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引工程什么时候开建,世界上三大引水工程计划任何一项工程完成或将改变地区命运
来源:整理 编辑:汇众招标 2023-04-07 23:39:31
本文目录一览
1,世界上三大引水工程计划任何一项工程完成或将改变地区命运
地球表面的71%被水覆盖,而其中96.5%是海水,人类可开发利用的只是极少一部分。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水资源主要承载在湖泊之中,那么湖泊的变化将影响周边地区的发展,需要通过水利工程来调节。 “死海将死”、“咸海萎缩”、“乍得湖干涸”,这些湖泊关系着所在地区的命运,如果不实施引水工程阻止其消亡,那么将会成为巨大的生态灾难。 世界陆地最低点在死海,这个位于中东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三国交界处的内陆盐湖,以湖水盐分极高,生物难以存活著称,是世界著名 旅游 圣地。 由于主要水源约旦河被过度开发利用,注入死海的水量大为减少,死海在过去50年从原来的海拔-392米下降到-412米,面积由950平方公里锐减到630平方公里。如再不采取有力措施,死海将在本世纪中叶消失在地图上。 死海所在地区气候干旱,普遍缺乏大河,而沿着东非大裂谷北端延伸的约旦谷地,从红海向死海引水成为最理想的方案。 引水工程计划投资25-40亿美元,耗时10年建设: 取水点位于约旦南部的亚喀巴,顺地势向北沿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三国的边境进入死海,南端从抽水站开始的12公里为明渠,利用扬水站把水提升至海拔126米的位置,随后通过长180公里、直径为4米的密闭管道将水直接送到死海,年输水量15-17亿立方米;配套建设的还有利用500米落差发电的水电站以及一系列海水淡化厂,以解决周边地区淡水资源匮乏问题。 该工程一旦开建,一方面可以拯救死海,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让势同水火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及约旦抛开矛盾共同协商,为中东地区的生活和灌溉用水提供一个可靠的保障,是相关国家的“和平之水”。 咸海曾是世界第四大湖,位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交界处。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因为主要水源阿姆河和锡尔河被沿岸地区大量引水用于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咸海水位不断下降,湖面急剧萎缩,至今已不足上世纪全盛时期66,000平方公里的十分之一,预计到2020年,咸海将完全干涸消失,将成为当今世界上后果最严重的一大生态灾难。 如果要彻底恢复咸海原有水域和生态,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注入咸海的水量,其中调水方案有四个: 作为中亚地区最大的国家,哈萨克斯坦提出在未来50年之内不仅要将咸海恢复到原来的规模,还要通过引水把咸海北部的图尔盖洼地改造成为湖泊,实现环境,经济的双重利益。 哈萨克斯坦的里海-咸海运河方案(西水东调),计划从位于里海北部盐度较低的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入海处附近向咸海开挖运河,该运河将由一条300公里的引水渠,三处扬水站以及大大小小的5-6座储水湖泊组成,从里海引水600亿立方米入咸海,而长远规划中还包括咸海恢复后,继续向东开挖河道,为巴尔喀什湖补水。该工程计划庞大,但引水距离短,具有一定可行性,一旦建成将惠及整个中亚。 乍得湖是个内陆淡水湖,位于非洲中北部的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四国交界处,曾是非洲第四大湖和世界第六大湖。在过去的40年间,由于沿湖地区大规模抽取湖水和周围地区土地沙漠化,乍得湖面积从上世纪60年代的2,5000平方公里,锐减到现在的不足1,500平方公里,残余水体也正在沼泽化。 在非洲,有两样东西可以引发战争——石油和水,前者可以换成钞票,后者是生存的必需品。乍得湖地区的生态十分脆弱,湖区及流域3,000多万人靠乍得湖为生,命运与乍得湖息息相关。 乌班吉河-乍得湖调水工程(乍得湖补充项目)是一项跨流域调水计划,目标就是恢复湖区的活力。 该工程计划投资145亿美元,在流经中非的刚果河支流乌班吉河上游帕兰博地区修建大坝,然后开凿一条长100到120公里的引水渠,利用水泵加压后,将部分乌班吉河河水以重力自流方式经沙里河向北调往乍得湖。在调水的同时,还配套规划了在乌班吉河至沙里河之间以及沙里河至贝努埃河之间各挖一条可通航的运河,以促进中非、乍得、喀麦隆、刚果(布)、刚果(金)、苏丹等沿河国家的经济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逐水而居,当最容易获得的水资源被消耗殆尽,就只能花大力气去调水。

2,黑河的水利工程
太平军引水渠,位于马召乡金盆村北700米的黑河南岸山坡,为清同治四年(1865)太平军一部,驻此开凿。东起大韩峪,西至仙游寺,长约500米,渠宽1~2米,渠穿韩峪山脊,俗称隔山渡水。存遗址。 明万历年间,沿黑河筑修黑河渠、福寿渠、福盛渠等,灌司竹地700亩。清康熙元年(1662)知县骆仲麟倡导,重修广济渠,修县护城河。五年(1666),修建黑水峪口西岸焦家堰,上接抢水石,下至乌龙岔,沿黑河西缘北流,灌焦家楼等村1400余亩地。十二年(1673)黑水峪口东岸建黄家堰,上接白洋潭,下接黄氏河,灌黄池等村地2000余亩。清康熙至乾隆年间,黑河两岸多处修渠,灌农田2000余亩。清光绪七年(1881)和民国12年(1923),裕盛堰、和尚堰相继开修,淤灌1000亩。黑惠渠,始建于民国27年(1938)根据省水电局长李仪祉计划建设,11月建坝和开挖干渠工程施工。次年黑惠渠坝(印度式堆石坝)建成,东西干渠进水闸、冲沙闸、东干渠黄氏洞、马岔河涵洞、西干渠沙河涵洞施工。民国29年(1940)黑惠渠就峪河涵洞西一支渠施工,西干渠沙河上段行水。7月14日黑河暴涨,流量1500秒立方米,为原设计洪流量800秒立方米的1.88倍,冲毁印度式堆石壅水坝,8月重新设计、修建壅水坝,改曲线形滚水坝,坝面用大块料石筑砌。次年3月19日黑惠渠首滚水坝工程砌头,6月5日竣工。同年修建东西干渠下段、西二支渠。民国31年(1942)4月供水量8.5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39756.6亩的黑惠渠工程建成,于武家庄渠首举行竣工放水典礼。后陆续增建。黑惠渠年均引水为黑河年径流量1/6。灌马召、楼观、广济、二曲、辛家寨、侯家村、四屯、终南、司竹、集贤、就峪等11个乡(镇)76个行政村、8个厂场。20世纪80年代黑惠渠灌溉面积13.6万亩。田惠渠,引田峪河水。1956年6月动工修建,12月竣工。总投资1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万元,村民投资8万元。次年放水,灌集贤、终南、楼观、耿峪4乡(镇)9个行政村,28105亩耕地。田惠渠枢纽工程位于田峪河出口处,由滚水坝、进水闸、冲刷闸组成,坝长40米,高1.8米,顶宽2.1米,引水流量2.5立方米/秒。干渠长7.8公里,各类渠道建筑物142座。设站管理的国营、乡营小型渠道共7条。 井泉排水渠,为天井渠和龙泉渠2条相邻排水干渠的总称。天井渠源出界尚堡北苇园池、铧角池等泉水,构成天井泉渠系;龙泉源出龙泉寺村各泉,汇成龙泉渠系。两泉总流量4.02立方米/秒。原天井泉、龙泉两渠,各自沿灌区低凹地带,由西南流向西北,游荡漫流,注入黑河。1957~1962年,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井泉渠工程。1966年施工,次年春完成土渠工程,修总排水干渠1条,0.5公里,东排水干渠4.9公里。西排水干渠5.3公里,排水分渠13条9.6公里,灌溉支渠4条12.7公里,灌溉斗渠28条21.2公里,后经10余年陆续配套,建各类建筑物87座,其中东干渠壅水闸5座,西干渠壅水闸6座,其余均为斗门、涵管、汇流、桥梁等。工程建成后,对排除积水、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单产,收到了明显效果。 嘉靖十四年(1535)本县人王三聘(《人物志》有传)弃官归里,目睹阳化河泛滥,心甚焦虑。在办义学之际,察勘地形,测河道,率众疏通河流,根治水患。 黑河防洪工程,1950年国家投资12.33万元,组织民工在泸河西岸修防洪堤1975米,防御洪水西泛,保护耕地3万余亩。1958年2月至翌年12月,组织民工于泸河西六家庄、韩家号险工段,砌石护岸。4月组织焦镇、九峰、赤峪、司竹、高庙、渭滨等6公社民工,修建黑河、泥河马村汇流处的防洪抢险工程。1966年11月至翌年5月,动员平原17公社民工1.2万人,修南北段河堤27.18公里,移土方881.771万立方米,险段砌石护岸4.4公里。为防御洪水,保护和开垦耕地,将黑河、泸河归于泥河,腾滩地3000亩。1975年11月至翌年4月,平原17个公社继续治理黑河南北段13.3公里河道,拓深河槽,加固堤防,提高防洪能力。1979年11月至翌年5月,黑河东西段高旺号至田峪河口间河道两岸,修河堤8.7公里,砌石4.9公里,拓宽河槽350米,并栽植芭茅、沙打旺、紫穗槐等,建防护林巩固堤防。1981年12月至翌年2月,富仁、终南两公社组织民工,续修田峪河口至黑河桥东堤5.4公里,砌石护岸4.9公里,使黑河中、下游系统治理23公里多,尚村公社又在治渭同时,将黑河入渭口治理1公里多。余3公里多未治理。黑河防洪堤系虽未贯通,但洪水危害已基本控制。 2012年日,西安市启动周至县黑河平原段综合治理工程,黑河平原段综合治理工程自黑河水库坝址至黑河入渭口,长度为29.5㎞,总投资75805.22万元。工程建设内容涉及加高培厚左右岸堤防60.7㎞,建设防风和生态道路60.7㎞,砌护迎水坡38.6㎞,新建护基坝33座,新建浆砌石溢流坝7座,形成生态水面面积112.4万平方米。河道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堤防等级为4级,堤顶宽为14米,中间设7米宽双车道沥青砼道路,两侧各设1.5米宽人行道和2米宽绿化带。 黑河引水工程是以拟建的黑河水库为主要水源,以已建成的石头河水库为补充水源, 石砭峪水库作为备用水源,最远引水距离 143km,工程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向西安市供水 4.0 亿 t,日供水规模 110 万 t,相当于西安市现有供水能力的 1.6 倍。这项工程建成后,将有效 缓解西安用水紧张,满足城市发展需要。黑河金盆水利枢纽工程是西安市黑河引水的主水源工程,是一项以城市供水为主,兼顾灌溉,结合发电及防洪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工程。坝址东距西安市约86km。水库主要由拦河坝、泄洪洞、溢洪洞、引水洞、坝后电站、左岸单薄山梁防渗处理及副坝等建筑物组成。拦河坝为粘土心墙沙砾石坝,总库容2.0亿m3,多年平均调节水量4.28亿m3,其中:向西安市城市供水3.05亿m3;农业灌溉供水1.23亿m3,灌溉面积37万亩。坝后电站装机2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7308万kW·h。工程总投资163383万元。工程于1996年1月开工, 2002年6月竣工,2009年1月通过由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持的竣工验收。

3,嫩江的开发利用
尼尔基水利枢纽,位于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的嫩江干流上,坝址右岸为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镇,左岸为黑龙江省讷河市二克浅镇,距下游工业重镇齐齐哈尔市约189公里。尼尔基水利枢纽总工期为5年,于2001年6月1日开始施工。施工导流采用两期导流,第一期为左岸明渠导流,第二期为厂房安装间坝段临时底孔导流。2001年11月8日实现一期截流,于2004年9月15日实现二期截流,2005年9月11日下闸蓄水,2006年7月16日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006年12月底主体工程全部完工。是以防洪、城镇生活和工农业供水为主,结合发电,兼有改善下游航运和水环境,并为松辽地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条件的大型控制性工程。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正常蓄水位216.00米,校核洪水位219.90米,设计洪水位218.15米,防洪高水位218.15米,汛期限制水位213.37米,死水位195.00米,水库总库容86.1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3.6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59.68亿立方米,总装机为25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6.387亿度。 音河水库,位于黑龙江省甘南县嫩江右岸支流音河中游,控制流域面积1660平方公里,总库容2.265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养鱼、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多年调节的大型水利工程。该工程为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水库坝长1715米,最大坝高20米。百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为735立方米每秒,可能最大洪水(按一万年一遇洪水的1.57倍)。电站装机4台250千瓦发电机组。 太平湖水库,位于嫩江支流黄蒿沟上游,原名黄蒿沟蓄水池,水库控制面积683平方公里,总库容15333万立方米,是一座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养鱼及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库。水库枢纽工程由土坝、溢洪道和输水洞三部分组成,工程规模原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现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标准,工程为二等二级。是查哈阳灌区兴利防洪的控制性工程,是灌区安全渡过渴水期的保证水源,灌区枯水期可补水灌溉水田10.4万亩。水库保护下游耕地43.2万亩,草原22.9万亩,3个乡镇,77个自然村屯,4.77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月亮泡水库,位于黑龙江流域嫩江水系洮儿河的末端,嫩江右岸。大安、镇赉两(市)县的交界处。工程始建于1974年4月,1976年7月竣工,同年8月开始蓄水投入运行,至今水库运行良好。水库流域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洮儿河3.13万平方公里,嫩江约16万平方公里)。总库容为11.99亿立方米。是一座以养鱼、灌溉和调洪等综合利用的大型平原水库。水库枢纽工程由土坝、蓄泄水闸、灌溉渠首组成。土坝为均质土坝,由一条主坝和六条副坝组成。水库工程按洮儿河五十年一遇,嫩江二十年一遇洪水组合设计,洮儿河、嫩江五十年一遇洪水组合校核。胜利水库,位于吉林省通榆县西北部,鸿兴镇境内,座落在松花江流域嫩江水系的霍林河南股支流上,距县城13公里,是一座拦河式中型平原水库。该库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和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胜利水库担负着保护平齐铁路、长白公路、通榆县城的任务。1958年10月,开始修建胜利水库,1959年12月全部完成土方工程及泄洪闸工程施工任务。水库为五十年一遇洪水设计,三百年一遇洪水校核,工程等别为Ⅲ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总库容3205万m3,控制流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设计洪水位151.42m,校核洪水位151.71m,死水位148.9m。兴隆水库,位于通榆县城西北45公里处,四井子镇境内。是座落在松花江流域嫩江水系霍林河中股河道上的一个平原中型水库。该水库保护平齐铁路、长白公路和通榆县城,保护面积80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12万人,耕地70万亩,同时担负下游2.0万亩水田的灌溉任务,其养鱼效益亦十分显著。水库总库容3100万立方米,5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校核洪水位165.24米。 为解决大庆油田用水和松嫩平原的农业灌溉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问题,发展养鱼、育苇,改善草原等,从70年代初开始,投资建设了北部、中部和南部三个引嫩工程,统称“三引”。“三引”从嫩江干流讷河市拉哈镇渡口到松嫩平原腹地,工程控制面积3750万亩,引水干渠长45公里,引水流量100立方米每秒。由于引来嫩江水,“三引”控制区域已退化的草原、减少的芦苇、消失的泡沼又恢复了生机,鸟类来此栖息,渔业得到大发展,粮食产量得到提高。北部引嫩工程,亦称引嫩河。位于讷河县城西南35公里,系省属重点工程。主要为大庆石油化工供水和居民用水,也可灌溉农田。1972年9月动工,1976年8月竣工。渠首在拉哈镇西北4公里处的嫩江左岸。渠道采用电动控制闸门,无坝引嫩江水。引渠长425米。河床上宽42米,底宽22~28米,平均水深2.3米。引水期为每年的4月下旬到10月下旬。年引水m6.9亿立方米。经县内的拉哈镇、团结乡和富裕县、林甸县直至安达市的红旗水库。 南部引嫩工程,简称南引,该工程从杜尔伯特县他拉哈镇西官地村红土山下开口,将嫩江水引入渠首水闸,流经他拉哈镇的西官地、牛家窝堡、大排排和红旗牧场骆驼脖子分场,以及腰新屯乡的包包、李家窑等村屯,进入本县与大庆市、肇源两县一市交界处的乌尔塔泡,然后流经大拉海等7个自然泡,由肇源县境内狼坨子泄水闸进入泄水干渠,经八家河、牛毛沟水库与松花江接通。从嫩江引水口到乌尔塔泡,整个工程划分为四段:江道引水口工程、引渠工程、渠首枢纽工程、输水总干渠工程。 中部引嫩工程,又称新嫩运河、乌双河。位于“松嫩平原”乌裕尔河、双阳河的尾部闭流区,最初称乌双引嫩工程。后因其居于“北部引嫩工程”和“南部引嫩工程”之间,而改称“中部引嫩工程”(以下简称“中引”)。工程控制范围,南北长150公里,东西宽50公里,总面积7500平方公里。中部引嫩运河总干渠渠首在富裕县友谊乡大登科村嫩江左岸黄鱼滩处。 另外,吉林省的白城市引水工程有引洮入向、引嫩入白和引霍入向三项。引洮入向(分洪入向)工程,起于洮儿河龙华吐枢纽,引水渠长105公里,至盐铺调度站75公里。沿途经过2个县、市,8个乡、镇。可以为向海湿地(自然保护区)、1个大型水库(向海)、3个中型水库(创业、兴隆、胜利)及12个水库及泡沼供水,同时灌苇4.28万亩、草原1.5万亩、养鱼13.4万亩。建筑物包括龙华吐进水闸、龙华吐拦河坝,蛟流河进水闸及拦河坝,盐铺分洪道、架子台闸、盐铺分水闸、四号沟跌水工程等。设计引水流量100立方米每秒,由于引水渠道年久失修,部分地段淤积严重,只能引水40立方米每秒。引霍入向工程,位于霍林河干流上,距内蒙边界8公里,建造一座全长为3686米同发拦河坝;在拦河坝上游左岸建一座分洪闸;由分洪闸至额木特河修筑14.5公里分洪渠,其上设交通桥一座;在霍林河北股与幸福渠交叉处修建交叉工程,以及对幸福节制闸维修与兴隆水库进水闸重建等工程。引霍入向是分洪入向海水库,再经向海水库调蓄后由一场闸,通过幸福渠与兴隆、胜利水库相连接,使之形成一个以防洪为主,蓄洪兴利的分洪入向工程。一期工程包括:分洪闸枢纽、同发拦河坝、分洪渠、交通桥、北股与幸福渠交叉及幸福节制闸维修、兴隆水库进水闸改建等。工程为四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按4级设计。引水流量为25立方米每秒。引嫩入白工程,取水口选在嫩江白沙滩,通过约45公里输水干渠至镇赉洋沙泡,向洋沙泡供水,控制面积2000平方公里,用水量7.13亿立方米,保证其周边用水,特别是再通过二龙涛河向莫莫格湿地供水,确保湿地用水的需要。工程完工后,不仅可使洋沙泡蓄水达1.5亿立方米,还可开发镇赉县二龙涛河流域湿地和莫莫格自然保护区,面积在2000km2左右。控制耕地面积35万亩,其中:镇赉县18万亩、洮北区17万亩,通过白城运河还可补充白城市区地下水。 卫星运河,位于讷河县城东南30公里。由德都、克山和讷河3县共同开凿。渠首在德都县的老山头,由该县的吐泥浅引讷谟尔河水上山,至九井乡入境。全长317公里。1958年8月28日破土动工。1961年因自然灾害无力顾及而下马。1966年更新上马,1968年纳入国家计划,1974年正式通水84公里。到1978年完成永久性工程71座,使用钢材345吨,木材1900立方米,水泥1300吨。引入流量9秒/立米,计划受益14.5万亩,实际受益7000亩。春季干旱运河无水,夏秋雨大运河水泛滥,农田受害。九井乡每年要清淤万余方。 查哈阳灌区,位于嫩江支流诺敏河右岸的甘南县境内,属垦区齐齐哈尔分局查哈阳农场管辖,灌区总面积58.12千公顷,设计灌溉面积38.9千公顷,2005年实灌面积34.7千公顷。黑龙江省最大灌区,与辽宁省的盘锦、吉林省的梨树和前郭共称东北四大灌区。灌区水源主要是引诺敏河的水,其次是由修建在黄蒿沟上游的太平湖水库补充。其灌区工程包括:(1)建于诺敏河中游的引水渠首枢纽工程;(2)黄蒿沟上游太平湖水库;(3)灌区内灌排渠系和配套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渠首引水枢纽包括右岸6孔总宽30米渠首进水闸、渠首9孔泄洪闸、主河床堆石坝、固滩工程和四方山以东土堤等主要工程。 音河灌区,位于甘南县县城南,音河下游右岸和左岸河漫滩及一级阶地上。音河灌区分为南、东北两个灌区,南部为一灌区,位于甘南县城南,西起丘陵岗脚,东至音河右岸堤防,北达甘南镇南一支干,南邻八里岗子与齐市、哈拉海军马场接址。包括甘南镇、宏建、长山一镇两乡的部分村屯。东北部为二灌区,位于音河下游左岸,北起丘陵岗脚,南至音河左岸堤防,西至甘平公路,东达音河乡。包括县良种场、音河乡的一部分。整个音河灌区内共计20个大队(场)、120个小队、农业人口2.1万人,已耕地20万亩。灌区由音河水库自流引水灌溉,灌区总面积为34万亩,工程控制面积25万亩,灌溉面积19.6万亩(其中水田3.8万亩、旱田15.8万亩)。属于大型灌区。 富南灌区,是根据北部引嫩工程规划,在河南涝区治理的基础上,于1973年开始勘测设计的。灌区工程于1974年3月开工,1976年10月8日剪彩通水。1977年6月,工程基本建成,富南灌区范围内的北部引嫩乌南段9公里和21公里处的两座节制闸,于1978年3月开工,1979年10月竣工。富南灌区设计流量10立方米/秒,灌溉面积20.5万亩。繁荣灌区,是中部引嫩下游大型提水灌区,利用东升水库回水提水灌溉。灌区位于繁荣乡境内哈满公路西侧,总面积12.7万亩。繁荣灌区于1968年冬开工兴建,1971年8月正式通水,1976年全部建成。1981年,县水利局对该灌区进行整顿复查设计。设计灌溉面积5.88万亩,其中井灌1.01万亩。到1985年末,繁荣灌区建成提水泵站1座,装机475千瓦,扬程8.9米,总引水量3.24立方米/秒,有效灌溉面积0.73万亩,实灌面积0.32万亩。龙安桥灌区,1942年,日本开拓团在这里修建一些灌溉工程。新中国建立后,当地群众对工程进行了维修,1956年水田面积发展到0.46万亩。1967年,向前和班代泵站建成,龙安桥灌区正式列为万亩以上灌区。1982年,龙安桥灌区列为省重点农田水利项目。经整顿复查设计,该区总面积达到2.12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63万亩,其中自流灌溉面积1.15万亩,提水灌溉4850亩;设计流量2.14立方米/秒。1985年,全灌区有干渠1条,长10.3公里;支渠10条,长10.5公里,排水干沟1条,长6.8公里,渠首拦河坝、进水闸、提水站、排水站各1座。累计完成土方21.4万立米,共投资70.3万元,有效灌溉面积0.9万亩,实际灌溉面积0.8万亩。塔哈灌区,干渠上起三家子,穿齐富堤防,经塔哈、马岗、冯屯,过齐北铁路至二龙屯,全长34.5公里。1958年冬开始修建。1970年7月,中部引嫩建成通水。1974年,修建乌双二支。1978年乌双三、四、五、六支相继建成,同时修建吉斯堡泵站。共完成土方27.6万立米。同家共投资23.4万元。由于重建轻管,灌区没有发挥应有效益。 江桥灌区,位于泰来县江桥镇嫩江右岸,1969年开始施工,到1985年田间渠系工程有干渠5条,土方量70.4万立方米,支、斗、农渠972条,土方量134.3万立方米。干渠上建主要构造物80座,干渠构造物合计土方量2.8万立方米,石方O.336万立方米,砼方0.213立方米。斗、农渠主要构造物有1035座,合计土方量3.5万立方米,石方0.806万立方米,砼方O.135万立方米。每年农田受益面积4万亩,其中灌溉水田O.5万亩,旱田O.5万亩,坐水种、滤水种面积3万亩。 他拉哈排灌工程,位于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他拉哈镇内西官地。排灌区属嫩江洪泛区,面积5.1万亩。排灌站设在“南引”渠首,和“南引”进水闸为一体,属“南引”枢纽工程。灌溉面积6.46万亩,其中水田1.6万亩,排涝面积6.14万亩。 配套总工程量13.80万立方米。其中土方12.9万立方米,混凝土3800立方米,砌石方4300立方米,砂石垫层1500立方米。绰尔灌区工程,绰尔灌区位于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巴彦查干乡,灌区工程建筑在嫩江丰水期的进水口处,西临嫩江干流,东、北为岗地环绕,南边与绰尔屯嫩江防洪堤相接。总面积70平方公里,规划工程控制面积1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47万亩。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8万亩,其中水田面积9000亩,设计流量2.3立方米/秒,配套水泵流量2.55立方米/秒,5台机组装机容量275千瓦。小河口灌区工程,位于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腰新屯乡,嫩江左岸河滩地的冲积平原上。小河口灌区于1985年末全部竣工,国家共投资300万元,投工量80万个工日,完成土方量70万立方米。受益村屯21个,耕地受益面积为2.5万亩。 民意灌区,位于肇源县民意乡建国村,嫩江左岸。控制建国、民意、新村等村,设计面积4.47万亩,其中水田2.0万亩,旱田2.47万亩,实灌面积4万亩。1983年灌溉水稻2500亩,抗旱坐滤水种面积3.7万亩,灌区内亩平均产量320斤。有干支渠道45条,长85公里,各种建筑物54座。由乡管理,此灌区为灌溉单用型,现有机电设备:装柴油机714马力,850口径水泵1台,500口径水泵1台,300口径水泵4台,扬程5米,流量2.0立米/秒,灌区水源靠堤外水库蓄水,受春季枯水影响甚重。新站灌区,位于肇源县新站乡四合村,嫩江左岸,控制四合、永安、燎原等村,设计面积4万亩,其中水田6千亩,旱田3.4万亩,实灌面积8400亩。有干支渠道25条,长51公里,各种建筑物12座。由乡管理,灌溉单一型。电机设备:装配电机200千瓦,850口径水泵1台,40马力柴油机2台,扬程7米,流量2.1立米/秒。古龙灌区,位于肇源县古龙立陡山大堤,嫩江左岸,控制永胜、德胜等村和立陡山,设计灌溉面积4.5万亩,其中水田1.2万亩,旱田3.3万亩,实灌面积2.5万亩,1983年灌溉水田450亩。抗旱坐水种面积1.5万亩,灌区内平均亩产量290斤。有干支渠道19条,长60公里,各种建筑物41座。由乡管理,此灌区为排灌两用,库站结合。机电设备:装配电机130千瓦,5.0口径水泵1台,扬程4.5米,流量1.5立米/秒。富强灌区,位于肇源县富强乡立陡山堤外,嫩江左岸,控制富强乡各村的立陡山下土地,设计面积2.2万亩,其中水田5千亩,旱田1.7万亩,实灌面积2千亩,抗旱坐水种面积1.6万亩。灌区内亩平均产量500斤。干支渠道18条,长39公里。由乡管理,此灌区没有固定抽水厂房.灌溉时,按水位升降移动机器。机电设备:柴油机254马力、水泵350口径2台,300口径水泵1台,扬程6—8米,流量1.27立米/秒。头台灌区,位于肇源县头台乡永合村,八家河右岸,控制永合、团结、杨柳、羊营子、东大、进步、北兴等村的岗地,设计灌溉面积2万亩,全为旱田灌溉,实灌面积已达到2千亩。干线两条,长23公里,各种建筑物17座。此灌区抽八家河水,机电设备:装配电机392瓩,350口径泵1台,300口径水泵3台,8寸泵1台,扬程5米,流量3立米/秒。 团结灌区,位于讷河县团结乡南部的引嫩干渠两侧。地势低洼,土质肥沃。1980年兴建。有两个引水闸,一是在引嫩11公里处,干渠长3.6公里,引水流啭0.33秒立米;另一个在引嫩22公里处,干渠长2.5公里,控制3条分千渠,1条支干渠。引水流键1.29秒立米。还有长40公里的斗渠34条,受益面积24000亩。

文章TAG:
乌引工程什么时候开建工程 什么 什么时候