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库存量单位是什么,经济批量订货模型中的年存储成本中的平均库存为什么等于平均订货量
来源:整理 编辑:汇众招标 2023-02-10 22:53:54
本文目录一览
1,经济批量订货模型中的年存储成本中的平均库存为什么等于平均订货量
平均库存只是一个概念~一般来说的库存指的是安全库存+当时所拥有的一部分库存。而实际中这平均库存无法去准确的计算所以将它看做Q的一半最为合适。如果有安全库存的话,那平均库存为Q的一半+安全库存。
2,2017年1月末我国m0m1m2是多少
(1)流通中现金(M0),是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指M0加上、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M1加上、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M2与M1的差额,即单位的定期存款和个人的储蓄存款之和,通常称作准货币。我是在央行网站上找到的数据(2010年12月m2:725851.79,m1:266621.54,m0:44628.17;2009年12月m2:610224.52,m1:221445.81,m0:38246.97,单位是亿元人民币),经过计算,中国2010年的m0,m1,m2的增长率分别是16.684%,20.400%,18.948%。
3,能不能再解释一下库存量怎么计算吗
A4:=IF(A2-SUM($C$2:$C$65536)<0,"出货量大于进货量",IF(A2-SUM($C$2:$C$65536)=0,"已经买完了",A2-SUM($C$2:$C$65536)))E4:=IF(A2-SUM($C$2:$C$65536)<0,"对不起,你没有这么多货",SUMPRODUCT(C2:INDIRECT("c"&ROW(C1)+A2)*D2:INDIRECT("d"&ROW(D1)+A2))-A2*B2)文字提示你可以自己改!主要考虑工作量、采购成本、资金占用等因素。一般金额少体积小的(含难采购的),至少半年的用量,不宜超过2年;贵重的、体积大的尽量缩短周期,通常不超过3个月(根据综合原则确定)。还要有最低(报警)库存量和最高(采购后)库存量的控制标准。标准的 确定通常由掌握数据的部门制定,无数据的应有产、供、销人员共同确定。
4,库存量与库容有什么区别
库存量是一个衡量企业产品库存的术语,严格讲,是指在某一时点上,存在企业产成品仓库中暂未售出的产品实物数量。
库存量与库容不是一个可以等同的概念,不属于同一范畴。
库容一般是衡量一个水库容积的概念术语,是水库规模的主要指标。
库容又分为总库容、死库容、兴利库容等。
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的水库容积称为总库容。它是一项表示水库工程规模的代表性指标,可作为划分水库等级、确定工程安全标准的重要依据。 即校核水位以下的库容。包括死库容、兴利库容、调洪库容(减掉和兴利库容重复部分)之总和,称总库容,它是水库兴建的总规模。
兴利库容: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称为兴利库容,即调节库容。用以调节径流,提供水库的供水量。
死库容:水库在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消落到的最低水位,称死水位,又称设计低水位。死水位以下的库容称为死库容,也叫垫底库容。死库容的水量除遇到特殊的情况外(如特大干旱年),它不直接用于调节径流。
5,年平均库存量
根据日报表计算:
年平均库存量=当年每日库存量/当年总天数
根据月报表计算:
年平均库存量=((年初库存量+年末库存量)/2+1至11月各月月末库存量)/12
这是正确的方法。
但是有些部门规定用当年1至12月各月月末库存量总和除以12计算,这是不太正确的方法。
经营量和库存量是两个概念。库存量只是储存环节商品的数量。经营量,即经营的商品数量。但经营活动很复杂,包含着购、销、存、加等活动,且各环节的劳动形式、劳动量是不同的,所以不能单一使用各环节数据累加来度量,而应用各环节指标综合反映。到底以什么为主,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平均存货量(月)=1-30日每天存货量之和/30天
年平均库存量=1-365日每天存货量之和/365天
6,年初存货什么意思
年初存货就是指期初库存。年初存货是指上一年结转至本年的存货。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销商品等。年初存货是资产负债表里面的存货,包括原材料、库存商品、产成品、半成品、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材料成本差异等。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或库存商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等。扩展资料: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存货包括下列三种类型的有形资产:1、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存储以备出售的存货。这是指企业在正常的过程中处于待销状态的各种物品,如工业企业的库存产成品及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2、为了最终出售正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存货。这是指为了最终出售但目前处于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种物品,如工业企业的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以及委托加工物资等。3、为了生产供销售的商品或提供服务以备消耗的存货。这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耗用而储备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期初库存是资产负债表里面的存货包括原材料、库存商品、产成品、半成品、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材料成本差异、等存货(inventory)是指企业或商家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原料或产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销售存仓等。 存货区别于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出售,不论是可供直接销售,如企业的产成品、商品等;还是需经过进一步加工后才能出售,如原材料等。存货按不同的生产环节分为不同的种类,这里按照经济用途划分为以下几类:原材料 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为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而储备的各种材料,虽然同属于材料,但是,由于用于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不符合存货的定义,因此不能作为企业的存货进行核算。在产品 指企业正在制造尚未完工的产品,包括正在各个生产工序加工的产品和已加工完毕但尚未检验或已检验但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半成品 指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保管,但尚未制造完工成为产成品,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半成品不包括从一个生产车间转给另一个生产车间待继续加工的在产品以及不能单独计算成本的在产品。产成品 指工业企业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验收入库,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者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企业接受外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制造和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应视同企业的产成品。商品 指商品流通企业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周转材料 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但不符合固定资产定义的材料,如为了包装本企业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物,各种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劳动保护用品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容器等低值易耗品和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其他周转材料。但是,周转材料符合固定资产定义的,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处理。委托加工物资 指小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消耗性物资 是指小企业(农、林、牧、渔业)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消耗性生物资产不属于存货,按照生物资产进行披露)
7,GNP是什么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 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有所区别,一是核算范围不同,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都只计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而国民生产总值对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都进行计算。二是价值构成不同,社会总产值计算社会产品的全部价值;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增加的价值,即增加值,不计算中间产品和中间劳务投入的价值,国民收入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也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价值,即只计算净产值。 国民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可以计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1)生产法(或称部门法),是从各部门的总产值(收入)中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消耗,得出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民生产总值;(2)支出法(或称最终产品法),即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国内资产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库存净增或净减)+出口与进口的差额;(3)收入法(或称分配法),是将国民生产总值看作为各种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劳动)所创造的增加价值总额。因此,它要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资本消耗、间接税净额(即间接税减政府补贴)等形式,在各种生产要素中间进行分配。这样,将全国各部门(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上述各个项目加以汇总,即可计算出国民生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编辑本段]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 (1)生产法或称部门法,是从各部门的总产值(收入)中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消耗,得出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民生产总值; 计算公式:GNP=C+I+G+(X-M) GNP—国民生产总值 C—消费支出又称个人消费支出 I—个人总投资支出(设备的更新和净投资) G—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含政府补助、失业救济、退休金等福利支出及国债利息支出) X—出口总额 M—进口总额 (2)支出法或称最终产品法,即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国内资产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库存净增或净减)+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3)收入法或称分配法,是将国民生产总值看作为各种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劳动)所创造的增加价值总额。因此,它要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资本消耗、间接税净额(即间接税减政府补贴)等形式,在各种生产要素中间进行分配。这样,将全国各部门(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上述各个项目加以汇总,即可计算出国民生总值。 从理论上说,上述3种方式最后统计得出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现在国际上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通行方法为FPA,并将它得出的数据作为标准。 计算公式:Q1·P1+Q2·P2+……+Qn·Pn = 国民生产总值 Q代表各种劳务与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s),即不包括生产各环节中重复计算的部分。 P代表劳务与最终产品的价格。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GNP :国内生产总植,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比方说,我国的居民通过劳务输出在境外所获得的收入就应该计算在GNP中。
文章TAG:
年库存量单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