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180分能上那所职业高中呼和浩特的2012届的

二中好,不知道你的分够不 去呼市二中吧,如果这个上不了就去师大附中! 二中,我们那届2003年……二中的线好象是550左右,今年就不知道了 ..
早在九十年代,呼市职业教育迎来第一个春天,最盛时期有12所职业高中,当时近乎半数的初三学生选择考取职业高中,不乏部分高分学生,当时呼市一职的财会、计算机等专业分数线同一中、十四中平齐。进入2000年后,职业教育进入低谷,职业高中纷纷下马,仅剩一职和二职,以及近乎停办的三职。近几年来,随着就业形势所趋,职业教育重新火起来,国家政策明显向职业教育倾斜,学生免学费,还可获得奖学金、助学金,等于倒挣钱。 对于你,我的建议是:选择一家资深的、校风校貌好的学校优势专业。因为职业教育最后有两个出口,一是推荐就业实习,二是继续参加高考,考取相关专业的高校。去学校咨询的时候,问清楚就业方向,该专业升学率。当然招生部门的言辞仅供参考,不可全听全信。
大学城那边的学校,一般的专业都能进去。

180分能上那所职业高中呼和浩特的2012届的

2,英语成人本科考会计研究生

考研专题: 中国考研网 http://www.chinakaoyan.com/ 考研加油站 http://www.kaoyan.com/ 中国教育在线考研 http://kaoyan.eol.cn/ 考研教育网 http://www.cnedu.cn/ 新浪教育考研首页 http://edu.sina.com.cn/kaoyan/ 腾讯考研 http://edu.qq.com/y/ 搜狐教育考研 http://learning.sohu.com/kaoyan.shtml 2010年全国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专业目录: http://roll.edu.sina.com.cn/s_masterprogram_all/3/index.shtml 本人今年并不考研,但看到许多考研生不知怎么考研、怎么复习准备等,心里也很急,总想给他们些帮助,然而有些问题很专业,本人也不清楚,无法正确回答,故我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收集了国内几个较大网的考研网址给你们,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上面有各高校研招简章、考研流程、历年试题及分析、考研大纲解析、考研各科备考要点、考试科目时间安排、各院校招生计划、历年录取分析、跨专业考试要求等等,应有尽有,你自己上去找想要的东西吧。有的人不知不懂,喜欢乱答,给一些考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要轻信网上不负责任回答,到头来吃苦的还是你自己,去上面网上留言提问,他们的回答较专业,可信度高。祝你好运。
会计不是经济类, 初试属于管理类, 一般院校会考管理类试题:管理学, 个别院校会涉及微观经济学的内容; 数三看一本考研指导书足以啦

英语成人本科考会计研究生

3,中国数控车床

常用系统有。 法那克(日本) 三菱(日本) HAAS(美国) 广州数控(中国)华中数控 凯恩帝西门子功能多但很贵,所以 主要用加工中心上,数车用得少机床的话性价比还是台湾的好点,外国原装进口得太贵,国产的老师说新机还行,用个三四年后感觉就够呛了。国产的比较出名的是宝鸡机床,沈阳机床,大连击穿,云南机床。都是买人家系统用这些厂家机器组装的。
数控技术是机械行业的前沿技术,由于培养人才不易且需要大量昂贵数控数控实践设备,不是一般学校能承受的,所以招生量供不上用人量,尤其是数控高手更是人才难求. 所以,该专业是目前就业较好的专业,且一但工作,则工作稳定工资收入也还可以. 但该工作环境苦一些(这也是一些人不愿从事该行的原因)
数控系统有:国外的和国产的两种。国外的比较常用的有西门子,发那可,发格等国内的有;台达的,华中数控,广数的等等目前过内做的比较好的厂家有:沈阳机床,齐一机床,齐二机床,济南二机床,大连机床,星火机床厂,等等一些老牌的机床厂家。当然也有很多新起之秀。比较典型的是:山东和盛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各种重型数控车床的。你可以在网上搜一下。
法那克(日本) 三菱(日本) HAAS(美国) 广州数控(中国)华中数控 凯恩帝西门子功能多。国产的比较出名的是宝鸡机床,沈阳机床,大连击穿,云南机床。都是相对外国数控改装的系统还是国外的好 但价格相对国产要贵 但性能比国产的强上很多 国产的好的有:华中数控 软件方面很好 但硬件方面不到位容易损坏广州数控,大森数控 都不如华中数控 建议你买华中的小弟打了这么多字 给个最佳答案吧

中国数控车床

4,今年得美术考生是不是校考取消啦

2018年12月29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除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含部分艺术类本科专业参照执行的少数高校)外,2019年高校美术学类和设计学类专业一般不组织校考;2020年起使用省级统考成绩,不再组织校考。"
进入考场后,对分配给自己的位置不要斤斤计较,如果位置太差,或者看不见所画对象,待所有考生就位后,方可向监考人提出要求调换。如果分配角度仍不理想,千万不要懊丧。这时要冷静下来,对过去平时练习进行回忆。这种角度的对象是否曾经练习过,如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当时老师是怎样指导的,自己是怎样画的,采取了什么措施……必须做到以平常心态进入“考生角色”。作画前首先应对所画的各个步骤所占有的时间有一个基本的估算,对画面的最后调整应留有10-20分钟的余地。 - 落笔后,要沉着冷静,不要受周围考生作画进度的影响。但是,要学会发现周围基础比较好的考生的画面,并以其为参考,学习其中好的方面。因为,美术技法考试的特殊性可以向每一个考生提供互学的机会。在考场中间休息时(素描考试画模特休息间隙),更不要总是把目光滞留在自己的画面上,这不仅仅是为了休息一下眼睛,换换新鲜感觉,还应趁此机会广揽其他考生的画面。然后用自己的画面与比较好的画面进行比较,找到差距,制定下一步措施。这时应特别注意,只能做到参考身边的优秀试卷的画法、效果,不能交头接耳,更不能让别人去偷偷动笔修改。以免因小失大,违背考场纪律,失去考试资格。 - 画具准备本着遵照院校招办的要求,做到有备无患的原则,但并不是多多愈善。铅笔要提前削好,每个型号铅笔最好准备两支以上,画板(画夹)平整,大小适当。橡皮质量要高,而且最好准备硬(塑料)橡皮和软(可塑)橡皮各一块。水粉画颜料要事先挤在调色盒内,并有足够量的备用常用颜料。水粉画笔根据个人习惯适量,盛水器皿大小适宜。可事前了解一下考场所在地供水条件(比如是否允许考生考试中间换水,如不能做到随时换水则尽量选用较大一些的器皿)。对于参加工艺美术专业的考生,一定备齐工艺美术的特殊工具,质量好的工具是作好工艺考卷的先决条件。工艺美术用水粉颜料事先作好脱胶,在教师指导下事先调好一些常用色色调的颜色,调和好以后装在密封的小瓶内。这样,考试时,从容地选择已经调好的颜色,不但能使画面增添效果,而且节省不少时间。必备计时器(主要是手表),时间要调准。
进入考场后,对分配给自己的位置不要斤斤计较,如果位置太差,或者看不见所画对象,待所有考生就位后,方可向监考人提出要求调换。如果分配角度仍不理想,千万不要懊丧。这时要冷静下来,对过去平时练习进行回忆。这种角度的对象是否曾经练习过,如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当时老师是怎样指导的,自己是怎样画的,采取了什么措施……必须做到以平常心态进入“考生角色”。作画前首先应对所画的各个步骤所占有的时间有一个基本的估算,对画面的最后调整应留有10-20分钟的余地。 - 落笔后,要沉着冷静,不要受周围考生作画进度的影响。但是,要学会发现周围基础比较好的考生的画面,并以其为参考,学习其中好的方面。因为,美术技法考试的特殊性可以向每一个考生提供互学的机会。在考场中间休息时(素描考试画模特休息间隙),更不要总是把目光滞留在自己的画面上,这不仅仅是为了休息一下眼睛,换换新鲜感觉,还应趁此机会广揽其他考生的画面。然后用自己的画面与比较好的画面进行比较,找到差距,制定下一步措施。这时应特别注意,只能做到参考身边的优秀试卷的画法、效果,不能交头接耳,更不能让别人去偷偷动笔修改。以免因小失大,违背考场纪律,失去考试资格。 - 画具准备本着遵照院校招办的要求,做到有备无患的原则,但并不是多多愈善。铅笔要提前削好,每个型号铅笔最好准备两支以上,画板(画夹)平整,大小适当。橡皮质量要高,而且最好准备硬(塑料)橡皮和软(可塑)橡皮各一块。水粉画颜料要事先挤在调色盒内,并有足够量的备用常用颜料。水粉画笔根据个人习惯适量,盛水器皿大小适宜。可事前了解一下考场所在地供水条件(比如是否允许考生考试中间换水,如不能做到随时换水则尽量选用较大一些的器皿)。对于参加工艺美术专业的考生,一定备齐工艺美术的特殊工具,质量好的工具是作好工艺考卷的先决条件。工艺美术用水粉颜料事先作好脱胶,在教师指导下事先调好一些常用色色调的颜色,调和好以后装在密封的小瓶内。这样,考试时,从容地选择已经调好的颜色,不但能使画面增添效果,而且节省不少时间。必备计时器(主要是手表),时间要调准。

5,迁移户口还要什么失业证明

迁移户口不要失业证明的。  申请迁入地派出所受理并核实下列材料,报分、县(市)局核准并签发《户口准迁证》。  所需材料:  1、申请人书面申请。  2、结婚证、居民身份证。  3、迁入人户籍证明。  4、合法固定住所证件证明;  5、申请人或迁入人稳定职业或稳定生活来源证明。  6、父母、配偶迁入的,出具退休证或《再就业优惠证》或居住地居(村)委会证明。  7、父母-子女关系证明。  8、《申请户口迁入落户表》一式两份。  (二)购房人员本人及直系亲属户口迁入落户  对在我市购买商品房,且房屋产权人在市内有稳定职业或稳定生活来源的公民,可办理本人及直系亲属户口迁入落户。申请迁入落户地派出所受理并审核下列相关材料,报分、县(市)局核准并签发《户口准予迁入证明》。  所需材料:  1、申请人书面申请。  2、申请人及随迁人居民身份证。  3、随迁配偶子女的,附结婚证。  4、迁入人户籍证明。  5、合法固定住所证件证明。  6、稳定职业或稳定生活来源证件证明。  7、申请人所在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居(村)委会证明。  8、《申请户口迁入落户表》一式两份。  (三)各类人才本人及直系亲属户口迁入落户  对具有国家重点院校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各类专家、留学回国人员、各学科领域的带头人以及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其他各类人才,不受有无固定住所的限制,可办理本人及直系亲属户口迁入落户。  申请迁入地派出所受理并核实下列材料,报分、县(市)局核准并签发《户口准予迁入证明》。  所需材料:  1、申请人书面申请。  2、申请人及随迁人居民身份证。  3、随迁配偶子女的,附结婚证。  4、迁入人原籍户籍证明。  5、所在工作单位证明或录(聘)用证明。  6、相关学历、职称证书、护照等证件。  7、《申请户口迁入落户表》一式两份。  (四)全日制普通高校及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落户  1、通过盛市“毕分办”派遣到我市就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落户地派出所凭:  (1)就业派遣报到证。  (2)接收单位证明。  (3)相关学历证书。  (4)《户口迁移证》。  (5)居民身份证。  户口在生源地的,凭生源地派出所出具户籍证明及以上证件证明,填写《申请户口迁入落户表》一式两份,由落户地派出所受理,报分、县(市)局核准后,签发《户口准迁证》。  2、对在本市就读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且户口已迁入学校,毕业后在同一城市(镇)就业的,毕业生凭:  (1)集体户口页、居民身份证。  (2)学历证书。  (3)接收单位证明。  (4)落户亲朋家庭户口簿。  由落户地派出所核实上述证明材料,在接收单位证明上签署“同意落户”意见后,直接回学校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证》,再到落户地派出所办理落户。  3、通过各级人才市场代理部门就业和通过各级人才市场引进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凭:  (1)盛市“毕分办”就业报到证。  (2)接收单位证明。  (3)相关学历证书。  (4)《户口迁移证》。  将户口落入人才交流中心,登记为集体户口。  (五)大中专院校招收新生户口迁移及落户  经教育部批准列入国家招生计划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新生落户,本着自愿的原则,办理户口迁移。  新生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凭印(或盖)有“本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字样的新生录取通知书为新生办理户口迁出手续。  1、普通高等学校新生户口迁入  所需材料:  (1)新生《户口迁移证》。  (2)居民身份证。  (3)盖有学校公章的录取通知书。  统一办理集体户口迁入登记。  2、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新生户口迁入  所需材料:  (1)市发改委招生计划。  (2)《中等专业学校招收新生落户表》(一式三份)。  (3)《户口迁移证》。  (4)居民身份证。  (5)录取通知书。  (6)《新生花名册》(一式三份)。  逐级报分局、市局核准后,统一办理集体户口登记。  3、技工学校新生户口迁入  所需材料:  (1)市发改委招生计划。  (2)《技工学校招收新生落户表》(一式两份)。  (3)《户口迁移证》。  (4)居民身份证。  (5)录取通知书。  (6)《新生花名册》(一式两份)。  逐级报分局、市局核准后,统一办理集体户口登记。
和我老公一个状况。要这个失业证,可能和你老公的公司有关系 ,如果是在胶州工作,家在胶州,那就不用失业证。如果在青岛城阳等工作,往 胶州迁户口就要失业证。去开了,人家说,你有工作不给开失业证。
要无业证明是因为你老公是非农户口,农业户口的就不需要开。让他到崂山区的劳动局盖个章就行。
我现在也遇到这个问题了,我是非农户口,想签到我老公农村去,结果要失业证明,我有工作,人家劳动保障中心根本不给开。一直不知道怎么办理好!这就是咱国家行政部门的存在的现状,无语!
我今年暑假才迁的户口,没用着失业证明。单位出两份计划生育管理证明,原来居委会要一份,新居委会要一份。带着计划生育管理证明和原户口本,找原来居委会给出一个计划生育证明。拿着计划生育管理证明、原户口本、计划生育证明、新居委会范围内的房产证,到现在的居委会去,换一个准迁证明。拿着原户口本,房产证,准迁证明,到派出所迁户口。过程中可能需要各种复印件,人家说要什么,就到附近找个小店印几张就是了。过程中可能前一个程序跟你要的复印件,她们会告诉你下个程序还会用到,叫你印的时候多印两张,而下一个程序可能连提都不提,浪费两张就浪费两张,能顺顺当当办完就好,细节上计较不得。这些单位,可能一人一套路子,虽然有时候繁琐,有时候出岔头,但大路子是差不多的,出上一天的时间专门跑这个事吧,费事也得办不是。

6,急求关于读书的四字词语 尽量不要成语 文雅一点 少见一点的

暗室求物 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出处:《朱子语类辑略·总论为学之方》:“要紧只是看大底道理分明,遍处自寻得。如暗室求物,把为来便照见;若只管去摸索,……” 傲贤慢士 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八百孤寒 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形容人数众多,处境贫寒的读书人。也比喻贫寒之士失去依靠。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放孤寒》:“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白面儒冠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四:“白面儒冠已问津,生涯只羡五侯宾。萧萧黄叶空村畔,可有摊书闭户人?” 白面儒生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温详之徒,皆白面儒生,乌合为群,徒恃长河以自固;若大军济河,必望旗震坏,不待战也。” 白面书郎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唐·白居易《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昔为白面书郎去,今作苍颜赞善来。”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出处:《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第八》第三卷:“盖须切磋起明也。见闭户读书,师心自是。” 闭门读书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原意是独自学习,而不与别人切磋。后也用以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 博览群书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出处:《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博览五车 指读书多,学识渊博。 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十:“真个是:才过子建,貌赛潘安。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布衣韦带 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出处:《汉书·贾山传》:“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 才贯二酉 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 出处: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 朝经暮史 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出处: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敢则是朝经暮史他可便广览群书,多知故事。” 穿壁引光 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春诵夏弦 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出处:《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 唇腐齿落 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 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刺股读书 比喻刻苦攻读。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大璞不完 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富贵矣,然大璞不完。” 箪食瓢饮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道学先生 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恼的是道学先生。” 读不舍手 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读书得间 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飏翁!你真可谓读书得间了!你说的一点不错。” 读书君子 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读书三到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出处: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 读书三余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出处:《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云:“人有从学者,……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读书种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山谷云:士大夫子弟,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 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焚膏继晷 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腹载五车 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滚瓜烂熟 象从瓜蔓上掉下来的瓜那样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 含菁咀华 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同“含英咀华”。 出处:明·张居正《赠吴霁翁督学山东序》:“今世学者,含菁咀华,选词吐艳,盖人人能矣。” 含英咀华 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沈浸浓郁,含英咀华。” 画荻教子 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出处:《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 积雪囊萤 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形容刻苦攻读。 集萤映雪 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出处: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拥书成学,至乃集萤映雪,编蒲辑柳。” 九儒十丐 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出处:宋·郑恩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据鞍读书 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出处:《渊鉴类函·驴三》:“江邻几调蓝山尉,骑驴赴官,第据鞍读书,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觉。” 开卷有益 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出处: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匡衡凿壁 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琅琅上口 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出处:清·王韬《淞隐漫录·凌波女史》:“自幼即喜识字,授以唐诗,琅琅上口。” 立地书厨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出处:《宋史·吴时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立地书橱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出处:《宋史·吴时传》:“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成,两学目之曰立地书橱。” 两脚书橱 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出处:《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 磨穿铁砚 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出处:宋·陆游《寒夜读书》诗:“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 目不识书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目不知书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同“目不识书”。 纳士招贤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囊萤照读 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出处:《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囊萤照书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出处:《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牛角挂书 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牛角书生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出处:《新唐书·李密传》:“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七行俱下 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出处:《南史·宋孝武帝纪》:“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美甚。” 穷愁潦倒 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穷困愁苦,失意消沉。形容读书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出处:清·无名氏《都门竹枝词·教官十首》:“盘费全无怎去家,穷愁潦倒驻京华。” 然荻读书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 三余读书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出处:《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舌战群儒 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诗礼人家 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诗礼之家 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出处:明·郎英《七修类稿》卷十六:“因仍苟且,多为惜财之小而忘大义,奈何诗礼之家亦如此是耶!” 十年窗下 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出处: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天下知。” 十年读书 指长期努力于学业。 十年寒窗 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出处: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天下知。” 十行俱下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出处:《南史·梁本纪下》:“读书十行俱下,辞藻艳发,博综群言,善谈玄理。”《梁书·简文曾纪》:“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士农工商 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出处:《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齐俗训》:“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 商与商言数。” 世代书香 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香人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给亲戚,落的耻笑。” 书读五车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书生之见 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书声琅琅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 书声朗朗 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 书通二酉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出处: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 书香门第 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四十回:“如今眼看着书香门第是接下去了,衣饭生涯是靠得住了。” 书香门户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沙汀《祖父的故事·老太婆》:“[丈夫]是个所谓书香门户子弟。” 书香人家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六回:“原来是个仕宦书香人家,怪不的他得夫人那样明理。” 书香世家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刘眉尽管把鼻子都气歪了,也还是保持着书香世家的风度。” 硕学通儒 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出处:《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南史·顾越传》:“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宿学旧儒 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出处:宋·胡仔《苕溪隐丛话前集·西昆体》:“老杜诗既为世所重,宿学旧儒犹不肯深与之。” 孙康映雪 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出处:《艺文类聚》卷二:“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徒读父书 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不知合变也。” 韦编三绝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文弱书生 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下》:“士龙为人,文弱可爱。” 五车腹笥 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五行并下 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出处:《后汉书·应奉传》:“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 五行俱下 指读书敏捷神速。 学富五车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雪天萤席 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寻章摘句 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出处:《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燕颔儒生 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燕颔书生 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同“燕颔儒生”。 洋洋盈耳 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出处:《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摇头摆脑 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 一箪一瓢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一介书生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引锥刺股 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映雪读书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出处:南朝梁·任彦升《为萧扬州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注引《孙氏世录》:“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映月读书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出处:《南史·江泌传》:“泌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源头活水 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出处:宋·朱熹《观书有感》诗:“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臧谷亡羊 《庄子·骈拇》载,臧、谷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谷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出处:宋·苏轼《和刘道原〈咏史〉》:“仲尼忧世接舆狂,藏谷虽殊竟两亡。” 凿壁偷光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摘句寻章 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出处:元·汤式《一枝花·赠人》套曲:“论文时芸窗下摘句寻章,论武时柳营内调丝弄竹。” 招贤纳士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照萤映雪 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出处:《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枕典席文 指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出处:汉·李尤《床儿铭》:“虚左致贤,设坐来宾。筵床对儿,盛养已陈。肴仁饭义,枕典席文。” 枕籍经史 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出处:清·张泰来《江西诗社宗派图录》:“李彭家贫绩学,枕籍经史,诗文能兼诸家之长。” 枕经籍书 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出处:《文选·班固〈答宾戏〉》“徒乐枕经籍书,纡体衡门,上无所蒂,下无所根。”吕向注:“枕经典而卧,铺诗书而居也。” 昼耕夜诵 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魏书·崔光传》:“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母。” 读书破万卷 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出处:唐·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尽信书不如无书 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出处:语出《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字斟句酌
细细品读 慢慢回味 专心一致

7,跟读书有关的成语

1.表示书读得多成语: 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博闻强识、博学多才、满腹经纶、博古通今、汗牛充栋、才高八斗、读书破万卷 2.表示“精读”书的成语: 咬文嚼字、寒窗苦读、含英咀华、字斟句酌、逐字逐句、倒背如流、韦编三绝、举一反三 3.表示“泛读”书的成语: 一目十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走马观花、观其大略、浮光掠影 4.表示读书刻苦的成语: 废寝忘食、手不释卷、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凿壁偷光、风兴夜寐、圆木警枕、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通宵达旦、孜孜不倦
悬梁刺股悬梁刺股,读音xuán liáng cì gǔ。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暗室求物 傲贤慢士 白面书生 闭户读书 博览群书 布衣韦带 穿壁引光 春诵夏弦 箪食瓢饮 读书得间 废书而叹 焚膏继晷 腹载五车 滚瓜烂熟 含英咀华 画荻教子 开卷有益 立地书橱 两脚书橱 磨穿铁砚 囊萤照读 牛角挂书 囊萤照书 七行俱下 然荻读书 三余读书 十年寒窗 诗礼之家 十行俱下 书香门第 十年窗下 硕学通儒 书声琅琅 大璞不完 孙康映雪 徒读父书 五行并下 韦编三绝 学富五车 寻章摘句 一箪一瓢 一介书生 引锥刺股 凿壁偷光 映月读书 源头活水 映雪读书 招贤纳士 昼耕夜诵 折节读书 暗室求物
暗室求物 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出处:《朱子语类辑略·总论为学之方》:“要紧只是看大底道理分明,遍处自寻得。如暗室求物,把为来便照见;若只管去摸索,……” 傲贤慢士 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八百孤寒 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形容人数众多,处境贫寒的读书人。也比喻贫寒之士失去依靠。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放孤寒》:“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白面儒冠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四:“白面儒冠已问津,生涯只羡五侯宾。萧萧黄叶空村畔,可有摊书闭户人?” 白面儒生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温详之徒,皆白面儒生,乌合为群,徒恃长河以自固;若大军济河,必望旗震坏,不待战也。” 白面书郎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唐·白居易《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昔为白面书郎去,今作苍颜赞善来。”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出处:《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第八》第三卷:“盖须切磋起明也。见闭户读书,师心自是。” 闭门读书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原意是独自学习,而不与别人切磋。后也用以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 博览群书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出处:《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博览五车 指读书多,学识渊博。 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十:“真个是:才过子建,貌赛潘安。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布衣韦带 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出处:《汉书·贾山传》:“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 才贯二酉 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 出处: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 朝经暮史 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出处: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敢则是朝经暮史他可便广览群书,多知故事。” 穿壁引光 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春诵夏弦 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出处:《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 唇腐齿落 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 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刺股读书 比喻刻苦攻读。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大璞不完 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富贵矣,然大璞不完。” 箪食瓢饮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道学先生 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恼的是道学先生。” 读不舍手 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读书得间 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飏翁!你真可谓读书得间了!你说的一点不错。” 读书君子 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读书三到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出处: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 读书三余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出处:《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云:“人有从学者,……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读书种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山谷云:士大夫子弟,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 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焚膏继晷 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腹载五车 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滚瓜烂熟 象从瓜蔓上掉下来的瓜那样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 含菁咀华 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同“含英咀华”。 出处:明·张居正《赠吴霁翁督学山东序》:“今世学者,含菁咀华,选词吐艳,盖人人能矣。” 含英咀华 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沈浸浓郁,含英咀华。” 画荻教子 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出处:《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 积雪囊萤 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形容刻苦攻读。 集萤映雪 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出处: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拥书成学,至乃集萤映雪,编蒲辑柳。” 九儒十丐 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出处:宋·郑恩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据鞍读书 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出处:《渊鉴类函·驴三》:“江邻几调蓝山尉,骑驴赴官,第据鞍读书,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觉。” 开卷有益 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出处: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匡衡凿壁 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琅琅上口 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出处:清·王韬《淞隐漫录·凌波女史》:“自幼即喜识字,授以唐诗,琅琅上口。” 立地书厨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出处:《宋史·吴时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立地书橱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出处:《宋史·吴时传》:“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成,两学目之曰立地书橱。” 两脚书橱 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出处:《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 磨穿铁砚 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出处:宋·陆游《寒夜读书》诗:“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 目不识书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目不知书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同“目不识书”。 纳士招贤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囊萤照读 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出处:《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囊萤照书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出处:《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牛角挂书 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牛角书生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出处:《新唐书·李密传》:“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七行俱下 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出处:《南史·宋孝武帝纪》:“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美甚。” 穷愁潦倒 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穷困愁苦,失意消沉。形容读书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出处:清·无名氏《都门竹枝词·教官十首》:“盘费全无怎去家,穷愁潦倒驻京华。” 然荻读书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 三余读书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出处:《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舌战群儒 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诗礼人家 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诗礼之家 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出处:明·郎英《七修类稿》卷十六:“因仍苟且,多为惜财之小而忘大义,奈何诗礼之家亦如此是耶!” 十年窗下 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出处: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天下知。” 十年读书 指长期努力于学业。 十年寒窗 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出处: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天下知。” 十行俱下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出处:《南史·梁本纪下》:“读书十行俱下,辞藻艳发,博综群言,善谈玄理。”《梁书·简文曾纪》:“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士农工商 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出处:《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齐俗训》:“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 商与商言数。” 世代书香 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香人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给亲戚,落的耻笑。” 书读五车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书生之见 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书声琅琅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 书声朗朗 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 书通二酉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出处: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 书香门第 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四十回:“如今眼看着书香门第是接下去了,衣饭生涯是靠得住了。” 书香门户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沙汀《祖父的故事·老太婆》:“[丈夫]是个所谓书香门户子弟。” 书香人家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六回:“原来是个仕宦书香人家,怪不的他得夫人那样明理。” 书香世家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刘眉尽管把鼻子都气歪了,也还是保持着书香世家的风度。” 硕学通儒 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出处:《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南史·顾越传》:“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宿学旧儒 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出处:宋·胡仔《苕溪隐丛话前集·西昆体》:“老杜诗既为世所重,宿学旧儒犹不肯深与之。” 孙康映雪 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出处:《艺文类聚》卷二:“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徒读父书 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不知合变也。” 韦编三绝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文弱书生 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下》:“士龙为人,文弱可爱。” 五车腹笥 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五行并下 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出处:《后汉书·应奉传》:“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 五行俱下 指读书敏捷神速。 学富五车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雪天萤席 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寻章摘句 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出处:《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燕颔儒生 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燕颔书生 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同“燕颔儒生”。 洋洋盈耳 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出处:《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摇头摆脑 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 一箪一瓢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一介书生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引锥刺股 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映雪读书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出处:南朝梁·任彦升《为萧扬州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注引《孙氏世录》:“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映月读书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出处:《南史·江泌传》:“泌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源头活水 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出处:宋·朱熹《观书有感》诗:“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臧谷亡羊 《庄子·骈拇》载,臧、谷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谷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出处:宋·苏轼《和刘道原〈咏史〉》:“仲尼忧世接舆狂,藏谷虽殊竟两亡。” 凿壁偷光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摘句寻章 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出处:元·汤式《一枝花·赠人》套曲:“论文时芸窗下摘句寻章,论武时柳营内调丝弄竹。” 招贤纳士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照萤映雪 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出处:《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枕典席文 指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出处:汉·李尤《床儿铭》:“虚左致贤,设坐来宾。筵床对儿,盛养已陈。肴仁饭义,枕典席文。” 枕籍经史 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出处:清·张泰来《江西诗社宗派图录》:“李彭家贫绩学,枕籍经史,诗文能兼诸家之长。” 枕经籍书 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出处:《文选·班固〈答宾戏〉》“徒乐枕经籍书,纡体衡门,上无所蒂,下无所根。”吕向注:“枕经典而卧,铺诗书而居也。” 昼耕夜诵 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魏书·崔光传》:“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母。” 读书破万卷 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出处:唐·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尽信书不如无书 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出处:语出《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文章TAG:齐盛学校什么时候招生齐盛  学校  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