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 9998是否废止

是现行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 9998是否废止

2,地质勘探报告 和岩土勘察报告 是不是一个报告

勘探只是一种手段,工程勘察包括勘探、原位测试、地质调查、地质测绘等等内容,地质测绘我的理解是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地质调查,将地质内容反映在图纸上。工程勘察分阶段的原因,我的理解是通过分阶段对工程方案进行立项、论证可行性、修正、逐步查明地质条件,是让工程顺利落成的一个必要过程。

地质勘探报告 和岩土勘察报告 是不是一个报告

3,建筑设计什么情况下不需要提供勘察报告

项目终止和项目不存在的时候。
女朋友好看不
仅为短时低矮临建或小设施类建筑如小型公厕

建筑设计什么情况下不需要提供勘察报告

4,15种公文文种分别是什么

  为了使各种公文都能有稳定的性质、特定的用途并使更多的人都能对这些性质和用途有准确的了解,以便利于正确有效地形成和办理公文,客观上需要人们对常用的每一种公文都赋予一个能概括表明其性质、用途的统一规范的称谓,这种称谓叫文种。今天我就给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公文文种的相关资料,仅供大家参考!   公文文种的分类   狭义:   是指党和 国家行政机关各自正式规定的文种。(2012年新办法)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六)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八)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九)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十)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十一)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二)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十三)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十四)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五)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广义:   除上述法定文种外,还包括党和国家机关常用的 应用文,其大至总结、计划,小至条据、便函,种类繁杂、素无定目。一般说主要有综合性工作总结、计划(包括规划、工作要点、安排、方案、设想等)、调查报告、简报、专用书信、讲话稿、讣告悼词、规章制度(如章程、细则、制度、守则)等。   公文文种范文篇一   各市,县人民政府:   xxxx年x月x日,在……的紧急关头,请输入姓名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抢救……,表现出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为了表彰他的先进事迹,特通令嘉奖。   一、决定授予××同志嘉奖奖章和奖励证书,以及……,从批准之日起执行。   二、由××县政府召开大会颁发奖章和证书,并号召广大干部、工人、农民、学生学习他的高贵品质,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   省人民政府   公文文种范文篇二   各处室、机关党委和研究中心:   xxx年,在有关对口部门指导下,委(局)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委(局)先后获得国宗局信息先进单位,省级机关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公务员局组织的全省公务员网络安全技能竞赛决赛优秀奖。张宇同志被省档案局表彰为省级机关档案工作优秀分管领导,张国平同志被国宗局表彰为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张美玲同志被省委机要局表彰为密码工作先进个人。苏玉东同志踊跃报名参加全省公务员网络与信息安全技能竞赛活动中,认真准备,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委(局)争取了荣誉。   为鼓励先进,弘扬典型,激发全体干部职工集体荣誉感,委(局)党组研究决定,给xxx等4名嘉奖。希望受嘉奖的同志再接再厉,争取更大成绩。希望全体机关同志要向他们学习,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精湛的业务水平和过硬的工作作风,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来,为全省民族宗教工作再上新台阶贡献积极力量。   中共xx省民委(省宗教局)党组   xxx年1月27日   公文文种范文篇三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xxx年12月10日,杭长高铁xx站正式开通,在此期间,泉州中闽交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陆立太同志为高铁xx站办客列车争取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表彰先进,经市政府四十二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给予陆立太同志通报嘉奖。   希望陆立太同志发扬xx人爱乡传统,继续情系桑梓,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各级各有关部门在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与在外xx人联系,增进在外xx人家乡情感,充分挖掘在外xx人资源,为推进全民创业创新、打造华东地区最具活力城市、加快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幸福xx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xx市人民政府   xxx年3月4日

5,房屋勘测规划设计院涉及的公文有哪些

1、建设方报告:关于要求召开“XXXX”方案设计会审会并批复的报告。2、计划部门批准的“计划文件”(建议书批复、可研报告、立项备案)。3、规划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规划条件)。

6,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是岩土工程勘察的文字成果,它作为提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参考用资料。岩土工程报告书的编写是在综合分析各项勘察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基础上进行的,必须结合建筑类型和勘察阶段规定其内容和格式。各类勘察规范中虽然有编写岩土工程报告书的提纲,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灵活不可受其拘束,强求统一。总的说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要求是简明扼要,切合主题;内容安排应当合乎逻辑顺序,前后呼应,整体连贯;论证有据,剖析全面,观点正确,数据可靠,结论态度鲜明,准确简练;插图、表格文字说明清晰,图文并茂。在野外勘察工作和室内土样试验完成后,将岩土工程勘察纲要、勘探孔平面布置图、钻孔记录表、原位测试记录表、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连同勘察任务委托书、建筑物规划平面布置图及地形图等有关资料汇总,进行整理、检查、分析、鉴定,经确定无误后,编制正式的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的任务,在于阐明勘察地区的岩土工程条件,分析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从而对建筑地区作出岩土工程条件的评价,最后得出结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在内容结构上,一般分为:文字和图表两部分组成。一、文字部分的内容文字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绪论绪论的内容主要是说明岩土工程勘察的委托单位,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单位;建筑场地位置;具体的勘察阶段;拟建工程名称、规模、用途;岩土工程勘察目的、要求和任务;勘察方法、勘察工作布置与完成的工作量;取样的数量以及勘察时间、提交的成果。2.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阐明工作地区的岩土工程条体所处的区域地质、地理环境,以明确各种自然因素(如大地构造、地势、气候等)对该区岩土工程条件形成的意义。各节的内容应当既能阐明区域性及地区性岩土工程条件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又须紧密联系工程目的,不要泛泛而论。(1)建筑场地自然地理情况及位置、研究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运动特征;(2)场地的地层分布、地质结构及岩土类型和岩土工程性质。主要描述各岩土层的颜色、均匀性、层厚、密度、湿度、稠度等物理力学性质,地基承载力等指标。(3)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埋藏深度、水质侵蚀性及当地土层冻结深度。(4)自然地质作用和岩土工程作用形成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地震基本烈度。3.结论及建议通过建设中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对建筑场地各层作为天然地基的稳定性与适宜性的做出评价;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地基承载力等指标的确定,作为选定建筑物场址、结构形式和规模的地质依据。根据拟建工程的特点,结合场地的岩土性质,提出地基与基础方案设计的建议,推荐地基持力层的最佳方案,如为软弱地基或不良地基,应建议采用何种加固处理方案。对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应提出预测、监控和预防措施的建议。结论的内容是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具体问题作出简要而明确的回答。态度要明确,措辞要简练,评价要具体,不要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二、图表部分的内容岩土工程报告书必须与岩土工程图一致,互相照映,互为补充,共同达到为工程服务的目的。一般岩土工程的图表包括:①勘察点平面布置图;②岩土工程剖面图;③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总表;④重大工程应制出岩土工程图或分区图;⑤地层柱状图;⑥有关试验曲线;⑦原始资料复印件。一般情况下只要求前3个图表的内容即可,若是重大工程,应根据需要,绘制综合岩土工程图或岩土工程分区图、钻孔柱状图或综合地质柱状图、岩土工程平切面图、岩土工程立体投影图、岩土利用、整理、改造方案的有关图表;岩土工程计算简图及计算成果表;原位测试成果图表以及土样固结试验成果e-p曲线等。针对一些专门性问题除综合性报告外,尚应提交单项报告如原位测试报告,事故与调查分析报告;岩土改造报告;咨询报告等。对于小型岩土工程,报告的文字说明可以简化。大型工程或专门性问题的勘察成果报告,则必须提交岩土工程研究报告。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实例本工程实例取自广州南方岩土工程公司,位于广州南沙开发区的某安置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其勘察成果报告实录如下:广州南沙开发区黄阁镇安置区(一期)初步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前言(一)工程概况受广州南沙开发区土地开发中心委托,广东省地质建设工程勘察院对广州市南沙开发区黄阁镇安置区(一期)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勘察阶段为初步勘察。黄阁镇安置区(一期)位于番禺区黄阁镇西南约1 km南涌口村与大井村交界处,为黄阁镇城市总体规划工程的一部分。征地面积约949.6亩(633095m2),其中南涌口村128.5亩(85664m2),大井村821.1亩(547431m2),拟建建筑物为3~6层。勘察场区内主要为农业用地,村道南鸿路近东西向将场地分为南北两块,北边以水稻田、菜地为主,南边为蕉林及其他经济林。(二)目的与任务(1)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2)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作出评价;(3)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作出初步评价;(4)初步判定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结合地质地面调查、现场地质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岩、土、水试验,初步提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方案和可能的基础方案类型、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建议。(三)执行的规范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4)《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83-9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7)《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8)《建筑岩土工程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10)《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规程》(DBJ/T15-22-98);(1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8:99)。(四)勘察点布置、工作量及技术要求1.勘察点的布置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26个,编号ZK1~ZK26,其中:鉴别孔14个,技术孔12个。钻孔布置情况详见钻孔平面布置图(附图1)及钻孔一览表(附表1)。2.完成的工作量接受委托后,我院于2003年8月30日先后组织8台XY-1型钻机进场施工,共完成钻孔26个,总进尺1166.66m,完成的工作量见下表1及钻孔一览表(附表1)。表1 工作量统计表3.技术要求(1)终孔条件(孔深)包括:技术孔:钻入强风化岩3~5m;若强风化基岩埋藏较深,揭示全风化岩不小于5m后终孔;若直接揭示中、微风化岩,揭示厚度达到1~3m即可;若软土厚度较大,在穿过软土层后揭示5~8m较坚硬土层(中密以上砂、砾、卵石层或硬塑状粘性土层)也可终孔。鉴别孔:揭示强风化岩面即可,若强风化基岩埋藏较深,揭示全风化岩3~5m后终孔;若软土厚度较大,在穿过软土层后揭示5m较坚硬土层(中密以上砂、砾、卵石层或硬塑状粘性土层)也可终孔。(2)取样、标贯:全部技术孔采取土样,所有钻孔均进行标贯试验,土、水等试样及标贯试验应满足以下要求:①土样采取应保证每个不同地层样品不少于6组。全风化层按一般粘性土取原状样。水样采取2组;②若技术孔因故未能取样而造成取样数量少于规定,可在邻近鉴别孔补充取样;③自地面以下1.5m开始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取样或分层取样,除砂土和碎石土外的各种土层均取原状土,取样间距一般为2.0m,若土层层厚大于6m取样间距可放宽至3~5m;④穿过人工填土或耕植土后开始作标准贯入试验,其间距为2.00m;⑤当锤击数已达50击,而贯入深度未达30cm时,可记录实际贯入深度并终止试验。二、场地岩土工程条件(一)地形地貌场区地貌上处于河口三角洲与剥蚀残丘交界,三面环山,西部约500m为骝岗涌水道,往南汇入蕉门水道,北部、东部及南部为剥蚀残丘。勘察场地现为耕地、菜地及经济林地,经过人工平整,地势平坦,起伏很小,地面标高一般4.90~5.50m。场区交通方便,东部紧邻新扩建的黄阁大道,中部的村道南鸿路东西向横贯场区,东接黄阁大道,在场区的西部边界向北联通南涌口村。(二)岩土类型及工程性质根据钻孔揭露资料,按地质成因类型、岩土性,将区内地层由上至下分为①人工填土、耕植土层;②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③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④第四系残积层(花岗岩风化残积层);⑤燕山三期花岗岩。现从上至下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 )、耕植土层( )(1)素填土①1灰黄色、浅黄色,主要为路基、田埂填筑土,由粘性土和砂组成,略有压实,稍密状。场区内局部出露,ZK21、ZK23、ZK26揭露,层厚0.80~1.00m,平均0.87m。(2)耕植土①2褐灰色、褐黄色,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软塑状为主,局部可塑,含植物根系(为淤泥硬壳层)。场区内普遍分布。层厚一般0.50~1.20m,平均0.79m。2.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 )淤泥②1深灰色,灰黑色,饱和,流塑,质较纯,含腐殖质及少量贝壳碎片,钻进时有缩径现象。该层场区内均有分布,顶面埋深0.50~1.50m,平均0.86m,顶面标高3.31~5.37m,平均4.42m,层厚6.70~22.70m,平均12.88m。该层取样41组,进行标贯试验141次,统计标贯标准值1.3击。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 )该层场区内均有分布,主要由粉质粘土、淤泥质土、淤泥质粉、细砂、中、粗砂、砾砂、砾石等组成,据其土性不同又细分为七个亚层,分述如下:(1)粉质粘土③1褐黄色、花斑色,可塑为主,局部软塑,土质较均匀。主要分布在场区南鸿路以北,场区东南部局部分布。除ZK19、ZK21~24外,其余钻孔均有揭露。该层顶面埋深7.20~21.00m,平均12.37m,顶面标高-15.61~-2.01m,平均-7.02m,层厚0.80~7.95m,平均3.95m。该层取样13组,进行标贯试验38次,统计标贯标准值7.8击。(2)淤泥质土③2灰—深灰色,饱和,流塑—软塑状,含有机质,夹薄层粉细砂,局部夹腐木,部分地段底部粘粒含量较高,过渡为粘土、粉质粘土。该层场区内大范围分布,除ZK4、ZK8、ZK14及ZK20外,其余钻孔均有揭露。该层顶面埋深13.50~23.50m,平均18.00m,顶面标高-18.83~-8.14m,平均-12.70m,层厚4.70~28.30m,平均13.96m。该层取样36组,进行标贯试验124次,统计标贯标准值3.2击。(3)粉质粘土③3灰黄色,可塑为主,局部软塑状,土质较均匀,局部含少量粉细砂。该层分布于场区东部,钻孔ZK7、ZK9、ZK13、ZK15、ZK19 及ZK23 有揭露。该层顶面埋深22.00~30.80m,平均26.75m,顶面标高-25.49~-16.88m,平均-21.60m,层厚1.40~7.40m,平均3.90m。该层取样3组,进行标贯试验10次,统计标贯标准值7.2击。(4)淤泥质粉、细砂③4灰色—深灰色,饱和,松散—稍密,分选性一般,含淤泥质,局部夹薄层淤泥。该层主要分布在南鸿路以北场区的西部地段,钻孔ZK5、ZK6、ZK11、ZK17、ZK18、ZK26 孔揭露该层。该层顶面埋深 26.00~38.00m 平均 31.57m,顶面标高-32.65~-20.89m,平均-26.20m,层厚3.00~14.80m,平均8.25m。该层进行标贯试验22次,统计标贯标准值8.6击。(5)中、粗砂③5黄色、灰色,饱和,松散—稍密为主,局部中密状,分选性一般,含粘粒,局部含淤泥质。该层分布于场区西北、东南局部,钻孔ZK5、ZK10、ZK15、ZK19、ZK20、ZK22、ZK23有揭露。该层顶面埋深10.80~19.65m,平均15.38m,顶面标高14.30~-5.61m,平均-10.10m,层厚0.80~6.00m,平均2.36m。该层进行标贯试验8次,统计标贯标准值9.9击。(6)砾砂③6灰色,饱和,中密~密实,含少量砾、卵石及粘性土。主要分布于场区西部、西南部,钻孔 ZK10、ZK12、ZK16~ZK18、ZK21 及 ZK24 揭露该层。该层顶面埋深33.90~39.50m,平均36.74m,顶面标高-34.11~-29.20m,平均-31.35m,层厚1.60~8.80m,平均4.80m。该层进行标贯试验9次,统计标贯标准值21.9击。(7)砾石③7灰色,饱和,中密—密实,含中粗砂及粘性土。场区内分布较少,仅ZK11、ZK17有揭露,且厚度较薄。该层顶面埋深39.60~42.50m,顶面标高-37.15~-33.89m,层厚1.40~2.00m。4.第四系残积层(Qel)为燕山三期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土性为砂质粘性土,根据其状态又分为可塑状及硬塑状两个亚层,分述如下:(1)可塑状砂质粘性土④1褐黄色、浅灰色、局部灰绿色,可塑,原岩结构已破坏,遇水易软化、崩解。场区北部、东北部钻孔ZK1、ZK3、ZK4、ZK7、ZK8、ZK13、ZK14、ZK17 揭露该层。该层顶面埋深9.90~41.00m,平均24.64m,顶面标高-35.29~-4.74m,平均-19.25m,层厚1.20~14.00m,平均5.02m。该层取样12组,进行标贯试验17次,统计标贯标准值8.5击。(2)硬塑状砂质粘性土④2褐黄色、浅灰色、局部灰绿色,硬塑,遇水易软化、崩解。场区内主要分布于南鸿路以北,ZK1~ZK4、ZK7、ZK8、ZK11、ZK13~ZK17、ZK19及ZK20揭露该层。该层顶面埋深21.00~44.50m,平均31.08m,顶面标高-39.15~-15.37m,平均-25.70m,层厚2.00~10.00m,平均4.40m。该层取样9组,进行标贯试验25次,统计标贯标准值21.9击。5.燕山三期花岗岩( )为场区下伏基岩,埋深起伏较大,总体上看呈东(北)高西(南)低之势。按风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全、强、中风化三个带:(1)全风化花岗岩带⑤1 褐黄色,黄褐色,局部灰绿色、褐红色,原岩结构可见,长石等矿物已风化成高岭土,岩心呈坚硬土柱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场区内除 ZK1、ZK5、ZK6、ZK9、ZK11、ZK12、ZK18、ZK21、ZK25、ZK26缺失该层外,均有揭露。该层顶面埋深23.00~48.50m,平均36.04m,顶面标高-42.79~-17.37m,平均-30.81m,揭露层厚2.20~12.75m,平均5.05m。该层取样7组,进行标贯试验26次,统计标贯标准值37.2击。(2)强风化花岗岩带⑤2褐黄色、灰黄色,局部浅灰色、灰绿色、紫红色,岩心坚硬土柱状、半岩半土状为主,局部风化不均匀,夹碎块状。除 ZK3、ZK5、ZK6、ZK10、ZK11、ZK16、ZK18、ZK19外均有揭露。该层顶面埋深26.80~53.00m,平均38.39m,顶面标高-47.29~-21.31m,平均-33.12m,揭露层厚0.70~16.90m,平均5.61m。进行标贯试验25次,统计标贯标准值55.2击。(3)中风化花岗岩带⑤3灰色,灰黄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组成矿物为长石、石英、云母等,裂隙发育,岩心块状、短柱状。本次勘察有ZK1、ZK5、ZK6及ZK17、ZK23共五个钻孔揭露该层。该层顶面埋深27.50~58.40m,平均40.86m,顶面标高-52.69~-22.01m,平均-35.50m,揭露层厚0.50~3.00m,平均1.17m。该层取岩样1组,作天然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平均值为30.95MPa。(三)场地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水位勘察施工期间,在钻探完成后24h以后,对地下水位进行量测。实测钻孔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0.40~1.00m。由于钻探期间施工期较短,且勘察期间雨天较多,观测的地下水位不能代表长期地下水位。2.地下水类型区内地下水属第四系孔隙潜水类型为主,基岩裂隙水次之,局部属微承压水。第四系海相沉积、冲积、残积的淤泥、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砂质粘性土及全风化花岗岩等,属微弱透水层,含水性微弱,水量不丰富,可视为相对隔水层。粉、细砂、中、粗砂、砾砂及砾石等,属透水层,透水性较好,含水性也较好,水量较丰富,为本区地下水主要赋集地层。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花岗岩的强、中风化基岩中,属裂隙水弱透水层,含水性弱,水量不甚丰富。场区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及西部骝岗涌等河涌水道侧向渗透补给。地表水向附近河涌及水沟直接排泄,排泄较通畅。3.地下水评价本次勘察在钻孔ZK6、ZK23 各取水样一组进行水质分析。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规定,场地两组水样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及钢结构均具有中等腐蚀性。(四)地质构造及场地稳定性本次勘察未发现场区内有明显断裂构造迹象。根据广东省地震局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分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该区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抗震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 g。区内场地土类型属软弱土。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表4.1.6划分,建筑场地类别属Ⅲ类场地;并根据地质、地形、地貌特征,本区地基属抗震不利地段。三、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及选用(一)标准贯入试验场区内各岩土层标准贯入试验击数统计见下表2(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有关规定,表中数值未进行杆长修正)。(二)各(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土工试验成果表(附表2),指标的统计见下表3。四、岩土工程评价与分析(一)地基土评价1.人工填土、耕植土层①1素填土 场区内局部分布,厚度薄,略有压实,稍密状。①2耕植土 场区内普遍分布,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软塑状为主,局部可塑,为下卧淤泥硬壳层,厚度薄。表2 各岩土层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注:淤泥、淤泥质土层中自落击按1击统计。2.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②1淤泥 场区内普遍分布。该层厚度大,埋深浅,顶面埋深0.50~1.50m,平均0.86m,层厚6.70~22.70m,平均12.88m。土层压缩性高,承载力低,易触变,不宜考虑作基础持力层。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 )③1粉质粘土 场区内大部分地段分布,主要分布在场区南洪路以北,场区东南部局部分布。该层顶面埋深7.20~21.00m,平均12.37m,层厚0.80~7.95m,平均3.99m。具一定承载力,可考虑作为复合地基持力层。③2淤泥质土 该层场区内大范围分布,仅场区东部局部地段缺失。该层顶面埋深13.50~23.50m,平均18.00m,层厚4.70~28.30m,平均13.96m。该土层压缩性高,承载力低,不可作基础持力层。③3粉质粘土 主要分布于场区东部。该层顶面埋深22.00~30.80m,平均26.75m,层厚1.40~7.40m,平均3.90m。该土层具一定承载力,可考虑作为摩擦桩基础持力层。③4淤泥质粉、细砂 该层主要分布在南洪路以北场区的西部地段。该层顶面埋深26.00~38.00m,平均31.57m,层厚3.00~14.80m,平均8.25m。该土层具一定承载力,可考虑作为摩擦桩基础持力层。③5中、粗砂 分布于场区西北、东南局部,顶面埋深10.80~19.65m,平均15.38m,顶面标高-14.30~-5.61m,平均-10.10m,层厚0.80~6.00m,平均2.36m。厚度薄,变化大,属不稳定层,一般不单独考虑作为桩基础持力层。③6砾砂 主要分布于场区西部、西南部,该层顶面埋深33.90~39.50m,平均36.74m,层厚1.60~8.80m,平均4.80m。该土层承载力较高,可作为桩基础持力层。③7砾石 场区内分布较少,仅ZK11、ZK17揭露,且厚度较薄。该层顶面埋深39.60~42.50m,顶面标高-37.15~-33.89m,层厚1.40~2.00m。表3 土工试验数据统计及建议标准值表4.第四系残积层④1可塑状砂质粘性土 场区北部、东北部分布该层。该层顶面埋深9.50~41.00m,平均24.59m,层厚1.20~14.40m,平均5.07m。具一定承载力,可考虑作为桩基础持力层。④2硬塑状砂质粘性土 场区内主要分布于南鸿路以北。该层顶面埋深 21.00~44.50m,平均31.08m,层厚2.00~10.00m,平均4.40m。具一定承载力,可作为桩基础持力层。5.燕山三期花岗岩( )⑤1全风化花岗岩带 场区内大部分钻孔,顶面埋深23.00~48.50m,平均36.04m,揭露层厚2.20~12.75m,平均5.05m。承载力较高,可作为桩基础持力层。⑤2强风化花岗岩带 场区内大部分钻孔揭露,顶面埋深 26.80~53.00m,平均38.39m,揭露层厚0.70~16.90m,平均5.61m。承载力高,为预应力管桩基础的良好持力层。⑤3中风化花岗岩带 本次勘察仅有 5个钻孔揭露该层。该层顶面埋深 27.50~58.40m,平均40.86m,揭露层厚0.50~3.00m,平均1.17m。(二)地基(岩)土承载力各(岩)土层建议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模量、压缩模量见表4。表4 地基承载力数据(fak、E0、Es)一览表(三)基础方案评价与分析拟建建筑为3~6层楼,结合现场岩土工程条件,按基础类型分述如下:1.浅基础方案场区内软弱土层普遍分布,且厚度大,埋深浅,若拟建物为3层以下住宅建筑物,单柱荷载相对较小,可考虑采用筏板基础,坐于淤泥的上覆硬壳层(耕植层)。若采用筏板基础,设计时应注意按软土的强度变形沉降及其影响深度进行计算。并注意考虑深厚淤泥层的次固结变形的影响因素,以确保建筑物在使用期内不出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附图1 工程勘探点平面图2.复合地基方案场区内大部分地段在②1淤泥与③2淤泥质土之间分布有③1粉质粘土,该土层埋深较浅,平均12.39m,层厚平均3.99m,具一定承载力,在验算其下卧③2淤泥质土变形沉降,若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可考虑采用深层搅拌桩、砂石桩、CFG桩等复合地基的基础方案。由于场地部分地段淤泥有机质含量高,若地下水有机酸含量高,pH值小于4,则采用水泥土搅拌法而不宜采用干法。3.桩基础方案场区北部、东部淤泥厚度相对较薄,可作为桩基础持力层的土层埋深相对较浅,当拟建筑物的单柱荷载较大时,宜考虑采用桩基础方案。这一地段可选择作为端承摩擦桩或摩擦端承桩的持力层有③5、③6、③7的砂、砾层;第四系④1、④2砂质粘性土层及花岗岩全、强风化岩。附图2 钻孔柱状图附图3 工程地质剖面图附表1 勘探点一览表附表2 土工试验成果表续表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T72-2004J366-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06-2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04-1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09-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09-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03-18)陈希哲.2002.《土力学地基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李智毅,唐辉明.2000.《岩土工程勘察》.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林宗元主编.2003.《简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林宗元主编.2005.《岩土工程试验监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孟高头.1997.《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彭承光,李运贵,李子权,王业新.1995.《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基础》王常明.2004.《土力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王钟琦,孙广忠,刘双光等.1986.《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袁灿勤,王旭东,李俊才,徐建龙,阮永平.1994.《岩土工程勘察》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张喜发,刘超臣,栾作田,张文殊.1984.《工程地质原位测试》[M].北京:地质出版社张咸恭,李智毅,郑达辉,李曰国.2004.《专门工程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

7,你好 请问我们现在岩土工程勘探报告需要审查请问需要什么资料

可以问下当地审图机构,各地不一样的。一般只要盖了章的勘察报告就行了。有的地区还需要野外记录、土工试验报告等原始资料。
确实各地不一样,就是一个省的不同地级市都不一样,通过我对几个地区的了解,大概需要勘探报告、勘察纲要、原始记录、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或勘察合同),审查委托书,如果到外市还需要提供入境手续。大概不会多于这些。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8,有哪个文件要求施工之前必须做地质勘查报告

《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列》、《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规范》等施工图设计前必须进行施工图设计勘察初步设计前进行初步勘察在施工图前的规划、可研、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勘察,勘察深度国家相关规范都要详细规定,否则属于违法行为施工前必须要有经过国家行业审查部门出具的施工图审查合格证书,否则属于违法行为,发生重大事故的,追究刑责。
摘 要:本文简述了各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特点,提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预报,并以渝怀铁路圆梁山隧道为例,说明综合预报的有效性。 关键词:复杂地质条件 超前地质预报 隧道施工 隧道的设计、施工、工期、造价均受到地质条件的制约。因此,了解隧道穿过地段的地质条件不仅是隧道建设的需要,也是隧道工程地质工作的目的。由于隧道及其他地下工程深埋地下,工程岩体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根据现有的地质勘探技术水平及手段,对所取得的资料不能完全满足施工要求,因此,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有待在施工中开展深入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目前在隧道施工期间采用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从专业技术方面可分为常规地质法和物探法两大类,具体有以下几种:(1)超前导坑;(2)正洞地质素描;(3)水平超前探孔;(4)声波测试;(5)红外探水;(6)弹性波法;(7)电磁波法。

9,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柏华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哪些容:勘察工程地质包括报告容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勘察报告主要容地质勘察报告篇一:地勘报告包含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哪些容?(1)勘察目的、要求和任务;(2)拟建工程概述;(3)勘察方法和勘察任务布置;(4)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的描述与评价;(5)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6)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7)岩土利用、整治、改造方案;(8)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的预测、监控和预防措施的建议;(9)必要的图件。篇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市城投公租房建设有限公司经开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一、二组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市勘测院二○一二年十一月市城投公租房建设有限公司经开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一、二组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院 长:总工程师:项目负责:参与人员:报告编写:审核:(一次性勘察)翰新 教授级高工 注册岩土工程师冯永能 教授级高工 注册号: 何忠良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号:何忠良、小平、、沙、朱维、任亚飞 小平 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江景雄教授级高工注册号:重 庆 市 勘 测 院1 前 言 ................................................ 12工程地质条件 .......................................... 43岩土物理力学特征
1、工程概况2、勘察执行的主要规范标准、勘察目的、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2.1 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2.2 勘察目的及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 2.3 勘察工作方法2.4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及高程引测依据2.5 勘察完成工作量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1 地形地貌3.2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3.3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3.4地下水3.5 场地地震效应 3.6 不良地质现象 4、地基土的分析与评价4.1 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4.2 天然地基4.3 桩基4.4 基坑围护方案与参数4.5 信息化监测5、结论与建议6、附图、表

10,编写岩土工程勘查报告需要什么条件编写人需要具备相应的资格证书

编写报告不需要什么条件能编些就行但,报告上的签字就不行了
(2)原位测试成果表。分层按孔号、试验深度编制,要列统计值,并查算分层承载力标准值。 (3)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表。按孔号、试段深度编制,列出静止水位、降深、涌水量、单位涌水量、水温和水样编号。 (4)桩基力学参数表。如果建议采用桩基础,应按选用的桩型列出分层桩周摩擦力,并考虑桩的入土深度确定桩端土承载力。除上述附表之外。有的分层复杂时,应编制地基岩土划分及其埋藏条件表。4 努力提高报告的编写能力 4.1 要具备牢固的地质地貌和工程理论地质基础 理论方面,主要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工程地质方面,主要是土质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动力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在丘陵山区,要注意地质构造的观察分析;在平原地区,要着重于第四系成因类型、岩性组合的分析研究。此外,要时常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的有关岩土勘察方面的新技术新知识,以便不断更新和提高个人的理论知识。 4.2 要熟悉和掌握有关的规范规程 规范规程既是经验的总结,又是技术的指南,具有很强的勘察工作指导性。对于国家的、行业的、省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必须熟悉掌握,并在具体勘察工作中认真执行。 4.3 要了解工作区的地质情况 对于勘察地段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应尽可能地搜集并熟悉。对于邻近地段已有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也要尽可能了解,以便在勘察工作中发挥其参考作用。 4.4 要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 只要明确了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方法,作出的工程地质评价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客观,提出的建议才能合理适用。 4.5 要切实保证第一手资料的质量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勘察的最终成果。一份高质量的勘察报告,必须来自于高质量的第一手原始资料。由此可知,现场勘察和实验资料的质量好坏,对报告的编写影响极大。因此,必须认真抓好第一手资料的质量,而钻探工作又是第一手资料的重点。为此,报告的编写者,必须常到现场掌握有关的勘察情况,最好是参与现场的地质编录工作。 4.6 提高综合知识技能 除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提高综合知识方面的技能。如基本的数理统计知识、文字表达能力、编图技巧、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是现场地质编录的综合判定能力)。俗话说:熟能生巧、触类旁通。

文章TAG:什么正式公文可以代替岩土勘察报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