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端系统与主机的区别

这主要是从功能上分的,还有就是安装软件,因为现在好多的服务结构都是基于C/S(client service)结构.
分控端与主机端一般是通过内部网连接 分控端是主机端授权的,级别比主机端低。 前端设备一般都是连接到主机端。分控端只是起到预览的作用,当然也看你的授权

端系统与主机的区别

2,什么是电力中的环网系统

我很难用标准的话说清楚,但是简单的说;当用电网络上的开关手拉手连接成环状,比如6个开关手拉手链接成6角形,如果1,2点之间的线路出现问题,就把1,2之间的线路断开,这样电网就变成了一字状,只有有问题的线路不带电,其他线路不受影响,一旦回复好了,再把1,2手拉手连上,又成了环状;这样的电力系统很多主要是为了保证电力供电的连续性;多用复合开关,因为复合开关可以1进多出,进线接入环网,出现可待多路负载
电力系统中,环网是指一组供、配电的平台,具有闭合的环路特性。终端,主要是指电网中受电的末端,不再有对电网的馈线端。

什么是电力中的环网系统

3,什么是端到端请详细解释一下

端到端与点到点是针对网络中传输的两端设备间的关系而言的。端到端传输指的是在数据传输前,经过各种各样的交换设备,在两端设备问建立一条链路,就象它们是直接相连的一样,链路建立后,发送端就可以发送数据,直至数据发送完毕,接收端确认接收成功。点到点系统指的是发送端把数据传给与它直接相连的设备,这台设备在合适的时候又把数据传给与之直接相连的下一台设备,通过一台一台直接相连的设备,把数据传到接收端。 端到端传输的优点是链路建立后,发送端知道接收设备一定能收到,而且经过中间交换设备时不需要进行存储转发,因此传输延迟小。端到端传输的缺点是直到接收端收到数据为止,发送端的设备一直要参与传输。如果整个传输的延迟很长,那么对发送端的设备造成很大的浪费。端到端传输的另.一个缺点是如果接收设备关机或故障,那么端到端传输不可能实现。 点到点传输的优点是发送端设备送出数据后,它的任务已经完成,不需要参与整个传输过程,这样不会浪费发送端设备的资源。另外,即使接收端设备关机或故障,点到点传输也可以采用存储转发技术进行缓冲。点到点传输的缺点是发送端发出数据后,不知道接收端能否收到或何时能收到数据。 在一个网络系统的不同分层中,可能用到端到端传输,也可能用到点到点传输。如Internet网,IP及以下各层采用点到点传输,4层以上采用端到端传输。

什么是端到端请详细解释一下

4,什么是背负系统

背包背负系统并不能完全解决背包的重量问题,它的主要功能是将重量合理分配到身体的各个部位,避免重量集中在肩部。另外它还提供背负重心调整,以增加行动时的平衡和安全。   中、大型背包通常以背架为中心构成背负系统,背架又可分为外架式和内架式两种。   ∴外架式背包   这种背包常被称为“铝架背包”,背架的材质从早期的木、竹、藤、铁到现代的铝合金及玻璃纤维都有。由于铝合金强度高、重量轻,所以这种背架最常见。   外架式背包是将背袋固定在一个坚硬的框架上,有拉紧的尼龙肩背带及臀部固定带。这种背包易于物品的装填取用,且能够使重量由肩部及臀部共同承担。由于外架式背包是用架子背负,所以背部通风性良好。   框架虽然能提供这些好处,但也由于这点使得它在某些情况下变得很不方便:例如钻行于密林、竹丛时;背包容易被勾住卡住;在攀登或滑雪时易突然重心移位失去平衡。总之,外架式背包比较适于长途走平坦路途的时侯。   ∴内架式背包   外表无明显框架,采用可拆式或隐藏式侧袋,外观较为狭长,因此这种背包通常称为“直立式背包”。直立式背包内藏铝架定型,而且有臀部固定带能将部份重量转移到臀部,是目前登山者使用较多的种类。   通常这种背包的背负系统能够紧贴背部曲线,所以它能使肩部、背及臀部同时分担背包的重量,也更适于移动,不易发生突然重心移位的情况。为避免贴背造成背部闷湿,各厂家也设计出各种透气沟槽,甚至采用透气材料作为垫背来改善这种缺点。   内架式背包简单而狭长的外型有利于岩面斜坡的拖吊,行走于茂密树丛和在竹林中不易被勾到,这也是外架背包所没有的优点。它较大的缺点是物品装填取用不太方便,但这可以通过良好的装填技巧来克服。
背包!包的背负在后面,你把你的包反过来就能看见,调节包要注意把受力点放在胯上,最好在试验的时候在里面放上几瓶水,然后使包受力看是不是主要承重的胯上而不是在肩上。
好的背包,背负系统可在不同的运动姿态中自动调节受力部位,让你会觉的格外的轻松和安全.
是在包的背面有 个大梁 材料不一样。 在腰上的 卡扣 扣紧的情况下 肩膀是不受力的 或受很少的里 肩膀的带子是可以随便 活动全部的重量都在腰上 但是感觉不明显
登山包背包绳设计上从人体工程学角度设计的,提高背包舒适性的系统。 好的背负系统可以减轻肩膀及背部的负担。

5,我国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 输电距离和损耗是多少

输电线路的功率损耗与输电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线路电阻成正比。在输送相同功率的情况下,1000kV输电线路的线路电流约为500kV输电线路的1/2,其电阻约为500kV线路的25%。因此,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单位长度的功率损耗约为500kV超高压输电的1/16。扩展资料输电能力输电线路的传输能力与输电电压的平方成正比,与线路阻抗成反比。一般来说,1100kV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为500kV输电能力的4倍以上,但产生的容性无功也为500kV输电线路的4.4倍及以上。因此,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输送功率较小时,送、受端系统的电压将升高。为抑制特高压线路的工频过电压,需要在线路两端并联电抗器以补偿线路产生的容性无功。线路特性特高压输电线路单位长度的电抗和电阻一般分别为500kV输电线路的85%和25%左右,但其单位长度的电纳可为500kV线路的1.2倍。稳定性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很大程度上是由电力系统稳定性决定的。对于中、长距离输电(300km及以上),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主要受功角稳定的限制(包括静态稳定、动态稳定和暂态稳定);对于中、短距离输电(80~300km),则主要受电压稳定性的限制;对于短距离输电(80km以下),主要受热稳定极限的限制。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
同直流特高压相比交流特高压输电在经济性、环保性方面是最差的(1) 交特高压输电建设成本最高且没有经济实用的输电距离。从图1中可以清晰的得出如下规律:a、交流输电的单价成本不论电压高低均随着输电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反之,直流输电的单价成本不论电压高低均随输电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远距离、大容量的交流特高压输电工程单位成本约为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的3.7~4.7倍。换句话说,远距离、大容量的直流特高压输电系统是一个技术先进、高效率的输电系统,其效率约为远距离、大容量的交流特高压输电系统的3.7~4.7倍。b、图1中500千超高压交流与±500千伏超高压直流输电的单价成本变化趋势线在大约600公里处相交,该点称为交、直流输电的经济临界输送距离。这标志着输电距离在600公里以内,采用500千伏超高压交流输电比较经济;而超过600公里釆用超高压直流输电比较经济,而且愈远愈经济。c、比较图1中交、直流特高压建设单位成本的变化趋势来看,无论输电距离多少,交流特高压的建设成本永远高于特高压直流;在可能的应用输电距离范围内,交流特高压建设成本也远高于±500千伏超高压直流输电;在500千伏超高压交流输电的适用范围(800公里~900公里)内,交流特高压建设成本也远高于500千伏超高压交流输电。这就验证了交流特高压输电在任何条件下都没有经济适用的输电距离,近距离不如500千伏超高压交流,中长距离不如±500千伏或±660千伏超高压直流,长远距离不如±800千伏特高压直流。晋东南-南阳-荆门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验证了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相对于其他输电系统方案在经济上是最差的,更无市场竞争力。
输电距离就是电源点和负荷点的设计线路长度。电压损耗是根据线路距离 功率因数 导线参数 等计算出来的,好像是不能超过5%
是线电压。高压输电不存在相电压,因为没有中性线。线电压的有效值。

6,配电线路检修内容有哪些

1、电力线路检修类型及项目电力线路的检修是根据检修和测量的结果,进行的预防性修理工作。为了消除在线路巡视和检测中发现的各类缺陷,以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安全、可靠供电。为了维持输配电线路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必须的供电可靠性进行的工组做称为维修。为了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恢复输配电线路及其附属设备至原设计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而进行的检修称为大修。为提高输配电线路的供电能力,改善系统接线而进行的更换、增建或拆除部分线段等工作称为改造。由于地震、冰雹、暴风、洪水、外力破坏等造成的线路倒杆、断线、金具损坏等停电事故进行的抢修工作称为事故抢修。2、电力线路检修周期电力线路的检修、维护项目,应根据设备状况及巡视、检测结果确定。绝缘子清扫、杆塔螺栓检查紧固、杆塔接地电阻测试等检修标准项目有固定的周期规定。1、电力系统各级网络,必须符合电压允许偏差值的要求。2、电力系统的无功电源与无功负荷,在高峰或低谷时都应采用分(电压)层和分(电)区基本平衡的原则进行配置和运行,并应具有灵活的无功电力调节能力与检修备用。3、在规划、设计电力系统时,必须包括无功电源及无功补偿设施的规划。在发电厂和变电所设计中,应根据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要求,同时进行无功电源及无功补偿设施的设计。4、电力系统应有事故无功电力备用,以保证负荷集中地区在下列运行方式下,保持电压稳定和正常供电,而不致出现电压崩溃。1)正常运行方式下,突然失去一回线路、或一台最大容量无功补偿设备、或本地区一台最大容量发电机(包括发电机失磁)。2)在正常检修方式下,发生第1)条所述事故,允许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切负荷、切并联电抗器等。5、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与设备类型选择,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220kV 及以上电网,应考虑提高电力系统稳定的作用。6、加强受端系统最高一级电压网络的联系及电压支持,创造条件尽可能提高该级系统短路容量,对保持电压正常水平及防止电压失稳具有重要意义。配电网络则应采用合理的供电半径。7、要按照电网结构及负荷性质,合理选择各级电压网络中升压和降压变压器分接开关的调压范围和调压方式。
电力线路检修类型及项目电力线路的检修是根据检修和测量的结果,进行的预防性修理工作。为了消除在线路巡视和检测中发现的各类缺陷,以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安全、可靠供电。为了维持输配电线路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必须的供电可靠性进行的工组做称为维修。为了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恢复输配电线路及其附属设备至原设计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而进行的检修称为大修。为提高输配电线路的供电能力,改善系统接线而进行的更换、增建或拆除部分线段等工作称为改造。由于地震、冰雹、暴风、洪水、外力破坏等造成的线路倒杆、断线、金具损坏等停电事故进行的抢修工作称为事故抢修。2、电力线路检修周期电力线路的检修、维护项目,应根据设备状况及巡视、检测结果确定。绝缘子清扫、杆塔螺栓检查紧固、杆塔接地电阻测试等检修标准项目有固定的周期规定。附,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基本要求.1、电力系统各级网络,必须符合电压允许偏差值的要求。2、电力系统的无功电源与无功负荷,在高峰或低谷时都应采用分(电压)层和分(电)区基本平衡的原则进行配置和运行,并应具有灵活的无功电力调节能力与检修备用。3、在规划、设计电力系统时,必须包括无功电源及无功补偿设施的规划。在发电厂和变电所设计中,应根据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要求,同时进行无功电源及无功补偿设施的设计。4、电力系统应有事故无功电力备用,以保证负荷集中地区在下列运行方式下,保持电压稳定和正常供电,而不致出现电压崩溃。1)正常运行方式下,突然失去一回线路、或一台最大容量无功补偿设备、或本地区一台最大容量发电机(包括发电机失磁)。2)在正常检修方式下,发生第1)条所述事故,允许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切负荷、切并联电抗器等。5、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与设备类型选择,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220kV 及以上电网,应考虑提高电力系统稳定的作用。6、加强受端系统最高一级电压网络的联系及电压支持,创造条件尽可能提高该级系统短路容量,对保持电压正常水平及防止电压失稳具有重要意义。配电网络则应采用合理的供电半径。7、要按照电网结构及负荷性质,合理选择各级电压网络中升压和降压变压器分接开关的调压范围和调压方式。
低压线路故障停电的原因有: ①低压线路设备老化严重,不易消除设备固有隐患,由于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时期,普遍发生线路跳闸现象。 ②在空旷区域布设低压线路容易招雷击,加之,配电线路通常没有避 雷线或者是变压器避雷器损坏,线路直击雷或感应雷过电压将在线路设备的薄弱部位寻找出路,致使损害。 ③由于配电绝缘子打压相对不易,低值和零值绝缘子长时 间运行,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换,绝缘子质量不达标亦或存在安全隐患而运行,在雷击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线路接地。特别是在春季和秋季检修时可以发现绝缘子击穿 的现象,因此。低值、零值绝缘子也会造成故障。 ④各类低压配电线路交跨距离不合适,某些线路存在过大的档距,导线弧垂相对较大,在大风的情况下,很容易混 线,导致相间短路故障。 ⑤一些配变台变故障跌落烧毁、配变烧毁等导致的低压线路故障。 ⑥导线断线产生的故障。一些线路设备工艺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绝缘子同导线的绑扎部位以及引流绑扎处扎线脱落,致使引流断或者烧断导线。

7,人体的五大组织八大系统分别是什么各 有什么功能

人体共有8个系统,即: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消化系统:运动对胃肠道消化系统起着反复性的刺激作用,可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有促进消化能力的作用,预防便秘; 神经系统:运动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使其反应灵活迅速、准确协调; 呼吸系统:运动能有效地增强呼吸系统摄取氧、心血管系统荷载及输送氧的能力,以及组织有氧代谢利用氧的能力; 循环系统: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提高肺循环和体循环的机能水平; 运动系统:运动可以提高身体柔韧性以增强肌体的防损伤能力; 内分泌系统:运动促使脑垂体分泌激素的功能; 生殖系统:运动使体内雄性激素、睾丸酮含量增多,性欲大大增强。人体的四大组织是:上皮组织: 也叫做上皮,它是衬贴或覆盖在其它组织上的一种重要结构。由密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构成。结构特点是细胞结合紧密,细胞间质少。通常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和感受特殊刺激的功能。上皮组织可分成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大类。 结缔组织: 由细胞、细胞间质和纤维构成。其特点是细胞分布松散,细胞间质较多。结缔组织主要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骨、血液和淋巴等等。它们分别具有支持、联结、营养、防卫、修复等功能。 (一)疏松结缔组织loose connective tissue广泛分布于器官之间、组织之间和细胞之间其结构特点是大量的细胞间质中基质较多而纤维较少的,纤维主要有粗的胶原纤维和细的弹性纤维,细胞少而种类甚多,主要有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以及能够游走的巨噬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等。由于它结构疏松,呈蜂窝状,所以又称为蜂窝组织。分布于皮下组织(浅筋膜)、筋膜间隙,器官之间和血管神经束的周围。具有连接、支持、防御、营养和创伤修复等功能。 疏松结缔组织中如大量脂肪细胞聚集,形成脂肪细胞团,并被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小叶,称为脂肪组织adipose tissue。脂肪组织分布于皮下组织、黄骨髓、大网膜、腹膜外以及肾被囊中,约占成人体重的10%,具有贮存、保持体温、缓冲震荡和参与脂肪代谢产生热能等作用 (二)致密结缔组织dense connective tissue的特点是间质中纤维粗大,排列致密,但基质量少,细胞成分也很少。人体的肌腱和腱膜就是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的,腱的结构特点是粗大的胶原纤维束沿着受力的方向排列,致密且互相平行,中间夹有成行排列的的特化的成纤维细胞-腱细胞。构成真皮、深筋膜、脏器被膜、骨膜、关节囊纤维层和韧带以及纤维心包等的组织是另一种致密结缔组织,其特点是粗大的胶原纤维交织成致密的板层结构,仅有少许的基质和成纤维细胞散在其间。主要起支持、保护和连接作用。此外,尚有以弹性纤维为主体构成的弹性结缔组织elastic onnective tissue, 如项韧带和椎弓之间的黄韧带,就主要由粗大的弹性纤维平行排列成束所构成,以适应脊柱运动弹性和柔韧的需要。 肌肉组织: 肌组织由肌细胞构成。肌细胞有收缩的功能。肌组织按形态和功能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类。 (一)骨骼肌skeletal muscle是分布于躯干、四肢的随意肌,肌纤维呈细长圆柱状(长1--30mm,直径10-300mm,直径10-100μm),有多个直至数百个细胞核,位于纤维的周缘部。肌的外面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肌外膜epimysium,肌外膜内含血管和神经,伸入肌内将肌分隔为若干肌束,本身构成包裹肌束的肌束膜perimysium, 并进而又伸入到每条肌纤维的周围,构成富含毛细血管和神经纤维的肌内膜endomysium。这些结缔组织除对肌组织具有支持、保护和营养作用外,还可调整单个肌纤维和肌束的活动。肌纤维的肌浆内含许多与细胞长轴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myofibril,每条肌原纤维均由明带和暗带相间的结构构成,各条肌原纤维的明带和暗带又排列于同一水平上,因而,肌纤维显示出明暗交替的横纹,所以又称横纹肌striated muscle, 肌纤维收缩时,肌原纤维暗带的长度不变,与暗带两端相邻的明带变短。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受意识控制,属随意肌,收缩快速、有力,但易疲劳。 (二)平滑肌smooth muscle主要分布于内脏和血管的壁,所以又叫内脏肌visceral muscle。平滑肌纤维呈梭形,无横纹,细胞核位于肌纤维中央。纤维的长短不一长者可达200μm,短者仅20μm,前者见于肠壁肌层,后者见于小血管壁,一些生理上伸缩大的器官,如妊娠子宫其肌纤维可长达600μm。平滑肌受内脏神经支配,不受意识控制,属于不随意肌。内脏平滑肌的特点是具有自动性,即肌纤维在脱离神经支配或离体培养的情况下,也能自动地产生兴奋和收缩。 (三)心肌 cardiac muscle主要分布于心脏壁,也存在于大血管的近心端。心肌纤维呈短柱状,也分支并互相吻合成网,核呈卵圆形位于肌纤维中央,可见双核并偶见多核。肌原纤维也有明带和暗带,因而也具有横纹。但心肌受内脏神经支配,属不随意肌,心肌收缩慢、有节律而持久,不易疲劳。 神经组织: 主要由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的主要成分,有高度的感应性和传导性,具有感受刺激与传导神经冲动的能力,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构成。树突较短,像树枝一样分支,其功能是将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较长,其末端为神经末梢,其功能是将冲动由胞体向外传出。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着支持、营养与保护的作用。
是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八大系统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

文章TAG:什么是受端系统什么  端系统  系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