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圆明园是什么时候建成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原是康熙皇帝(1662--1723在位)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一处花园。
到被烧时还在建。
清朝

圆明园是什么时候建成

2,圆明园什么时候建的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是为建园之始。
历史上的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组成,占地5200亩,是清代封建帝王从1707年开始,历经150年创建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圆明园什么时候建的

3,北京圆明园建设历时几年

150啦,从1709年开始的
21年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岛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一些江南的名园胜景,如苏州的狮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也被仿建于园中。长春园内还有一组欧式建筑,俗称西洋楼。圆明园还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博物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以下是圆明园的历史发展及相关的历史事件情况:
历时28年
150

北京圆明园建设历时几年

4,圆明园是从什么年开始兴建的一共经历了多少年才建成

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但是之后一直有改建,一百五十多年也没有彻底建完,然后就被英法联军烧了。

5,圆明园于何时建造为什么要建这座皇家园林设计者又是何人 搜

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 雷金玉(1659—1729年),字良生,祖籍江西南康府建昌县(今永修县),乃清代建筑世家样式雷的第二代传人。他继承父业在营造所供职,并投充内务府包衣旗(相当于皇室的家奴)。康熙帝在“沃野平畴、澄波远岫”的海淀修建皇家园囿———畅春园,内务府营造司从包衣上三旗抽调众多工匠营建皇苑,雷金玉被召进建园工匠队伍,承领楠木作工程。在为畅春园正殿上梁的施工中,因技术超群而立大功,被皇帝亲自召见,受到表彰和奖励,赏七品官衔,食七品俸禄。从此雷金玉艺名誉满京城,在宫廷和皇家园林建设中日益受到垂青及重用。雍正时期大规模扩建圆明园,这时年逾六旬的雷金玉,应召担任圆明园样式房掌案,带领工匠设计制作殿台楼阁和园庭的画样、烫样,指导施工,对圆明园的设计和建造工程贡献很大。雷金玉在70多岁去世后,雍正皇帝特地降旨由国家拨银通过驿站送其回江宁归葬,在当时对建筑师而言,是一种极高的待遇。   此后雷氏家族共有七代人接续持掌“样式房”,其中雷金玉的孙辈雷家玺更为出色,万寿山、玉泉山、香山、避暑山庄等工程均出自他手。

6,圆明园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建成的

乾隆皇帝弘历说圆明园与他本人同庚,经营于康熙辛卯即五十年。乾隆《日下旧闻考》则称圆明园为“康熙四十八年所建”。其实在此前两年,圆明园业已初具规模,康熙皇帝并亲临该园进宴。这在《康熙实录》中有明确记载,具体时间是康熙四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1707年12月4日)。圆明园的历史,最迟也应从这一年算起。
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1485 1615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 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除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7,圆明园什么时候建的

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8年)玄烨下令在清华园旧址上建造了面积达六十公顷的畅春园,他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避喧听政,清代帝王园居生活自此开始。但畅春园的地位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后来的圆明园所取代。 畅春园周围,有许多明朝遗留下来的私家园林,清初时收归内务府奉宸院后,就把这些前明私园分赐给清皇室成员和王公大臣。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圆明园就是作为藩赐园赐给了康熙帝第四子胤祯的一座明代旧园。并由康熙帝御笔亲题了“圆明园”匾额。这座世界名园,就从这一年开始了它从无到有,由盛到衰的历史。胤祯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他对于所得到的这座赐园,是非常引以为荣的,对康熙所题“圆明”二字的意义,他在《圆明园记》中做了这样的解释:圆明意志深远,殊未易窥,尝稽古藉之言,体以圆明之德。夫圆面入神,君子之时中也。这里的“圆”,大意是“圆满、周全”的意思,而“明”字则解释为“明达、明智”之意,所以,起名“圆明园无非是统治阶级标榜自己品德修养与才思智慧都超出常入而已。康熙皇帝题名也表达了他对皇子的期望。 圆明园的位置在挂甲屯的北面,距畅春园约一里多路,即今北京大学的北边,清华大学以西。康熙时代的圆明园,里面有前湖、后湖等水面,其内建有“牡丹台”、“天然图画”等园景。当圆明园还是一座藩赐园的时候,它的规程是不能超过皇帝的畅春园的,所以建的景不多,名声也不大,远远比不上畅春园。可后来随着主人的登基,清王朝的太平盛世到来,在其60多年陆续扩建中,终于建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
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已初具规模
圆明园的始建年代至今尚有争议。最普遍的说法是,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其根据是乾隆年间编纂出版的《钦定日下旧闻考》。第二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此地原为明代故园,经过清康熙帝四十八年修葺后,赐予皇四子胤禛。明代故园说,起始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徐树钧的《圆明园词序》,此文肯定圆明园地域内原有太监别业,但未提出证据。除以上两种说法外,还有圆明园始建于康熙三十九年前后、康熙四十年等说法,另外还有清代初年、康熙四十年以后、康熙末年等笼统的说法。2005年张恩荫根据《康熙实录》提出圆明园始建不会晚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圆明园本来是康熙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后来继位为雍正帝)的赐园,原名为“镂月开云”。最初时它的规模甚小,只有300余亩。雍正帝即位后,从雍正三年(1725年)起分别向东、西、北三个方向扩展,首先在原赐园的南面增建了宫殿建筑,使之成为兼具听政功能的园林。在他主政时,圆明园也利用多泉的沼泽地形修建了许多大中型水景,并筑造河道,叠石造山,形成山水层叠的格局。雍正帝命名了园中二十八景,如“牡丹台”、“杏花馆”、“卍字殿”等。风华一时的圆明园雍正之后的乾隆帝于乾隆二年(1737年)移居圆明园,对该园进行第二次扩建。乾隆帝亲自主持了圆明园的扩建。扩建工程于乾隆九年大致告一段落,形成了“圆明园四十景”。乾隆帝热衷于游冶,一生多次造访江南,广泛地吸取各地园林的精华,融入圆明园中。到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圆明园的营建工作基本告一段落,由乾隆帝钦定了四十景,分别赋诗,并命画师绘画修饰,此即《圆明园图咏》。在圆明园建成之后,其东面和南面又先后兴建了两座附园,即长春园和绮春园。长春园始建于乾隆三年(1738年),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落成。绮春园则是在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由许多亲王、公主赐园合并而成,嘉庆年间又扩建西路,并入亲王及公主赐园。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相对独立又互相连通,总体上以圆明园为主,因此一般统称为“圆明三园”或“圆明园”。嘉庆年间,圆明三园依然有所增建。嘉庆之后,由于国力衰败,清朝皇室再也无力对该园进行大规模的修葺,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咸丰十年(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为止。-----转自wikipedia

文章TAG:明皇家园什么时候建成明皇  皇家  家园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