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声发射图怎么看,耳声发射OAE检查在小儿听力学检查中是干什么的
来源:整理 编辑:汇众招标 2023-07-24 06:19:12
本文目录一览
1,耳声发射OAE检查在小儿听力学检查中是干什么的
耳声发射是一种客观的听功能检查手段,依赖于耳蜗整体功能的完整,与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通过耳声发射检查我们可以了解小儿内耳外毛细胞的功能状态,以此来判断导致耳聋发生的部位,是听力损失确诊的诊断性检查之一。耳声发射同时也是一种快速、无创、灵敏、客观的听力学检测方法,临床上常用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听力筛查。在婴幼儿听力学检查中,耳声发射除了临床应用于听力筛查以外,还主要应用于鉴别婴幼儿耳聋的部位,常用于鉴别诊断其耳蜗病变(感音神经性聋)还是蜗后病变(听觉神经病)。耳声发射是一种客观的听功能检查手段,依赖于耳蜗整体功能的完整,与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通过耳声发射检查我们可以了解小儿内耳外毛细胞的功能状态,以此来判断导致耳聋发生的部位,是听力损失确诊的诊断性检查之一。耳声发射同时也是一种快速、无创、灵敏、客观的听力学检测方法,临床上常用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听力筛查。在婴幼儿听力学检查中,耳声发射除了临床应用于听力筛查以外,还主要应用于鉴别婴幼儿耳聋的部位,常用于鉴别诊断其耳蜗病变(感音神经性聋)还是蜗后病变(听觉神经病)。评论
2,如何看懂听力图
听力障碍至重要的就是听力,了解听力必然要看听力图,那么我们就先介绍一下怎样看自己的听力图?什么样的听力图是正常的?听力图的纵坐标(听力值)的单位:dB;横坐标(频率)的单位:Hz.正常的听力阈值,气导值应小于20dB,骨导值应在0dB左右。但是由于听力损失就势必造成听力阈值的改变。例如:下图的左侧图代表患者的右耳听力:(dB) 60 60 70 70 70 75 75(Hz) 125 250 500 1K 2K 4K 6K下图的右侧图代表患者的左耳听力:(dB) 50 60 65 75 80 75 75(Hz) 125 250 500 1K 2K 4K 6K(图一)如果你的听力图中所有频率的分贝数都小于20dB,临床上我们称为正常听力;如果大于25dB就意味着听力异常了。测听时我们还用两种检查方式,就是骨导检查法和气导检查法。耳聋又分传导性聋和感音神经性耳聋,以及两者都存在的混合性聋。传导性耳聋:一般常见的是中耳腔疾病所致的听力下降,听力图表现为骨导和气导曲线分离差值大于15dB。所伴有的临床症状就是听力下降,鼓膜异常,像鼓膜穿孔,流脓,外伤等。如图三。感音神经性耳聋:大体上说是耳蜗或蜗后神经通路病变所致听力下降,表现气骨导平行下降。骨气导差小于15dB,所伴有症状是耳聋、耳闷、耳鸣等等。如图四。混合性聋:就是两种情况都存在。如图五所示。听力图,横坐标表示声音的频率,俗称为升调。纵坐标表示声音的强度,用分贝来表示听力图示,进行助听器验配和了解听力状况的最直接依据
3,耳聋有什么样的检查方法都有哪些呢
一般做听力检查,确定听力损失程度,及时佩戴助听器补偿听力。检查项目:音叉检查、听力检查、耳部检查、鼓膜、外耳道、前庭功能检查、电测听、纯音听力计检查法 应仔细询问病史;检查外耳道及鼓膜;进行音叉检查及纯音听阈测听,以查明耳聋的性质及程度。对儿童及不合作的成人,还可进行客观测听,如声阻抗测听、听性脑干反应测听及耳蜗电图等。 听力和前庭功能检查方法很多。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和临床工作有很大进展。然而。一般基层医疗单位。由于条件限制。目前还不可能有先进和复杂的检查设备进行难度较大的检查。作为患者及其家属也就更无能为力了。所以要采用简单的检查手段。 听力检查:可用手表声试验。在用药之前。用手表试验听力。在用药过程中。还用同一块手表试验听力。要注意放表的位置。每次均应放在同一方位。且不应将表紧贴在耳部皮肤或骨头上端应使手表距耳廓有一定距离。这样听到的声音。才是通过空气传导的声音。否则就是通过骨头传导的声音。不能如实地反映听力的实际情况。在试验中。如果发觉到用药后较用药前听力下降。则应考虑耳蜗系统中毒的可能性。 前庭功能检查:通过静止站立与步态姿势的观察。来判断平衡功能的头部。静止站立的姿势首先选用双足并拢站立。然后双足前后错位站立。最后先用单足站立。后者难度最大。若平衡功能正常。由站立能维持10秒钟以上。若平衡功能障碍。则站立难以维持。将很快向一侧倾倒。左右摇摆或前倾后仰。对步态姿势的观察。可采取行走试验。即让被检查者闭目沿直线向前行走。正常人能做到双足落地位于直线两侧。不正常的行走则会有明显偏斜。行走不稳。犹如酒醉后的步履蹒跚。一般行走十步。就足以分辨行走稳定与否。进行此项检查前。应了解被检查者是否有肢体缺陷。小儿麻痹后遗症。偏瘫。智力发育差的患者都不适合采用这种检查法。做前庭功能检查时。应让被检查者先睁眼站立与行走。如果表现出站立姿态和行走步态都较稳。或难于分辨稳定与否。则让病人闭目站立与行走。以进一步了解平衡情况。一、耳廓,外耳道口,判断是否可以佩戴助听器二、鼓膜,鼓室:可初步判断中耳有无疾病,对声音的传递有无影响。 三、纯音听力检查,即电测听,临床最常用的听力检查方法之一。不管是哪种疾病,只要找到病因,然后针对性进行治疗,就能起到好的疗效,及早康复。耳聋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的疾病,一旦发现要及时进行检查治疗,找到病因之所在,然后针对性治疗。那么,耳聋的诊断检查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检查项目一:专科检查。1,耳廓,外耳道口,外耳道:判断外耳对声音的传递有无影响。2,鼓膜,鼓室:可初步判断中耳有无疾病,对声音的传递有无影响。 检查项目二:仪器检查。1,音叉试验:可初步判断①双耳听力是否一致;②耳聋是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还是混合性聋;③和正常人听力进行比较。2,纯音听力检查,即电测听,临床最常用的听力检查方法之一。可以准确地了解受试者听力损失程度,比较准确地分析出病变部位,有时候甚至能分析出导致耳聋的原因。3,脑干诱发电位(ABR):对于3岁以下的患者为常规检查。临床运用:1,判断听力情况(主要是高频);2,确定病变部位。4,声导抗:反映中耳传音系统的功能。5,40赫兹听相关电位:主要是听力情况的客观评定,尤其是对于1000赫兹以下的更有价值。6,耳声发射(OAE):判断耳蜗功能的客观检查之一。7,特殊检查:包括CT,MRI等。可以判断外耳,中耳及内耳的解剖结构是否有异常。
4,婴幼儿听力检查有哪些方法
首先,宝宝42天一定要去“听力复筛”当您42天带孩子去做“听力复筛”时,如果通过了,恭喜您,这时一般认为小孩听力属正常。暂时不需做进一步的检查。不过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还希望您一直要关注自己的小孩对声音的反应或到该说话年龄和周围小孩是否差不多,相差较大则要到医院去排除听力方面的问题。当您42天带孩子去做“听力复筛”时,如果仍然未通过,您还是不要过于惊慌,因为虽说复筛未通过,可最后被诊断有听力问题的可能性大概仅为十分之一。记住3个月龄以前一定要做诊断性听力检查一定要记得3个月龄内(不一定要等到3个月,越早越好)带宝宝到可靠的儿童听力诊断中心接受诊断性听力学检查和医学检查。即使是单耳“听力筛查未通过”也不例外,如果单耳被确诊有听力问题,就更应该关注小孩的听力,因为此类小孩发生迟发性听力问题的比例大大增加。如一下检查需要做(1)高频探测音的声导抗(1000Hz)(2)耳声发射(3)听性脑干反应以上三项是必做的基本检查,如果都属正常范围,可认为通过检查。如果未通过,那就要看具体结果,必要时要加做些检查,以了解宝宝听力损失的程度(轻、中、重、极重度)、性质(传导性、感音性、混合性)和部位(外耳、中耳、内耳及听神经),有时还需要做些听力以外的医学评估等;此时您最好要找一个对小儿听力学比较精通的大夫,对检查的结果进行解释和综合评估。最后,要强调的是发现宝宝有听力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行动。因为即使孩子有听力问题,只要及早干预(6个月以内),现在的科学手段完全可以基本做到让孩子正常开口说话。过去常说“十聋九哑”,现在我们一起努力完全做到“十聋九不哑”。
1) 听力筛查:a) 听性反射观察:针对新生儿而设计。所观察的内容是强声引出的新生儿的反射性反应。能够观察到的新生儿的反应有:惊吓发射;听险反射;唤醒反应等。b) 客观行为观测:通过客观记录设备监测小儿对声刺激的行为反应变化。主要方法有:摇篮测听;新生儿听性反应摇篮筛选。c) 客观生理测试:主要指耳声发射测试。2)行为测听方面:a) 行为观察测听:主要是观察低龄幼儿(0-6个月)对声刺激信号的行为变化,比如眨眼、微笑、啼哭等。b) 分散注意力-声定位试验:举例说, 让低龄幼儿(0-6个月)坐于母亲腿上,测试者甲引逗其注意力,测试者乙在幼儿看不到的地方于距离耳一米处给声,观察其有无砖头或寻找声源的定位性反应。c) 声定位反应测试。d)定向条件反射测听:以建立幼儿某一条件反射为基本条件,主要指视觉条件反射。e)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反法。f) 游戏测听g) 纯音测听
新生儿听力筛查,主要是指婴幼儿出生后要接受使用客观生理学测试方法的听力筛查,包括耳声发射(OAE)和/或听性脑干反应(ABR),目前已初步形成一套规范的诊断流程,包括初筛、复筛、随访、确诊、干预等。新生儿听力筛查,主要是指婴幼儿出生后要接受使用客观生理学测试方法的听力筛查,包括耳声发射(OAE)和/或听性脑干反应(ABR),目前已初步形成一套规范的诊断流程,包括初筛、复筛、随访、确诊、干预等。
初筛
即新生儿生后3-5天住院期间的听力筛查。
复筛
即出生30-42天内的婴儿初筛没通过”;或初筛“可疑”;甚至初筛已经“通过”,但属于听力损失高危儿,如重症监护病房患儿,需要进行听力复筛。
评估、诊断
未通过复筛的婴幼儿,应在3月龄接受听力学和医学评估,确保在6月龄内确定是否存在先天性或永久性听力损失,以便及时干预。
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儿童,应根据可能发生的迟发性听力损失状况,制定个体化的听力再评估时间和次数。
对于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但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婴幼儿,3岁内至少6个月进行1次听力随访,若疑有听力损失,应及时进行听力学评估。
有研究表明,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比无听力障碍者高危因素高10-100倍。首先,宝宝42天一定要去“听力复筛”当您42天带孩子去做“听力复筛”时,如果通过了,恭喜您,这时一般认为小孩听力属正常。暂时不需做进一步的检查。不过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还希望您一直要关注自己的小孩对声音的反应或到该说话年龄和周围小孩是否差不多,相差较大则要到医院去排除听力方面的问题。当您42天带孩子去做“听力复筛”时,如果仍然未通过,您还是不要过于惊慌,因为虽说复筛未通过,可最后被诊断有听力问题的可能性大概仅为十分之一。记住3个月龄以前一定要做诊断性听力检查一定要记得3个月龄内(不一定要等到3个月,越早越好)带宝宝到可靠的儿童听力诊断中心接受诊断性听力学检查和医学检查。即使是单耳“听力筛查未通过”也不例外,如果单耳被确诊有听力问题,就更应该关注小孩的听力,因为此类小孩发生迟发性听力问题的比例大大增加。如一下检查需要做(1)高频探测音的声导抗(1000Hz)(2)耳声发射(3)听性脑干反应以上三项是必做的基本检查,如果都属正常范围,可认为通过检查。如果未通过,那就要看具体结果,必要时要加做些检查,以了解宝宝听力损失的程度(轻、中、重、极重度)、性质(传导性、感音性、混合性)和部位(外耳、中耳、内耳及听神经),有时还需要做些听力以外的医学评估等;此时您最好要找一个对小儿听力学比较精通的大夫,对检查的结果进行解释和综合评估。最后,要强调的是发现宝宝有听力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行动。因为即使孩子有听力问题,只要及早干预(6个月以内),现在的科学手段完全可以基本做到让孩子正常开口说话。过去常说“十聋九哑”,现在我们一起努力完全做到“十聋九不哑”。
由于婴幼儿年龄较小,配合能力和程度有限,因此对其进行听力筛查主要选择不需要孩子配合但又可以反映其目前听力的大致情况的听力学电生理测试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测试:1.鼓室图/声镫骨肌反射用于评估婴幼儿中耳功能以及声镫骨肌反射弧通路的状况。推荐临床上对年龄小于6个月的婴儿使用1000Hz探测声进行鼓室图测试,而对年龄超过6个月的婴幼儿则可使用常规226Hz探测声进行鼓室图测试。此外,一般还建议使用1000Hz和2000Hz探测声对小于6个月的婴儿进行同侧声镫骨肌反射阈值测试。2.耳声发射测试(OAE)主要用于测试从外耳、中耳到内耳外毛细胞的听觉通路功能状况。 3.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AABR的整个测试过程高度自动化。测试仪器按照设计的标准程序收集测试数据同时根据事先设置好的结果判别标准对收集的数据自动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婴幼儿是否通过该项测试的结论。主要用于从外耳、中耳、内耳到听神经的听觉通路功能状况。
文章TAG:
声发射 发射 怎么 检查 耳声发射图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