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品储藏需28度夏季时温控器应调到哪个数字

一般的药品冷藏柜,夏季调到4.5的位置即可。1个小时以后观察一下,根据温度再做适当的微调。
搜一下:药品储藏需2~8度,夏季时温控器应调到哪个数字

药品储藏需28度夏季时温控器应调到哪个数字

2,OTC医保是什么意思

OTC是英文Over The Counter的缩写,在医药行业中特指非处方药;[编辑本段]非处方药物 OTC(Over The Counter)非处方药物,我国卫生部医政司是这样定义的:它是消费者可不经过医生处方,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品,而且是不在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下就能安全使用的药品,即不需要凭借执业药师或助理药师的处方既可自行选购、使用的药品。 OTC中又分甲类OTC和乙类OTC。甲类(红色)的可在医院、药店销售;乙类(绿色)的是可以在医院、药店、超市、宾馆等地方销售。 (买非处方药(OTC)红绿要分清,包装盒上OTC标识为绿色,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红色宜遵医嘱服。) 相对于OTC,RX是指必须凭借执业医师或医生开取的处方方可购买的药品。 由于非处方药可不需医师的指导自行服用,所以非处方药的药品一般具有安全、有效、价廉、方便的特点。有关人士专门将其特点归纳如下: 一、不需医生处方,不在医生指导监督下使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才能长期服用) 二、适应症是患者能自我判断的病症,药品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安全,起效快速。 三、一般能起到减轻病人不适之感,能减轻小疾病初始症状或防止其恶化,也能减轻已确诊的症状或延缓症情的发展。 四、不含有毒或成瘾成分,不易在体内蓄积,不致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五、在一般条件下储存,质量稳定。 六、不同使用对象的非处方药品规格不同,说明文字通俗易懂,可在标签、说明书的指导下正确使用。 七,otc药品的特点:安全,有效,方便,经济。otc药品投放市场前,都已经过多年的临床检验,并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目前我国公布的OTC类药品化学类一共有1154种,中药类有4420种(截止到2009年7月20日),全部信息可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上查询:
医保甲乙类:医保目录是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筛选的,甲乙类是按照疗效价格比确定的,也就是说疗效确切且费用低廉的均被列入甲类,不需自付.而乙类基本有自付比例,具体由各地方定;还有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医保乙类品种有调整权利,调入和调出总量控制在品种数量的15%以内,而各地均无权对医保甲类品种做调整;otc甲乙类:甲类的otc标识为红色标记,乙类的otc标识为绿色标识。主要划分标准是安全性来划分的,总体上能归结为otc均为安全性经过验证良好的制剂,相对来说乙类的安全性更好,而甲类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验证。甲类必须在药店销售,乙类除可在药店销售外,还可在普通商业企业等地方销售,但必须经过当地地市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登记,符合条件的颁发乙类非处方药准销标志。

OTC医保是什么意思

3,中草药怎么熬什么时间喝最科学

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3汁,早、中、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前服为宜。
熬药器具以砂罐或瓷罐为佳,切忌用铁、铜等金属器具,熬时要注意火候,未煮沸前可用猛火,水开后就要用小火了,同时应注意加盖熬煮,以防止药物中挥发性成分逸出。熬煮中药的时间也因药性而有所不同,如解表药不能久煎,通常煮沸后15分钟即可;味厚滋养的补益药,煎煮的时间宜长,煮沸后要再用文火熬1小时左右,以使药中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溶于水中。另外,一些毒性较大的药物经慢火久煎后,可以减低或消除其毒性,如附子、生半夏等,煎煮的时间也要稍长一些。药熬好后要趁热将药汁滤出,每剂药只煎两次。 主要是看你服用中药是治疗什么病,如果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疾病,肠道病等,饭前服,药性易下达,易被吸 收,疗效就好。 病位在上,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病症,对消化道有刺激的药,可使药性上引; 毒性较大的药,饭后服,可免吸收太快而引起中毒。寒性药剂凉后服,如治疗大热病等;热性药剂凉后服。如治真寒假热病,效果好。 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宜凉服。凡平和的药,补益的药均宜在温服,能益气、增补。凡伤风感冒、解表驱寒的药,应趁热大口服下,促使发汗。药性强烈的小剂量汤药,应一次服完。应使药物在不伤正气的情况下,集中药力, 发挥其最大效应。如通便、化瘀血等。凡咽喉病、呕吐病、宜多次频服,缓缓饮用,使汤药充分接触患部,使其见效快。凡滋补药剂,宜早晨空腹服饮,便于充分吸收。安眠镇静药,宜睡前服。注意:积滞、胸部病患者,药后仰卧为好;头、脑、耳 、眼患病者,药后去枕卧好;左右两肋病者,服后左右侧卧。驱虫药,睡前服一次,次日晨,空腹再服一次,肠道内虫更易被杀伤,以便排出体外。
砂锅 文火 慢慢煎煮
用砂锅煲,先武火后文火
用沙锅熬药用水泡40分钟左右,水高出药2指左右。补药熬30--60分钟左右。解表清热的熬15分钟左右。 早上饭前喝中午下午饭后30分钟后喝

中草药怎么熬什么时间喝最科学

4,新版医保目录修改做了哪些调整

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的目录:http://www.iressa.com.cn/
新版目录扩大了基本医疗保险用药保障范围,西药、中成药部分共收载药品2535个,较2009年版目录新增339个,增幅约15.4%;关注儿童用药和重大疾病用药,增加了职业病特殊用药等,比如新增了治疗尘肺病的汉防己甲素等药品。西药、中成药增幅约15.4%  人社部医疗保险司司长陈金甫介绍,2017年版药品目录由凡例、西药、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四部分组成。凡例是对药品目录的编排格式、名称剂型规范、限定支付范围等内容的解释和说明,西药部分包括了化学药和生物制品,中成药部分包括了中成药和民族药,中药饮片部分采用排除法规定了基金不予支付费用的饮片。  西药和中成药部分共收载药品2535个,较2009年版目录增加了339个,增幅约15.4%。其中西药部分1297个,中成药部分1238个(含民族药88个)。中药饮片部分未作调整,仍沿用2009年版药品目录的规定。  陈金甫表示,各省(区、市)可以按规定对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的乙类药品部分进行适当调整,并发布本省(区、市)的医保药品目录。“我们要求此项工作应于2017年7月31日前完成。各省(区、市)药品目录发布后,各统筹地区应在1个月内开始执行新版药品目录。”  新变化  调入药品重点考虑新药等  陈金甫表示,药品目录工作方案中提出“调入药品重点考虑临床价值高的新药、地方乙类调整增加较多的药品以及重大疾病治疗用药、儿童用药、急抢救用药、职业病特殊用药等”,专家组在评审中严格按照工作方案,对上述药品予以重点考虑,并注重做好与医药领域其他相关政策的衔接。  新增尘肺病治疗药品  陈金甫表示,2017年版药品目录不仅适用于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也同样适用于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员,目录制定中对工伤保险用药予以了特殊的考虑。一方面充分考虑了职业病等特殊疾病的用药需求,新增了治疗尘肺病的汉防己甲素等药品;另一方面药品目录中A型肉毒毒素注射剂等5种药品的“备注”一栏标为“限工伤保险”。这些药品仅限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而不属于基本医保基金的支付范围,也就是说工伤保险的用药范围要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的用药范围。下一步还将指导地方及时按规定将疗效可靠的工伤保险治疗药品列入地方调整的目录当中。   目录特点  增91个儿童药品品种  新增了91个儿童药品品种。药品目录中明确适用于儿童的药品或剂型达到540个,加大了儿童用药保障力度。  加大了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医药行业创新发展意味着研制和生产出质量更好、疗效更佳、成本更低的药品。为此,目录调整中将2009年后上市的新药作为重点评审对象,并对其中的创新药进一步倾斜。2008年至2016年上半年我国批准的创新化药和生物制品中,绝大部分都被纳入了2017年版药品目录范围或谈判药品范围,仅很少的品种因不属于医保支付范围(疫苗)或临床认可度较低等原因未被纳入。  重点考虑重大疾病治疗药物。治疗癌症、重性精神病、血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常用药品基本被纳入了药品目录或谈判药品范围。  大力支持中药、民族药。在坚持“中西药并重”的基础上,加大对中药和民族药的支持力度,2017年版药品目录中西药与中成药占比分别达到51%和49%,基本持平。专门组织了少数民族医药专家对蒙古族、藏族等民族的传统药进行评审,新增民族药41个,增幅达90%,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药品。  与2015年国家谈判药品做好衔接。替诺福韦、埃克替尼、吉非替尼等3个药品均经专家评审纳入了药品目录。此外,大力支持基本药物制度。  拟谈判药品  治癌药纳入拟谈判目录  陈金甫表示,部分专利、独家药品属于临床必需,疗效确切,但是价格较为昂贵,按照现有市场价格纳入目录可能给基金带来一定风险。要对这些药品探索建立谈判准入机制,通过谈判、适当降价后,再将符合条件的药品正式列入药品目录。  此次目录评审中,经过咨询专家评审、遴选专家投票等程序,确定了45个拟谈判的药品。这些药品中近一半为肿瘤靶向药物,涵盖了白血病、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常见肿瘤,其他为心脑血管疾病、罕见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用药。  “下一步我们将在确认相关企业是否具有谈判意向后,向社会公布拟谈判药品名单并按相关程序组织谈判,将达成一致的品种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在更好的保障参保人员临床用药需求的同时保证基金平稳运行。”

5,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正确的作法,还是再往泥糊状沉淀物中加点水,并搅混,将此混浊液再服完,是合适的。中医药学有很多同时含甘草和黄连的着名方剂,如《伤寒论》中黄连汤(方为黄连、干姜、桂枝、半夏、党参、甘草、大枣),葛根黄芬黄连汤(方为葛根、黄芩、黄连、甘草),《保命集》中的芍药汤(方为芍药、黄芩、当归、槟榔、黄连、大黄、木香、甘草、肉桂)等方,煎得的汤液,放置后碗底出现的泥糊状物,可以加水搅混再服,或者干脆将整碗汤液搅拌后再服,不弃为宜,其它含此二药共煎所得汤液,均按此法服为宜。1. 将药材先用清水冲洗,去除灰尘杂质。清洗后,加水盖过药材约一、两公分后,以大火煮开,药汤滚了后,再用大火煮个两、三分钟(目的在杀菌),接着转小火熬二十~三十分钟,取出药汤倒在碗里,这是第一批药汤。2.再放冷开水入药材中,火滚后再以小火熬二十分钟即可,这是第二批药汤。3.第一批药汤里面花草类的挥发性成分较多,第二批药汤里面根茎矿石类的成分较多。将第一批的药汤加上第二批的药汤,倒在一起混合后,便是一天内要喝完的汤药。可以分成两次或三次服用。没有服用完的,则先放在冰箱冷藏。要特别提醒读者,如果中药汤冷掉了,千万不可以放到微波炉中加热,因为微波会改变药性。如果要加热,可用玻璃、陶瓷容器重新煮开或是隔水加热。另外,熬煮药材的容器不可使用铝锅,也尽量避免使用铁器甚至不锈钢,应以陶瓷或玻璃最佳。在熬中药汤的时候,一定要加盖,尽量使有效成分保留在汤汁里,敏感的人,闻到汤汁的香味,过敏症状就已经开始舒缓了,这就是有效物质逸散到空气中的缘故。中药煎煮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比如说中药煎煮要不要加盖子。要使中药切片煎透,让药中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应以加盖煎为好。尤其是煎煮的药中含有可随水蒸气挥发的成分时,如薄荷、藿香、砂仁等,最好加盖煎煮。这样可使含药物挥发成分的水蒸气在盖内凝集,变成水珠滴回药罐内,由此减少药物有效成分的丢失。对于多数质地坚实的根、种子或动物药物,如人参、黄芪、黄精、麦冬、五味子、蛤蚧、龙骨等,亦应加盖煎煮,可使药物有效成分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地被煎出,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对于那些质地松散、体积较大的中药,如丝瓜络、茵陈、菊花、桑叶等,煎煮时由于药液易外溢,就不应加盖煎煮,并要随时搅拌,使其均匀煎透。
中药的煎煮剂叫中药汤剂,中药的煎法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药物的功效。中药的煎煮过程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好煎煮时使用的容器、用水、入药和火候四个环节。1.容器。煎药的容器多用陶器,一般以砂罐最好,尽量不要用金属器皿,以防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与金属活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药效。2.用水。水必须洁净,一般可用清澈的河水、自来水、泉水或井水。应尽可能的注意水质的优良。煎药前先用适量的水在容器内浸泡均匀,用水量以水面高出药面2厘米为度。第二或第三煎所加的水只需与药面持平。给小儿煎药时水量一般应少些,煎煮时间稍长些,尽可能使药汁浓稠,以使不因小儿服药量较少而影响药效。3.入药。贝壳、甲壳、化石、矿物药应该单独先煎,某些芳香性药物需待其他药物煮沸后加入。某些贵重药物,如人参是另外煎的,后与汤液合并服用;一些贵重细料粉末药物,如三七粉不入汤煎,多用汤药分次冲服;胶质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另行烊化后,冲入煎成的汤药服用;个别药物如芒硝,放入煎成的汤药中烊化后服用。4.火候。分为“武火”与“文火”。火候的运用与控制,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性味与质地。一般而言,解表发汗,通便驱邪,治疗急性病的中药宜用武火,且时间宜短,一般用武火煮沸后,继续煮10分钟左右即可。治疗慢性病虚弱症的补养药宜用文火,且煎煮时间宜适当延长,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保全药力。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6,中药的正确熬法和喝法以及要注意什么还有会有什么不良反映 搜

1 煎药法 1.1 煎药的容器 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密切相关,一般认为煎药宜用银器、砂锅、瓦罐,忌用铜、铁器。其中砂锅受热均匀,导热和缓且性质稳定,不易与中药内所含化学成分起变化,故为首选。而铜、铁的化学性质活跃,极易与中药内所含的鞣质、甙类等成分起化学反应,轻则使药液变色,重则破坏有效成分,甚至产生副作用。如条件不允许,也可考虑用铝制品或搪瓷制品煎药。 1. 2 煎药的时间 磁石、赤石脂、牡蛎、珍珠母、穿山甲、鳖甲、龟板、龙骨等金石、介类、甲壳、角骨类药物,为使有效成分尽力煎出,应打碎先煎,一般为10~15分钟以上。附片、川乌、草乌、生半夏、生南星等应先煎,破坏其毒性,而保存其有效成分,一般需半小时以上。吸水量大的药物如丝瓜络、灯芯、大腹皮、通草、灶心土等宜先煎汁,再熬其他药。 苏叶、藿香、薄荷、砂仁、玫瑰花等芳香药应在待其他药煎至快好时,再放入同煎约15分钟,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失及有效成分的分解破坏;大黄、桂枝、钩藤、徐长卿等也应后入,因久煎易破坏有效成分,减低疗效。胖大海、番泻叶、芒硝等宜泡水服,天麻、肉桂等宜研末泡服,以免影响药效。 另外,煎煮中药时,如没煎焦,可继续加水煎煮后服用,但药效已减。若煎干后,解表药、芳香药等所含的挥发成分绝大部分已经挥发掉,再加水煎服也就无效了。还需说明的是,煎煮药剂的时间均以药液煮沸后计算,煎完后即应滤出。 1.3 煎药的次数 中药汤剂每熬一次后,有效部分的提取率为45%,也就是说煎服三次已提取了有效部分的90%。如果药物只煎1~2次,则有效成分总量损失30%~55%,补益药就更多,故提倡煎药3次为佳。汤剂服用剂量一般每天1剂,根据病情,严重者可每天2剂,慢性病可隔天1剂。除病情严重者可将头煎、二煎药汁一次顿服外,最好办法是将药物煎煮3次,然后将3次煎液混匀后分2次或3次服完。 1.4 煎药的火候 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解表剂宜武火急煎,使“气足力猛”;滋补药宜武火煮沸后文火慢煎,使药汁浓厚,药力持久。 另外,煎药不宜频频搅动,一方面会使锅中的温度丧失过多,不利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另一方面会使某些药物中的易挥发成分大量挥发,影响药物的疗效。一般10分钟左右翻动一次即可。 1.5 煎药的其他注意事项 煎药前宜用冷水浸泡30分钟或更长时间,以药材浸透为准,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煎药以凉开水为佳,因为避免了自来水余氯对有效成分的破坏和减少了有效成分与钙、镁离子结合沉淀的机会。如果直接用沸水煎药,植物细胞壁不易破裂,细胞中的蛋白质、淀粉就会出现凝固、糊化等现象,从而降低疗效。加水以超出药物表面2~3cm为度,二三煎用水量应减少,但仍需超过药物表面为宜。当然加水也应根据具体药物性质和方剂类型灵活应用。 对贵重药如人参、西洋参等应另煎;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应烊化;带绒毛及粉质或颗粒细小而不易过滤的药物,宜用布包煎;对液体中药如竹沥、黄酒、姜汁等宜兑服;茯苓研细后煎,发挥药效更好。 乌头煎、乌头桂枝汤等方剂和乌头、甘遂等有毒药物宜和白蜜同煎,这样能制其毒性,同时还能和中补益润燥,兼可矫味。有人认为生石膏在40℃时溶解度最高,那么入药不必先煎,只需将其粉冲入汤药中搅拌,稍沉淀后服其上清液即可,可供参考。
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用砂锅,慢火煎15--20分钟。有特殊的药品,抓药的就会告诉你的。
因为可能是你的身体开始不适宜. 你就会 肚 子 不 舒 服,还 犯 困.是药就有三分毒~~
先用冷水泡半小时,水没过药两指即可,然后大火煮开,之后小火在煮15到20分钟就可以了,如果有特别要求医生会交代的

7,喂鸡熟食还是生食好处多

饲料长得快,因为饲料营养搭配比较合理,符合鸡的生长要求。而熟食营养搭配不均,另外加热以后有些营养受到破坏。
食用仙人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及锌、铁、锶、钙、钾、磷等二十几种营养元素。  仙人掌清热解毒、行气活血、舒筋活络、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对心血管、胃溃疡、 动脉硬化等疾病有治疗功效,对消炎、癌、美容、减肥、抗衰老、增强免疫等有很好的作用。仙人掌还可以做饮料、酿酒、制药品。仙人掌营养极为丰富,在美洲五星级酒店、总统国宴菜谱上有仙人掌。  食用方法  它食用方法多样,把嫩茎作菜用,可鲜食、也可淹渍加工。鲜食吃法多样:熏凉拌、热炒、做馅、炖汤和熟食都别具风味,最常见是炒仙人掌饼。  通常制作仙人掌类肴方法是,用刀稍削去掌片边缘及正反表皮,切成需要的形状,放入温开水焯一下,就可以做好多种样式的菜肴。做凉菜可与多种食品凉拌,根据南北口味的不同,添加不同调料,如咸鲜、甜酸、麻辣。做熟食,切成块、片、丝、条、丁等形状,煎、炸、煮均可,如仙人掌炒鸡蛋、炒鸡丁、炒肉丝、炒肚片、煲排骨、炖鱼汤、炖鸡汤等40余种菜肴;也可包饺子,做馄饨及当水果鲜吃滑爽精香、鲜嫩可口、口感独特,还可加工成罐头、酱、干等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nextpage]  仙人掌时髦菜谱  仙人掌炒虾仁  主料:仙人掌  辅料:虾仁、红柿子椒、鸡蛋  调料:水淀粉、鸡精、料酒、白糖、盐、姜末  做法:  1、 仙人掌洗净切成丁,柿子椒洗净切成丁;  2、 虾仁洗净取出沙线,用水淀粉、蛋清、料酒上浆;  3、 坐锅点火,待油4-5成热时,放入虾仁划散;  4、 锅内留油,煸炒姜末、柿子椒丁,倒入仙人掌、虾仁、鸡精炒匀即可。  特点:味道清淡、清口,色泽鲜艳。  脆炸仙人掌  材料:仙人掌,蛋清等。  制法方法:将仙人掌去刺、洗净,切成4-5厘米长的条,加芝士、盐,撒上白糖、味精拌匀,裹蛋清放入滚油内炸熟码入盘内即可。  特点:外脆里嫩,鲜香可口。[nextpage]  仙人掌铁板牛柳  材料:牛里脊肉200克,仙人掌50克,洋葱50克,植物油150克,精盐4克,酱油10克,料酒5克,味精3克,姜汁3克,水淀粉20克。  制作方法:  1.牛肉切成片,加盐、酱油、料酒、味精、水淀粉凋匀,备用。  2.仙人掌去刺,坡刀切成片,洋葱切片,备用;姜汁、料酒、盐、味精对成凋料汁备用。  3.炒锅上火烧热,放入植物油100克,烧至八成热,滑入腌好的牛肉片,翻炒至变色,嫩熟,备用。  4.将铁板在火上烧热,加少量植物油,加洋葱、仙人掌,略煸,加入牛肉,烹入凋料汁,盖盖儿略焖。  5.上桌前,再撒上一些仙人掌片,淋上香油即可。  制作关键:牛里脊肉滑油温要能嫩,姜汁要兑好,铁板要烧热。  特点:成型美观,口味清爽,火爆。[nextpage]  仙人掌百合烧炒大枣  材料:仙人掌200克,百合50克,大枣50克,胡萝卜15克,湿淀粉15克  调味料:碘盐5克,味精3克,糖3克,料酒5克,葱度、姜各3克,香油5克  作法:  1、将仙人掌、百合、胡萝卜切成菱形片、一同入沸水焯过沥水。  2、勺放底油,烧七成热、下葱、姜炒香,下仙人掌、百合、胡萝卜、大枣翻炒,加盐、味精、糖、清汤、湿淀粉勾芡,淋入香油即好。  鸡肉仙人掌  原料:鸡肉50克、仙人掌150克、韭黄10克、生姜5克、色拉油8克、盐4克、味精2克、白糖1克、湿生粉适量、熟鸡油1克。  做法:  1.将鸡肉切成丝,仙人掌切丝洗净,韭黄切段洗净,生姜去皮切丝;   2.在鸡肉丝中加少许盐、味精,用湿生粉腌好,烧锅下少许油,滑炒至八成熟时倒出;   3.另烧锅下油,放入姜丝、仙人掌、韭黄,用中火炒至快熟时,倒入鸡丝,调入盐、味精、白糖炒透入味,然后用湿生粉勾芡,淋入熟鸡油即成。[nextpage]  烹饪小提示:宜清宜谈不宜浑  仙人掌,不只是观赏植物,而且是一道老少咸宜的时尚美食。烹调时用油量不宜过多,在各种食用油中,以色拉油为最好,用优质菜油或豆油亦可,而一般动物油不宜过多食用,烹制中,气味浓重的调料宜少用,以保持仙人掌菜肴的色泽和风味。  在购买菜用仙人掌时,应选择生长15-35天的嫩片,色泽嫩绿,少刺或无刺,表皮有光泽,无皱褶,以手掌大小为宜。嫩片在常温下一般可保存15天,冰箱保鲜可达40天。制作菜肴的仙人掌首先应剔除小刺,选择锋利的薄菜刀可以很容易地把小刺削掉;如果仙人掌偏老,还可以适当削掉一些皮,使得口感更好。  特别提示:有了好的菜谱,好的烹饪技艺,但如果没有经前期加工处理,也不能做出美味可口的仙人掌菜肴。因仙人掌中黏液较多,会影响菜肴的形态和口感,可以在切丝、切片后,先用盐腌一下,15分钟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再进行烹饪;另外一种方法是在加了适量小苏打和食盐的沸水中热烫也能有效降低掌片的切割处分泌的黏液和酸度,口感、口味会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仙人掌均可食,某些野生仙人掌是不可食用的,这应在选购时加以注意。  小常识  仙人掌的来龙去脉  仙人掌原产于美洲大陆的墨西哥,1999年由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引进到我国,经培育繁殖,首次在四川省种植成功。该镇种植成功上千亩的墨西哥食用仙人掌后,除供各地餐饮业做莱所需外,还将“母本种”远销省内外。  现在,江南各地以及广东省等地种、食仙人掌已逐渐成为时尚。  食用仙人掌营养丰富,既可当做水果生吃,也可制做成熟食,餐馆厨师已开发创造出100多道美食可口的仙人掌菜肴,均味道独特、滑爽鲜嫩、清香可口,很受食客青昧。而且,种植墨西哥仙人掌不用化肥,不施农药,堪称无任何污染的天然绿色食品。  仙人掌不仅是绿色食品,还有食疗和美容功效。据动物试验,仙人掌具有很强的消炎灭菌作用,将仙人掌切细喂鸡,把现代药物无可奈何的鸡瘟也驱走了。仙人掌捣汁外用,可治各种皮肤炎症、疮疥。墨西哥医学专家用仙人掌治疗胃溃疡现今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熟食比较好。生食很多有寄生虫的= =
我们公司最近就在做海鲜礼包,有日式的还有的,日本人是个四面靠海的岛国,所以比较喜欢吃海鲜,另外海鲜顾名思义都是在海里的,盐度高,细菌少,所以日本料理海鲜类一般都是生的。现在的日本料理的制作方法和品位上是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它在口味上很有讲究,材料多以海产品和新鲜蔬菜为主,口味多甜、咸,加工精细、色泽鲜艳、清淡而少油腻,保持原料固有的味道及特性,且随着季节的变化,在选料和口味方面也随之发生变化,如春夏多以海鲜及时令蔬菜为主,再配以时令花叶作为点缀,秋季则利用银杏、松枝等作为装饰,看上去色泽柔和、舒畅,给人以艺术享受。此外,日本料理的拼摆和器皿也很有讲究,拼摆多以山、川、船、岛等为图案,并以三、五、七单数摆列,品种多、数量少、自然和谐。另一显著特点是用餐器皿多为瓷制和木制,有方形、圆形、船形、五角形、兽形、仿古形等,高雅、大方、古朴,既实用又具观赏性,使就餐者耳目一新,美食配美器,令每道日本菜都成为美轮美奂的佳作。   吃日本料理,一半是吃环境,吃氛围,吃情调。标准的日本料理应该是在日式榻榻米上直身跪坐或盘腿端坐,对于从小训练有素的日本人来说,当然是不在话下,而对于一直习惯于坐的中国人而言,实在是有些勉为其难。所以有些日本料理店的和座在榻榻米中央桌子下挖了一个大洞,可以使客人将腿放下,坐得比较舒服。这种中庸的变通,既能使食客舒适地进食,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日本和式风味。   日本料理,在行的“美食家”认为,日式酱汤、三文鱼刺身、天妇罗、烤鳗鱼、秋刀鱼、寿司、色拉是不可不吃的,不然就算不上丰盛了。   日式酱汤与中式汤、西式汤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料、汤分明,端上来后可以看到汤水清澈,海苔等料安静地躺在碗底,波澜不兴,和一片混沌的中式汤、浓郁的西式汤都大相径庭。天妇罗与烤制秋刀鱼都是日本料理中的名菜,天妇罗是日式什锦油炸食品,将蔬菜,虾类,裹以面粉,入油轻炸而成,口感非常不错。生鱼片的等级和牛肉一样,随不同身体部位而不同。一般的,鱼腹部油脂最多的地方为最上等,称为“大脂”;腹部靠近脊椎骨部位,叫“中脂”;背部靠近尾部的地方,叫“刺身”,价格最为低廉。   日本料理的寿司是用优质大米,煮熟后回冷,然后倒入特制米醋,拌匀,密封一夜,然后用来制成寿司。吃寿司,口味应由淡而重,先吃生鱼片后吃寿司,这样能更好地品味生鱼片的美味。日本人讲究“冷品趁冷吃,热品趁热吃”。不要一口气点很多生鱼片,生鱼片在常温下暴露过久,口感会变。   吃什么餐配什么酒在吃的艺术中很有讲究,吃日本料理当然离不开日本酒。日本酒中,“冷酒”最高档,其次是“烧耐”、“清酒”,十分甘洌爽口,在盛夏更是犹如甘露。   后来有人这样评价日本菜:它极其讲究形与色,极工盛器,配合食物,造型美轮美奂,每一道菜都犹如中国的工笔画,细致入密,更有留白,让人不忍下箸。但却都是冷冷的,决不以香气诱人,一如日本的艺妓,冷艳异常,更如大和民族,外表就是一脸冷毅,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而且骨子里矜傲异常,饮食文化总是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特点,日本料理当然也是如此。日本料理就如同温柔似水的日本女子,在秀色可餐和可餐秀色之间,让人们对日本的文化有一种爽朗却又朦胧的感觉。

文章TAG:什么是调入基本药品什么  调入  基本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