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中有“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的诗句,意思是:十亩桑园绿树间啊,采桑儿多悠闲啊。这说明春秋时期桑树已经成片栽植,而且一块桑田有十亩之大。当时栽种的桑树,大概有灌木式的,也有乔木式的。现在,我们还可以在战国时期铜器上的采桑中看到古代劳动妇女提篮采桑的生动形象,也看到当时栽种的乔木式和灌木式两种桑树。
据《诗经》、《左传》、《仪礼》等古书记载,当时蚕不仅已经养在室里,而且已经有专门的蚕室和养蚕的器具。这些器具包括蚕架(“栚”或“槌”)、蚕箔(“曲”)等。由此可见,到殷周时期,我国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栽桑养蚕技术。
战国时期的《管子·山权数篇》中说:“民之通于蚕桑,使蚕不疾病者,皆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谨听其言,而藏之官,使师旅之事无所与。”这是说,群众中有精通蚕桑技术、能养好蚕、使蚕不遭病害的,请他介绍经验,并给予黄金和免除兵役的奖励。的确,最有经验、最有知识的,是从事生产实践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中有很多蚕桑专家和能手,他们在长期的养蚕生产实践中,不断有所创造和发明,为我国和世界养蚕业积累了极其丰富和宝贵的经验。
中国古代有很多记述栽桑养蚕技术的书。汉代曾经提到我国古代有《蚕法》、《蚕书》、《种树藏果相蚕》等有蚕桑著作。可惜,这些古籍都已经失传了。但是从汉代以来,两千多年中,仍然留下了不少的有关蚕桑的古籍,如《汜胜之书》、《齐民要术》、《秦观蚕书》、《豳风广义》、《广蚕桑说》、《蚕桑辑要》、《野蚕录》、《樗茧谱》等等,或是专讲蚕桑的,或是讲到蚕桑的。这些书记下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栽桑养蚕的丰富经验。
养蚕源于人类祖先的采摘生活,在我国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类从此开始农桑生活,母系社会也由此开始
6,蚕是什么时候出来的
桑蚕是多化性变温动物中的完全变态的吐丝昆虫。其幼虫经过4次眠起5个龄期26-28天时间共食下20多克桑叶就成熟吐丝结茧,茧白色,重1.8-2.3克左右,茧层率20-23%,丝长1000-1400米上;丝粗2.6—3.2分。通常饲养1张桑蚕种有蚕1.8—2.0万头,需桑叶50-600公斤,能产桑蚕30-40公斤。当前比较科学的饲养新技术有以下五点。 (一)严格消毒防病 严格消毒是防治蚕病发生的首要技术措施。一般在养蚕前7天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澄清液,或3%甲醛药液进行蚕室蚕具卵消毒,保持室温,药温25℃30分钟,蚕宝内的蚕具要摆放开,以喷到药液,封闭门窗到养蚕前2-3天再通风换气。蚕网等零量用具可用开水煮沸消毒。 (二)集中催青暖种 把出库的桑蚕种放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中使蚕按预定日期孵化出来的过和叫催青,也叫暖种。一般在实生桑开2-3片叶开始催表。集中催青室要事先清扫干净消毒彻底,用长1米,宽0.35米,高0.5米的木制催青箱,箱四周上半部钻直径1厘米圆孔通气,箱底铺无毒塑料布上装2-3厘米厚湿沙,竖挂40-50张桑种卵,盖好放到热炕上,从第1天20℃开始到第5天升25℃,第七天25.5℃保持到第11天开始孵化。在刚见几头蚁蚕的当天下午用黑布盖严遮光,收蚁当日早晨揭布感光出蚕快齐。湿度前期在75%,后期85%左右。 (三)收蚁小蚕共育 为节省劳动务和统一技术标准,最好实行集中收蚁,集中饲育小蚕。把刚孵化出来的蚁蚕收集起来开始喂叶饲养的过程叫收蚁。在经过消毒处理的蚕里铺元毒塑料布和撒上一层桑叶,再把蚕种卵面朝下压在桑叶上,经过20分钟蚁蚕就爬到桑叶上,撤去蚕种卵纸立即光盖严等明早再出蚕。按蚕箱大小定座给桑叶,1-2龄小蚕用切碎嫩绿叶每天给桑3-5次,每次给桑都要撒均匀,上盖塑料布,保持26-27℃,3龄25-26℃,1-3龄干湿度80%为宜,眠前加网给叶,在部分蚕入眠再加网给叶提出来眠蚕单喂,并除去蚕箔中剩下的蚕粪和残叶。眠中要撒防僵粉或新鲜石灰粉消毒防病。眠起后加网给叶要偏嫩,待起蚕爬上食叶时抬网带蚕移新的空箱里。 (四)分散饲养大蚕 4-5龄蚕可分散到各户家中饲养。大蚕食桑量约占80%,体重也比蚁蚕增加300-10000倍,要不断地分箔扩座,及进把过密蚕匀开,防止互相拥挤抓伤染病,又能确保所有的蚕吃饱桑。为节省采叶时间,每天早,晚可结合伐条衽带条桑叶饲养,交分期分批提出的晚蚕用嫩叶增加喂桑次数,促进早熟。4龄适温24-25℃,5龄23-24℃,4-5龄湿度为70%为宜。 (五)熟蚕上簇结茧 5龄末期见食桑减少绿色软粪,体躯逐渐缩小变短透明,爬行吐丝的熟蚕,要用新制的蜈蚣簇、折簇、柴簇,最好是方格簇放蚕结茧质量好,双宫茧少。上簇放蚕要均匀。偏稀为好,标记先后顺序,簇室初期25℃,结茧24℃,湿度75%为宜。结茧后打开门窗通风排湿,使茧色变白。簇室光线要均匀,以防熟蚕聚堆。对混入的未熟蚕要拣出喂叶成熟后另行上簇。上簇后第6-7天见化蛹后中按上簇先后顺序采茧,分类堆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防挤压发热。为防出蛾应及时烘茧和缫丝。一般较好的1亩桑园可养3条桑蚕产好划90-120公斤可缫出15-26公斤蚕丝。
我们学校门口,卖蚕的盒子里有白色的粉,是蚕的食物,那白色的粉是撒东西桑叶发芽的时候蚕会自己从卵里出来,也可以自己把它暖出来我没记错的话,蚕并不是只有桑蚕那!还有蓖麻蚕,当然了桑蚕是在晚春桑叶大长的时候出来.
7,养蚕的步骤季节
一 养蚕前的准备: 在种好桑叶的基础上,准备好蚕室、蚕具;养蚕前7天,用1%的强氯精喷洒消毒,每平方米用药液半斤,喷后密封24小时以上,同时,应将蚕房周围环境喷药消毒。 二 催青: 蚕种出库第八天左右,可见到蚕卵一端有一小黑点,叫点青,一张蚕种有20%卵点青,就用黑布遮光,从点青之日算起,第三天早上5点钟就除去黑布,开灯感光孵化。 三 收蚁: 感光3-4小时后,春蚕在上午9时,夏秋蚕在早上7-8时即可收蚁。收蚁的方法:用桑树第一展开叶切成0。5厘米小方块,用叶量为蚁量的5倍左右,撒在垫有塑料薄膜的簸箕上,一手拿蚕种纸,一手拿蚕筷,均匀拍打蚕种纸背,使蚁蚕掉落簸箕上,然后用鹅毛刮蚁蚕,整理成圆形即可。 四 小蚕的饲养: 1、温、湿度调节:1-3龄称为小蚕,小蚕要求的环境为高温多湿。1-2龄适宜温度26-27度,相对湿度90%;因此1-2龄蚕采用全防干育,即上盖下垫塑料膜;3龄用半防干育,即只盖不垫塑料膜,保持温度在26-27度,相对湿度85%。 2、小蚕的用叶:1龄用桑树自顶芽数下第3叶,叶色黄中带绿,一张蚕种的蚕,用叶1公斤;2龄用自顶芽数下第4叶,叶色绿中带黄,一张蚕用叶3公斤;3龄用自顶芽数下第5-6叶,叶色嫩绿色,有光泽,一张蚕用叶10-12公斤;一、二龄蚕将桑叶切成蚕体长1.5倍的小方块,三龄蚕桑叶粗切成三角形喂食,每次的给桑量应掌握在下次给桑前蚕座上略留少量残桑为适度。 3、喂桑次数及时间:每天喂4次,时间分别为:上午7时,中午11时,下午4时,晚上10时;小蚕生长发育快,每次喂桑要结合扩座。 4、眠前处理:(1)眠前除沙:小蚕体色转为白色,身体缩短,体表紧张发亮,一龄蚕部分蚕体粘附蚕粪,二、三龄蚕有蚕驮蚕现象时,即可加网给桑进行眠前除沙。(2)提青:如出现一部分蚕已睡眠,一部分未眠,应再次加网给桑,把未眠蚕引上来,移到另一簸箕中继续饲养至眠定。 5、眠中保护:眠中前期蚕座要干,应在蚕座上撒石灰粉,保持相对湿度80%;见有起蚕时,室内宜湿,保持相对湿度85%;如湿度不够可在地面撒水补湿。 6、眠起饷食:当95%以上的眠蚕已脱皮,头部由灰白色转为褐色,头部明显变大,幼蚕爬动寻食,这时可饷食,饷食的桑叶应稍偏嫩,给桑量宜偏少。 五 大蚕饲养: 1、饲养方式:4-5龄蚕为大蚕期,生长适宜温度为25度,蚕儿对高温多湿和二氧化碳的抵抗力弱,食桑量大,排泄物多,可以采用室内地面育和室外棚架育。 2、移蚕下地:将蚕室清洗干净,用1%的漂白粉消毒,待干后,地面撒一层石灰粉,将蚕饷食喂一餐叶后,移至地面饲养。 3、合理给桑:4龄蚕是蚕体成长过渡到丝腺成长的转折时期,如营养不良,,会影响到产量和质量。要求桑叶新鲜质好,选采顶芽下7-15片叶喂养,达到良桑饱食的目的;5龄蚕用桑量占总用桑量85%左右,此期是合理用桑,提高桑叶效益的关键时期;采用两头紧中间松的饲养方法:5龄的第1-2天或第5-7天,给叶量要严格控制到下次给桑时刚吃完为宜;第3-6天要让蚕充分良桑饱食;每次喂叶时进行移蚕扩座,保持蚕头均匀。 4 、搞好蚕座卫生:大蚕期每天早上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阴雨天湿度大,每天撒石灰粉2次,保持通风干爽。 5、上簇采茧:五龄大蚕经过6-7天便开始停止食桑,排出大量绿色软粪,胸部透明,身体略软,呈蜡黄色,头部左右摆动,这时,选用3-4块方格簇交替重叠水平放好,把熟蚕均匀撒到簇上,待蚕爬定后将簇钩挂起来。上簇期间要保持通风良好,维持簇中温度24度,湿度85%为宜。一般春蚕上簇后6天,夏秋蚕上簇后4-5天即可采茧出售。 蚕种怎样催青 领回蚕种后,将蚕种保护在适宜的环境中,使胚子正常发育,具体做法是:在消毒好的蚕室内,将蚕种平铺于蚕匾中,卵面向上,第1—4天要求室温24℃,干湿差2—2.5℃,第5—10天要求室温27℃,干湿差1.5—2℃。当胚子发育到后期,发现有少量蚕卵呈青色小点时,立即把蚕种用黑布遮暗,约经过40小时即第三天黎明前4—5时,除去遮暗黑布,把蚕种用白纸包好,卵面向上,开灯感光,让蚁蚕咬破卵壳孵化出来。 蚕的喂养 饲养小蚕比较好的方法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育。即小蚕1—2龄利用尼龙薄膜上盖下垫,3龄蚕只盖不垫,给桑前15分钟揭去上盖的薄膜,给予换气,然后给桑。 小蚕期怎样选采适熟叶? 小蚕用叶标准一般以叶色为主,一龄蚕选择适熟偏嫩,叶色黄中带绿,自顶芽数下第3片叶,二龄选绿中带黄(淡绿色),顶芽下第4片叶。三龄采浓绿色成熟叶,顶芽下第5—6片叶或盲顶的三眼叶。 小蚕期各龄蚕的适宜温、湿度是多少? 1—2龄蚕期保持27—28℃,干湿差15℃;三龄26℃,干湿差2℃。 如何确认定桑次数及给桑量? 小蚕薄膜覆盖育,每昼夜给桑四次,给桑量的标准是一龄1.5—2层,二龄2—2.5层、三龄2.5~3层。此外,还应根据蚕儿的发育和上次残桑的多少灵活掌握给桑量。 怎样给桑? 每次给桑前先平整蚕座,使蚕儿分布均匀,然后给桑。 怎样除沙? 小蚕期除沙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一龄眠除一次,如蚕沙不厚最好不除,仅轻轻扩座,撒上焦糠即可。二龄起、眠各除一次,三龄起、中、眠各除一次。主要用网除法,即喂蚕前先在蚕座上撒一层焦糠或石灰粉隔沙,然后将蚕网平铺在蚕匾上,接着给叶,使蚕儿爬上网吃桑,即可进行除沙。 大蚕饲养的主要技术措施是什么? 根据蚕期的特点,大蚕饲养的主要技术措施是: ⑴改善环境抓好通风防闷。 ⑵搭棚遮荫,防止热空气进入蚕室。 ⑶蚕座疏放、低放、勤喂薄饲。 ⑷抓好桑园管理,保证5龄期桑叶的数量和质量,使蚕儿吃饱、吃好,防止蚕儿食下老硬叶、过嫩叶、营养不良叶和水分不足叶。 蚕的上蔟管理 熟蚕何时上蔟? 蚕儿5龄饷食后,经6—8天,食桑渐减,体色由青白色转为腊黄色,排软粪,随后停止食桑,排出大量绿色软粪,胸部透明,头抬高频频摆动寻找结茧位置,这时就要及时捉蚕或引蚕上蔟。 上蔟方法有哪几种? 上蔟方法有两种:一是人工捉蚕上蔟(也叫人工拾取法),二是自动上蔟法。人工上蔟法是人工用手将熟蚕捉放到蚕蔟上。大蚕地面育可采用自动上法,即在盛熟期,将方格蔟平放在蚕座上,待熟蚕自动爬上来,如使用“登簇促进剂”,则上蔟效果更好。 怎样做好蔟中管理? 熟蚕背光性强,排泄粪尿量大,上蔟后吐丝结茧前,要保持蔟室光线稍暗均匀,避免熟蚕局部过密,上蔟后的第二天,当大多数熟蚕已经定位营茧,要将少数未找到位置而仍在蔟上爬游的蚕捉开另行上蔟,并打开门窗,通风排湿。蔟中保护的温度在25℃左右,干湿差3—4℃。如遇低温应适当加温排湿。 蚕的采茧 何时采茧? 熟蚕上蔟吐丝以后6天左右,当蚕已化蛹,体为棕黄色时是采茧的适期。 怎样采茧? 按上蔟顺序先上先采,采时先摘除死蚕烂茧,再采好茧、次茧、同宫、薄烂等分别存放出售,不得出售混合茧。 采茧后怎样处理? 采下的鲜茧应尽快出售,防止蚕茧堆积发热。采茧最好用箩筐,以利通风换气,尽量避免用编织袋或布袋(尤其是化肥袋)装茧
文章TAG:
什么时候采蚕桑什么 什么时候 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