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什么时侯成立110,明朝正德时的德化县是现在的哪里
来源:整理 编辑:汇众招标 2023-07-02 04:44:28
1,明朝正德时的德化县是现在的哪里
正德时期的德化县就是现在福建泉州的德化县,没变,当时也归泉州府
2,报警电话110在各地设立的时间是相同的或者还是不同的

3,泉州市德化县派出所的电话多少哦
德化县公安局电话 0595-3526978 24小时值班想知道哪个派出所的电话很简单,直接拔打110问就可以了,接线员会准确告诉你的.你不必担心110会对怎样,110是报警服务台,除了报警还有服务.我想知道哪个所的电话或具体地址都是拔110询问的,不但服务好而且准确无误.
4,德化的历史文化
德化建县前疆域分属尤溪县、永泰县管辖。唐贞元年间(785-795年)析永泰县归义乡置归德场,场址设在今德化县城,隶属永泰县,初具德化县雏形。五代后唐长兴四年、闽龙启元年(933年)由永泰县析出归德场置德化县,后晋开运二年、闽天德三年(945年),德化县隶属闽国东都(今福州)。后汉乾祐二年、南唐保大七年(949年)尤溪县析常平、进城二乡归德化县辖,时属南唐清源军(今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和泉州。元属泉州路、泉宁府和泉州分省。明属福建布政使司泉州府。清初沿袭明制,雍正十二年(1734年)划属福建布政使司永春直隶州。民国年间,历属福建兴泉永道(南路道、厦门道)之第四、第六、第七、第九行政督察区。1949年11月24日德化解放,属福建省第七专区(后改称永安专区)。1950年10月划归晋江专区;1971年晋江专区改称晋江地区,1985年撤地建泉州市,德化县仍属其管辖。
5,110什么时候成立的啊
从1986年1月10日,我国第一个110报警台建立到现在的20年间,尤其是1996年公安部在福建省漳州市召开全国公安机关110报警服务台建设现场会后的10年间,全国公安机关110接处警工作得到了全面发展,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城乡的110接处警网络。110已逐步发展成为公安机关的一面旗帜,公安工作的一个品牌,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一种精神;成为公安机关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和维护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秩序的有效机制;更是老百姓身处危难时最先想到和最信得过的安全符号。
我国第一个110报警服务台在北京成立于1986年1月10号.全国范围内根据地区的不同成立的时间也各不相同.所以没有一个整体统一的时间,只有一个最早的时间.
6,德化是哪个县的
德化县属福建泉州市管辖。
【德化县】 属泉州市辖。德化县(简称“浔”),位于福建中部戴云山区,大樟溪上游,泉州市北面。介于东经117゜56ˊ~118゜33ˊ,北纬25゜23ˊ~25゜57ˊ之间。东与福州市永泰县、莆田市仙游县界连,南与永春县毗邻,西与三明市大田县接壤,北与三明市尤溪县相邻。全县总面积2219.72平方公里。总人口30.5万人,绝大多数为汉族,有畲族、回族等少数民族。通闽南方言。德化县人民政府驻浔中镇。
唐贞元中(785~805),析永泰县西南地置归德场。五代唐长兴二年(931),升场为县;因归德场辖区内有归化、灵化、新化三里,故取县名为“德化县”;属长乐府。后汉干佑二年 (949),改隶清源军。宋属平海军。元属泉州路。明、清属泉州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属永春直隶州。1913年,属南路道(1914年,改称厦门道)。1928年,废道直属省辖。1934年,属第四行政督察区。1943年,属第六行政督察区。1945年,属第九行政督察区。1947年4月,仍属第六行政督察区。1949年11月24日,德化解放。解放后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为泉州专区;同年改称晋江专。1950年,划归第七专区辖。1951年春,再属晋江专区(1970年,改称晋江地区)。1985年属泉州市。至2003年12月,全县共辖有浔中、龙浔、三班、龙门滩、雷峰、南埕、水口、赤水、上涌、葛坑10个镇,盖德、杨梅、汤头、桂阳、国宝、美湖、大铭、春美8个乡,10个社区居委会、1个居委会和191个村委会。
参考资料:泉州市委宣传部
7,德化县的历史故事
唐贞元年间,朝廷析永福(泰)县之归义乡置归德场,后唐长兴四年(933年),闽王王延钧令场升县,取“归德”之“德”,其辖地“归化里、灵化里、新化里”之“化”字,命名“德化县”,寓意“以德化民”,这一县名沿用千年,从不曾更改。 有了好的县名,也要有庇护荫佑百姓福地的县城。传说德化县要选定县城的时候,东路的百姓和西路的百姓有过一番激烈的争议。西路代表说,天神曾迷恋于西路上涌的好风光,县城要定在上涌洋,并详细讲述了这一佐证:早时天帝派天神化作放牛汉,赶着一大群黑牛,从西向东奔跑过来,一路卷起的尘雾,化成一条遮天盖地的灰龙,要将上涌境内的涌溪改道东流入海。天神经过上涌洋的时节,看到这里好景色,不由驻足观赏。可只停留一阵子,牛群就跑远了。于是天神就问一个路人:“你有看到牛群过去吗?”路人指着东边说:“到日出的山头去了。”他这一指,一路的尘雾就消散了,滚动的灰龙马上变成一条石龙,牛群化成一座石牛山,天神摇头叹气地说:“说破不值三枚钱!”因此涌溪仍旧向西流,天神也就留在上涌当起守护一方的神仙。 东路代表反驳说:上涌人逆天意,所以会指牛变石,涌溪照旧西流,做县城百姓将归无福。但是浐溪水自古东流入海,而且戴云龙脉落脚于龙浔洋,结成龙凤穴,风水骨重,容纳得全县福,天生是做县城的福地。 西路代表不服,说上涌坐落戴云九仙二大山间,天神都曾眷顾,是全县龙脉的发源地,做县城才会使全县得福祉。 双方争议不下,只好请上司裁决。在上司主持的商定中,东路代表说,风水重骨,水质便重,要以称水的重量为准。西路代表赞同以水重定县城。双方议定了各自的取水地点,用同量器装水,同一杆称称重。在上司的监督下,称水的结果是浐溪水重于涌溪水,因此德化就定龙浔洋做县城,并将当地的善业寺辟为县衙之所。 其实,浐溪水重量比较重自有奥妙。原来,东路代表为了取胜在议定的取水地点取了水,上了轿,在路上偷加入了三枚钱的食盐,正应了天神那句“说破不值三枚钱”。 县域、县名、县城皆定,德化事业开始蒸蒸日上。传说宋代德化第一任县官刘文敏为“德化”写下一副对联:“德风吹草绿,化雨润花红”,以佐德化县名“以德化人”的美好寓意。但当时德化县盛产陶瓷,却不出文人。有个陈半仙云游到德化,见县衙门前二水平行东流,说要改二水平流为丁字形,并谶言:“水流丁,岁簪缨”。杨梅富户林程闻言,立即献资五十万缗钱购买周围的田地改溪,开凿未竣,一日夜间突降暴雨,洪水直冲未开挖的田地,二水于是自然合流,“一夜成丁溪”,所以德化县衙门前的小溪就定名丁溪,丁溪既成,德化的举子陈师文、苏祥、林扬休三人遂中进士,德化人才开始代代倍出。于是有人就仿照县官刘文敏撰写一联“白瓷映草绿,举子衬花红”,这也补说了瓷都德化的特色。
文章TAG:
德化县什么时侯成立110德化县 什么 时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