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口三角洲属于湿地

河口三角洲是指河口段的扇状冲积平原。河流入海时,因流速减低,所挟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段淤积延伸,填海造陆,洪水时漫流淤积,逐渐形成扇面状的堆积体,不是湿地。另外,河流就是河流,连陆地也算不上,更不是湿地。
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盆地,地形的一种,特征为盆地四周地形的水平高度要比盆地自身高,在中间形成一个低地。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是在河流作用超过受水体作用的条件下,泥沙在河口大量堆积的结果。

河口三角洲属于湿地

2,黄河河口地带是湿地吗为什么呢

轨迹是地组织规定的湿地是潮湿或浅积水地带发育成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综合体。包括陆地上天然的和人工的,永久的和临时的各类沼泽、泥炭地、咸、淡水体,以及低潮位时6米水深以内的海域。 所以广义上说,都应该算湿地,可能与你的理解有偏差,但是广义上来讲确实应该算。这是从国际湿地公约的角度出发。而从生态学角度出发:陆地上有长期或季节性薄层积水或间隙性积水、生长有沼生或湿生植物的土壤过湿地段。是陆地、流水、静水、河口和海洋系统中各种沼生、湿生区域的总称。同理你说的河口也是湿地。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黄河河口地带是湿地吗为什么呢

3,呼兰河口湿地的介绍

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呼兰区南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河口。该工程包括湿地保护和监测、湿地恢复及保护区能力建设。将建管理站3个、瞭望塔3座、湿地监测站1个、水文监测点2处、气象监测点1处、动物救护站1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1处及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10处。该项目将退耕还湿255公顷,湿地植被恢复225公顷。建设项目投入资金合计3023.96万元。 从2008年起,哈尔滨市将用3年时间恢复建设国内面积最大的城市湿地——呼兰河口湿地,哈尔滨市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及栖息的珍稀水禽资源将因此得到保护。该工程总面积19262公顷,年内将建科研监测、保护区管理站2个,建设鸟类环志站1个、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1个,恢复湿地面积125公顷。 呼兰河口湿地保护区恢复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城市湿地。

呼兰河口湿地的介绍

4,什么是湿地黄河算是湿地么

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因此,湿地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泥炭地、滩涂等,还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以及退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海水区。按照定义,黄河也是湿地!
由于湿地和水域、陆地之间没有明显边界,加上不同学科对湿地的研究重点不同,造成湿地的定义一直存在分歧。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黄河不算湿地
湿地是富饶多产的生态体系,它们提供了世界鱼类总产量的近2/3。湿地的类型繁多,包括:沼泽地、河口三角湾、泥滩、泥沼、水塘、三角洲、珊瑚礁、季节性河流、泻湖、浅海、泥炭地、湖泊、泛滥平原等等。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某些类型的湿地。是
湿地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  (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  (2)底层土主要是湿土;  (3)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湿地基本分五大类 海域 河口 河流 湖泊 人工水面黄河属于河流,属于湿地。

5,什么是湿地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的或流动的、或为淡水、微咸水或咸水的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 的浅海区域。”按此定义,湿地包括湖泊、河流、沼泽(森林沼泽、藓类沼泽和草本沼泽)、滩地(河滩、湖滩和沿海滩涂)、盐湖、盐沼以及海岸带区域的珊瑚礁、海草区、红树林和河口等。《湿地公约》提出的湿地定义有助于湿地保护和管理,但是它只是列举了湿地的外延,并没有指出湿地的本质属性。湿地最明显标志是有水的存在,通常我们可以根据水、植物和土壤等基本特征来识别湿地。水——地表具有常年积水、季节性积水或土壤过湿;植物——水生、沼生和湿生植物;土壤——以排水不良的水成土为主,多富含有机质。
提起“湿地”,一般人们想到的无非就是《沙家浜》中的芦苇荡,红军走过的沼泽地。正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参加第九届《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的专家说,这种认识太片面了。湿地包括很多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甚至水稻田,都属于湿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目前,有关湿地的定义有多种,但国际上公认的是《湿地公约》第一条所作出的定义:“湿地,不管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不论是永久的,还是短时的;是停滞的,还是流动的;是淡水、半咸水、还是咸水,凡是沼泽地、湿原、泥炭地,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都属此列。”

6,什么是湿地中国湿地类型有哪些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中国的湿地类型分别是:沼泽湿地、河流湿地、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库塘湿地。一、沼泽湿地分布我国沼泽以东北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四川若尔盖和青藏高原为多,各地河漫滩、湖滨、海滨一带也有沼泽发育,山区多木本沼泽,平原则草本沼 泽居多。二、河流湿地分布因受地形、气候影响,河流在地域上的分布很不均匀,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河流较少,并有大面积的无流区。三、近海与海岸湿地中国近海与海岸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的11个省(市、区)和港澳台地区。海域沿岸约有1500多条大中河流入海,形成了浅海滩涂、珊瑚礁、河口水域、三角洲、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近海与海岸湿地以杭州湾为界,分成杭州湾以北和杭州湾以南两个部分。四、湖泊湿地分布根据自然环境的差异、湖泊资源开发利用和湖泊环境整治的区域特色,中国的湖泊划分为5个自然区域,分别是:1、东部平原地区湖泊2、蒙新高原地区3、云贵高原地区4、青藏高原地区5、东北平原与山区五、库塘湿地分布全国各地都有零星分布,但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中、上游以及天然湿地集中的周边区域。长江流域中、下游是中国库塘湿地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扩展资料:中国湿地特点中国湿地特点是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中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而且还表现为一个地区内有多种湿地类型和一种湿地类型分布于多个地区的特点,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组合类型。中国湿地植被约有101科,其中维管束植物约有94科,中国湿地的高等植物中属濒危种类的有100多种。中国海岸带湿地生物种类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中国的内陆湿地高等植物约1548种、高等动物1500多种。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中国湿地
目前湿地管理性定义,最权威、最具代表性的是《湿地公约》中的定义。《湿地公约》将湿地定义为:“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区”。按照这个定义,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m的海域地带等。《湿地公约》在1982年对湿地定义又进行了增补,湿地还包括临近湿地的河滨和海岸地区,包括岛屿或湿地范围内低潮超过6m的海域。我国是世界上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公约》所列湿地名录中的26类自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类型在中国均有分布,主要包括沼泽、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各种自然和人工湿地,而青藏高原的陆极湿地又具有世界特色。
湿地,在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上则被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中国的湿地类型主要有海域、河口、河流、湖泊、人工水面。
1、狭义湿地(wetland) 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湿地生态系统(wetland ecosystem) 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湿地具有多种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提供旅游资源。2、中国湿地按地域划分为东北湿地、黄河中下游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杭州湾北滨海湿地、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云贵高原湿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和青藏高原高寒湿地 。扩展资料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北与甘肃玛曲、碌曲、卓尼、迭部四县相邻,海拔3000多米,被赞为“中国最美的湿地”。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主要由白河和黄河主河道构成,总面积为2662.7公顷,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2011年12月,若尔盖湿地公园获批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试点建设中,若尔盖以生态恢复为核心,以湿地保育为重点。2016年9月,若尔盖湿地公园正式转为“国家湿地公园”,成为阿坝州建成的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湿地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中国湿地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
中国湿地按地域划分为东北湿地、黄河中下游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杭州湾北滨海湿地、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云贵高原湿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和青藏高原高寒湿地。

7,什么叫河口

什么叫河口 : 河流和受水体的结合地段。受水体可能是海洋、湖泊、水库和河流等,因而河口可分为入海河口、入湖河口、入库河口和支流河口等。就入海河口而言,它是一个半封闭的海岸水体,与海洋自由沟通,海水在其中被陆域来水所冲淡。根据动力条件和地貌形态的差异,一般把河口分为河流近口段、河口段和口外海滨。河流近口段以河流特性为主,口外海滨以海洋特性为主,河口段的河流因素和海洋因素则强弱交替地相互作用,有独特的性质。河口是江河的入海口,在那里江河中的淡水和海洋中的咸水混合。河口及其周围地区是从陆地到海洋、从淡水到咸水的过度地带。虽然受到潮汐的影响,但河口被其周围的各种暗礁、岛屿,或是伸出的陆地、淤泥层、沙滩等(它们规定着河口向海方向的边界)全力地保护着免受海浪和风暴的侵袭。河口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且有各种名称,如:海湾、礁湖、海港、入口、海峡等。(注意:所有这些名称并不一定代表河口,而根据河口的定义,其特征只是淡水和咸水的混合水域,而并非其名称。)由于世界各地的河口在水文、地质及形成过程等地理因素的差异,就造成河口在地形、物理条件、生态系统等方面,有不同的差异与利用。每个河口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要下一个普遍性的定义就相当的困难。一般以“estuary”指称河口或河口湾,乃因“estuary”一词来自拉丁字“aestus”(潮汐),所以在牛津大字典中,河口意为「大河的潮汐口」(The tidal mouth of a great river)。若从物理的观点来严格定义河口,目前以Pritchard在1967年所提出的最被广泛的采用,认为“河口是一个半封闭性的海岸水体,它可自由地与开放的海洋相连接,在它之内,海水可以被内陆排出的淡水所稀释,而稀释的程度是可以被量测的。”事实上,随着目的需要的不同,在进行河口范围界定时就有不同的考虑与划分,若要对河口进行管理就需同时考虑行政及环境特性两方面;而在地形研究上,就需充分考虑河口的自然特征。河口的主要环境特性,是指海洋潮汐、波浪与河川的水文状况互动而成的环境现象与特质。因此,广义而言,只要是受到海水潮波动力影响到的河川范围皆属之。河口段内河川廊道纵向的起端点,是河川的上游感潮点,河水盐度接近零;而下游终端点,则是河川影响的终结点,该处盐度接近海水。由于河川流量、波浪、潮汐强弱有别,河口段的位置也常有变动,不易明显划分。河口潮汐及其作用 河口在海洋潮波的作用下,出现河口潮汐现象。潮波在河口传播的过程中,发生变形,潮差递减,涨潮历时缩短,落潮历时加长。涨潮流上溯所达到的界限,称为潮流界。潮波影响所及的界限称为潮区界。在河口水体中,盐水和淡水的混合,使悬浮物质絮凝而沉降,河口泥沙发生强烈的淤积。另外,细颗粒物质受海洋生物的作用而聚集成团,也促使河口泥沙的沉积。河流输出物对河口的填充,使三角洲不断推进和扩展。五六千年来,长江口建造了3万多平方千米的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造陆速度为每年23.5平方千米。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资源,使三角洲成为重要的农业基地。天然三角洲的湿地需要疏干,需要防范洪水大潮的侵袭。农业所需的灌溉用水,都直接受到河口动力因素和泥沙运动因素的影响。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经过河口,汇注海洋,使河口的近海水域,常为重要的渔场,如长江口外的舟山渔场、吕四渔场等。河口蕴藏着丰富的潮汐能源,又便于内地和外海的交通,故普遍在河口建港。正因为如此,世界上80%的大城市都分布在河口区。然而河口的动力因素和泥沙运动复杂,而且普遍存在拦门沙,必须整治和疏浚,以维护航道的水深,这也是水运事业中的关键问题。特别是船舶向大吨位方向发展,此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此外,在河口区的城市建设中,有关供水、排污和环境保护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河的入海口
河口就在兰州市西固区~!
是有啊
就是一个很好河口
河流和受水体的结合地段。受水体可能是海洋、湖泊、水库和河流等,因而河口可分为入海河口、入湖河口、入库河口和支流河口等。就入海河口而言,它是一个半封闭的海岸水体,与海洋自由沟通,海水在其中被陆域来水所冲淡。根据动力条件和地貌形态的差异,一般把河口分为河流近口段、河口段和口外海滨。河流近口段以河流特性为主,口外海滨以海洋特性为主,河口段的河流因素和海洋因素则强弱交替地相互作用,有独特的性质。河口是江河的入海口,在那里江河中的淡水和海洋中的咸水混合。河口及其周围地区是从陆地到海洋、从淡水到咸水的过度地带。虽然受到潮汐的影响,但河口被其周围的各种暗礁、岛屿,或是伸出的陆地、淤泥层、沙滩等(它们规定着河口向海方向的边界)全力地保护着免受海浪和风暴的侵袭。河口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且有各种名称,如:海湾、礁湖、海港、入口、海峡等。(注意:所有这些名称并不一定代表河口,而根据河口的定义,其特征只是淡水和咸水的混合水域,而并非其名称。)由于世界各地的河口在水文、地质及形成过程等地理因素的差异,就造成河口在地形、物理条件、生态系统等方面,有不同的差异与利用。每个河口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要下一个普遍性的定义就相当的困难。一般以“estuary”指称河口或河口湾,乃因“estuary”一词来自拉丁字“aestus”(潮汐),所以在牛津大字典中,河口意为「大河的潮汐口」(The tidal mouth of a great river)。若从物理的观点来严格定义河口,目前以Pritchard在1967年所提出的最被广泛的采用,认为“河口是一个半封闭性的海岸水体,它可自由地与开放的海洋相连接,在它之内,海水可以被内陆排出的淡水所稀释,而稀释的程度是可以被量测的。”事实上,随着目的需要的不同,在进行河口范围界定时就有不同的考虑与划分,若要对河口进行管理就需同时考虑行政及环境特性两方面;而在地形研究上,就需充分考虑河口的自然特征。河口的主要环境特性,是指海洋潮汐、波浪与河川的水文状况互动而成的环境现象与特质。因此,广义而言,只要是受到海水潮波动力影响到的河川范围皆属之。河口段内河川廊道纵向的起端点,是河川的上游感潮点,河水盐度接近零;而下游终端点,则是河川影响的终结点,该处盐度接近海水。由于河川流量、波浪、潮汐强弱有别,河口段的位置也常有变动,不易明显划分。河口潮汐及其作用 河口在海洋潮波的作用下,出现河口潮汐现象。潮波在河口传播的过程中,发生变形,潮差递减,涨潮历时缩短,落潮历时加长。涨潮流上溯所达到的界限,称为潮流界。潮波影响所及的界限称为潮区界。在河口水体中,盐水和淡水的混合,使悬浮物质絮凝而沉降,河口泥沙发生强烈的淤积。另外,细颗粒物质受海洋生物的作用而聚集成团,也促使河口泥沙的沉积。河流输出物对河口的填充,使三角洲不断推进和扩展。五六千年来,长江口建造了3万多平方千米的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造陆速度为每年23.5平方千米。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资源,使三角洲成为重要的农业基地。天然三角洲的湿地需要疏干,需要防范洪水大潮的侵袭。农业所需的灌溉用水,都直接受到河口动力因素和泥沙运动因素的影响。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经过河口,汇注海洋,使河口的近海水域,常为重要的渔场,如长江口外的舟山渔场、吕四渔场等。河口蕴藏着丰富的潮汐能源,又便于内地和外海的交通,故普遍在河口建港。正因为如此,世界上80%的大城市都分布在河口区。然而河口的动力因素和泥沙运动复杂,而且普遍存在拦门沙,必须整治和疏浚,以维护航道的水深,这也是水运事业中的关键问题。特别是船舶向大吨位方向发展,此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此外,在河口区的城市建设中,有关供水、排污和环境保护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文章TAG:什么是河口湿地什么  河口  河口湿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