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谁知道火炬排放气指什么谢谢

水蒸气
我给你说中文哈 二氧化碳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CO2

谁知道火炬排放气指什么谢谢

2,火炬气与瓦斯气的区别

火炬气与瓦斯气其实是一个意思,就是天然气。就是不同的叫法。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还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氮和水气,以及微量的惰性气体,如氦和氩等。甲烷甲烷是易燃易爆气体, 是天然气、沼气和多种液体燃料的主要成分, 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日常生活的燃气, 在大气中爆炸的下限为5.3%, 上限为15%。瓦斯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但有时可以闻到类似苹果的香味,这是由于芳香族的碳氢气体同瓦斯同时涌出的缘故。瓦斯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0.554,在标准状态下瓦斯的密度为0.716kg,所以,它常积聚在煤矿巷道的上部及高顶处。瓦斯的渗透能力是空气的1.6倍,难溶于水,不助燃也不能维持呼吸,达到一定浓度时,能使人因缺氧而窒息,并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火炬气与瓦斯气的区别

3,一般的炼油厂火炬长明很多的燃料被白白燃烧掉能否将这部分燃料

为节省燃料气,长明灯可用限流孔板限制燃气流量。点长明灯主要是考虑事故状态下确保安全。为节省燃料气,长明灯可用限流孔板限制燃气流量。点长明灯主要是考虑事故状态下确保安全火炬气有回收系统,但完全不需要火炬,太理想了 ,就跟永动机的问题一样

一般的炼油厂火炬长明很多的燃料被白白燃烧掉能否将这部分燃料

4,石油化工厂的火炬是怎么回事

在石油化工厂里,总可以看到一种冒着火焰的“烟囱”。这种“烟囱”冒出的是可燃气体,一出“烟囱”即被燃烧。所以,人们称它为“火炬”,或者更确切地称为“安全火炬”。火炬顶上,平时只飘忽着很小的淡红色火苗,但有时也会突然变成熊熊大火。它日夜不停地燃烧着,每日每夜要烧掉许许多多的燃料。不明真相的人一定要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多可惜呀!”大家知道,石油是易燃物质,由它加工出来的石油化工产品,不论是最终产品、副产品,或是中间产品,绝大多数是易燃的。这些产品不但易燃,很多还对人体有害,其中有一部分是气态的易燃物质。这些产品万一在加工过程中泄漏出去,就会在大气中弥漫开来,蔓延时会沉积在地面上,达到很高的浓度。一旦碰到火种,极易酿成火灾,甚至爆炸。为了消除这些恶果的产生,人们索性把它们集中起来烧掉,以防后患。火炬的诞生,就是为了完成这个使命。安全火炬,可以说是石油化工厂的脉搏。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总是十分注意火炬的燃烧情况,借以判断生产是否正常进行。现在,人们正在千方百计地把火炬气体加以回收,作为有用的燃料。但是即使回收得比较彻底,火炬还是不能废除。因为在发生意外事故时,仍须通过它将大量可燃气体烧掉,以确保安全。

5,奥运火炬传递完火炬回收么

不,留给传递火炬者,他们留作纪念!
不会的自己做纪念
不回收。 留给火炬手自己收藏。 所以有个火炬手把火炬拍卖了捐给四川哦~
不回收,都给火炬手了。

6,火炬气有什么成分

液化天然气成分主要是甲烷及其它烷烃,燃烧后排放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环保、质轻、来源广泛、经济、便于运送、安全目前的奥运火炬及世界上大多数战争纪念常明火炬都使用液化天然气,火炬结构也非常简单,只要设计出燃烧喷嘴和电子点火器即可,无需其它辅助设备。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创新设计中心 详情如下: 奥林匹克火炬是经国际奥委会批准的、用于奥林匹克圣火燃烧的、可手持的火炬。奥林匹克火炬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从1936年的第11届奥运会开始,每届奥运会都诞生一支体现主办国家文化特色并符合高科技要求的火炬并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遗产。 北京奥运会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在工艺方面使用锥体曲面异型一次成型技术和铝材腐蚀、着色技术。燃料为丙烷,符合环保要求。火炬外形制作材料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 北京奥运会火炬艺术和技术特色 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之明显区别于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红银对比的色彩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 北京奥运会火炬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情况下保持燃烧。在工艺上采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十分轻盈。下半部喷涂高触感塑胶漆,手感舒适不易滑落。北京奥运会火炬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产物,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 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燃料为丙烷,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氢,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研发过程 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研究规划工作从2005年8月开始。结合北京奥运会举办理念,通过对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经验的分析,确定了火炬设计理念、设计要求和创作方式。根据火炬工业设计的特点,为使设计方案达到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经北京奥组委办公会批准,确定了火炬设计方案以艺术造型为主导,燃烧技术与工业设计同时征集、公开征集和定向委托创作相结合的创作方式。 2005年12月6日,北京奥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出公开征集火炬设计的邀请。截至2006年2月28日,北京奥组委共收到海内外设计机构和设计师提交的应征参赛作品847件,其中有效应征作品388件。 经过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征集活动初评评审委员会对应征作品初评和复评,按照评审程序的规定,选出3件作品提交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审议。2006年6月至8月,根据选择最好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方案的原则,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审议确定由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创新设计中心设计的火炬外形《祥云》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艺术设计方案,由航天科工集团设计研发的火炬内部燃烧系统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技术方案,并确定由航天科工集团在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协助下完成火炬外形与燃烧系统结合的火炬样品制作工作,形成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的完整设计,并于2007年1月经国际奥委会批准。

7,火炬的燃料是什么

北京奥运会火炬燃烧系统具有五大创新点:第一,预混火焰与扩散火焰结合燃烧,燃烧可靠稳定,有较强的抗风雨能力;第二,采用气相稳压技术,在0~2500米的海拔高度区间内,都能以稳定的压力保证火焰高度不变;第三,以丙烷作燃料,保证了宽广的温度适应范围;第四,用整体无缝耐高压铝瓶贮存燃料,安全耐用;第五,利用燃料循环流动高效回热,即利用火焰本身的热量加热燃料瓶,使得在-40℃低温下仍能照常工作 该火炬采用丙烷作燃料 突出的环保特性

8,北京奥运会火炬燃料是

当火炬的燃料温度至20℃时,燃料罐内的丙烷燃料会产生10个左右大气压的压力,而结实的“祥云”的燃料罐可以承受150个大气压。因此,完全不必担心火炬燃料因压力过大产生外泄。当外界温度低至-20℃时,丙烷燃料产生的大气压仅为2个,在如此低的大气压下,如何保证火炬的能源供给源源不断呢?稳压阀和回热管将解决这一问题。 以往的奥运会火炬采用的是混合燃料,需要配备保温车以保持燃料的温度和产生的压力,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使用回热管,将火炬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用以加热燃料。这样,燃料罐不用借助外部加热装置的帮忙,就能使燃料产生足够的压力,支持火炬熊熊燃烧。 燃料为丙烷,符合环保要求,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 近几届奥运会都用丙烷等混合气体做燃料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燃料为丙烷 丙烷燃烧生成CO2 和 H2O 也就是水和二氧化碳 C3H8 + 5O2 =点燃= 3CO2 + 4H20 北京奥运会火炬选择了丙烷。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重要的是,丙烷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而且,丙烷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动态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 认识奥运会火炬很彻底嘛,连其燃料也积极去了解。好吧,如果你不嫌我罗嗦就顺路看看丙烷的化学性质吧。 丙烷 中文名称: 丙烷 英文名称: propane CAS No.: 74-98-6 分子式: C3H8 分子结构: 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分子量: 44.10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纯品无臭。 熔点(℃): -187.6 沸点(℃): -42.1 相对密度(水=1): 0.58(-44.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56 饱和蒸气压(kPa): 53.32(-55.6℃) 燃烧热(kJ/mol): 2217.8 临界温度(℃): 96.8 临界压力(MPa): 4.25 闪点(℃): -104 引燃温度(℃): 450 爆炸上限%(V/V): 9.5 爆炸下限%(V/V): 2.1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 可作生产乙烯和丙烯的原料或炼油工业中的溶剂;丙烷、丁烷和少量乙烷的混合物液化后可用作民用燃料,即液化石油气。 健康危害: 本品有单纯性窒息及麻醉作用。人短暂接触 1%丙烷,不引起症状;10%以下的浓度,只引起轻度头晕;接触高浓度时可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极高浓度时可致窒息。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 危险特性: 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化学性质: 在低温下容易与水生成固态水合物,引起天然气管道的堵塞。丙烷在较高温度下与过量氯气作用,生成四氯化碳和四氯乙烯 Cl2C=CCl2 ;在气相与硝酸作用,生成1-硝基丙烷 CH3CH2CH2NO2、2-硝基丙烷 (CH3)2CHNO2、硝基乙烷CH3CH2NO2和硝基甲烷CH3NO2的混合物。上丙烷可从油田气和裂化气中分离得到。 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C3H8 + 5O2 ==== 3CO2 + 4H20 丙烷 【理化性质】 丙烷(propane,C3H8)常温下为无色、无臭气体。易燃、易爆。化学性质稳定。分子量40.09,熔点-187.7℃,沸点-42.17℃,蒸气密度1.52g/L,爆炸极限为2.1%~9.5%,在650℃时分解为乙烯和乙烷. 【职业接触】 丙烷主要存在于油田气、天然气、炼厂气中。用于制造乙烯、丙烯、含氧化合物和低级硝基烷。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均有机会接触。 【毒性】 丙烷属微毒类,为单纯麻醉剂,对眼和皮肤无刺激,直接接触可致冻伤。 1.急性毒性 当丙烷浓度〈3600mg/m3时无明显作用。1%浓度使狗血液动力学改变,3.3%时可降低心肌收缩力,致使平均主动脉压心搏出量减少,肺血管阻力增加。对猴,10%浓度对心肌产生影响,20%时加重,且出现呼吸抑制。大鼠和小鼠吸入混合气体(丙烷占50.15%,乙烷占19.3%,丙烯占15.1%)50g/m3,均无中毒症状;5~65g/m3时条件反射异常;110~126g/m3时,轻度麻醉;达到400~500g/m3时,表现为麻醉状态,部分动物出现深度麻醉,但均无死亡。 人在1%浓度下无影响,10%可出现轻度头晕,但无刺激症状。 2.慢性毒性 每日暴露于丙烷为主的混合气8.5~12.16g/m3,2h,连续6个月,动物除体重略低于对照组外,一般情况尚好,浮游试验时间缩短,神经活动早期2个月以抑制为主,后以兴奋为主。体温调节有轻度改变,早期低,后趋正常。血红蛋白轻度减少,脱离接触后可以恢复。组织学仅有轻微变化,表现为肺少量出血,肝肾有不明显的蛋白变性。 【临床表现】 接触较高浓度丙烷、丁烷混合气,可出现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流涎,血压较低、脉搏慢、神经生理反射减弱,但不出现病理反射。严重者可出现麻醉状态,甚至意识障碍。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100~300g/m3的丙烷、丁烷者,出现头晕、头痛、睡眠障碍、易疲倦、情绪不稳定及多汗、脉搏不稳、立毛肌反射增强、皮肤划痕症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并有发生肢体远端感觉减退者
燃料为丙烷
是加压液化丁烷。
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燃料为丙烷
大概是油吧。

文章TAG:什么是火炬气回收什么  火炬  回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