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这座桥叫什么名字在哪里

答;杭州湾跨江大桥。
北安桥,东临火车站,西靠百货大楼。属于海河上最大的桥了,市中心繁华的一带

这座桥叫什么名字在哪里

2,北京有哪些著名跨河桥

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卢沟桥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和玉带桥中南海蜈蚣桥(这个一般人看不到,哈哈)北海桥御河桥 ————出去玩户外网

北京有哪些著名跨河桥

3,由北向南建国门桥怎么上通惠河北路桥

从北向南过来建国门主桥有一出口(刚刚过了主桥),这出口有两条道,右转的是从桥下转一圈去建国门外的,另一条平行于二环主路的道路就是去通惠河北路的。

由北向南建国门桥怎么上通惠河北路桥

4,北京五坐著名桥的名称

银锭桥银锭桥位于西城区什刹海的前海和后海之间的水道上。为南北向的单孔石拱桥,因形似银锭故称银锭桥。是什刹海的风景之一,燕京小八景之一。过去站在银锭桥上可遥望西山,景名为“银锭观山”。1984年,原桥拆除重建,仍以银锭为名。后门桥  后门桥位于地安门外大街。桥跨什刹海入玉河处。始建于元代。初名万宁桥,木结构,后改为石筑,俗称海子桥。又因在地安门之北,地安门亦称后门,故称后门桥。为单孔石拱桥。桥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的北部,为元大都城内通惠河上的重要通水孔道,是研究北京漕运的标志。现桥面已铺沥青路,仅存两侧栏板,河道已填平建房。高梁桥  高梁桥位于海淀区西直门外偏北半里左右。是北京西郊历史上一座名桥。为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在和义门(今西直门)外所建石桥。明清之时,这里古刹林立,水清见底。当时都城中王公大臣、男女老幼,每至夏季,坐在两岸绿荫下,桥头酒肆、茶馆,游客盈门,为京师郊外一胜景。榆河桥  榆河桥在海淀区永丰乡西玉河村北约500米处的榆河河道上。又名水福桥。早在元代即已建有桥梁,原桥为木制。清康熙年间,因大学士明珠葬于附近,其家人遂重修此桥,易木为石,名永福桥。桥呈东西走向,为五孔花岗岩石板桥。桥长22米,宽5.75米,桥面高出今河床约2.5米。桥墩南面皆有迎水角,桥面中段略高于两端,微成拱形,两侧有0.45米高的素面石护栏,今石栏多已佚失。两岩桥头处砌有石驳岸。桥东有西玉河汉墓群。七孔桥  七孔桥位于昌(平)赤(城)路昌平胡庄东,为明代石拱桥,1953年被毁,改建为过水路面,1958年在原桥址按原样重建。1958年建成。跨十三陵水库上游,桥长112.72米,高11米,共7孔每孔净跨10米。上部结构为石拱,下部结构为石墩台,桥面两侧有汉白玉石雕琢的云头和龙的望柱及栏板。荷载为汽—13级,拖—60。

5,关于北京交通走东四环南路从四方桥由南向北想上通惠河北路

从四方桥由南往北,在四惠桥下掉头就可以上通惠河北路到四惠桥后看指示牌,不停的左转,直到看见有通惠河的入口右拐就可以了从四惠桥上上不了
我是来看评论的

6,通州大运河治理得很好你知道通州大运河的故事吗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中国古代有一南一北两个通州,即今天的江苏南通和北京通州区,都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而北通州,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终点,对于首都北京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故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说。通州不仅留下了众多运河古迹,同时也积淀了深厚的运河文化。没有大运河就没有通州。京杭大运河在通州境内流域长达42公里,千百年来,通州和运河休戚相关、兴衰与共。通州建制于西汉,史称路县。东汉年间,几条河流流经此地,因水源充足,更名为潞县。金朝定都燕京,实行潞水漕运,升潞县为通州,取自“漕运通济”之意。元明清时期通州成为大运河北端最重要的码头重镇,漕粮经过大运河运至通州,转运北京城。元代南北大运河全线开通,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郭守敬主持开凿了通惠河,漕运事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通州的地位益加重要,成为享誉全国的漕运仓储重地。遥想当年,天下风物,四海货源,江南丝绸,塞北毛毡,西域珐琅,东瀛奇器,皆聚通州。每逢春暖河开,通州运河岸边漕艘栉比、舳舻千里,漕运为“漂来的北京城”做出了历史贡献。清代诗人王维珍《古塔凌云》诗曰“无恙蒲帆新雨后,一只塔影认通州。”古时候,船行大运河中,五十里外,放眼北望,城墙高耸,宝塔凌云,看见这座燃灯佛舍利塔就意味着离通州不远。这一通州运河区的标志性建筑位于西海子公园内,北周时期创建,后在历朝历代又多次重建修缮。其形制为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塔,由须弥座、塔身与塔刹组成,高56米,为北京地区最高之塔。塔身每层每根檐头和每角的老角梁、仔角梁头,都悬挂着一枚青铜风钟,一共有2248枚。此塔在古代是作为镇河之用。古潞县一带河流密布,每逢雨季泛滥成灾,不仅影响漕运,还威胁周边城池的安全。当地官民因此就选择潞水北头、潞县县城北部,建造一座宝塔,来镇服潞水内的魔怪,不让暴发洪水,以保障漕运顺畅,保护城池安全。位于通州古城东南部的张家湾古镇,有着近千年的历史,是通州运河区的一处重要的码头和货物集散地,北运河、凉水河、萧太后河、玉带河在此汇合。它因元朝将领张瑄督海运船北上大都,中途在此停船而得名。到了明代,修建北京城、紫禁城、十三陵等所用的建筑材料几乎都是从南方各省水运而来,在张家湾起卸转输。例如各种珍贵木材,经大运河运至张家湾,于“皇木厂”上岸存放,再通过陆路转运到北京城内。当年管理皇木厂的官吏在木厂栽植槐树,如今仅存一株古槐,是皇木厂设此的历史见证。故当时民谚道:“先有张家湾,后有北京城”。因为通惠河淤塞,张家湾成为运河水运的终点,运至张家湾的大批物资和粮食在张家湾暂存后再转运至北京。当时,来往于京城的各国贡使、南北客商、各色人等,也大多在这里水陆换乘。可谓车水马龙,人流不息,百货珍奇集于一地。码头、粮仓、商家、酒肆、客店一应俱全,堪比清明上河图。这一“万船骈集”的繁华景象也被文人墨客列入“通州八景”之一。但清朝中叶以后,张家湾便逐渐衰落。《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与张家湾结下了不解之缘。曹氏家族所经营的当铺、家宅当年就坐落在张家湾镇的花枝巷中,如今已荡然无存。《红楼梦》书中所提及到的一些地点以及对运河客运情形的描述也以张家湾为原型。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张家湾的曹家坟挖掘出了曹雪芹墓葬刻石,简陋的石体上书“曹公讳沾墓”五个简陋的大字,如今被存放于通州区博物馆。在通州运河水道上分布着众多桥梁,一道道横跨运河两岸的古老长虹同样是亮丽的风景线。通惠河上驳船骈驶,八里桥下“画舫摇从月窟穿”,桥上“百商车碾挂轮烟”。夜晚,扶柱鸟瞰,可赏“浆碎玉盘,水摇银钩”。此即为“通州八景”之一“长桥映月”。横跨在通惠河上的永通桥,因为其位于通州城以西八里处,又称八里桥,建于明朝正统年间。这是一座三劵联孔石桥,桥长50米,宽16米。中间大劵如虹可通舟楫,两旁小劵形成错落之势,用以排水,这种构造是专为漕运的需要设计的。桥面两侧护以石栏,各有望柱33根,须弥座柱头雕錾神态各异的石狮,护栏两端各戗一独角兽。八里桥是拱卫京师的门户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此爆发了八里桥战役,僧格林沁的骑兵未能在此阻挡英法联军的进犯,致使北京失陷,咸丰帝出走热河,而著名的圆明园也惨遭侵略者洗劫。八里桥记录下了中国近代的一段屈辱。张家湾的古桥梁代表作则是横跨在萧太后河上的通运桥,又称萧太后桥。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朝廷为保卫运河而修筑了张家湾城,并以萧太后河作为南护城河,遂在南城楼外架木桥一座。桥东百余米即是大运河,河口以南便是大运河北端的大型货运码头,南北各省交流的各种货物都要经过此桥,以致木桥不堪重负,于是木桥被改建为石桥,并得万历皇帝赐名“通运桥”。该桥全长43.5米,宽10米,为三孔石券洞结构。中券宽9米,券洞两侧上方雕刻着镇水兽,券洞壁上镶嵌有1方碑记;两侧券洞宽7米。桥面两侧设有石栏,全部为青砂岩;每侧各有望柱18根,柱头雕有石狮,神态各异;望柱间镶置浮雕宝瓶栏板19块,瓶纹不同。今天,经过修缮的古桥早已不复昔日的喧嚣,桥面保持了车痕累累的原貌,道道沟痕记录着几百年的峥嵘岁月,是运河北端码头商业繁旺的真实写照。漕运及南北的经济交流不仅“漂来了北京城”,为通州的经济带来繁荣;而且南北文化互相融合撞击,形成灿烂的运河文化,运河船工号子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运河船工为统一劳动步调,增加劳动兴趣,提高劳动效率而创作的民歌品种。伴随着浩浩荡荡的船队,就是此起彼伏的号子声,号称“十万八千嚎天鬼”。通州的运河号子大体分为 10 种:即起锚号、揽头冲船号、摇橹号、出仓(或装仓)号、立桅号、跑篷号、闯滩号、拉纤号、绞关号、闲号。风格特点可概括为:“水稳号儿不急,词儿带通州味儿,北调含南腔,闲号独一份儿”。但随着近代漕运衰落,通州运河不复昔日盛况,那响彻运河两岸的船工号子成为绝唱。昔日之通达天下之州,京师之东大门,如今发展成为首都副行政中心。古老的运河依旧安静地流淌,它是通州不断的根。

7,通向湖中间的半个桥叫什么

如果你指的是平的那种,不是指红色拱形的那种的话应该不算是桥,是码头,停靠船用的http://baike.baidu.com/view/96243.htm第二张图,看看是不是大概你描述的那个形状的
九曲桥

8,抚河上的三座桥分别叫什么

依照历史年限,分别是文昌桥,抚河大桥,在建的赣东大桥。
你好!依照历史年限,分别是文昌桥,抚河大桥,在建的赣东大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抚河上不止三座了,从南到北:司马庙立交桥、海关桥、抚河桥、孺子桥、中山桥

9,通济桥是什么桥

横跨姚江之上,沟通余姚南北两城的通济桥,如长虹卧波,气势雄伟。通济桥又名舜江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原系木桥,叫德惠桥,后又改名为虹桥,屡建屡毁。到了元朝,有个和尚叫惠兴的发起筑石桥,可是没有造到一半,便去世了。于是有个道士李道宁主持继续造桥,到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终于建成,定名为通济桥。桥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题着“海舶过而风帆不解”八个字,可见其高大雄伟之势。现存的桥是清雍正七年至九年(公元1729一1731年)重建,用木椿2100根,人工约4万,全长约90米,共106级。   通济桥是一座陡拱式三孔两墩石桥,桥面中心宽5.61米,主孔净跨14.2米。桥顶栏板里侧刻有对称的莲枝浮雕花纹,线条流畅。24根望柱上都刻有石雕,其中桥顶4根望柱上雕刻着狮首石像,形态逼真,精致秀丽;桥南坡和北坡的望柱顶上雕刻着形态各异的莲花座。在主拱圈两侧边墙上,分别刻有对联,朝东联为“千时遥吞沧海月,万年独抵大江浪”,朝西联为“一曲蕙兰飞彩鹢,双城烟雨卧长虹”。整个桥型显得稳重、雄伟,远远望去,长虹中跨,体势腾辉。

10,通惠河两岸的历史古迹

一、 通惠河是京杭大运河最北的一段。元世祖忽必烈为解决江南漕运抵大都城的问题,命郭守敬为都水监,主持新河工程。至元二十九年(1292),新河工程正式开工。郭守敬首先千方百计地开辟水源,他们从昌平县的白浮村起,沿山麓,按地势向南开凿集水渠,汇集白浮泉,双塔,玉泉等河水入瓮山泊(今昆明湖)。瓮山泊以下利用玉河(南长河)为引水渠道,从和义门(今西直门)北水关入城,注入积水潭,随后郭守敬又主持开凿了积水潭以下的通航河段。通惠河段从积水潭向东,然后沿皇城东侧南流,出大都城南城墙,再沿金代的金口河故道向东,至通州接北运河。这条新河全长62千米,经过一年多的施工,主体工程建成,忽必烈赐这条新河名通惠河。通惠河的建成,使南来的粮船可直接驶近积水潭,大都城的粮运问题基本解决。通惠河航运段于明初淤废,其后虽多次修复,但终因水源不足,功效皆不及元时,水闸数目也大为减少。明清两代,因城内故河道圈入皇城之中,漕船遂从东便门外的大通桥为终点码头。故后通惠河仅指东便门外水闸至通州城这段26千米长的河道。最近,朝阳区高碑店通惠河岸边已修复了一段古运河码头,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通惠河本身就是难得一见的遗址------通惠河遗址 二、中国东部平原上的古代伟大工程。北起北京,南到浙江杭州,故又名京杭运河。途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4省2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元代以前通钱塘江,现仅通至杭州)。 要说大运河两岸的历史古迹那就更多了 。如:值得一提的是,在无锡南长街一段,古运河枕河人家、粉墙黛瓦的风貌保留下来,据悉这是京杭大运河惟一完全保留古运河风貌的一段,它被专家们称为“绝版”。在嘉兴,嘉兴城市的格局都是依运河而建,河道两侧多为民居和商店,形成了浓郁的水乡城市特色。秀城桥、秋泾桥、端平桥等古老的石桥,还有分水墩、双魁巷、落帆亭等古迹 。在天津,包括恢复仓督衙门、漕运码头等景观,还有正在恢复的北仓娘娘庙、少练会馆等。在河南商丘,隋唐大运河商丘段是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睢县的寥堤,是因运河堤上生寥草,远望若岭,故名寥堤岭(今寥堤镇);明清时代商丘八景之一的“隋堤烟柳”,也是因隋炀帝南巡时为遮荫避暑在通济渠两岸筑堤植柳而得名。另有一些地名的由来,属于颇有些传奇色彩的传说。如今梁园区水池铺,传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流经此地,带动商业发展,两岸店铺林立,许多支流把店铺包围,远看如店铺坐落在水池中。还有商丘归德古城等等。

文章TAG:通惠河上的桥叫什么通惠河  惠河  上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