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光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字,许慎 说文解字中一段话的翻译
来源:整理 编辑:汇众招标 2022-12-27 04:15:21
本文目录一览
1,许慎 说文解字中一段话的翻译
这段话就是翻译了,意思也会发生改变了,中华文化博大精神啊!《说文解字 》,简称《说文》,东汉许慎 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创稿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至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九月病笃中的许慎遣其子许冲进上。它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对文字学影响深远。1. 系统文字学观念的确立2. .汉字六书理论的确立3. 汉字学部首观念的确立 4. 保存了大量的文字训诂资料5. 保存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6. 《说文解字》保存了较早的注音方式
2,秋舟随风什么意思
意思是:秋日里小舟在水上随着风来去飘摇无依。表达了人生的秋季,万物凋零,没有生长的希望,一片委顿的景象,身如小舟,只能随着自然的方向摆动。体现了对人生无法掌控我无奈和感伤。舟舟,zhou,象形。船也。舟言周流也。——《释名》古人言舟。汉人言船。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邶风。方之舟之。(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船形。两边象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多起来。本义:船。(2) 同本义 [boat]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说文》《说文》:即《说文解字》。是古代文字学著作。东汉许慎撰。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成于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原书十四篇,叙目一篇,正文以小篆为主,收9353字,又古文、籀文等异体同文1163字,解释十三万余字。此书在流传中叠经窜乱,今本与原书颇有出入。本书首创部首编排法,为后世字书所沿用。本书对古文字、古文献和古史的研究贡献极大。在清代研究《说文》成为专门学问,给它作注的就有数十家 。
3,中国第一部字典是什么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它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为许慎。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说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后因年代久远而失传。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命徐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奉敕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以此版为蓝本,如:清代的段玉裁注释本即用此版《说文》为底稿而加以注释。《说文解字》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说文解字》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说文解字》之名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说文”,一是“解字”,“文”与“字”不是同一概念,“字”是后起的,秦代以前,文字只称“文”或“书”,不叫“字”,“文”和“字"反映了汉字发展的两个阶段,即图画符号阶段和概念符号阶段,古文字学家称独体的字为“文”,称合体的字为“字”,独体的“文”因为不能再分解,故说明之,即“说文”之义;合体的“字”由两三个不同的“文”构成,故剖解之,即“解字”之义,上述两层意思合在一起,可作《说文解字》之名的含义。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辞书。《说文解字》对后人的影响深远:第一,《说文解字》从上万个汉字中区别其偏旁和部首,分类归纳成五百四十个部类,开启了汉字按部首编排的汉字字典编排方法。直至当今使用的汉语字典、词典,仍然使用部首检字法编排。第二,《说文解字》在说解内容中首次阐发了“六书”的内容,贯穿了六书的原则,许慎对六书分别下了定义,举了例字,后世讲六书都沿用许慎的名称和定义。第三,《说文解字》收录了汉字形体的多种写法,处当时汉朝的篆体外,还有籀文、古文等异体写法。这些字体大都为象形体。这就为研究汉字提供了宝贵的古文字资料,也为推究上古文字的本意给予极大的方便。后世发现的甲骨文、金文、陶文、简帛文字这些汉朝以前的文字,都是依据《说文解字》所收录的这些古文字字形作依据,才得以考证和认读。所以《说文解字》是语言文字学的宝库,在文字、训诂和音韵等方面都显示出极大的价值。直至现代,《说文解字》学仍然是一门重要的学问。
4,中国第一部字典是什么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它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为许慎。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说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后因年代久远而失传。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命徐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奉敕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以此版为蓝本,如:清代的段玉裁注释本即用此版《说文》为底稿而加以注释。《说文解字》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说文解字》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说文解字》之名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说文”,一是“解字”,“文”与“字”不是同一概念,“字”是后起的,秦代以前,文字只称“文”或“书”,不叫“字”,“文”和“字"反映了汉字发展的两个阶段,即图画符号阶段和概念符号阶段,古文字学家称独体的字为“文”,称合体的字为“字”,独体的“文”因为不能再分解,故说明之,即“说文”之义;合体的“字”由两三个不同的“文”构成,故剖解之,即“解字”之义,上述两层意思合在一起,可作《说文解字》之名的含义。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辞书。《说文解字》对后人的影响深远:第一,《说文解字》从上万个汉字中区别其偏旁和部首,分类归纳成五百四十个部类,开启了汉字按部首编排的汉字字典编排方法。直至当今使用的汉语字典、词典,仍然使用部首检字法编排。第二,《说文解字》在说解内容中首次阐发了“六书”的内容,贯穿了六书的原则,许慎对六书分别下了定义,举了例字,后世讲六书都沿用许慎的名称和定义。第三,《说文解字》收录了汉字形体的多种写法,处当时汉朝的篆体外,还有籀文、古文等异体写法。这些字体大都为象形体。这就为研究汉字提供了宝贵的古文字资料,也为推究上古文字的本意给予极大的方便。后世发现的甲骨文、金文、陶文、简帛文字这些汉朝以前的文字,都是依据《说文解字》所收录的这些古文字字形作依据,才得以考证和认读。所以《说文解字》是语言文字学的宝库,在文字、训诂和音韵等方面都显示出极大的价值。直至现代,《说文解字》学仍然是一门重要的学问。
5,墨书墨也 什么意思
意思是:墨的本义是书墨。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记载:“墨,书墨也。从土从黑,黑亦声。”译文:墨的本义是书墨,墨字的偏旁是土是黑,黑也是它的声旁。许慎说的这段话是用来解释“墨”字的本义,也就是“墨”最初的意义,即:墨的本义是书墨。墨,是形声字,从土黑声,本义为书写用的黑色颜料。墨也是黑色的别称。墨刑为古代五刑之一,即脸上刺字并涂以黑色颜料。另有墨家学派,为诸子百家之一。又有墨姓。墨是中国传统文房用具之一,文房四宝之一,是书写、绘画的黑色颜料,后亦包括朱墨和各种彩色墨。主要原料是煤烟、松烟、胶等,是碳元素以非晶质型态的存在。通过砚用水研磨可以产生用于毛笔书写的墨汁,在水中以胶体的溶液存在。扩展资料《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后因年代久远而失传。《说文解字》内容共十五卷,以小篆为研究对象,同时参照小篆以外的古文、籀文,其中一至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十五卷为叙目,每卷都分上下两篇,实为三十卷。共收字头9353个,重文(古文、异体等)1163个,字头以小篆为准,兼有古文、籀文等异体。此书首创汉字部首,全文共分部首540个,从“一”部开始到“亥”部结束,同部字的第一个字就是部首,并用“凡某之属皆从某”标明。正文部分重点在字形的分析,“说文”以“文”(独体为主);“解字”重点在字义的解释,以“字”(合体为主),小篆是全书的说解对象,通过字形的分析,来肯定字的性质和类型,说明文字义形音三种要素和三者的密切关系,说解次序就是对每个字先说解其意义,次说形体,后说读音,全书以“六书”为书例,统全书文字。关于作品名称的来源,许慎对此的解释是:仓颉开始造文字时,大概是按照万物的形状临摹,所以这种图画似的符号叫做“文”,这以后,那形与形,形与声结合的符号便叫“字”。“文”,就是描绘事物本来的形状,“字”的含义是说滋生,繁衍。《说文解字》之名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说文”,一是“解字”,“文”与“字”不是同一概念,“字”是后起的,秦代以前,文字只称“文”或“书”,不叫“字”,“文”和“字"反映了汉字发展的两个阶段,即图画符号阶段和概念符号阶段。古文字学家称独体的字为“文”,称合体的字为“字”,独体的“文”因为不能再分解,故说明之,即“说文”之义;合体的“字”由两三个不同的“文”构成,故剖解之,即“解字”之义,上述两层意思合在一起,可作《说文解字》之名的含义。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说文解字1、《说文解字》中记载:墨,书墨也,是用来解释“墨”字的本义,也就是“墨”最初的意义,即:墨的本义是书墨。 2、《说文解字 》,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创稿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至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九月病笃中的许慎遣其子许冲进上。它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对文字学影响深远。墨:写字用的墨就是个定义,像字典里的解释一样,没什么特别意思
6,邂逅二字是什么意思
就是不期而遇的意思。。比如你在大街上突然碰到以前的男(女)朋友,那就叫邂逅呗。再或者你突然在某年某月某一天的某个地方碰到某个陌生人,结果后来结识了,回想那个第一次碰到的时间和地点就是你们邂逅的时间和地点。。邂逅 :①不期而遇:一朝邂逅成相识。②偶然:事非邂逅。不期而遇 可以用来指以前见过的人也可以用来指不曾相识的人是不期而遇之义,又含有一丝缘分。意旨好朋友或忘年交有或隔代交以前见过,后又重逢。亦作“ 邂遘 ”。亦作“ 邂覯 ”。 1.不期而遇。《诗·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毛 传:“邂逅,不期而会。” 陆德明 释文:“遘,本亦作逅。” 南朝 宋 鲍照 《赠傅都曹别》诗:“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忆昔清明佳节时,与君解逅成相知。” 夏衍 《长途》:“这广坦的荒原,使我想起了我们从 广州 退出时在 柳江 船上邂逅的一个旅伴。”
2.欢悦貌。《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毛 传:“邂逅,解説之貌。” 陆德明 释文:“覯,本又作逅,同胡豆反,一音户冓反。邂覯,解説也。《韩诗》云:邂覯,不固之貌。解音蟹,説音悦。” 余冠英 注:“邂逅,爱悦也,这里用为名词,谓可悦的人。” 宋 苏轼 《次韵答章传道见赠》:“坐令倾国容,临老见邂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入室,则 九娘 华烛凝待。邂逅含情,极尽欢昵。”
3.偶然;侥幸。 汉 王充 《论衡·逢遇》:“且夫遇也,能不预设,説不宿具,邂逅逢喜,遭合上意,故谓之遇。”《魏书·恩倖传·侯刚》:“兼 刚 口唱打杀,挝筑非理,本有杀心,事非邂逅。” 宋 王安石 《高魏留》诗:“邂逅得归耶战死,母随人去亦萧然。” 宋 陆游 《夜读兵书》诗:“成功亦邂逅,逆料政自疏。”
4.意外;万一。《后汉书·杜根传》:“周旋民间,非絶跡之处,邂逅发露,祸及知亲,故不为也。”《资治通鉴·汉安帝建光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邂逅,不期而会,谓出於意料之外也。”《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 权 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 权 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吕蒙 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入,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南史·张邵传》:“若 刘穆之 邂逅不幸,谁可代之?”《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 知祥 浚壕树栅,遣马步都指挥使 李仁罕 将四万人,驍鋭指挥使 李延厚 将二千人讨 绍深 ” 元 胡三省 注:“既浚壕树栅为守城之备,又遣重兵出讨,以兵有邂逅,战苟不利,则退守无仓卒失措之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太原狱》:“﹝ 孙 令﹞乃谓姑妇:……汝家本清门,不过一时为匪人所诱,罪全在某。堂上刀石具在,可自取击杀之。姑妇趑趄,恐邂逅抵偿,公曰:无虑,有我在。”
5.仓猝;突然。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尚书饭白而细,诸人饭黑而麤,呼驛长嗔之曰:饭何为两种者?驛客将恐,对曰:邂逅 浙 米不得,死罪。”《红楼梦》第九九回:“必实无争鬭情形,邂逅身死,方可以过失杀定拟。”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禽类·鸟》:“今日之别,可谓邂逅矣。”
6.交媾。 章炳麟 《菌说》:“夫妇邂遘,一滴之精,有精虫十数,入嚙泡蜑而破之,以成妊娠。”邂逅 xiè hòu
不期而遇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诗·唐风·绸缪》
邂逅发露,祸及知亲。——《后汉书·杜根传》
邂逅迷惑。——《三国志·管宁传》
7,中国最早的字典是什么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的词典。《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之中。其中“尔”是近正的意思;“雅”是“雅言”,是某一时代官方规定的规范语言。“尔雅”就是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 《尔雅》是后代考证古代词语的一部著作。 它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孔子门人所作,有的认为是周公所作,经后人增益而成。后人大都认为是秦汉时人所作,经过代代相传,各有增益,在西汉时被整理加工而成。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尔雅》3卷20篇。唐朝以后将它列入“经部”,成为了儒家经典之一。现存《尔雅》为19篇,与班固所说的20篇不同。有人认为这主要是分篇的方法不同,而清朝的宋翔凤则认为原来有一篇“序”失落造成的。 19篇的名称是: 释诂——对古代词汇的解释 释言——对一些动词和形容词的解释 释训——解释连绵词和词组,以及形容词和副词 释亲——解释亲属的称呼 释宫——对宫室建筑的解释 释器——对日常用具、饮食、衣服的解释 释乐——对乐器的解释 释天——对天文历法的解释 释地——对于行政区划的解释 释丘——对丘陵、高地的解释 释山——对山脉的解释 释水——对河流的解释 释草——对植物的解释 释木——对植物的解释 释虫——对动物的解释 释鱼——对动物的解释 释鸟——对动物的解释 释兽——对动物的解释 释畜——对动物的解释 前3篇诂、言、训只见的界限由于古人对于词的分类并不是很清楚,因此这3篇解释也很模糊。13-19篇是对于生物的一些解释。但是其分类与现在很多地方差异很大,这主要是由于科学不发达之故。例如“鼯鼠”由于会飞行,将它归到释鸟中。 由于尔雅解释非常简单,它所涉及的许多语言知识不容易被人理解,因此后代又出现了许多注释、考证它的著作,如: 清朝马国翰《尔雅古注》 晋朝郭璞《尔雅注》 清邵晋涵《尔雅正义》 清郝懿行《尔雅义疏》 近人周祖谟《尔雅校笺》 后世还出了许多仿照《尔雅》写的著作,称为“群雅”。如: 明朝方以智《通雅》 清朝洪亮吉《比雅》 我国第一部大字典-《说文解字》 图为汲古阁刻本《说文解字》十五卷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献给汉安帝)。《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 造字法上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谓“六书”学说。并在《说文解字.叙》里对“六书”做了全面的、权威性的解释。从此,“六书”成为专门之学。 拿什么是象形呢? 象形 象形是指用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方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如“日、月、水、山”等。许慎对此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字的类别:根据形体构造方式,可分为两类:独体象形、合体象形。 象形字的特征:一是简约性。象形字“画成其物”不是作画,是创造书写符号,是写词,摹写客观实体时,只勾勒轮廓,注重字形的简约性。二是典型性,即注重突出客观实体的典型特征,以增强象形字写词表意的区别功能。 象形字的局限性:象形的造字方法很难用于表示无形可象的抽象事物。 象形为指事、会意、形声字的构成奠定了基础。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省郾城)人。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流传最广的中文必借工具书。 《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特别是《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 保存了研究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是我们整理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的阶梯。《说文》包括各种含义的字的解释,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等。如《说文》“车,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根据《说文》的说解,可以肯定在夏代已有“车”这种交通工具。又如“姓”字从“女”和诸如“姜”、“姬”、“姚”等一系列从“女”旁的姓,可以窥测到古代母系社会的痕迹。由此可见,《说文》反映了古代的一些历史情况和各种知识,有助于我们博古通今。 历来有关《说文解字》的版本可谓汗牛充栋。本书以陈昌治刻本为底本,利用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遵循“存真可靠,方便实用”的校订原则,在每个小篆字形下一次排列出甲骨文、金文、简帛文、货币文、石刻等材料中能够反映该单位汉字演进序列的有代表性的字形,并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今音,便于使用者比较研究。同时附有部首笔画检字表和音序检字表,便于读者检索使用。
文章TAG:
建光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字建光 意思 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