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农科院有什么养殖合作的项目,杭州市农业科学院研究院出售菌种吗
来源:整理 编辑:汇众招标 2023-01-16 08:45:13
1,杭州市农业科学院研究院出售菌种吗
东北食用菌基地常年出售平菇菌种,而且价格便宜,菌丝生长健壮的。经理闫红波。
2,浙江的养殖业以什么为主

3,我想在杭州的农村办个养殖基地包括鱼类养殖回收销售跟农村
如果项目能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话,可以向当地省科技厅上报项目,审批通过可以得到资金的支持和当地的招商优惠政策(按当地规定),一般是多少年免税之类。
4,在杭州附近养殖什么好
水产类,家禽类,(最好能是那些生态养殖的)一般只要你的质量过关、服务周到,在杭州市场上,这些产品都很受欢迎。
5,杭州地区哪里有红豆杉培育基地啊
杭州凯西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2010年初开始种植红豆杉,现拥有550多亩的种植培育基地,共种植约30万株红豆杉。是红豆集团在杭州地区的特约合作单位,也是杭州地区最大的红豆杉盆景销售商。目前,公司种植培育基地种植红豆杉180余亩,银杏20亩,红豆树15亩,日本樱花30亩,苦丁茶15亩,桂花30亩,榉树50亩,香樟树60亩,紫薇30亩,紫荆花,红叶石楠等其他树种125.5亩。公司一直以“拥有健康,享受生活——红豆杉的关爱”为理念,倡导关注人类生活环境,关爱人类生命健康,致力于为人类健康提供一片稀有的资源宝库。公司面向全国销售“红豆牌”红豆杉盆景和各种苗木树种。将红豆杉普及到家家户户,让每个人都拥有一分健康是凯西爱的心愿。.....
6,杭州有没有栽培蘑菇蘑菇的技术在哪个地方杭州
浙江省农科院有相关的食用菌研发机构。那里可以提供蘑菇种植技术。大棚蘑菇栽培技术。 之堆料发酵 1、室外前发酵:建堆前2天,将稻草切成2段,进行预湿,边翻边浇水,稻草堆积不宜太厚,中间、下部要湿透。建堆前3~4天,将配方中的料(除石灰、尿素)进行顶堆,湿度控制在55%左右,中间翻1次堆。建堆前1天,在混合料上喷0.5%敌敌畏液,然后覆膜12~24小时。建堆按常规,翻堆间隔时间按5、4、3天进行,翻堆时加入尿素、石灰。含水量掌握在65%~70%,ph值7.5~8。 2、室内后发酵:把料抖松后,用翻斗车搬运至床架上(架底层不放),用煤炉或柴油桶蒸汽炉加温,当料温升到60~62℃,保持6~8小时;适当通气,待料温降至48~52℃时维持4~5天。后发酵结束,料呈深咖啡色,很柔软,稻草有弹性,手捏不粘手,无氨味,有较浓香味.并有大量放线菌产生,料含水量在65%,ph值7.2~7.5。 大棚蘑菇栽培技术之翻格及播种 在翻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温度,待料温降至28℃及时翻格,料厚18~20厘米,上层可稍薄些,整平床面。用麦粒种撒播,用种量1瓶/平方米,轻拍让菌种与料充分接触,两边靠门口的地方盖上湿报纸,要想掌握好,那么这一环节十分重要。 大棚蘑菇栽培技术之播后管理及覆土 播种后调节好棚内空气与湿度,使之适应蘑菇的生长。7~10天菌丝基本封面,此后可加大通风,昼夜开门。一般播后20天菌丝发到底。 覆土材料为砻糠混合土,覆土前10天,每111平方米准备3500~4000公斤泥,泥糠比例1∶24,干砻糠100~170公斤、石灰50公斤。按比例把砻糠、石灰撒在空地上,然后用中型拖拉机打碎,颗粒比大豆大一点,过筛,堆垄后用甲醛消毒。覆土厚3.5~4厘米,覆好后随即喷水调湿至饱和状态要想掌握好就必须控制好棚内的温度以及覆土的厚度,这样可以保证蘑菇的质量。
7,浙江省农科院的科技兴农
科技特派员2010年,65名科技人员到欠发达乡镇担任第七批科技特派员。继续发挥法人和团队科技特派员的优势,帮助地方发展主导产业。与武义县共同制订了以围绕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为重点的法人特派员科技支撑服务行动计划,实施并建立高山蔬菜、食用菌、生猪养殖和茶叶等4个产业的科技项目和科技示范基地。团队科技特派员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在江山市建立了粮油作物示范基地,独资成立江山科奥种业公司,探索团队科技特派员的长效机制。院被确定为“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科技帮扶有声有色。开展帮扶促调活动,帮助企业加快推进产品创新。重点帮扶常山倚山久胡柚深加工厂、衢州市金明食品有限公司开展柑桔、胡柚深加工及柑橘沙囊新产品开发;帮扶武义海兴菇业有限公司、龙泉双益菇业有限公司开发食用菌新品种示范及安全生产技术;帮扶慈溪中慈生态肥料有限公司开展有机无机复混肥及栽培基质的研发。安排50万元帮扶资金,组织实施磐安双溪乡7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结对帮扶工作,重点扶持横山村的养兔产业、傅宅村的葡萄产业和丽坑村的板栗保鲜冷藏。争取到省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山区小流域优质水稻无公害生产示范推广”,促进双溪乡水稻生产能力和品质的提升。科技下乡与培训组织专家赴全省开展春耕备耕、成果展示、信息发布、项目对接、专家大户结对等科技下乡技术服务活动50次,现场咨询6000人(次),发送各类资料3万份,技术培训4万人次,推广主导产品、主导技术23项,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加大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力度。充分发挥浙沪苏农科院科技兴农服务团等载体的作用,组织实施新品种新技术等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23个新品种被确定为2009年浙江省主导品种,落实水稻、油菜、大豆和大小麦等大宗农作物示范方39个,加快了新品种的应用推广速度,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如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钱优1号”在重庆市涪陵区百亩制种示范片平均亩产259.7公斤,为当地农民增效126万元;“浙粳22”种植面积达92万亩,居我省晚粳稻种植面积首位;“浙双72”成为浙江省推广面积最大的油菜品种;杜洛克种公猪占全省推广量的70%,农桑品种占全省种植面积的65%,翠冠梨占全省的63%,浙双系列油菜占全省的60%,浙杂番茄占全省的60%,其中“翠冠”梨成为我省木本水果第一大主栽品种,辐射推广至全国所有砂梨产区,面积达120万亩,占全国梨面积的7%左右,成为我国育成的梨品种中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稳步推进院地合作。与丽水市、绍兴县和嘉兴市秀州区等政府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部分合作项目已经启动;新建蘑菇、草莓、粮油作物、雄蚕、加工蔬菜、杨梅、莲子等7个科技示范基地,并在农民信箱建立服务和交流网页,推广新品种、新技术52项,辐射推广面积180万亩次,新增社会经济效益6.2亿元。
文章TAG:
杭州农科院有什么养殖合作的项目杭州 农科院 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