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峡大坝是怎么建成的

很简单,分步骤来建设,先让水从一边流走,在另外一边建设一个围堰,就像池塘一样,把另这里的水抽走,在里面浇注混凝土建设,建完之后,又把另外一边围起来抽干水,继续建设。在这期间,水从修建成的泄洪孔流走。

三峡大坝是怎么建成的

2,三峡大坝修建时又打地基吗

三峡大坝修建时必须打地基——钻入岩层深处,将大坝与完整的花岗岩石连成一体。
不可能,冲不走
以后拆了就知道了。黄万里说了,三峡大坝是拍脑瓜工程,迟早要拆的

三峡大坝修建时又打地基吗

3,三峡大坝怎么建的

不是啊,是截流一段建一段,一点一点建过去的,剩下最后的缺口时,其他已经建好的部分已经可以起作用了。
而丰田发格
简单讲:首先,在长江河道修个分支,即一个人工河道,把长江河道的水引向他,原长江河道截流,就是往江里倒石头,土等,江水被沙石堵截,长江水就流如人工河道,就是绕道流向下游,等原长江河道干枯,就在上面修坝.所以修拦河大坝对地形要求很高.

三峡大坝怎么建的

4,坝是怎么建成的

坝拦截江河渠道水流以抬高水位或调节流量的挡水建筑物。可形成水库,抬高水位、调节径流、集中水头,用于防洪、供水、灌溉、水力发电、改善航运等。调整河势、保护岸床的 河道整治建筑物 也称坝,如丁坝、顺坝和潜坝等。   类型 坝的类型很多,一般主要按筑坝材料、结构性质、施工方法、防渗体形式进行划分,但也有按工作状况和使用目的划分的。   坝的种类繁多。此外,还可以由两种或多种坝构成混合坝型。常见的主要坝型有混凝土坝和土石坝两大类。土石坝又称当地材料坝。前一类主要有重力坝、拱坝及支墩坝。后一类有土坝及堆石坝。前一类中由浆砌石取代混凝土筑成的坝为浆砌石坝。按使用目的分为:为灌溉、发电、航运等蓄水、取水、拦沙及利用水库淤造地、存储尾矿或粉煤灰而修建的坝。   沿革 历史上最早见于记载的坝是公元前2900年埃及人在尼罗河上修建的考赛施干砌石坝,坝高15米。中国于公元前 598~前591年在安徽寿县南修筑堤坝形成芍陂灌溉水库。19世纪后期开始用混凝土筑坝。19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多凭经验建造坝;19世纪50年代坝工设计中的稳定和应力分析取得重要进展,使重力坝的设计逐步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并在20世纪30年代取得重要进步。而拱坝和土坝的设计理论的应用也始于19世纪中叶和20世纪上半叶,并不断得到改进。至1986年,世界上高15 米以上的坝有 3.6万余座。其中,中   国有1.88 万余座。至 1992 年,世界上已建最高的土石坝是1980年苏联(今塔吉克斯坦)建成的努列克坝,最大坝高300米,塔吉克斯坦正在施工的罗贡坝,最大坝高335米;最高的重力坝是1962 年瑞士建成的大迪克桑斯坝,最大坝高285米;最高的拱坝是1980年苏联(今格鲁吉亚)建成的英古里坝,最大坝高271.5米。至1992年,中国最高的土石坝是台湾省的曾文坝,最大坝高133米;最高的重力坝是贵州省乌江渡水电站大坝,最大坝高165米;最高的拱坝是台湾省的德基坝,最大坝高181米。   类型 坝的分类方法很多。通常按筑坝材料分为混凝土坝、浆砌石坝 、土石坝 、草土坝 、橡胶坝、钢坝和木坝等,其中混凝土坝和土石坝是常见的主要坝型。混凝土坝和浆砌石坝按力学特点和结构特征又可分为重力坝、拱坝和支墩坝。土石坝又称当地材料坝,分为土坝和堆石坝。坝体剖面为上窄下宽的梯形。优点是就地取材,结构简单,抗震性能好,除干砌石坝外均可机械化施工,对地形和地质条件适应性强。缺点是一般需要在坝体外另设泄洪过流和施工导流设施。坝还按坝顶是否允许泄流分为溢流坝和非溢流坝。按坝的高度分为高坝、中坝和低坝,对此各国标准不一。中国规定坝高70米以上为高坝,坝高30~70米为中坝,坝高30米以下为低坝。   土坝 用土、砂、砂砾为主筑成的坝。为挡水防止大量渗漏,在坝体内设有防渗体。建防渗体多用粘土,也可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等。为排除渗水和增加稳定,在坝体的下游侧部分建有排水设施。为防止风浪和雨水冲刷,上游面多用块石或混凝土板护坡,下游面多用碎石或草皮等护坡。土坝按施工方法分为:分层铺土,逐层碾压建成的碾压土坝;利用水力将泥沙输送至坝址,经沉淀固结形成的水力冲填坝;将土倒入分层设置的畦块静水中,借助运土机械碾压和土体自重压实形成的水中倒土坝。按坝体土料的配置和结构分为:用单一土料填筑的均质土坝;由几种不同土料筑成的多种土质坝;防渗体位于坝体中部的心墙土坝;防渗体靠近坝体上游坡的斜墙土坝;防渗体介于心墙和斜墙位置之间的斜心墙土坝。   堆石坝 以石料为主 ,经碾压 、抛填或干砌建成的坝。按施工方法分为碾压式堆石坝、抛填式堆石坝、定向爆破堆石坝和干砌石坝。堆石坝设有防渗体,按防渗体位置分为心墙堆石坝、斜墙堆石坝或面板堆石坝、斜心墙堆石坝。   重力坝 用混凝土或浆砌石等修建的主要靠自重维持稳定的坝。坝体断面大致呈三角形。为减小温度应力、适应地基变形和便于施工,常将重力坝垂直于坝轴线分割为若干坝段。相邻坝段的接触面称横缝。为减小渗水对坝体的不利影响和满足施工和运行的需要,在坝的上游侧设置排水管网,在坝体内设置廊道系统。对地基常进行处理使满足承载力 、稳定和防渗等要求。重力坝按结构分为实体重力坝、将实体重力坝的各横缝的中间部分扩宽成为空腔的宽缝重力坝、沿坝轴线设有大型纵向空腔的空腹重力坝。重力坝的优点是:安全可靠、对地形和地质条件适应性强,坝身可溢流,便于施工导流,施工方便。缺点是坝体积大,耗用水泥多,材料强度未充分发挥,施工期对混凝土的温度控制要求较高。   拱坝 通过拱的作用将大部分水平向荷载传给两岸岩体,并主要依靠拱端反力维持稳定的坝。拱坝在空间呈壳体状,在平面上呈拱形 。 当最大坝高处坝底厚度与坝高之比小于0.2时称薄拱坝,大于0.35时称厚拱坝,又称重力拱坝 。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称中厚拱坝,或称一般拱坝。按坝体竖向曲率分为双曲拱坝和单曲拱坝。此外,沿坝轴线设有纵向大型空腔的拱坝称空腹拱坝。拱坝的优点是:能发挥混凝土或石料抗压强度高的特点;超载能力强;抗震性能好;坝身可以泄流。缺点是对地形   支墩坝 由一系列支墩和斜倚于其上的面板组成的坝。当面板为平板时称平板坝。当面板为一系列拱筒时称连拱坝。当面板由支墩上游部分扩大而成,形同头状,称大头坝。支墩坝多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建造。小型工程除平板坝的面板外,也可用浆砌石建造。支墩坝混凝土用量较小,但侧向稳定性差,抗震抗冻性差,对地基要求较高。平板坝和连拱坝的钢筋用量较多。   设计 ①选择坝址和坝型 ,初选坝体剖面;②对坝体和坝基进行稳定、应力、变形、沉陷、渗透、抗震等计算,并优化坝体剖面;③对溢流坝和坝身泄水孔口等进行水力学设计;④坝体构造设计,如重力坝的廊道系统、排水系统设计和坝体分缝等;⑤地基处理;⑥运行期大坝和基岩状态的观测设计。对于重要的坝还常辅以结构模型试验和水力模型试验等。   发展趋势 ①高土石坝和薄拱坝将会继续较快发展;②重力坝和支墩坝向简化和方便施工的方向发展;③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碾压混凝土坝已成为极有发展前途的新坝型;④更加重视坝的安全监测和管理等。   其河自西坝至东坝十六里有余。――单锷《吴中水利书》   又如:丁坝;坝埽;顺坝   堤岸 [dyke;embankment]。如:坝田(堤岸旁边的田地);坝地(在山沟里打坝,拦流土而淤成的农田)   平地 [flatland;plain]   君家水茄白银色,殊胜坝里紫彭亨。――黄庭坚《谢杨履道》   又如:坝子(中国西南地区称平地或平原);坪坝;晒坝
先用石头堆下面 然后浇筑水泥柱子 然后合龙

文章TAG:三峡  三峡大坝  大坝  地基  三峡大坝的地基怎么建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