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怀化哪些地方产枇杷

中方县花桥镇芭蕉溪村的枇杷最有名,,
你说呢...

怀化哪些地方产枇杷

2,浏阳蕉溪岭名词来由来

蕉溪岭位于位于长沙以东约45千米,属连云山脉,为“浏阳第一长岭”,长7.5千米,岭上有大芭蕉而得名。蕉溪乡-----因地处连云山脉蕉溪岭之西而得名。是中国湖南省浏阳市下辖乡,位于浏阳市中部偏东。辖域北与淳口镇接壤,东连浏阳城区,南与太平桥镇毗邻,西和北盛镇、洞阳镇交界。
可以去峨眉山! 峨眉山的冬天很美,并且形成的冰挂、雾淞很独特,游览完后有种一天穿行四季的奇妙感觉。在冰雪世界里你可以感受南国冰雪盛景和峨眉山的阳光(峨眉山冬季气候稳定,晴天多,是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等景色最好的季节)。还可以体验趣味滑雪和峨眉山独特的氡温泉,尝尝峨眉山的美食。真的是多重体验,不容错过啊! 重庆到峨眉山交通也很便捷,你可以自驾或是自助到峨眉山。 自驾:a、重庆——内江——自贡——荣县——乐山——峨眉山 (全程约382公里) b、重庆——内江——成都——经绕城高速——成乐高速——峨眉山(全程约500公里) 自助:重庆菜园坝汽车站乘坐大巴到达峨眉山。

浏阳蕉溪岭名词来由来

3,利川那有美丽的风景区

利川市位于湖北省最西部,南邻潇湘、西靠蜀渝、北依三峡。清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平川大坝与山地丘陵镶嵌两岸,为有利之川,故名“利川”。素有“坝漆之乡”、“黄连之乡”、“水杉之乡”、“纯菜之乡”、“山药之乡”、“歌舞之乡”的美誉。境内有一个洞——世界容积量最大的溶洞腾龙洞;一座寨——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美的土家古寨鱼木寨;一棵树——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水杉王”;一口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群落大水井;一首歌——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并传唱全球登上世界艺术殿堂维也纳大厅的“龙船调”,鸽子花----“珙桐树”。   利川历史悠久,保存有大量古遗址和名胜古迹。境内有古遗址13处、古墓葬ll处、崖墓14处、古建筑13处、古石刻6处、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地6处,均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大水井古建筑群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太平塘摩崖题刻、鱼木寨2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南古代巴人崖葬遗址、谋道谌家牌坊、南坪如膏书院、团堡石龙寺等6处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境内自然景观奇特秀丽,丰富多彩。位于城东北6公里处的腾龙洞,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岩溶洞穴,被中外专家认定为世界特级溶洞之一,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自1985年开发建设以来,接待了大批中外游客。位于团堡乡境内的玉龙洞风景区和凉雾乡境内的水莲洞公园,经当地政府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位于谋道集镇东南的水杉古树,是目前地球上已知的最大、最古老的一棵水杉母树,树龄达500余年,人称“水杉王”、“活化石”、“天下第一杉”。位于毛坝乡东南部的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星斗山山形如弓背,山脊似刀梁。在利川境内,山上有十条大沟呈扇骨形展开,汇集于芭蕉溪内。山麓有三条小河蜿蜒奔流,潺潺山泉清澈甘甜。山顶曾有明天启时所修的三邑寺一座。传说,该山主峰隔天宫极近,常有神仙摘星辰当灯,来往于星斗山与天宫之间,故名星斗山。以其植被区系庞杂、起源古老、植物种类丰富著称于世,人称“华中天然植物园”,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曾接待中外植物学家前往观光、考察。
驾车路线:全程约52.0公里起点:利川火车站1.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行驶80米,左转进入南环大道2.沿南环大道行驶280米,右转进入龙船大道3.沿龙船大道行驶1.8公里,过左侧的德克士利川餐厅约220米后,左前方转弯进入利北路4.沿利北路行驶3.8公里,进入g3185.沿g318行驶19.3公里,稍向右转进入竹园大道6.沿竹园大道行驶970米,过右侧的陈家湾约280米后,直行进入g3187.沿g318行驶16.0公里,直行进入杉王大道8.沿杉王大道行驶3.5公里,直行进入g3189.沿g318行驶10米,右前方转弯10.行驶1.9公里,稍向右转进入谋兴路11.沿谋兴路行驶3.0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终点:苏马荡风景区
狮子包 地雷上最牛B

利川那有美丽的风景区

4,怎么野外取水

饮水与消毒   遇险时,尤其是在炎热地区、沙漠地区,水的供应是至关重要的。 ⑴.水源   自然界的水源有以下这些:   ·地表水。如江河、湖泊、溪流等。   ·地下水。如井水、泉水、地下蓄水池等。   ·生物水。如一些植物含有充分的水分,如仙人蕉、竹子、仙人掌等。   ·天上水。如雨水、雪水、露水及溶化的冰块等。 ⑵.净化   雨水、泉水、井水、山间流动的溪水可以直接饮用。但是静止的或流动缓慢的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及细菌,需要净化处理后方可饮用。净化是消除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消毒,并去掉异味。在遇险求生条件下,可采用以下简易办法净化饮用水。   ·找一个容器,如帆布袋、聚乙烯塑材袋、大铁罐、一端打结的衣袖以至袜子,都可以充当容器。   ·在容器底部铺一层细砾石,然后铺一层沙子,一层炭粉,如此重复铺多次,层数越多越好,每层约2.5厘米厚。如无沙子,就用细砾石代替。   ·在容器底部钻一些小孔,把水倒进容器,下面用杯子承接。   ·另外,还有一办法可净化水,在离水源半米处挖一个浅坑,过一些时间,坑内就会渗出清澈干净的水来。 ⑶.消毒   煮沸消毒。在海平面,至少煮沸1分钟;在海拔较高地区时间要延长,海拔每增高1000米,煮沸时间可增加3~4分钟。   化学消毒。消毒剂有二氯磺胺苯甲酸、碘化物、哈拉宗等。在1升水中放入2片二氯磺胺苯甲酸,静置15~30分钟即可达消毒目的。没有此药剂时,可在每升水中滴入8-10滴碘洒。 ⑷.杀菌   如要把细菌杀死须按下列方法之一去做:   ·净化水药片是最易使用的。在你进入沙漠之前,可从药店买一些,按该药片的说明使用。你不仅在自救避险中和汽车、飞机上需要它们,而且你也应当在家里保存一些以备急用。一般情况下,1片净化水药片足够净化1升清水,2片可净化1升浊水。净化后的水在使用前,要让其沉淀30分钟。   ·碘酒 每升清水加3滴,浊水加倍。沉淀30分钟后备用。   ·家用漂白剂(5.25%亚氯酸盐钠)每升清水加2滴,浊水加4滴。把水摇动一会,沉淀30分钟后用。漂白的水会有很淡的亚氯酸盐味。   ·把水煮沸3~5分钟也能将其净化。在水中加一点碳,同时煮沸水去掉异色。搅动水使其通风变凉并恢复其味或加上一小撮盐。 2.寻找水源 ⑴.饮用水的寻找与净化   水对于人类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饥能挡,渴难挨”。水在某种程度上说比食物还重要。1983年,曾有几个大学生在峨嵋山山洞中迷了路,走不出来,他们仅靠喝山泉水维持了十多天,最后被人发现救出。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出兵远征孤竹国,得胜回师时,正值隆冬季节,河溪干涸,人马饥渴难耐,大军无法行进。大臣隰朋向齐王建议说:“听说蚂蚁夏天居山之阴(北),冬天居山之阳(南)。蚁穴附近必定有水,可令兵士分头到山南找蚁穴深掘。”齐王采纳了这个建议,果然找到了水,解救了全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各个地区,草木的生长分布,鸟兽虫等的出没活动,常常可以给寻找浅层地下水提供一些线索。   在许多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生长着柽柳、铃铛刺等灌木丛,这些植物告诉我们,这里地表下6~7米深就有地下水;有胡杨林生长的地方,则指出地下水位距地表面不过5~10米;芨芨草指示地下水位于地表下2米左右;茂盛的芦苇指示地下水位只有1米左右;如果发现喜湿的金戴戴、马兰花等植物,便可知这里下挖50厘米或1米左右就能找到地下水。   我们还可以从植物而得知地下水的水质情况,如见到马兰花、拂子芽等植物群,就可断定那里不太深的地方有淡水。   在南方,根深叶茂的竹丛不仅生长在河流岸边,也常生长在与地下河有关的岩溶大裂隙、落水洞口的地方。例如在广西许多岩溶谷地、洼地,成串的或独立的竹丛地,常常就是有大落水洞的标志。这些落水洞,有的在洞口能直接看到水,有的在洞口看不到水,但只要深入下去,往往便能找到地下水。   另外,在地下水埋藏浅的地方,泥土潮湿,蚂蚁、蜗牛、螃蟹等喜欢在此做窝聚居;冬天,青蛙、蛇类动物喜欢在此冬眠;夏天的傍晚,因其潮湿凉爽,蚊虫通常在此成柱状盘旋飞绕。   地下水位的深浅,还可以试验,将地上挖一小坑,用盘子扣在坑底上,上面盖些草,早晨盘上有小水珠时,地下水位高。挖1米的坑,在坑中点燃多烟的草木,若烟柱呈弯曲状升起,地下水位高。   由于水在自然界的广泛分布和流动,特别是地面水流经地域很广,一般情况下很难保证水源不受污染。如果有地图,要注意水源上游有无矿山,若有矿山,水源有可能受矿物污染。如河川的石块有异常的茶红色或**,此处河水不喝为好。若没有鱼类或其它生物栖息,就更要慎重。   通常雨水可直接饮用,下雨时,可用雨布塑料布大量收集雨水。用空罐头盒、杯子、钢盔等容器收接雨水,可放在干净的石头上,不要放在地上,若雨势较大,地面的泥会溅到接水的容器中。   在野外没有可靠的饮用水,又无检验设备时,我们可以根据水的色、味、温度、水迹概略地鉴别水质的好坏。   纯净的水在水层浅时无色透明,深时呈浅蓝色。可以用玻璃杯或白瓷碗盛水观察,通常水越清水质越好;水越浑则说明水里含杂质多。水色随含污不同而变化,如含有腐殖质呈**,含低价铁化合物呈淡绿蓝色,含高价铁或锰呈黄棕色,含硫化氢呈浅蓝色。   一般清洁的水是无味的,而被污染的水则常有一些异味。如含硫化氢的水有臭鸡蛋味,含盐的水则带咸味,含铁较高的水带金属锈味,含硫酸镁的水有苦味,含有机物质的水有腐败、臭、霉、腥、药味。为了准确地辨别水的气味,可以用一只干净的小瓶,装半瓶水,摇荡数下,打开瓶塞后立即用鼻子闻。也可把盛水的瓶子放在约60℃的热水中,闻到水里有怪味,就不能饮用。   地面水(江河、湖泊)的水温,因气温变化而变化。浅层地下水,受气温影响较小,深层地下水,水温低而恒定。如果水温突然升高,多是有机物污染所致。工业废水污染水源后也会使水温升高。   还可以用一张白纸,将水滴在上面晾干后观察水迹。清洁的水是无斑迹的;有斑迹,则说明水中杂质多,水质差。   在野外,最好不要饮用从杂草中流出的水,而以从断崖裂缝或岩石中流出的清水为佳。饮用河流或湖泊中的水时,可在离水边一二米的沙地中挖个小坑,坑里渗出的水较之从河湖中直接提取的水清洁。   饮用水里的悬浮物质和胶质物质越少越好,否则长期饮用容易致病。净化水可以用饮水消毒片、漂白粉精片以及明矾等药品。在野外,因条件**,也可以用一些含有粘液质的野生植物净化浑浊的饮用水。如贯众的根和茎,榆树的皮、叶、根,木棉的枝和皮,仙人掌和霸王鞭的全株,水芙蓉的皮和叶,都含有粘液质,都含有糖类高分子化合物。这些植物与钙、铁、铅、镁等二阶以上的金属盐溶液化合,形成絮状物,在沉淀过程中能吸附悬浮物质沉底,起到净化浑水的作用。   上述野生植物中,仙人掌、霸王鞭是可以食用的植物,而且净水时用量很少,产生的絮状物又能沉淀析出,用其澄净饮用水是最理想的。用野生植物净水,最好挑选新鲜的植物,将其捣烂磨碎。使用时在一桶水内放4克左右植物糊,搅拌3分钟后再静止10分钟,浊水即能澄清。   植物净水,虽然絮状物沉淀时能除去部分细菌和微生物,但是没有消毒作用。因此,饮用水最好再加少许漂白粉消毒。如无漂白粉,用稀盐酸或碘酒滴入水中几滴,也能起消毒作用。   在原始森林中,许多小溪、河流表面看起来清澈干净,实际上却含有多种有害的病菌。人一旦喝下去就会染上象痢疾、疟疾这样严重的疾病。1943年2月在缅甸作战的英国特种部队在丛林中行进300多公里,因为水的问题,短短两个月时间,就有三分之一的队员死亡或患病而不能继续前进,最后英军不得取消预定的远程渗透作战。   切记,无论多么口渴,都不要饮用不洁净的水,以防止病菌通过饮水进入体内。这在热带丛林地区尤其重要。万不得已,一定要将水煮开再喝。 3.海水、盐碱水的淡化   在海边,如没有离子交换树脂脱盐剂,可以用锅煮海水来收集蒸馏水的方法使海水淡化。煮海水时,在锅盖内侧贴上毛巾,将蒸馏水的水珠吸附在毛巾上,然后再拧在大贝壳或其它容器内。这样反复制作,就可得到所需要的淡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一些中国和英国海员,在没有人迹的荒岛上,就是用类似的方法,大量地制造淡水而维持了76天生命,终于等到被英军飞机发现而获救。   冬季,可将海水放在一个容器中冻结。当海水冻冰时,大部分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就会结晶而离水,因此,冰块基本上是淡化的。而将未冻冰的水,即浓盐水在锅里加热,熬干后可得结晶盐,再展于纸上,除去苦分,即得食盐。   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戈壁中,在有植物的地方,通常深挖4~5米即有潜层地下水。水经沙层过滤,一般清澈透明,但因地下水大量蒸发浓缩而成盐碱水,不能饮用。如无离子交换树脂脱盐剂,则可用上述海水淡化的方法处理后饮用。   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居民,用当地的地椒草处理苦咸水。在1公斤含矿物质0.37%~0.72%的苦咸水中加入0.1~1.9克的干地椒草同煮,虽然不能除去苦咸,但可以防止发生腹痛、腹胀、腹泻。   在有湿沙或苦咸水的地方,可以用简易的太阳蒸馏器取得淡水。方法是挖一个直径1.5米、深1米的沙坑,上面盖一层透明塑料膜,四周用沙子或石头固定,中间放上一块小石子,使塑料膜成一倒圆锥体。在这个圆锥体下面预先放一个接水的容器。阳光透过塑料膜使沙坑中的水分蒸发,水蒸汽遇到塑料膜凝结成水滴,顺着圆锥体的顶端滴入容器内。这种方法,每天可以获得蒸馏淡水1.5升左右。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否可以饮用海水,这个问题目前有争论。有人认为,海水盐度高于人体含盐量的四倍,喝了海水会使体内总渗透压升高,虽然暂时可以解渴,但不久就会大量排尿,使体内水分大量丧失。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短时间少量海水,会有利于延长生命。有人试验,从落海第一天开始喝海水,每隔一个半小时喝一次,每次50毫升,每天只喝500毫升,连饮4~5天后,再喝淡水,结果,试验者体内新陈代谢很快恢复正常。   被誉为“海军的榜样”的法国博士阿兰·邦巴尔说:“如果你有淡水,在严格控制比例的情况下,加进海水来延长你的供水时间;如果你没有淡水就喝海水来救命,直到你能得到雨水、得到一条鱼来挤压成鱼汁或等到救生船来到为止。”阿兰·邦巴尔并不是提倡喝海水,而是强调在生死紧急关头,在严格的控制下才能喝海水。阿兰·邦巴尔的经验是2:1的比例,即用二份淡水、一份海水掺合在一起饮用,一般不会伤害人的身体,而会大大延长海上遇难者的生命。因为只有羸得时间,才能积聚力量去捕鱼和收集雨水,才能继续航行和向援救船发出信号。法国著名海军主治军医布里埃奥里在最近的著作中写道:“遇难者可以喝少量的海水,每天可达800~900毫升,不要等完全脱水时再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三个失事的水兵,在黑海中漂游,他们饮用海水止渴,其中一名连续喝了34天,他在头两天只能用又苦又涩的海水润润喉咙,以后就喝一两口,到了第三天,渴得忍耐不住便大量地喝,一昼夜喝了2000毫升左右,然而,他却活下来了。看来,在没有淡水的情况下,少量饮用海水也是一种应急的办法。 4.解渴的植物和应急的解渴方法   山野中有许多植物可用以解渴,如北方的黑桦、白桦的树汁,山葡萄的嫩条,酸浆子的根茎,南方的芭蕉茎、扁担藤等。   北方的初春,在桦树杆上钻一个深3~4厘米的小孔,插入一根细管(可用白桦树皮制做),经过这个小孔流入容器中的汁液每晚可达1~2升。白桦树液在空气中很快就会发酵,因此应立即饮用。   西南边疆密林中的扁担藤,因其形似扁担而得名。它是一种常年生的植物,通常缠绕在树干上。藤长约5~6米,藤面呈灰白色,叶色深绿,叶面宽约3~4厘米,呈椭圆形,比一般树叶稍厚。砍断藤子后,可以看到条条小筋的断痕,并很快就会流出可供饮用的清水。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猎人进山,一般不带水壶,就靠这种天然水壶中的清水解渴。   热带丛林中还有一种储水的竹子,这种竹子通常生长在山沟的两旁,直径约10厘米左右,青翠挺拔,竹节长约50厘米。选择竹子找水时,应先摇摇竹竿,听听里面是否有水的声响,无水响的竹子不必砍。另外,检查竹节外表是否有虫眼,有虫眼的竹节里的水不能喝。汲水的方法是将竹节一头砍开个洞,将水倒入碗里,也可削一根细竹管插进竹筒里吸。竹节内的水既卫生还带有一股淡淡的竹香。我们的边防战士称为“直立的凉泉”。   如果找不到解渴的植物,还有一种极为简便的取水方法。澳大利亚飞行员布拉依安·卡瓦吉,曾有一个塑料袋套在树枝上,将袋口扎紧。树叶蒸发出来的水分就会取集在袋里。天气越热,蒸发量越大,得到的水就越多。利用这个方法,每天取水里可达1公升左右。还可以用塑料布收集露水。从半夜到天明这段时间里,气温逐渐下降,空气中的水分便凝结成露水,贴附在地面或植物上。早晨将塑料布铺在草丛下面,摇晃草,使露水一滴滴地落下来,积少成多,可解干渴之急。   在缺水的情况下,水要合理饮用。最初可以不喝水,或者仅湿润口腔、咽喉。当然,也不要勉强忍耐干渴,以致使身体出现失水症状。喝水要得法,应该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试验证明:一次饮1000毫升水,380毫升则由小便排出;假若分10次喝,每次80毫升,小便累计才排出80~90毫升,水在体内就得到充分利用。每昼夜喝水不大于500~600毫升,这在5~6天内对人体不会发生有害作用。   在实在无水的情况下,小便也可以应急解渴。实际上,小便并不污秽,只是因为心理作用,总觉难以下咽。有条件可以做一个过滤器,在竹筒的底端开一个小孔,由上顺序放入小石子、砂、土、碎木炭。将小便排泄于此,小孔下面就会流出过滤的水。
取水法 我走的路线一般都是北京周边的山区,水资源还算丰富,而且也都是活水。夏天的时候由于需水量大问题会更突出一些。大部分情况下是找比较清澈里边能看到蝌蚪和鱼的活水煮沸了再喝,但是需要时间长又很费事。但是北京附近的大部分山区是有村民活动的,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他们在好多地方为了自己看管果树方便会挖一些水窖,水都是从山上通过石头缝隙流下来的,经过了沙子的过滤很干净,直接拿水壶灌了就可以直接喝,而且味道还相当甘甜。找到水窖不是很容易的事只能看运气,但是如果在山腰或者山脚自己造一个水窖也不是很难的事。找到特别潮湿的石头,搬开几块往往就能发现小的水洼,挖深一些不一会就能冒出很多的水来,水也是很干净的,如果要是不放心可以再放一片净水片,双保险,保证喝着一点问题都没有。   要是实在没有条件自己造个水窖又不愿意喝蝌蚪汤的话就只能沿袭古人的做法了:在离水源半米处挖一个浅坑,过一些时间,坑内就会渗出清澈干净的水来。但是这样的水由于离本来的水源比较近各种动物也会光顾,所以水中也可能含有一些病菌,建议也要放一片净水片,如果实在没有那东西的话放一点食醋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会有一点点的酸味。   其实我觉得大部分人根本没有必要预备一个专业的净水器,一方面是由于咱们不会遇到那么恶劣的环境来真正需要它,另外一个好的净水器价格也太高了。自己做一个简单的过滤装置也是满简单的,我就说一下我一般的做法:一块速干毛巾里边铺一层细石头,然后铺一层沙子,一层炭粉,如此重复铺多次,层数越多越好,包起来放进一个底部打了孔的PC广口瓶子里,压实。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过滤装置,而且也非常有效。出门的时候预备一点碳沫和沙子就可以了,到用的着的时候淘出来包一起就行了。

文章TAG:中方  芭蕉  蕉溪  在哪  中方芭蕉溪在哪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