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皖枞阳小岭徐老祖宗从那里来的什么时候来的

明末,婺源南乡

皖枞阳小岭徐老祖宗从那里来的什么时候来的

2,安庆枞阳跟哪些地区交界

桐城,庐江,安庆,铜陵四个县市!

安庆枞阳跟哪些地区交界

3,枞阳为什么有两个沪上阿姨

中阳为什么有两个沪上阿姨凑上二也是联手?
桐城枞阳本一家,谁挑拨,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桐城枞阳合并,谁就没有脑子!

枞阳为什么有两个沪上阿姨

4,枞阳县是安庆市最大的县吗

论面积岳西,宿松和太湖比枞阳大!论经济总量桐城,怀宁在枞阳前面!人口是安庆所有区县里最多的!
不是!!是怀宁县!!!
怎么可能,你听谁说的啊? 最起码还有个桐城在它前面了,枞阳以前还是属于桐城的了。

5,为什么桐城撤县为市

桐城撤县建市是当时全县76万人民共同的心愿!在1996年的时候,桐城的综合实力在安徽如日中天,一度跃居全省第二位,撤县建市也和当时的环境分不开的。 而当时的人口大县和土地大县枞阳的综合经济实力和桐城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又加上一些假尼姑,小偷村的负面影响,使得枞阳无缘与县级市的竞争(尽管枞阳一直没有建市的呼声)

6,枞阳县城太偏 为什么迁移老县城

1954年长江大水把县城从汤沟迁往枞阳,并改名为枞阳县,恢复了2000多年的古县名还有,什么叫全国都没有几个?什么叫安徽没有?你让肥东县、肥西县(合肥市区)、长丰县(淮南市区)、寿县(淮南市区)、濉溪县(淮北市区)、萧县(徐州市区)、怀远县(蚌埠市区)、情何以堪?
我赞成楼主的说法。只等新的行政规划了,枞阳东部县镇并入铜陵绝对对当地发展都战略性的作用。Ps:用圆通从外地寄东西回家到枞阳东部老洲镇,填面单时写安庆枞阳居然是寄送不到,写铜陵桥北新区老洲镇居然就又能寄到了,你说这能不是个笑话么
你好!争议我赞成楼主的说法。只等新的行政规划了,枞阳东部县镇并入铜陵绝对对当地发展都战略性的作用。Ps:用圆通从外地寄东西回家到枞阳东部老洲镇,填面单时写安庆枞阳居然是寄送不到,写铜陵桥北新区老洲镇居然就又能寄到了,你说这能不是个笑话么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7,枞阳的地名来历

枞阳县历史悠久,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定居和生活。西周时为宗子国,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县,属庐江郡,名曰“枞阳”,距今已有2100多年。汉武帝刘彻南巡至枞阳射蛟于江中,曾作《盛唐枞阳之歌》。晋代陶侃曾任枞阳令。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同安县。唐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1949年2月分桐城县为桐城、桐庐两县,桐庐县辖区即为今枞阳县境,县治初设项镇铺,后移汤家沟。1951年改桐庐县为湖东县。1954年县治迁入枞阳镇,1955年7月1日,恢复汉时县名——枞阳县。境内主要名胜古迹有:太平天国枞阳会议旧址望龙庵、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线渡江指挥部旧址陈氏宗祠、汉武帝射蛟台、陶侃洗墨池、三国吕蒙城遗址及一批名人墓葬。 枞阳全景关于枞阳县名的由来,说法有三:一、从古宗子国,《左传·文公十二年》 中说,“楚子孔执舒子及宗子,遂围巢”。杜注:“宗国为群舒之属,即枞阳,是古代偃姓方国,汉武帝在旧邑设县,以古国为名。”二、《尔雅·释木》:“枞,松叶柏身。”《本草纲目》:“柏叶松身者桧也,松叶柏身者枞也。”《说文》中述,县城后山多枞木,“县城位山南,因名枞阳”。三、古时枞阳多枞木,人们便将发源于大别山,流经城内,经菜子湖入长江河段的这段河流,定名为“枞川”。因县城坐枞川北岸,水北为阳,因而得名。
【地名来历】1. 从古宗子国,《左传·文公十二年》 中说,“楚子孔执舒子及宗子,遂围巢”。杜注:“宗国为群舒之属,即枞阳,是古代偃姓方国,汉武帝在旧邑设县,以古国为名。2. 《尔雅·释木》:“枞,松叶柏身。”《本草纲目》:“柏叶松身者桧也,松叶柏身者枞也。”《说文》中述,县城后山多枞木,“县城位山南,因名枞阳”。3. 古时枞阳多枞木,人们便将发源于大别山,流经城内,经菜子湖入长江河段的这段河流,定名为“枞川”。因县城坐枞川北岸,水北为阳,因而得名。4. 【地理位置】枞阳县位于安庆市正东面的长江北岸,居东经117°05′~117°43′、北纬31°01′~31°38′。总面积为1808.1平方公里。西以白兔湖、菜子湖与桐城县共水;西南一隅与安庆市毗邻;北与无为、庐江两县接壤;东、南分别与与铜陵、贵池隔江相望。
枞阳县历史悠久,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定居和生活。西周时为宗子国,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县,属庐江郡,名曰“枞阳”,距今已有2100多年。汉武帝刘彻南巡至枞阳射蛟于江中,曾作《盛唐枞阳之歌》。晋代陶侃曾任枞阳令。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同安县。唐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1949年2月分桐城县为桐城、桐庐两县,桐庐县辖区即为今枞阳县境,县治初设项镇铺,后移汤家沟。1951年改桐庐县为湖东县。1954年县治迁入枞阳镇,1955年7月1日,恢复汉时县名——枞阳县

文章TAG:桐城桐城  枞阳  为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