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拓宽与扩宽有什么区别

拓宽 指的是改变意义的加宽,比如,把四车道道路加宽为八车道,就为拓宽,道路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扩宽 在原来基础山加宽,并不改变原来功能,既四车道加宽后还是四车道,只是比原来变宽而已。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请问拓宽与扩宽有什么区别

2,for 时间段表示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一个状态 about 一段时间意

about是“大概”的意思,for在这里是“维持了...时间”的意思,两个不冲突可以一起用 read a book for about an hour。不用纠结时间段和一段时间有什么区别 没啥区别。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for  时间段表示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一个状态 about 一段时间意

3,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分开答

结构上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升华主旨,点名中心。
结构上首尾呼应。内容有点题,照应前文,表明中心思想。我已经三年不学语文了。。。
结构上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升华主旨,点名中心。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分开答

4,回延安第二段的修辞手法与其他段有什么区别

第一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回呀第二段的修辞手法与他段子手区别吗是有区别的回忆安安第二段的修辞法他是有区别的他
这种修辞手法的话有很多比如说那种模拟啊,然后还有其他的说话肯定有区别。
回延安第二段的修辞手法。回延安第二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与其他段落不同。诗歌第二节比喻修辞运用的与众不同之处.
这种肯定是有区别的啊,你可以去问一下相关的语文老师就好了?。

5,什么是扦插和组织培养有什么区别

是将植物体的离体部分(器官、组织、原生质体)置于人工培养条件下(无菌培养),它们生长发育。图7 皮下接法1.去顶皮下接 2.不去顶皮下接利用组织培养新技术,可以对苗木进行工厂化生产,可以快速大量繁殖无病毒苗木。
形式上:组织培养是用一小量的植物体,多是用嫩芽尖,芝麻大小就可进行,让它在激素里不断分裂,分化,形成很多小苗(一次可能有200株),需要在无菌条件下实行。扦插要求是至少长了三个月的一段枝条,最短也要三厘米长(菊花),长的一米(榕树)。一条只能繁殖出一株。时间上:组织培养要三个月以上(香蕉),一般是半年(桉树);扦插最快的一个星期就成新苗(空心菜,红薯)。成本上:出圃一株组织培养苗是扦插苗价的二倍至三倍。
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区别组织培养是用一小量的植物体,多是用嫩芽尖,芝麻大小就可进行,让它在激素里不断分裂,分化,形成很多小苗(一次可能有200株),需要在无菌条件下实行。 扦插要求是至少长了三个月的一段枝条,最短也要三厘米长(菊花),长的一米(榕树)。一条只能繁殖出一株。时间上:组织培养要三个月以上(香蕉),一般是半年(桉树);扦插最快的一个星期就成新苗(空心菜,红薯)。成本上:出圃一株组织培养苗是扦插苗价的二倍至三倍。
组织培养是用植物体的一小部分,通过生长调节剂及营养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称植株体的过程;扦插是取一段枝条,枝条末端长根,是离体的;压条是不离体的,有些不需要造成伤口就能长根,有些要去树皮才能长根。一般能扦插就不压条,组织培养一般用在高档花卉、高价值中草药的幼苗培育上。

6,羊绒线有粗细之分24支纱和26支有什么区别

羊绒线24支纱和26支的区别:24支的羊绒线比26支的稍微粗些的。支数表示羊绒线的粗细。一般来说纱支越大越好,越大的就越细,越细纺织工艺就越难,掺假就越难。扩展资料区别:概述:羊绒针织纱主要用于横机编织用,包括粗纺纱,精纺纱和半精纺纱。 用于7针,9针,12针,14针,16针衫的针织。羊绒编织线主要用于手工棒针编织,主要为粗纺纱,也有精纺纱和半精纺纱多股合股而成。生产设备与工艺和羊绒针织纱不同。羊绒线纱支数我们先来说说支数,常见的羊绒线支数有16/3、24/2、24/3、38/3、48/2等等。 纱的定义:即将纺织纤维平行排列,并经加捻制而成的产品。 线的定义:将双根或多根纱并合加捻制而成的产品则称之为线或股线。 纱线分类:首先, 按纺纱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精纺纱和粗纺纱、半精纺纱其次, 按纱线的染整及后加工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本白纱、漂白纱、 染色纱、烧光纱、丝光纱等等。再次,按纱线的粗细不同可以分为:粗支纱,中支纱,细支纱和高支纱。 “纱支”通俗的说,就是指羊绒线的粗细程度,目前我国通用的是“英制式”即:一磅(454克)重的羊绒,长度为840码(0.9144码/米)时,纱的细度为一支。如果一磅纱,其长度是10×840码,其细度是10支,依此类推。 纱支的表示方法:通常我们标识羊绒纱的粗细时依然沿用英制式的表示符号,即英文字母“S”。单根纱的表示方法是:24支单纱表示为:24S股线的表示方法是:24支股线(两股并捻)既为:24S/2;24支3 根并捻既为:24S/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羊绒线
前往百度APP查看回答羊绒线24支纱和26支的区别: 24支的羊绒线比26支的稍微粗些的。 支数表示羊绒线的粗细。一般来说纱支越大越好,越大的就越细,越细纺织工艺就越难,掺假就越难。拓展资料区别:概述:羊绒针织纱主要用于横机编织用,包括粗纺纱,精纺纱和半精纺纱。 用于7针,9针,12针,14针,16针衫的针织。羊绒编织线主要用于手工棒针编织,主要为粗纺纱,也有精纺纱和半精纺纱多股合股而成。生产设备与工艺和羊绒针织纱不同。羊绒线纱支数我们先来说说支数,常见的羊绒线支数有16/3、24/2、24/3、38/3、48/2等等。 纱的定义:即将纺织纤维平行排列,并经加捻制而成的产品。 线的定义:将双根或多根纱并合加捻制而成的产品则称之为线或股线。 纱线分类:首先, 按纺纱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精纺纱和粗纺纱、半精纺纱其次, 按纱线的染整及后加工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本白纱、漂白纱、 染色纱、烧光纱、丝光纱等等。再次,按纱线的粗细不同可以分为:粗支纱,中支纱,细支纱和高支纱。 “纱支”通俗的说,就是指羊绒线的粗细程度,目前我国通用的是“英制式”即:一磅(454克)重的羊绒,长度为840码(0.9144码/米)时,纱的细度为一支。如果一磅纱,其长度是10×840码,其细度是10支,依此类推。 纱支的表示方法:通常我们标识羊绒纱的粗细时依然沿用英制式的表示符号,即英文字母“S”。单根纱的表示方法是:24支单纱表示为:24S股线的表示方法是:24支股线(两股并捻)既为:24S/2;24支3 根并捻既为:24S/3。更多17条
支数表示羊绒线的粗细,支数越大越细。24支的比26支的稍微粗些的。  判定一款羊绒线的质量好坏。不能单一的从看线的第一眼来判定。必须综合多种特点特征来判定的。  羊绒线的质量好坏应该在采购原料,染色,纺织工艺,纱支粗细,条干均匀度,色牢度,实际含绒量来判定的。一般高档的羊绒线应当采用34-36cm左右长度的内蒙纯白色原绒,细度在15微米以内。染色应该使用进口无污染环保染料,必须保证不掉色,不脱色,色牢度必须达到国际要求的等级。纺织工艺,真正的山羊绒线务必使用意大利进口粗纺机器粗纺而成,保证条干均匀,不会出现粗细纱线。而国际上用的最多的粗纺山羊绒线纱支为26S/2粗细。出口质量的纯山羊绒线实际含绒量必须达到95%以上才可以成为纯绒。只有山羊绒可以说是羊绒,绵羊绒只是羊毛而已。
纱线粗细不同。24支羊绒线比26支羊绒纱粗。支纱是表示纱的粗细的一个计量单位,通常在我国纱支越高,表示纱越细。比如10支纱就比40支纱要粗很多,支数越高,纱越细。棉织物和其他面料一样,是以其纤维质量来区分的,也就是说是以其棉纤维的支数来分辨。面料支数是指一平方英寸的面料中纱线的数量。因此又叫英支,简称S。支数是衡量纱的粗细的标准。支数越高,面料就越柔软、越强韧,面料相对薄,做出来的面料质量就越好。精梳棉一般有21支、32支、40支、50支、60支棉。支数越高,棉布就越密,越柔软、坚实。扩展资料:羊绒线的辨别:1、基本原则羊绒是取自绒山羊(又名开司米山羊)身上的一层细绒毛,绒毛直径14—17um,长度30—45mm,山羊绒纤维由皮质层和鳞片层组成,纤维横切面为椭圆柱形,一只绒山羊年产无毛绒仅75g左右,五只绒山羊一年所产的绒仅够织一件普通羊绒衫。2、羊绒从外观上看有天然光泽,手感柔软丰润、软、轻、暖、滑,富有弹性,光泽好,被誉为“纤维之王”。3、山羊绒纤维长度短,强度低,纤维表面覆盖的鳞片薄而稀,彼此紧贴。因纤维卷曲数比羊毛少,磨擦系数比羊毛小,所以纤维较平滑,纤维间抱合力差,缩绒性较羊毛差,但手感滑糯。山羊绒纤维卷曲虽少,但卷曲深度大,一般山羊绒伸直度达300%以上,而64支美利奴羊毛仅为160%,因此山羊绒制品保暖性优于羊毛。在同样温湿度条件下,羊绒比羊毛容易吸湿。在水中数秒钟内,羊绒纤维即可浸湿,而羊毛却要几分钟。由于全世界山羊绒产量仅为羊毛产量的1%,所以山羊绒的价格也就十几倍于羊毛,是最为珍贵的动物纤维。由于山羊绒纤维较羊毛细,羊绒织物穿着磨擦容易起球,纤维间抱合力差;羊绒纱强力低,坚牢度较羊毛差,穿着时应避免与坚硬物接触;由于羊绒纤维易吸湿,容易受虫蛀,收藏时应洗净叠好,放在有防蛀剂的衣箱或打几个孔的塑料袋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支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羊绒线
纱线粗细不同。24支羊绒线比26支羊绒纱粗。支纱是表示纱的粗细的一个计量单位,通常在我国纱支越高,表示纱越细。比如10支纱就比40支纱要粗很多,支数越高,纱越细。棉织物和其他面料一样,是以其纤维质量来区分的,也就是说是以其棉纤维的支数来分辨。面料支数是指一平方英寸的面料中纱线的数量。因此又叫英支,简称S。支数是衡量纱的粗细的标准。支数越高,面料就越柔软、越强韧,面料相对薄,做出来的面料质量就越好。精梳棉一般有21支、32支、40支、50支、60支棉。支数越高,棉布就越密,越柔软、坚实。扩展资料:羊绒线的辨别:1、基本原则羊绒是取自绒山羊(又名开司米山羊)身上的一层细绒毛,绒毛直径14—17um,长度30—45mm,山羊绒纤维由皮质层和鳞片层组成,纤维横切面为椭圆柱形,一只绒山羊年产无毛绒仅75g左右,五只绒山羊一年所产的绒仅够织一件普通羊绒衫。2、羊绒从外观上看有天然光泽,手感柔软丰润、软、轻、暖、滑,富有弹性,光泽好,被誉为“纤维之王”。3、山羊绒纤维长度短,强度低,纤维表面覆盖的鳞片薄而稀,彼此紧贴。因纤维卷曲数比羊毛少,磨擦系数比羊毛小,所以纤维较平滑,纤维间抱合力差,缩绒性较羊毛差,但手感滑糯。山羊绒纤维卷曲虽少,但卷曲深度大,一般山羊绒伸直度达300%以上,而64支美利奴羊毛仅为160%,因此山羊绒制品保暖性优于羊毛。在同样温湿度条件下,羊绒比羊毛容易吸湿。在水中数秒钟内,羊绒纤维即可浸湿,而羊毛却要几分钟。由于全世界山羊绒产量仅为羊毛产量的1%,所以山羊绒的价格也就十几倍于羊毛,是最为珍贵的动物纤维。由于山羊绒纤维较羊毛细,羊绒织物穿着磨擦容易起球,纤维间抱合力差;羊绒纱强力低,坚牢度较羊毛差,穿着时应避免与坚硬物接触;由于羊绒纤维易吸湿,容易受虫蛀,收藏时应洗净叠好,放在有防蛀剂的衣箱或打几个孔的塑料袋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支纱百度百科_羊绒线
纱线粗细不同。24支羊绒线比26支羊绒纱粗。支纱是表示纱的粗细的一个计量单位,通常在我国纱支越高,表示纱越细。比如10支纱就比40支纱要粗很多,支数越高,纱越细。棉织物和其他面料一样,是以其纤维质量来区分的,也就是说是以其棉纤维的支数来分辨。面料支数是指一平方英寸的面料中纱线的数量。因此又叫英支,简称S。支数是衡量纱的粗细的标准。支数越高,面料就越柔软、越强韧,面料相对薄,做出来的面料质量就越好。精梳棉一般有21支、32支、40支、50支、60支棉。

7,拉动式生产与推动式生产有什么区别

一、两者的实质不同:1、推动式生产的实质:推动式生产是指按照MRP的计算逻辑,各个部门都是按照公司规定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2、拉动式生产的实质:拉动式生产是丰田生产模式两大支柱之一“准时生产(Just In Time)”得以实现的技术承载。二、两者的注意事项不同:推动式生产的注意事项:推动式生产方式不能满足“适时”生产的要求。如果采用推动式生产方式,同时要保证能够对于所有产品准时交货,那么就必须将所有产品以及产品分解的零部件生产的交货期进行完全的精确计算。拉动式生产的注意事项:努力实现均衡生产,均衡生产是拉动式生产的前提。均衡不仅是数量,而且包括品种、工时、设备负荷的全部均衡。设备、工装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材料、毛坯供应准时,工人技术平和出勤率良好、稳定等都是重要条件。三、两者的性质不同:1、推动式生产的性质:推进式生产中,每一工序都根据生产计划,尽其所能地生产,尽快完成生产任务,不管下一工序当时是否需要。传统的生产系统一般为推进式生产,推进式生产将造成物品的堆积。2、拉动式生产的性质:相对于过去的推动式生产,前一作业将零件生产出来“推给”后一作业加工,在拉式生产中,是后一作业根据需要加工多少产品,要求前一作业制造正好需要的零件。扩展资料:拉动式生产是丰田生产模式两大支柱之一“准时生产(JustInTime)”得以实现的技术承载。这也是大野耐一凭借超群的想象力,从美国超市售货方式中借鉴到的生产方法。 相对于过去的推动式生产,前一作业将零件生产出来“推给”后一作业加工,在拉动式生产中,是后一作业根据需要加工多少产品,要求前一作业制造正好需要的零件。 与拉动式生产相对应的是推进式生产(PushProduction)。在推进式生产中,每一工序都根据生产计划,尽其所能地生产,尽快完成生产任务,不管下一工序当时是否需要。传统的生产系统一般为推进式生产,推进式生产将造成物品的堆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推动式生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拉动式生产
前往百度APP查看回答拉式生产是指一切从市场需求出发,根据市场需求来组装产品,借此拉动前面工序的零部件加工。每个生产部门、工序都根据后向部门以及工序的需求来完成生产制造,同时向前向部门和工序发出生产指令。拉式生产是指一切从市场需求出发,根据市场需求来组装产品,借此拉动前面工序的零部件加工。每个生产部门、工序都根据后向部门以及工序的需求来完成生产制造,同时向前向部门和工序发出生产指令。推动式生产(Push Production)是指按照MRP(物料需求计划)的计算逻辑,各个部门都是按照公司规定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上工序无需为下工序负责,生产出产品后按照计划把产品送达后工序即可,这种方式称之为推动式生产。更多1条
推动式方法是指每一生产车间和每个工作地按计划制造零部件。将加工完的零部件。送往后续车间和后一道工序,同时将完工信息反馈到计划部门。拉动式方法是指从产品装配,出发,每道工序和每个车间按需要向前一道工序和车间发出。工作指令前一道工序和车间按这些指令进行生产。
推动式与拉动式是两种不同的作业管理方式。推动方式下,每一工序工作中心按计划制造工件,不管后续工序工作中心当时是否需要。而拉动式系统,由代表顾客需求的订单开始,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主生产计划和总装顺序计划,从产品总装配出发,每个工作中心按照当时对零部件的需要,向前一工序提出要求,发出工作指令,前工序中心完全按照这些指令进行生产。这样反工艺顺序地逐级“拉动”前面的工作中心,直至“拉”到供应厂或协作厂。
拉动式生产是丰田生产模式两大支柱之一“准时生产(Just In Time)”得以实现的技术承载。这也是大野耐一凭借超群的想象力,从美国超市售货方式中借鉴到的生产方法。相对于过去的推动式生产,前一作业将零件生产出来“推给”后一作业加工,在拉式生产中,是后一作业根据需要加工多少产品,要求前一作业制造正好需要的零件。“看板”就是在各个作业之间传递这种信息、运营这种系统的工具。 与拉动式生产相对应的是推进式生产(Push Production)。在推进式生产中,每一工序都根据生产计划,尽其所能地生产,尽快完成生产任务,不管下一工序当时是否需要。传统的生产系统一般为推进式生产,推进式生产将造成物品的堆积。  推动式生产(Push Production)是指按照MRP的计算逻辑,各个部门都是按照公司规定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上工序无需为下工序负责,生产出产品后按照计划把产品送达后工序即可,这种方式称之为推动式生产。
不一定非“拉-pull”不可 程晓华 2005年/7月 发表于《机电商报》 在现代供应链管理领域我们经常提到“拉-pull”的概念,意思是说我们要改变过去大生产时代(大批量生产)的“推”的概念:过去的观念是企业通过大批量生产来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把大批量的产品直接推给客户与消费者,不管是否能够真正实现有效的销售;随着消费个性化的时代到来,大批量生产的时代已经逐渐变得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要求,因为这样做会带来大量的库存积压;现在讲究的是“拉”的概念,所谓mto/bto(make to order/build to order)就是指以客户的订单为生产、采购的前提,通过订单来拉动生产、采购,而不是先采购、生产,再去考虑客户的需求;这样做的好处是,企业可以不生产多余的成品库存,不需要采购多余的物料,似乎这样就可以基本做到“零库存”了。jit就是建立在“拉”的基础之上的。 但是,仔细研究一下所谓的“拉”,我们就会发现,有些东西是“拉”不动的: 第一: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没有办法“拉”。 日本的丰田汽车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采用的模式还是标准的“拉”的模式:只有你给了我订单,我才根据你的需求开始安排采购与生产,但由于采购与生产都是需要周期的,所以消费者要拿到车就必须得先等上一段时间。但是让日本人想不到的是,中国人等不得!我有了钱就需要马上见到车,见到了车我就想立马儿把车开回家!你日本人的车就这么牛吗?非得让我等上一段时间才可以提车?我买别人的车去!于是日本人彻底傻了眼:明明在国外很好使的拉模式,为什么到了中国就不好使了呢?经过一段时间痛苦的思考,聪明的日本人终于明白了- 要想赚中国人的钱,还得按中国人的习惯办事!于是日本人在中国放弃了原先“拉”的做法,也只好“适当”地建立库存了。 这个故事本身对我们自己的企业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 拉模式的实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看你客户的需求是什么,你是生产什么产品的。拉模式再好,你的客户不买的帐也是白搭! - 中国人为什么不愿意等?因为你要做jit,你要想降低你的库存成本,你就得浪费我的时间,实际上是以牺牲客户的利益做代价! - jit的“拉”是建立在尽可能短的生产、采购以及快速转型的基础上的,如果非要顺利地“拉”不可,供应商在生产、采购周期一定的情况下,就只好建立库存储备。体现在日本丰田汽车的案例上,要想快速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就必须要求自己建立成品车的库存,而如果要同时尽可能减少成品车的库存,就必须要求丰田的零部件供应商在丰田的组装生产线旁边建立零部件的库存!而这实际上又牺牲了供应商的利益! 第二:绝对的mto是不存在的。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ems(电子代工行业)。这个行业的一大特点是所有的ems工厂,如solectron、flextronics、富士康、elcoteq等国际著名ems企业,他们都没有自己的产品品牌,他们要做的就是绝对地根据客户需求的产品型号、时间、数量去安排自己的生产、采购。给摩托罗拉做的产品是绝对不可能卖给诺基亚的,反之亦然;即使是原材料,用于摩托罗拉手机的电阻、ic、bga等一般是不能用于诺基亚等其他品牌的产品的。即使这样,他们的实际生产是否就是绝对的mto/bto呢?回答是否定的!一定程度上讲,他们也在做一定数量的成品库存!道理很简单:客户要求的交货时间与数量是在不断的波动的,今天说10:00要20k(两万个)某个手机的主板(pcba),但完全可能在9:30甚至9:55的时候告诉你,对不起,能否交25k?交不了?ok,这个单我可以转给别人做,他们是可以交货的!例子举的有点极端,但却是ems行业的实际情况:该行业利润率非常低,靠的是批量,而竞争又非常激烈,对及时交货要求又非常高,甚至要精确到小时、分钟,你不能准时交货,我能!于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尽管客户表面上一直反对ems工厂做多余的库存,而实际上大家都在做!等到你来了单再做就晚了!但这样做的风险就是,一旦客户的某个产品要结束(eol),而你又在没有订单或者是有订单而订单不应该被提前履行的情况下,提前生产了成品,所有的库存积压、报废的风险都要你ems工厂承担!成品库存要不要做?原材料库存要不要设?没有人敢下结论!要在这个行业混,就看谁玩的水平高了 - 既能够快速满足客户的需求,又不要产生太多的报废风险,玩的就是这个活儿!这就是“拉”的矛盾!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不一定非“拉”不可! 但问题是我们的企业由于受到jit、零库存、拉的诱惑,大家都在蠢蠢欲动,非要去拉一把不可!如其这样,你不如考虑去主动的“推”! 什么叫主动的推?说白了就是主动去做所谓的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既然“拉”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动的被拉,我们何不考虑去主动地帮助客户建立库存,然后在掌握客户库存变动的基础上,主动地去补货?譬如说服装行业,现在通用的做法是一方面等客户(代理商、经销商)下单,另一方面也自己做一些成衣库存。如果改成不让客户下单,而是主动去帮助客户建立一套动态库存控制系统呢?我时时刻刻掌握你的库存状态,根据你的销售业绩分析,你卖掉多少,我就主动给你补充多少,你只管卖好了!卖完了再给我钱,不是挺好吗?因为我是主动掌握你的库存,我就会主动考虑我的生产与库存控制情况,而不是被动地等你的订单,然后再手忙脚乱地去采购生产去满足你的紧急需求。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你必须建立有效的库存控制与预测机制,而这恰恰是我们的企业所缺乏的竞争力。vmi在国内为什么步履艰难?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企业在给人家配套的时候是在被动的接受vmi的做法!很多汽车公司因为搞vmi,把供应商们搞的叫苦不迭,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是在被动地接受霸主们的“拉”嘛! 作者程晓华先生,《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cmo-首席物料官》著作者;《制造业库存控制技术与策略》课程创始人、讲师 ;“tim-全面库存管理”首席咨询师web: www.chengxiaohua.com

文章TAG:拓宽段和引道有什么区别拓宽  段和  引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