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黄工程什么通水,引黄济津潘庄线路应急调水工程2010年10月24日正式通水这条
来源:整理 编辑:汇众招标 2023-04-26 22:06:28
本文目录一览
1,引黄济津潘庄线路应急调水工程2010年10月24日正式通水这条
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如引黄济青工程,将黄河水调进青岛市,以解决青岛市供水不足的问题.“引黄济津”将黄河水调进天津,补充和改善了当地的生态和农业环境及地下水环境.目前规划上马的南水北调工程,将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故选:A.
2,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道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中投资较大、施工难度最高、立交规模最大的控制工期建筑物,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工程,其任务是将中线调水从黄河南岸输送到黄河北岸,向黄河以北地区供水。其中,两条引水的穿黄隧洞是整个穿黄工程最引人注目的控制性建筑物,每条隧洞长4250米,单洞直径7米。采用目前世界上先进的盾构技术进行挖掘施工,技术含量高,施工工期长,在国内用盾构方式穿越黄河尚属首例。
3,穿黄工程利用了什么原理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建设的关键性、控制性工程,也是中线一期工程在河南省开工建设的第一个项目。2005年9月开工从孤柏山嘴湾处穿过黄河,南岸起自荥阳,北岸终点为温县,各类渠道与隧洞总长19.3千米,其中穿黄隧洞段长3.45千米,内径7米。设计流量26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320立方米每秒。预计工期42个月。 施工单位为中铁十六局与水电七局联合体,中铁隧道局与葛洲坝联合体。
4,请问南水北调工程什么时候经过郑州
现在主体已经快完工了,13年都准备通水了。郑州段起点位于长葛与新郑交界的新郑市观音寺镇英李村,终点位于穿黄工程隧洞出口,途经新郑、中牟、管城、二七、中原、高新、荥阳等7个县(市、区),全长129公里;水面宽约60米, 水深7米,两岸防护林带宽约4~8米;起点设计流量每秒305立方米,加大流量每秒365 立方米,终点设计流量每秒265立方米,加大流量每秒320立方米;沿线共布置各类交叉建筑物179座,其中分水口门7处;总占地5.5万亩;受水区供水目标6个,年分配水量5.17亿立方米;工程总投资约135亿元。
5,2o13年12月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起止点经过省市发挥作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就是从江苏扬州三江口通过扬州江都水利枢纽提水,通过途径江苏、山东、河北三省向华北地区输送生产生活用水的国家工程。2013年第三季度,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实现正式通水。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1.黄河以南以京杭运河为输水主干线,并利用三阳河、淮河入江水道、徐洪河等分送。在现有工程基础上扩挖三阳河和潼河、金宝航道、淮安四站输水河、骆马湖以北中运河、梁济运河和柳长河6段河道;疏浚南四湖;安排徐洪河、骆马湖以南中运河影响处理工程;对江都站上的高水河、韩庄运河局部进行整治。抬高洪泽湖、南四湖下级湖蓄水位,治理东平湖并利用其蓄水,共增加调节库容13.4亿立方米。新建宝应(大汕子)一站、淮安四站、淮阴三站、金湖北一站、蒋坝一站、泗阳三站、刘老涧及皂河二站、泰山洼一站、沙集二站、土山西站、刘山二站、解台二站,蔺家坝、台儿庄、万年闸、韩庄、二级坝、长沟、邓楼及八里湾21座泵站,共增加抽水能力2750立方米/秒,新增装机容量20.66万kW。更新改造江都站及现有淮安、泗阳、皂河、刘山、解台泵站。2.穿黄工程结合东线第二期工程,打通一条洞径9.3米的倒虹隧洞?输水能力200立方米/秒 。3.胶东地区输水干线开挖胶东地区输水干线西段240公里河道。4.鲁北输水干线自穿黄隧洞出口至德州,扩建小运河和七一、六五河两段河道。5.专项工程包括里下河水源调整、泵站供电、通信、截污导流、水土保持、水情水质管理信息自动化以及水量水质调度监测设施和管理设施等工程。
6,南水北调穿黄工程在什么地方怎么走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水利工程,是整个南水北调中线的标志性、控制性工程。其任务是将中线调水从黄河南岸输送到黄河北岸,之后向黄河以北地区供水,一期工程设计流量为26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为320立方米每秒。 穿黄工程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黄河上游约30km处,线路总长19.30km,主体工程由南、北岸渠道、南岸退水洞、进口建筑物、穿黄隧洞、出口建筑物、北岸防护堤、北岸新、老蟒河交叉工程,以及孤柏嘴控导工程等组成。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也是难度最大的穿黄隧洞,单洞长4250m,包括过河隧洞和邙山隧洞,其中过河隧洞段长3450m,邙山隧洞段长800m,隧洞采用双层衬砌,外衬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内径7.9m,内衬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成洞内径为7.0m。隧洞为双洞平行布置,中心线间距为28m,各采用1台泥水平衡盾构机自黄河北岸竖井始发向南岸掘进施工。穿黄隧洞最大埋深35m,最小埋深23m;断面最大水压为4.5Mpa。过河隧洞坡度由北向南由2‰变为1‰,邙山隧洞由北向南设计坡度为49.107‰。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建设的关键性、控制性工程,也是中线一期工程在河南省开工建设的第一个项目。2005年9月开工从孤柏山嘴湾处穿过黄河,南岸起自荥阳,北岸终点为温县,各类渠道与隧洞总长19.3千米,其中穿黄隧洞段长3.45千米,内径7米。设计流量26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320立方米每秒。预计工期42个月。 施工单位为中铁十六局与水电七局联合体,中铁隧道局与葛洲坝联合体。
7,南水北调工程穿黄及跨黄工程的优缺点
【1】优点:黄河水文情况非常复杂,为确保穿黄工程万无一失,水利部先后组织长江设计院和黄委会设计院分别独立设计渡槽凌空穿黄和隧洞遁地穿黄两个方案,并进行综合研究比选。经过反复论证,专家们最终选择了隧洞穿黄方案。因为与渡槽凌空穿黄相比,隧洞可以避免外界温度、气候等气象条件的干扰,耐久性更好。 【2】缺点:南水北调会造成南方水资源变得紧张,浅水层下降,可能导致植物植被枯萎,土壤养分流失等等。 【2】南水北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解决沿线100多个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要供水对象,兼顾农业及其它用水,建成以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主要体现在:第一,将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扩大内需,保持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二,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通过建立南水北调工程新型的运行机制,促进受水地区加大节水、治污的力度,逐步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使我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能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改善当地饮水的质量。第四,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水利工程,是整个南水北调中线的标志性、控制性工程。其任务是将中线调水从黄河南岸输送到黄河北岸,之后向黄河以北地区供水,一期工程设计流量为26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为320立方米每秒。
文章TAG:
穿黄工程什么通水工程 什么 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