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亭河河道怎么整改,黄河上中下游存在什么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来源:整理 编辑:汇众招标 2023-07-29 04:02:41
本文目录一览
1,黄河上中下游存在什么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上游是水土流失,中游的话水质受到工业及人类生产生活的污染及自然影响,由由中游地区水流较急大多为山区,而树木砍伐过度,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除了受工业污染外还由于下游水流平缓而造成河道堵塞,河床上升 ,额对于水土流失,当然n是植树造林呀,对于工业污染,当然是整治企业管理,对于河床上升,我不知道诶
2,改善黄河现状的措施
沿岸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减排污染,或者不排放污染
-=-=-=-=-=-
。。。。
一、少放污水 二、保护水资源 三、保护植被 四、植树造林 五、家强中游绿化 六、加强下游清淤,疏浚河道 七、减少污染排放 八、控制工业用水.节约水源 九、加固河堤 以说形势严峻。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水源。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水量的短缺也决定了流域大部分河流水环境低承载力的基本特性,使有限和宝贵的水资源更易受到污染的威胁,黄河以占全国2%的水量资源承载了全国接近10%的污染物量,致使多年来黄河水质状况急剧恶化,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黄河供水安全已构成严重威胁。黄河水污染趋势发展迅速。据统计,1980年黄河流域城镇工业和生活废污水排放量21.7亿立方米/年,流域主要河流总体水质状况良好,干流水质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的要求,河流污径比小于5%,河流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再生净化能力可得到基本维持。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对黄河流域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在流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造成了日趋严重的水污染问题。饮用水水源地功能难以得到保证。受河流上游污染影响,目前黄河干流石嘴山至河口镇、潼关至三门峡和花园口以下河段,几乎所有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都不合格。 采取综合手段控制黄河水污染,确保饮水安全,已成为目前黄河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许多河流水域已变成了废物倾倒的场所,导致了严重的河流水功能破坏和生态系统失衡。水是一种可循环再生的资源,生态圈中地表水、地下水和空中水的变化构成了水循环的完整周期,一旦这个循环的任何环节受到污染,则整个水循环体系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难以预计的破坏。污染的水必然会对水循环和人类饮水安全构成威胁。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在环境中排入某种污染物,则极有可能会在我们的水龙头中也流出相同的污染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讲,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持水源的清洁也是维持黄河健康的基本条件。 首先要健全我国和黄河的水法规与标准体系。国家要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的界定、行政管理职责与部门工作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原则、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要求等方面的要求进行确定;尽快制定和颁布《黄河法》,依法保护黄河水资源,为确保黄河饮水安全提供法规保障;要完善饮用水保护的相关标准。 其次要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型社会。多年来,黄河流域忽视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制约作用,大量资源高消耗、技术低水平和污染高产出的建设工程得以重复建设,流域资源流失、生态破坏及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流域各级政府应在经济建设与水资源管理中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对资源利用、保护和配置的管理,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型社会。 其三要切实加强水污染治理和环保监督。目前向黄河干流直接排污的入河排污口稳定达标率不足50%。究其原因,一是企业治污成本远高于生产成本,企业治污设施形同虚设;二是目前环境保护监管工作乏力、环保行政处罚的警示作用极为有限;三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第四是要形成水利和环保等部门“团结治污”的工作配合机制。水利、环保等部门应对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监测,并实现管理和监测基础信息的资源共享,建立起以流域和区域管理相结合、水利和环保管理相配合为基础,多部门分工合作的水环境保护体制和工作机黄河的特点是水少沙多,水沙运行过程不协调。黄河65%的水量来自兰州以上,而90%的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但二者在时间上常不相适应,当中游来沙多,上游来水少时,就造成河道的严重淤积,洪水位不断抬高,威胁堤防安全。目前,上游兴建了一系列梯级电站及控制性水库,减少了汛期输沙水量,使水沙运行过程更加不协调,泥沙更容易淤积,沿黄两岸工农业用水的大量增加,也使输沙水量相应减少,影响下游河势的恶化。
四十年来,加固加高了两岸大堤(大堤按1958年实测花园口站22000m3/s设防);建成了三门峡、陆洋(伊河上游)、故县(洛河上游)和东平湖等水库;兴修了北金堤、北展、南展分滞洪区及沿河护岸护滩工程,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中间分滞”的防洪体系。但是,河底不断加高,大堤质量不均,潜在危险很大;三门峡、东平湖水库因淤积影响和库区移民等原因,蓄洪运用受到限制;北金堤滞洪区(在北金堤与临黄河大堤之间)内有人口150万,耕地16.7万公顷和中原油田85%以上油区,使用时也很困难。因此,黄河的防洪问题仍十分严重。
黄河的治理,近期主要是加强和改善现有防洪体系,充分发挥现有工程的作用。加速郑州铁桥一高村间宽浅游荡性河段的治理,通过控导主流、稳定河势的工程措施,变游荡性河道为流路固定的弯曲河道,是防止产生横河、斜河,确保大堤安全的必要措施。
修建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位于三门峡以下130千米处,是黄河干流上最后一个峡谷水库,兴建小浪底工程可以缓解三门峡拦蓄洪水的压力,控制三门峡与小浪底间洪水,小浪底可控制流域面积65万平方千米,按设计计算,小浪底工程可拦沙100亿吨,相应减少下游河道淤积77亿吨(相当于20年的总淤积量),可长期保持有效库容50亿立方米。此外,小浪底工程还可以担负20亿立方米的防凌任务。可基本解除下游凌汛威胁。每年可增加4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水电站总装机156万千瓦,保证电力24—30万千瓦。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以防洪(包括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蓄清排浑、综台利用为开发目标的大型水利工程,可减轻大堤和三门峡水库的压力,增加下游防洪的安全程度,并减少滞洪区的运用。
通过多种途径减缓黄河下游河床的淤积,逐步变地上河为地下河,是治黄的长远目标。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基本措施,再加以水库拦沙、蓄水调节水沙运行过程及增水冲沙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使黄河下游河床变淤为冲,从而实现根治的目标。
相继兴建小浪底、龙门、碛口三个库容在100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估计可使黄河下游河床40—50年内不增加淤积。配合温孟滩、龙门至潼关间的滩地积淤,减淤年限还可延长。
在研究黄河治理对策方面,有的学者认为应在黄河下游进行人工改道,另辟新河。这种方案并不能控制洪水,也不能减少河道泥沙淤积,塑造新河初期很难确保安全,20年后又变为一条地上河,而且该方案影响人口250—300万,难以妥善解决。
文章TAG:
河道 怎么 整改 黄河 中亭河河道怎么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